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变化规律及葡萄酒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茗源 索雨洁 +4 位作者 张佳静 段冰冰 刘伟强 李超 刘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5,156,共15页
【目的】分析‘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及其所酿葡萄酒中的典型挥发性香气物质,以明确‘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规律,为探明玫瑰香型酿酒葡萄果实的香气特征及酿造富有品种特征香气的葡萄酒提供依据。【方... 【目的】分析‘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及其所酿葡萄酒中的典型挥发性香气物质,以明确‘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规律,为探明玫瑰香型酿酒葡萄果实的香气特征及酿造富有品种特征香气的葡萄酒提供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白玫瑰’和‘红玫瑰’为试材,测定成熟期果实基本理化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并分析‘白玫瑰’酿造的干白葡萄酒和‘红玫瑰’酿造的桃红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特征。【结果】‘白玫瑰’与‘红玫瑰’葡萄成熟期果实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pH均存在显著差异,‘白玫瑰’上述指标值分别为195.17 g/L、5.97 g/L、20.03%和3.24,‘红玫瑰’分别为208.33 g/L、3.64 g/L、21.13%和3.57。从不同发育期的‘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0和21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C 6化合物、萜烯类和乙酸酯等。从绿果期至成熟期,‘白玫瑰’和‘红玫瑰’果实中C 6化合物含量分别下降了91.14%和73.57%,‘白玫瑰’中萜烯类含量增加了2.85倍,‘红玫瑰’中乙酸酯含量增加了83.22%。统计气味活性值(OAV)>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发现,里哪醇和辛酸乙酯为‘白玫瑰’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红玫瑰’主要香气成分物质为辛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干白葡萄酒酒度为11.12%(体积分数),总酸、总糖、干浸出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06,2.70和20.60 g/L,pH为3.23;桃红葡萄酒酒度为12.97%(体积分数),总酸、总糖、干浸出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69,2.87和18.50 g/L,pH为3.19;二者仅总糖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干白和桃红葡萄酒中均检测出3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OAV>1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中里哪醇、香叶醇和癸酸乙酯等为干白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辛酸乙酯、异丁醇等为桃红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物质。【结论】‘白玫瑰’和‘红玫瑰’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组分和积累时期存在差异,因此干白葡萄酒具有椴花、玫瑰花香和柑橘、柠檬、梨等果香,而桃红葡萄酒具有香草、薄荷、冬青等植物香气以及红色水果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香型葡萄 挥发性香气物质 葡萄酒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种类对加强型甜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程祎琳 刘馨阳 韩富亮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5,共10页
该研究选取酵母XR、CECA和RC212分别进行加强型甜红葡萄酒的酿造,在陈酿过程中选取发酵结束、陈酿六个月和陈酿十二个月的葡萄酒进行指标测定,评估这三种酵母对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颜色、挥发性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研究选取酵母XR、CECA和RC212分别进行加强型甜红葡萄酒的酿造,在陈酿过程中选取发酵结束、陈酿六个月和陈酿十二个月的葡萄酒进行指标测定,评估这三种酵母对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颜色、挥发性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陈酿12个月时,酵母种类对葡萄酒的酒精度、还原糖、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酵母CECA有利于提高新红葡萄酒的颜色质量并增加其口感的收敛性;而接种酵母RC212可以更好地提高葡萄酒颜色和大部分单体花色苷的稳定性,且增加了葡萄酒酒石酸的含量并降低琥珀酸含量,同时用酵母RC212酿造的葡萄酒具有更高的没食子酸、绿原酸和丁香酸含量且更有利于产生更多的酯类挥发性化合物;接种酵母XR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咖啡酸和香草酸含量并提高其香气的复杂性,且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能将三种酵母发酵的年轻及陈酿葡萄酒进行区分。综上,针对年轻型加强型甜红葡萄酒优先考虑选择酵母CECA,而RC212则可以使葡萄酒更好的发挥陈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加强型甜红葡萄酒 陈酿品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料处理稳定‘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色泽的效果
3
