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GC-IMS陕西渭北旱塬地区赤霞珠桃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1
作者 蒋娟 倪学理 +1 位作者 陈正峻 张予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71,共8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 以陕西渭北旱塬地区不同瓶储时间(0~3年)和不同栽培方式(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的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从赤霞珠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定性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酯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瓶储时间和不同栽培方式对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瓶储时间的延长,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花果香特征逐渐减弱,而正己醇、二甲基硫醚、乙酸丁酯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生青味、芦笋味、苦杏仁味增加;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葡萄酒中异丁醛、异戊醛、乙偶姻、己酸乙酯等物质含量提高,而乙酸、乙醛、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正己醇等物质含量降低,增强了麦仁味、果香和脂肪奶油香味的同时降低了酸果香、生青味,并减少了由乙酸和乙醛带来的不良异味风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气的优雅度、浓郁度和风味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桃红葡萄酒 瓶储时间 栽培方式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在不同来源橡木桶中陈酿特性差异分析
2
作者 卢冬晴 周雪健 +1 位作者 蒋庆玲 杨继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7-314,共8页
贺兰山东麓产区作为酿酒葡萄适宜栽培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提升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选择适宜其陈酿的橡木桶,该研究以经6款不同来源(纳达利、圣哥安、西南、希尔婉、勃特和哈杜)橡木桶中陈酿12个月后的‘... 贺兰山东麓产区作为酿酒葡萄适宜栽培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提升贺兰山东麓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选择适宜其陈酿的橡木桶,该研究以经6款不同来源(纳达利、圣哥安、西南、希尔婉、勃特和哈杜)橡木桶中陈酿12个月后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通过对基本理化指标、颜色相关指标、多酚相关指标和香气成分进行检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评对酒样的外观、香气、口感和平衡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对‘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纳达利橡木桶陈酿酒样颜色紫色调高,明亮度低,酒样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葡萄酒中起贡献的香气物质中辛酸乙酯含量较高,酒样呈丰富的果香与花香,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纳达利橡木桶陈酿葡萄酒品质较好,香气复杂浓郁,口感平衡,整体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木桶 陈酿 葡萄酒 马瑟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泡葡萄酒陈酿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和起泡特性的变化及其关联分析
3
作者 孙娜 申家鑫 +3 位作者 刘爱国 苏龙 刘树文 石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0-308,共9页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 葡萄酒酚类化合物与其在陈酿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相关,其组成和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葡萄酒品质。以白和桃红起泡葡萄酒为实验酒种,探究陈酿18个月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与感官品质的关联。分别采用HPLC-MS、CIElab法和泡沫分析仪来进行陈酿过程中单体酚、颜色参数和起泡参数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起泡葡萄酒的单体酚整体含量是白起泡葡萄酒的1.71~1.97倍,而白起泡葡萄酒的起泡参数显著高于桃红起泡葡萄酒。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酒体颜色加深,黄色色调显著增多,起泡参数显著降低。酚类化合物整体与起泡特性呈现显著负相关,其中龙胆酸与泡沫最大高度(r=-0.61,0.01<P<0.05)与泡沫稳定高度(r=-0.70,P<0.01)的相关性显著。在适当范围内抑制酚类化合物含量,使得总酚含量约为0.30 g/L,可能更有助于酿造颜色饱满、泡沫绵密稳定的起泡葡萄酒,从而为酿造优质起泡葡萄酒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葡萄酒 酚类化合物 颜色参数 起泡特性 相关性分析 陈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满足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予林 房玉林 +2 位作者 袁春龙 郭安鹊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544-2546,共3页
根据葡萄酒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构建了以满足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行业需求 实验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继红 来疆文 邱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335-337,共3页
该文结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特色,依据课程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目前存在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与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研究构建该课程体系,加强了学... 该文结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特色,依据课程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目前存在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与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研究构建该课程体系,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食品工程原理 教学改革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果胶酶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萃异 刘辉 +3 位作者 张碧颖 黄佳骏 石侃 刘树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果胶酶种类和添加量对户太八号葡萄酒整体品质的影响,以户太八号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研究3种商业果胶酶(HC、EX-V、RF)在不同添加量(20 mg/L、40 mg/L、60 mg/L和80 mg/L)下对户太八号葡萄出汁率、葡萄酒澄清度、理化指标... 为探究不同果胶酶种类和添加量对户太八号葡萄酒整体品质的影响,以户太八号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研究3种商业果胶酶(HC、EX-V、RF)在不同添加量(20 mg/L、40 mg/L、60 mg/L和80 mg/L)下对户太八号葡萄出汁率、葡萄酒澄清度、理化指标、甲醇含量、颜色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果胶酶EX-V添加量为20 mg/L时,葡萄酒整体品质较好,葡萄酒的pH值、酒精度、挥发酸等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甲醇含量满足GB/T 15037—2006《葡萄酒》标准要求,同时显著提高了葡萄的出汁率、葡萄酒的澄清度(P<0.05);由于总花色苷含量的提高,显著改善了葡萄酒颜色,具体表现在显著提高了色彩饱和度(C^(*)_(ab)值)、红色调(a^(*)值)(P<0.05),显著降低了黄色调(b^(*)值)(P<0.05);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基于重要挥发性香气物质(OAV>0.1)可以区分不同果胶酶处理葡萄酒样。研究表明,添加20 mg/L果胶酶EX-V能显著提高户太八号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八号葡萄酒 果胶酶 香气成分 颜色 出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酿造过程CO_(2)的生成规律及回收探究
