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60A粉末激光再制造的基础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凌 史崇位 谢燕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150,155,共4页
以激光熔敷中常用的Ni60A合金粉末和45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道与10道熔覆、单层和多层熔覆的所得熔覆层的组织与显微硬度差别。结果表明:10道熔覆层的组织不仅比单道熔覆层更复杂些,而且均匀性也没有单道熔覆层组织好;随着层数的增加... 以激光熔敷中常用的Ni60A合金粉末和45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道与10道熔覆、单层和多层熔覆的所得熔覆层的组织与显微硬度差别。结果表明:10道熔覆层的组织不仅比单道熔覆层更复杂些,而且均匀性也没有单道熔覆层组织好;随着层数的增加,熔覆层的硬度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道熔覆 多道熔覆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O_(2)CO_(3)肖特基结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敏 辛德华 +6 位作者 邱云 章薇 王玉春 刘赵荣 史蒙 石乐 谈国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1,160,共11页
Bi_(2)O_(2)CO_(3)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在光催化环境净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缺点限制了Bi_(2)O_(2)CO_(3)的应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文将高温热聚合和溶剂热反应相结合,制备得到了一系列Ag/... Bi_(2)O_(2)CO_(3)因其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在光催化环境净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太阳能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等缺点限制了Bi_(2)O_(2)CO_(3)的应用.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文将高温热聚合和溶剂热反应相结合,制备得到了一系列Ag/Bi_(2)O_(2)CO_(3)复合光催化材料,并通过降解环丙沙星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Bi_(2)O_(2)CO_(3)的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单组分Bi_(2)O_(2)CO_(3).最佳的Ag/Bi_(2)O_(2)CO_(3)样品在模拟太阳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下对环丙沙星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254 min^(-1)和0.2272 h^(-1),为Bi_(2)O_(2)CO_(3)的5.91和10.42倍,相应的矿化率分别为69.64%和62.18%.Ag/Bi_(2)O_(2)CO_(3)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可以归因于金属Ag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和界面肖特基结的协同作用,这不仅增强了材料体系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吸收能力,同时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此外,所制备Ag/Bi_(2)O_(2)CO_(3)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研究为构筑高活性全光谱响应的Bi_(2)O_(2)CO_(3)基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Bi_(2)O_(2)CO_(3) 肖特基结 全光谱催化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同质激光熔覆中WC微合金化行为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畅庚榕 刘明霞 +4 位作者 孟瑜 郭岩 马大衍 李世亮 徐可为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57-162,共6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碳化物含量的同质熔覆层,研究了同质熔覆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及摩擦学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了同质熔覆层的物相变化规律和微观组织形貌特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实验机和激光...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碳化物含量的同质熔覆层,研究了同质熔覆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及摩擦学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分析了同质熔覆层的物相变化规律和微观组织形貌特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实验机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熔覆层的硬度变化特征及摩擦磨损性能,并阐明了微结构与摩擦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同质激光熔覆层与基体实现优良的冶金结合,同质粉末与WC产生微合金化反应,从原铁素体改变为奥氏体相,并生成以网络状弥散分布的新硬质相,细化晶粒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晶界。网络状分布的硬质相产生“鹅卵石”效应,可使熔覆层硬度高达1104HV,摩擦系数低于0.51,比磨损率低于2.24×10-8 mm^(3)/(N·m),耐磨损性能较基体提升17.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激光熔覆 微合金化反应 微观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101A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边培莹 戴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该陶瓷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层主要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相组成,... 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该陶瓷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陶瓷层主要由α-Al_2O_3和γ-Al_2O_3相组成,其层厚约60μm,表层疏松、内层致密;该陶瓷层的平均硬度为1 740.9HV,远高于ZL101A铝合金的150.2HV,摩擦因数与磨损质量损失均小于ZL101A铝合金的,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1A铝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层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二聚体在银团簇表面吸附的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3-607,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G**基组优化了甘氨酸二聚体(Gly2)的结构及其银复合物,并对它们的电子性质和拉曼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Gly2-Ag2中的O-Ag键表现了较强的吸附键位,致使结构上更为稳定.通过...