作者 孙佳茵 刘承秀 +4 位作者 王凌云 王宏安 徐雅强 何英霞 陶永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研究‘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不同辅料处理的护色效果,优化设计其陈酿工艺,本试验以‘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为试材,于贮藏前分别添加适量甘露糖蛋白、谷胱甘肽、没食子酸和葡聚糖作为处理组,通过标准化酿造工艺结合12个月陈酿试... 为研究‘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不同辅料处理的护色效果,优化设计其陈酿工艺,本试验以‘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为试材,于贮藏前分别添加适量甘露糖蛋白、谷胱甘肽、没食子酸和葡聚糖作为处理组,通过标准化酿造工艺结合12个月陈酿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监测总酚、黄酮醇、酒石酸酯、总花色苷含量及CIELab颜色参数(L^(*)、a^(*)、b^(*)、C^(*)、h^(*))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解析辅料处理对该葡萄酒色泽品质的影响。‘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间总酚含量波动幅度较小,黄酮醇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酒石酸酯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总花色苷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酒样黄色色调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陈酿12个月中,辅料处理减缓了‘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红色调a^(*)值的衰减速率,陈酿12个月后,辅料处理组葡萄酒明度L^(*)值变化幅度较小,b^(*)增加率(29.2%~54.3%)低于CK(86.8%),色泽表现更稳定。其中甘露糖蛋白处理组酒样在贮藏期保持较高的黄酮醇含量,而没食子酸处理组较对照组的总酚和酒石酸酯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36.3、2.2 mg·L^(-1)),并表现出较高的红色调a^(*)值。研究得出,供试辅料处理能够稳定‘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的色泽,尤以没食子酸和甘露糖蛋白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八号 桃红葡萄酒 颜色 没食子酸 甘露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质元素差异的宁夏不同小产区葡萄酒的判别分析
4
作者 崔泽方 开建荣 +6 位作者 张媛珂 刘娜 姜文广 葛谦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1-319,共9页
通过检测分析宁夏不同核心小产区葡萄酒的矿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矿质元素的省(自治区)内地域尺度葡萄酒产区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银川、贺兰、永宁、青铜峡和红寺堡5个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使用同一方法酿酒... 通过检测分析宁夏不同核心小产区葡萄酒的矿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矿质元素的省(自治区)内地域尺度葡萄酒产区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银川、贺兰、永宁、青铜峡和红寺堡5个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使用同一方法酿酒,获得78个赤霞珠酒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B、Bi、Be等57种矿质元素含量,对这57种矿质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将提取的主成分作为线性判别分析的输入变量,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显示,在葡萄酒中检测到的57种矿物质元素中,有46种元素含量在宁夏不同产区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从57种矿质元素中成功提取了13个主成分,总方差贡献度达到了86.931%。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葡萄酒产区识别模型,回代检验与交叉验证的正确判别率为100%和98.7%,实现了宁夏自治区内地域尺度不同小产区葡萄酒的判别,证明了矿质元素溯源技术可以用于省(自治区)内地域尺度内的葡萄酒产区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葡萄酒 产区鉴别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酚类指标表征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鑫龙 张媛媛 +3 位作者 徐令斌 白雪冰 李爱华 陶永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289,共9页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酒石酸酯含量,并以感官品评法量化干红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等对涩感和余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酒石酸酯对余味的影响较小,而总酸和pH值对供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品评量化结果显示,宁夏和新疆产区酒样的涩感得分为6.18和5.70,余味得分为5.37和4.85,供试酒样的涩感与余味质量良好,且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以多酚系列指标表征的涩感质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square,R^(2))为0.83,余味模型的R^(2)为0.78,结果表明,总酚、黄烷醇、挥发酸、DPPH等指标对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贡献较大,黄酮醇和酒石酸酯主要影响葡萄酒的涩感,而花色苷、总酸和pH值则主要影响葡萄酒余味。研究得出,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设计的多酚系列指标可以较好地解析干红葡萄酒的味感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备表征和预测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多酚物质 质量控制 涩感 余味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进度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索雨洁 胡馨月 +5 位作者 郑茗源 段冰冰 李婉芝 王录俊 李超 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了探究葡萄果实不同成熟进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期标记不同成熟进度的青绿果,Slow(S);粉果,Control(Con);蓝紫果,Fast(F),比较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 为了探究葡萄果实不同成熟进度对其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转色期标记不同成熟进度的青绿果,Slow(S);粉果,Control(Con);蓝紫果,Fast(F),比较分析其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成熟进度浆果在转色期即表现出异质性。成熟期F组的果粒横纵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各酚类物质指标含量均表现为F>Con>S组;S组葡萄果实C_6化合物总含量高,表现出更多的草本植物、生青味和苦味。总体而言,F组果实采收时成熟度最优,而S组果实成熟度较差,表现出明显的果实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果实异质性 酚类物质 挥发性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葡萄白兰地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馏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冠宇 王瑶 +4 位作者 尹荐 张永刚 王凌云 李爱华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80,共10页