7
作者 杨柳 钱京都 +3 位作者 杨金雨 袁军帅 胡泽鹏 杨继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17,共9页
为密封回收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CO_(2),分析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酒精发酵过程中CO_(2)的生成量和浓度变化规律,探究不同开放程度酒精发酵对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颜色、酚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生成量可用“S... 为密封回收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CO_(2),分析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酒精发酵过程中CO_(2)的生成量和浓度变化规律,探究不同开放程度酒精发酵对葡萄酒常规理化指标、颜色、酚类物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生成量可用“S”型模型拟合,CO_(2)浓度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函数。不同开放程度酒精发酵对干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只有总酚含量随开放程度减小而显著降低(P<0.05)。密封式发酵干红葡萄酒还原糖、可滴定酸和挥发酸较高,分别为3.9 g/L、6.79 g/L、0.92 g/L,酒精度、总酚、总花色苷、单宁含量较低,分别为13.1%vol、3.34 g/L、0.32 g/L、2.46 g/L。密封式发酵干白和干红葡萄酒的b*值和色度(Cab值)有所降低,能够有效减少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显著提升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因此,在干白葡萄酒整体品质受发酵开放程度的影响小,可尝试在密封式发酵时回收CO_(2);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CO_(2)的密封回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酒精发酵 CO_(2)回收 密封式发酵 葡萄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嘉璇 张萃异 +4 位作者 刘辉 张碧颖 贾苇鹏 石侃 刘树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7,共9页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比较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XJ25、XJA2)和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144-46、PreAc450)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L-苹果酸含... 为研究不同乳酸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对“户太十一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比较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XJ25、XJA2)和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SD-2a、144-46、PreAc450)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L-苹果酸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葡萄酒基础理化指标、颜色、酚类物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所选菌株均能代谢“户太十一号”葡萄酒中的L-苹果酸(含量<0.1 g/L)完成发酵,菌株XJ25发酵葡萄酒样品质较好,理化指标(pH为3.82、总酸4.58 g/L、挥发酸0.29 g/L)符合国标要求,颜色差异小(ΔE<3);总单宁、总黄酮醇和总酒石酸酯含量分别为123.61 mg/L、790.50 mg/L、81.11 mg/L;能显著提高醛酮类物质及香茅醇、橙花醇等萜烯类物质含量(P<0.05),含量分别达到17.77 mg/L,4.49 mg/L和5.55 mg/L;酒样花香浓郁,酒体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余味;基于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PC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酒样。结果显示,可以有效区分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及不同酒样。综合考虑,菌株XJ25更有利于改善“户太十一号”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十一号”葡萄酒 苹果酸-乳酸发酵 植物乳杆菌 酒酒球菌 葡萄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鞠延仑 刘敏 +3 位作者 赵现方 魏晓峰 闵卓 房玉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2-288,共7页
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等组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等科学问题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组... 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代谢组学(metabolomics)等组学技术在揭示生命本质等科学问题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应用范围,同时介绍了组学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组学技术的应用会促进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葡萄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GFAAS法测定葡萄酒中铜、铁元素含量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娟 刘宇航 +1 位作者 梁艳英 张予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1,共7页
试验采用湿法消解法、干法消解法和直接稀释法对红白葡萄酒进行消解前处理,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分析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Cu、Fe元素的准确性,以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 试验采用湿法消解法、干法消解法和直接稀释法对红白葡萄酒进行消解前处理,同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分析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Cu、Fe元素的准确性,以确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葡萄酒中Cu和Fe时,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最佳灰化温度均是600℃,最佳原子化温度均是2300℃,检出限分别是0.58μg·L^(-1)和1.15μg·L^(-1),定量限分别是1.94μg·L^(-1)和3.85μg·L^(-1)。另外,湿法消解法操作快速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是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葡萄酒中Cu和Fe元素含量较为理想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湿法消解法 干法消解法 直接稀释法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振文 宁鹏飞 +4 位作者 张军贤 艾丽丽 王丽娜 张小转 惠竹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3-237,共5页