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G**基组优化了甘氨酸二聚体(Gly2)的结构及其银复合物,并对它们的电子性质和拉曼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Gly2-Ag2中的O-Ag键表现了较强的吸附键位,致使结构上更为稳定.通过计算的HOMO-LUMO能隙研究也发现,银金属团簇影响了Gly2的电子特性,使得电子结构发生重排.我们对Gly2及其复合物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主要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其中一些特征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红移;由于银金属表面的诱导,致使复合物中某些特征拉曼峰被增强.这些研究对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和SERS增强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结构 电子性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有机防腐导电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秀萍 穆耀钊 +4 位作者 李雷 谢燕翔 戴君 徐可为 石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1-346,共6页
目的通过在AZ3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上制备有机导电涂层,实现其既防腐又导电的功能。方法加入无机导电炭黑制备涂料体系,在前期制备的微弧氧化层表面,应用刮涂法制备不同配比的有机防腐导电涂层。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的... 目的通过在AZ3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上制备有机导电涂层,实现其既防腐又导电的功能。方法加入无机导电炭黑制备涂料体系,在前期制备的微弧氧化层表面,应用刮涂法制备不同配比的有机防腐导电涂层。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耐蚀性,用双电侧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涂层电阻值。结果有机物中添加无机导电炭黑颗粒,对材料形貌有较大影响,随导电颗粒的添加,涂层表面质量下降,出现较多裂纹。与只有微弧氧化涂层的材料相比,其腐蚀电位提高了0.6~0.68 V。导电炭黑能有效地改善涂层的导电性,当炭黑添加量为10%时,涂层的平均电阻仅为70?。结论有机涂层由于封孔和惰性反应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由于导电炭黑颗粒的隧道效应及导电网络作用,使得涂层导电性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有机涂层 炭黑 耐腐蚀性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多孔化Bi_(2)Te_(3)柔性薄膜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帅 薛家乐 +4 位作者 韩文静 陈国祥 刘迎港 徐若君 余历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2-4165,4181,共5页
柔性热电器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热量收集和转化需求,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受制于材料电/声输运性能的强关联作用,柔性热电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仍然较低。以聚酰亚胺为柔性衬底,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Bi_(2)Te_(3)柔性热电薄膜... 柔性热电器件能够满足复杂环境的热量收集和转化需求,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受制于材料电/声输运性能的强关联作用,柔性热电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仍然较低。以聚酰亚胺为柔性衬底,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Bi_(2)Te_(3)柔性热电薄膜,并通过退火对薄膜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高温退火能够诱导Bi_(2)Te_(3)薄膜表面产生多孔化结构,且孔隙密度和尺寸可通过退火工艺调控;多孔结构对薄膜的电/声输运性能具有协同优化作用,薄膜热导率较退火前降低约50%,Bi_(2)Te_(3)柔性薄膜的热电优值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Te_(3) 柔性薄膜 表面改性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节直波导与开口方环耦合谐振腔的Fano谐振特性研究
8
作者 赵小侠 刘晗 +5 位作者 贺俊芳 李喜龙 张云哲 高雪艳 刘寒 李院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枝节直波导与带开口方环耦合谐振腔.基于金属-绝缘体-金属结构的Fano谐振原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波导结构的透射谱线对谐振腔结构参数的依赖关系.在开口方环与直波导间距G=90 nm,枝节高度H=140 nm时,该谐振腔结构中可... 本文构建了一个枝节直波导与带开口方环耦合谐振腔.基于金属-绝缘体-金属结构的Fano谐振原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波导结构的透射谱线对谐振腔结构参数的依赖关系.在开口方环与直波导间距G=90 nm,枝节高度H=140 nm时,该谐振腔结构中可以产生中心波长分别为λ=746 nm和1521 nm具有反对称线型的双重Fano共振透射峰.研究表明:左侧谐振峰值先随H增高而升高,至H=140 nm达到最大值,之后随H增高峰值缓慢减弱,直至消失.右侧谐振峰值则几乎不受H变化影响.传输谷受H影响最大,随着H增大,枝节谐振腔的传输谷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而右侧两个传输谷基本保持不变.当H=210 nm时,左边Fano谐振完全消失,只剩下右边的谐振,且谐振峰基本保持不变.设置参数化扫描,观测Fano谐振的变化,在波长1500 nm~1700 nm之间,设置最佳参数,经拟合计算得到该谐振耦合腔可以作为一个灵敏度S为1496 nm/RIU,FOM=60.1的折射率传感器.该结构可以为纳米级折射率传感器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表面等离子体 Fano谐振 谐振峰 传输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Ce-M(M=Fe、Ni和Cu)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树娜 石奇 +5 位作者 李小军 方振华 孙平 周跃花 张杏梅 杨晓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713,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入CeO_2明显提高了其氧空位的含量,提升了晶格氧的流动性,从而使Ce-M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催化活性高于纯CeO_2。其中,CeCu催化剂氧空位最多、还原能力最好,催化活性最高,130℃下即可将CO完全氧化;其次是CeNi催化剂,180℃时实现CO完全氧化;与之相比,CeFe催化剂的活性最差,200℃时的CO转化率仅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CeO2 FE2O3 NiO2 CUO 氧空位 CO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BS技术铝合金中铁元素的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小侠 罗文峰 +5 位作者 王红英 杨森林 朱海燕 李姝丽 付福兴 李院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精确得到铝合金标样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实验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利用532 nm调Q Nd:YAG激光器诱导产生铝合金E311等离子体。