以中国陕西主栽的鲜食葡萄户太8号为原料酿造葡萄白兰地,研究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的馏出规律。葡萄原酒自然澄清后进行一次蒸馏,摘除前3%的馏出液,随后进行二次蒸馏。在2次蒸馏过程中,利用G C-FID监测馏出液中果香酯、高级醇和... 以中国陕西主栽的鲜食葡萄户太8号为原料酿造葡萄白兰地,研究蒸馏过程中主要发酵香气物质的馏出规律。葡萄原酒自然澄清后进行一次蒸馏,摘除前3%的馏出液,随后进行二次蒸馏。在2次蒸馏过程中,利用G C-FID监测馏出液中果香酯、高级醇和脂肪酸含量,研究其蒸馏过程中的馏出动力学特征。采用感官量化品评法分析了蒸馏出的酒头、酒身、酒尾的气味特征。结果表明,在2次蒸馏过程中,大多数果香酯在起始阶段迅速累积后趋于稳定,并在前、中期停止累积;高级醇从起始阶段就有馏出,并持续至后期;而脂肪酸则主要在中后期馏出。分析发现,在第二次蒸馏进程的40%~60%阶段,主要发酵香气物质均有均衡馏出。感官分析表明,酒头辛辣味突出,酒身具有和谐的果香和醇香,而酒尾则有明显的蒸煮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户太8号葡萄蒸馏酒的较佳蒸馏工艺是摘除一次蒸馏的前3%馏出液,再将剩余部分进行二次蒸馏;二次蒸馏的前2%~5%作为酒头,80%~100%为酒尾,其余为酒身。研究结果可为葡萄白兰地蒸馏过程中的摘酒工艺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蒸馏酒 果香酯 发酵香气物质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3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闫银芳 史进娴 +3 位作者 崔萍 张晓煜 段冰冰 刘旭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酿酒葡萄‘马尔贝克’‘小味儿多’和‘黑比诺’综合品质及其在不同子产区间的差异性,为3个品种的科学栽培和品种区划提供参考。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得分表明,‘马尔贝克’在银川产区综合品质最好,... 本研究旨在明确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酿酒葡萄‘马尔贝克’‘小味儿多’和‘黑比诺’综合品质及其在不同子产区间的差异性,为3个品种的科学栽培和品种区划提供参考。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得分表明,‘马尔贝克’在银川产区综合品质最好,‘小味儿多’在玉泉营产区品质最佳,‘黑比诺’在红寺堡产区表现最好。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马尔贝克’葡萄的特征差异因子主要为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延伸单元,‘小味儿多’的主要特征差异性因子为总类黄酮、总单宁及可滴定酸,‘黑比诺’主要特征差异性因子为总单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酚类物质 缩合单宁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9
作者 葛青 许寰铎 +3 位作者 王家乐 余楚维 刘伟 刘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6-1648,共13页
【目的】明确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及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集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瘤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PCR检测及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分离菌... 【目的】明确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及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集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瘤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PCR检测及16s rDNA测序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极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生长特性分析及致病性检测。利用皿内抑菌圈法初步研究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葡萄苗接种试验明确药剂对根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由葡萄根瘤组织中分离得到9株菌株,经鉴定为生物Ⅲ型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进化分析表明,9株菌株聚类在同一分支。虽然9株菌株生长特性略有差异,但均能使胡萝卜及葡萄形成瘿瘤,有致病性。进一步研究11种商品化药剂对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发现中生菌素、福美双、多菌灵、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氢氧化铜对分离菌株抑制效果微弱或无效果,对分离菌株抑制效果较好的依次为四霉素、百菌清、喹啉铜、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及乙蒜素。进一步验证这5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对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效果,其中乙蒜素对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仅为6%,防治效果高达48.05%;其次,喹啉铜及四霉素对葡萄根癌病有防治效果;在所试药剂中,百菌清及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的防治效果较差。【结论】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为葡萄土壤杆菌,对酿酒葡萄根癌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乙蒜素,然后依次为喹啉铜、四霉素、百菌清及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其中乙蒜素在根癌病田间防治可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生防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KN-527对早期葡萄根癌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根癌病 葡萄土壤杆菌 杀菌剂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国产主栽猕猴桃品种果酒风味物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子贤 杨金雨 +4 位作者 汪梦诗 魏梦媛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8,共11页