目的:对比葡萄酒中测定缩合单宁的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和蛋白质沉淀法(A-H法),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产地、品种葡萄酒的缩合单宁,考察其测定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 目的:对比葡萄酒中测定缩合单宁的甲基纤维素沉淀法(MCP法)和蛋白质沉淀法(A-H法),以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产地、品种葡萄酒的缩合单宁,考察其测定值和变异系数;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法)测定缩合单宁含量,采用吸光度法(A280)测定总酚含量,并与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对照。结果:(1)MCP法和A-H法均只适用于红葡萄酒缩合单宁测定,MCP法精度略高但差异不显著。(2)MCP法测定值平均为A-H法的9.13倍,但二者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029)。MCP法与HPLC-MS法线性关系良好(R2=0.7733),A-H法较差(R2=0.4843)。(3)MCP法与总酚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095),A-H法与总酚无显著线性关系(R2=0.2872)。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反映红葡萄酒缩合单宁含量,但MCP法与HPLC-MS法、总酚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如采用A280测定总酚,应采用MCP法测定缩合单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缩合单宁 MCP法 A-H法 HPLC-MS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储时间对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房玉林 孟江飞 +4 位作者 张昂 张振文 刘金串 韩国民 刘树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研究罐储对葡萄酒中酚类成分的影响,将葡萄酒密封于120 t不锈钢罐中陈酿3年,检测各酚类组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罐储陈酿1年后,赤霞珠葡萄酒中总酚含量变化不显著,总黄酮与总黄烷醇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随陈酿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总花色... 为研究罐储对葡萄酒中酚类成分的影响,将葡萄酒密封于120 t不锈钢罐中陈酿3年,检测各酚类组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罐储陈酿1年后,赤霞珠葡萄酒中总酚含量变化不显著,总黄酮与总黄烷醇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随陈酿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总花色苷从陈酿开始,含量逐步降低且降幅显著。陈酿过程中,羟基苯甲酸主体由水杨酸变为没食子酸,总含量逐步下降,相对比例要高于另一类非黄酮类酚类——羟基肉桂酸。所有单体酚类化合物中,以儿茶素含量为最高;多数酚类在陈酿1年后含量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整个陈酿期间,黄酮类酚类相对含量增加,非黄酮类酚类相对含量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Cu2+还原力在1年陈酿后达到最高,此后逐渐减弱;羟自由基清除力在整个陈酿期间逐步下降。在DPPH自由基清除力与Cu2+还原力方面,羟基肉桂酸类多酚抗氧化能力强于羟基苯甲酸;水杨酸、槲皮素及阿魏酸对羟自由基具有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罐储 酚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棒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媚丽’桃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华 宋建强 +2 位作者 梁艳英 糜川清 李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采用搅拌棒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媚丽’桃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55种香气成分,包括26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9种醇类物质、6种萜烯类物质、3种C13-降异戊二烯等。... 采用搅拌棒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媚丽’桃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55种香气成分,包括26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9种醇类物质、6种萜烯类物质、3种C13-降异戊二烯等。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发现,其中12种香气成分对‘媚丽’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有重要贡献。这些物质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醇、2-苯乙醇、里哪醇、β-大马士酮和β-紫罗兰酮。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具有玫瑰香、苹果、草莓、菠萝等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成分 '媚丽’ 桃红葡萄酒 搅拌棒萃取法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产量赤霞珠葡萄酒香气和花色苷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岳泰新 迟明 +2 位作者 李梅花 孟江飞 张振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4-200,共7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联用技术对卢龙县2种产量(7 500和10 500 kg/hm2)赤霞珠葡萄酒中香气和花色苷类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共检测出32种香气物质(包括高级醇、酯类、脂肪酸、萜烯和降异戊二烯类...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联用技术对卢龙县2种产量(7 500和10 500 kg/hm2)赤霞珠葡萄酒中香气和花色苷类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共检测出32种香气物质(包括高级醇、酯类、脂肪酸、萜烯和降异戊二烯类、挥发性酚类等)和16种花色苷类物质(包括5种基本花色苷及其乙酰化和香豆酰化衍生物)。结果表明,7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赤霞珠葡萄酒中拥有较高含量的高级醇、酯类、脂肪酸、挥发性酚类及香气总量,其中异戊醇、2-苯基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和辛酸含量显著高于10 500 kg/hm2产量,而10 500 kg/hm2产量葡萄酒中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含量略高。10 500 kg/hm2产量处理的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总量高于7 500 kg/hm2产量处理的葡萄酒中花色苷总量,但花色苷单体中除花翠素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外,其余花色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幼果膨大期疏穗降低产量对葡萄酒香气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大于对花色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赤霞珠 香气 花色苷 葡萄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快速测定葡萄与葡萄酒总酚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国前 张振文 +2 位作者 郭安鹊 房玉林 栾丽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68-270,共3页