测量铁原子谱线(381.59 nm)的Stark展宽(0.12 nm)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是4.3×1016c... 为了精确得到铝合金标样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实验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利用532 nm调Q Nd:YAG激光器诱导产生铝合金E311等离子体。测量铁原子谱线(381.59 nm)的Stark展宽(0.12 nm)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是4.3×1016cm-3;基于铁原子谱线(370.56,386.55,387.25,426.05,427.18,430.79,432.57,440.48 nm),利用迭代Boltzmann算法,得到回归系数为0.999时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是8 699 K。基于铝合金标样(E311、E312、E313、E314、E315、E316)和铁原子谱线404.58 nm,建立了铁元素的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铁元素的探测限是0.0779 wt%。等离子体特征参数表明铝合金等离子体满足光学薄和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的开发及其在电子电器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园 师瑞峰 +1 位作者 蒋勰 刘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0-4045,4053,共7页
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质量轻、造价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等特点,兼具较高的强度、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在电子电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环氧树脂性能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无机共混改性、有机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改性等... 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质量轻、造价低、易于规模化生产等特点,兼具较高的强度、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在电子电器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介绍环氧树脂性能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无机共混改性、有机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改性等,同时总结了环氧树脂在电子电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电子电器材料 共混树脂 合成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贾园 张鹏 +1 位作者 刘振 韩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127,共8页
在介绍阻燃高分子材料开发的基础上,对阻燃高分子制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分子内杂化阻燃高分子、添加机型阻燃高分子等,同时总结了阻燃高分子的应用范围,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阻燃 添加剂 工程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菊香 张雅欣 +1 位作者 贾园 刘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对绿色环保型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研究并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够极大地减小化石原料短缺、环境污染严峻等问题。在阐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降解机理(如生物降解、光降解、热降解以及溶剂降解等)的基础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对绿色环保型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研究并开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能够极大地减小化石原料短缺、环境污染严峻等问题。在阐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降解机理(如生物降解、光降解、热降解以及溶剂降解等)的基础上,对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合成型可降解高分子、共混型可降解高分子等。结果表明,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无毒且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合成型有机高分子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灵活可设计的结构及较强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同时,展望了可降解高分子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性能的优化及材料降解速率的可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高分子 生物基高分子 农用地膜 包装材料 合成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园 杨菊香 +1 位作者 师瑞峰 刘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含大型离域π键导电高分子材料、化学掺杂型共轭结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新型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等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在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含大型离域π键导电高分子材料、化学掺杂型共轭结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新型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等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碳系纳米材料、有机组分以及新型导电填料等对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电子电器材料、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应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机理 电子电器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CeO2-NiO纳米棒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树娜 朱刚 +5 位作者 石奇 杜威 朱华青 王瑞义 李志凯 张亚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119,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COPROX)反应性能的影响。TEM测试结果表明,调变Ce/Ni物质的量比可制得不同粒径的CeO2(x)-NiO纳米棒催化剂。H2-TPR测试结果表明,将NiO掺入CeO2可提升CeO2(x)-Ni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拉曼光谱及XPS测试结果表明,镍含量较低时,CeO2(x)-NiO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及氧空位含量均较多,利于提升其催化性能。