对12种不同国产猕猴桃品种酿造的果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猕猴桃果酒中有机酸质量浓度为1291.04~1848.62 mg/L,单体酚总含量为20.57~332.66μg/g。12款酒共检测出102种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的挥发性物质38... 对12种不同国产猕猴桃品种酿造的果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猕猴桃果酒中有机酸质量浓度为1291.04~1848.62 mg/L,单体酚总含量为20.57~332.66μg/g。12款酒共检测出102种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的挥发性物质38种,酯类物质含量要远大于其他挥发性化合物。12种猕猴桃果酒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有10种,其中OAV>1的只有丁酸乙酯和正己酸乙酯,赋予酒体苹果、菠萝、香蕉、青草的气味以及白兰地的醇香。根据挥发性化合物总量而言,金艳果酒表现较为优异(47313.91μg/L),其次是翠香(42807.25μg/L)和贵长(42823.38μg/L)。就香气物质的种类丰富度来看,金桃果酒含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70种),其次是米良1号(63种)、徐香(61种)。感官品评总得分结果显示,红实2号的总分最高,整体更受欢迎,其次是东红和贵长。12款猕猴桃果酒均有其独特风味特征。本实验以期为推动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生产实践与消费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酒 单体酚 有机酸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糖饮料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及其警示措施分析
11
作者 史书馨 薛雯 +4 位作者 鲍诗晗 兰天 吕欣然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0-397,共8页
近年来,含糖饮料作为居民日常摄入的重要添加糖来源之一,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内容。该文以科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含糖饮料有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3.R1软件为研究工具,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系统... 近年来,含糖饮料作为居民日常摄入的重要添加糖来源之一,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内容。该文以科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含糖饮料有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VOSviewer 1.6.20和Citespace 6.3.R1软件为研究工具,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含糖饮料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机构、和发文国家等信息,较全面地呈现了国内外含糖饮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大量研究表明含糖饮料与超重、肥胖和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居民含糖饮料过多摄入问题已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关警示措施以控制其摄入。“健康标识”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警示措施对调控含糖饮料摄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文较为系统地呈现国内外“健康标识”制度的研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健康标识”制度在我国饮料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饮料 健康标识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软件 Citespace软件 慢性疾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辐照杀菌研究进展及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2
作者 朱婷婷 王家琪 +3 位作者 蔚江涛 尹鼎泽 房玉林 孙翔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277,共7页
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应用VOSviewer 1.6.20软件,对1990-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辐照杀菌在食品科学领域141篇中文文献和1337篇英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并借助专利搜索工具SooPAT及商业查询... 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应用VOSviewer 1.6.20软件,对1990-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辐照杀菌在食品科学领域141篇中文文献和1337篇英文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并借助专利搜索工具SooPAT及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对辐照杀菌专利申请状况及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杀菌领域发文量自2000年后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中国、英国为主要发文国家;《核农学报》、《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文量较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扶持力度最大的基金项目;中文核心作者朱佳廷、冯敏、刘春泉之间联系紧密,WOS数据库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THAYER D W;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辐照剂量及辐照杀菌应用是研究热点。辐照杀菌领域的申请、发明专利分别为1997件、1367件;目前国内现存辐照杀菌相关公司23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杀菌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商业查询 行业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