基于Folin-Ciocalteu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借助微量移液器和微波处理,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新的微量、快速测定葡萄与葡萄酒总酚含量的方法。实验得到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1mL测试样品,0.1mL 1mol/L Folin-Ciocalteu试剂和0.8mL 60g... 基于Folin-Ciocalteu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借助微量移液器和微波处理,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新的微量、快速测定葡萄与葡萄酒总酚含量的方法。实验得到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1mL测试样品,0.1mL 1mol/L Folin-Ciocalteu试剂和0.8mL 60g/L Na2CO3溶液,在微波炉的中档下处理20s后测定765nm波长处的吸光度。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作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1~5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6)。对葡萄皮与葡萄酒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7.2%,精密度(n=9)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0%和1.01%。该方法不但量微、快速,而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精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总酚 测定 FOLIN-CIOCALTEU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6
作者 刘丽媛 刘延琳 李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0-316,共7页
葡萄酒的整体香气主要取决于气味物质之间以及气味物质与非芳香基质成分的复杂反应。对葡萄与葡萄酒香气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风味起作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葡萄品种、种植区和年份引起的变化。本文对葡萄酒中香气成... 葡萄酒的整体香气主要取决于气味物质之间以及气味物质与非芳香基质成分的复杂反应。对葡萄与葡萄酒香气的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风味起作用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葡萄品种、种植区和年份引起的变化。本文对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香气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拉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描述语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华 张莉 +1 位作者 王华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24,共3页
通过感官分析澳大利亚的4款西拉干红葡萄酒,对得到的香气描述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烧)烤味或胡椒;2)香料或浆果或玫瑰花香或甜水果;3)甘草;4)巧克力或凤梨,共... 通过感官分析澳大利亚的4款西拉干红葡萄酒,对得到的香气描述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15%;系统聚类结果显示:1)(烧)烤味或胡椒;2)香料或浆果或玫瑰花香或甜水果;3)甘草;4)巧克力或凤梨,共4个香气词语指标可以反映西拉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可以把这4个词语作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感官特性的描述符,用于感官品评。这既简化感官评价的描述语,又提高了感官分析的精确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 葡萄酒 描述符 感官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快速测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星星 郭安鹊 +1 位作者 韩富亮 张予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建立一种新型、快速测定葡萄酒中多种单体酚的超高效液色谱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 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色谱条件:流动相A为1%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10-400 nm;梯度洗脱15 min。方法... 建立一种新型、快速测定葡萄酒中多种单体酚的超高效液色谱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 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色谱条件:流动相A为1%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210-400 nm;梯度洗脱15 min。方法精密度(n=6)实验的17种酚类物质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0.25%-0.66%,对葡萄酒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的17种酚类物质回收率范围为85.10%-102.33%。该方法简单省时、精确可靠、重复性好,非常适用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葡萄酒 单体酚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糜川清 郭安鹊 王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1-355,共5页
香气是葡萄酒重要的感官特性,具有区域性特点,被认为是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地理标志主要依据之一。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辨别葡萄酒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及精神满足还需靠人的嗅觉。感官分析是目前仪器分析... 香气是葡萄酒重要的感官特性,具有区域性特点,被认为是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地理标志主要依据之一。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辨别葡萄酒是否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及精神满足还需靠人的嗅觉。感官分析是目前仪器分析所无法替代的。本文对影响葡萄酒感官评价的主要香气物质、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单独和结合使用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分析 仪器分析 葡萄酒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御马葡萄酒厂野生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国平 宋育阳 +1 位作者 裴颖芳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1,共4页
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宁夏御马葡萄园的22株野生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同时构建了22株供试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了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被鉴定为5属7种,分别... 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宁夏御马葡萄园的22株野生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同时构建了22株供试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了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被鉴定为5属7种,分别是酿酒酵母、巴氏酵母、葡萄汁有孢汉生酵母、克鲁维毕赤酵母、美极梅奇酵母和核果梅奇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 26S RDNA D1/D2区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