COPROX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镍含量较低的CeO2(0.89)-NiO纳米棒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在170-220℃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为100%,CO2选择性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NIO 纳米棒 CO 选择性氧化 富氢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热EP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园 蒋勰 +1 位作者 刘振 杨菊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在介绍环氧树脂(EP)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耐高温EP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综述,如:有机小分子共混改性、有机树脂共混改性、纳米粒子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法制备新型耐热EP等,同时总结了高耐热EP在耐磨材料、涂层涂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不同领... 在介绍环氧树脂(EP)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耐高温EP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综述,如:有机小分子共混改性、有机树脂共混改性、纳米粒子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法制备新型耐热EP等,同时总结了高耐热EP在耐磨材料、涂层涂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耐高温 化学改性 物理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养殖废弃物制备生物质水煤浆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平 张云 +3 位作者 李学坤 石奇 周跃花 朱奕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4-576,581,共4页
以生猪养殖废弃物与煤共混制备生物质水煤浆。考察了干剂与干煤比值、p H值和固含量对生物质水煤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为8.56,干剂与干煤比值为1.5%时,生物质水煤浆固含量可达到61.93%,其表观粘度(1 052.7±20)m Pa·s。... 以生猪养殖废弃物与煤共混制备生物质水煤浆。考察了干剂与干煤比值、p H值和固含量对生物质水煤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为8.56,干剂与干煤比值为1.5%时,生物质水煤浆固含量可达到61.93%,其表观粘度(1 052.7±20)m Pa·s。生物质水煤浆具有良好的静置稳定性,且随着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加,其稳定性增强。表明生猪养殖废弃物可代替水煤浆添加剂和部分煤制备生物质水煤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煤浆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园 师瑞峰 +1 位作者 呼雪 杨菊香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3,149,共6页
在介绍传统环氧树脂性能的基础上,对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在不降低环氧树脂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充型和本征型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总结了导热环氧树脂复... 在介绍传统环氧树脂性能的基础上,对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在不降低环氧树脂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对其导热性能进行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充型和本征型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总结了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常见的三种导热机理:导热通路理论、声子传热理论和逾渗理论,并探讨了导热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导热填料的分散构筑状态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机制;最后展望了其在未来微电子材料及航天航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导热性能 改性 导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熔覆的长庆油田注水泵组合阀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颢 冯建设 +2 位作者 杨会丰 王曼 付福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8-140,144,共4页
针对长庆油田注水泵数量大、长期运行造成组合阀密封面失效频繁、注水泵运行效率低、失效后无有效修复手段以及直接更换成本高、员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进行了该组合阀修复技术研究。分析注水泵实际工况与组合阀基材性能,选取性能优于基... 针对长庆油田注水泵数量大、长期运行造成组合阀密封面失效频繁、注水泵运行效率低、失效后无有效修复手段以及直接更换成本高、员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进行了该组合阀修复技术研究。分析注水泵实际工况与组合阀基材性能,选取性能优于基材的进口铁基粉末作为密封面涂层材料。在不同激光参数组合下,对比耐磨、耐腐蚀性能指标,最终确定了激光功率及扫描速度,形成了一套适应性最高的激光熔覆修复工艺。现场试验表明,组合阀应用该工艺修复后,较新品使用寿命延长0.6倍以上,较新品节省生产成本38%以上,这为油田注水泵降本增效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泵组合阀 激光熔覆 修复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伟 杨森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0-113,共4页
以STC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利用光敏电阻的特性,根据光线强弱的不同传送给单片机不同的信号,再结合声音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人体识别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给单片机,在单片机中经过相关运算处理,给出路灯亮、灭的信号... 以STC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利用光敏电阻的特性,根据光线强弱的不同传送给单片机不同的信号,再结合声音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和红外人体识别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给单片机,在单片机中经过相关运算处理,给出路灯亮、灭的信号。当路灯出现故障时,系统会发出报警指令,通过声光报警电路向外释放声光报警信号,并经过光敏电阻探察之后,通过数码管指出故障路灯的具体位置。通过搭建硬件电路,将实物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多次实验测试,经验证该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路灯的智能通断,从而有效地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实现对路灯的人性化控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能源 控制芯片 传感器 单片机 智能控制 光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