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法缠绕的高温环氧/国产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性能
1
作者 惠雪梅 张光喜 +3 位作者 包艳玲 洪星星 鲁建军 阮英波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4-722,共9页
基于干法缠绕工艺特性,开发了适用于国产T800碳纤维干法缠绕的高温环氧体系(GWE-1),研究了GWE-1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流变行为、存储期和力学性能,观察了树脂破坏断面微观形貌特征,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制备了国产T800碳纤维/GWE-1复合材料的... 基于干法缠绕工艺特性,开发了适用于国产T800碳纤维干法缠绕的高温环氧体系(GWE-1),研究了GWE-1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流变行为、存储期和力学性能,观察了树脂破坏断面微观形貌特征,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制备了国产T800碳纤维/GWE-1复合材料的标准Ф150 mm和Ф480 mm壳体,验证了T800碳纤维/GWE-1环氧胶带的干法缠绕工艺适配性,考核了两种标准尺寸壳体的内压承载能力。结果表明:GWE-1环氧体系具有高强、高韧、耐高温和较长的室温存储期,与国产T800碳纤维具有良好的缠绕适配性;标准Ф150 mm和Ф480 mm壳体的爆破压强分别为42.9、23.0 MPa,容器特性系数分别达到55.1、51.6 km,同时国产T800碳纤维强度转化率均超过90%以上。因此,国产T800碳纤维/GWE-1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内压承载能力,具备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缠绕 T800碳纤维 高温环氧树脂 容器特性系数 纤维强度转化率 缠绕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RMI复合工艺制备C/C-ZrC-SiC复合材料孔隙演变规律及其力学性能
2
作者 王首豪 张浩谦 +3 位作者 郑金煌 田新发 闫联生 张兆甫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9,共9页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与反应熔渗(RMI)的复合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C/C-ZrC复合材料孔隙结构随PIP周期数的演变规律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揭示了多孔C/C-ZrC的液Si熔渗机理。采用压汞法表征了多孔C/C-Zr...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与反应熔渗(RMI)的复合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C/C-ZrC复合材料孔隙结构随PIP周期数的演变规律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揭示了多孔C/C-ZrC的液Si熔渗机理。采用压汞法表征了多孔C/C-ZrC复合材料孔隙分布,采用SEM表征了多孔C/C-ZrC复合材料、C/C-Zr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C/C-ZrC-SiC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并对其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PIP周期数,可实现多孔C/C-ZrC孔隙特征的有效控制;8周期及更多次数PIP的多孔C/C-ZrC复合材料,其纤维束间大孔径孔隙基本消失;8周期PIP-ZrC结合RMI工艺制备的C/C-Zr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194.8±7.5)MPa。ZrC基体包覆在纤维束周围形成有效的保护层且液Si熔渗过程未对纤维造成明显损伤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ZrC-SiC复合材料 PIP+RMI复合工艺 孔隙特征 力学性能 熔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健 行小龙 +1 位作者 刘祎 张承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 酚醛树脂因具有烧蚀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酚醛,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在烧蚀过程中可形成碳/陶瓷耦合层,能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新一代高性能防隔热系统的优选材料。文中聚焦于硅、硼元素改性的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从填料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介绍了当前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些改性手段的优势与难点。最后对可陶瓷化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可陶瓷化 硼硅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渐进损伤法分析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俊玺 廖英强 王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12-619,共8页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材料铺层可设计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复合材料的连接设计不可避免,与其他连接方式相比,螺栓连接结构具有载荷传递稳定,可重复拆卸与装...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材料铺层可设计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复合材料的连接设计不可避免,与其他连接方式相比,螺栓连接结构具有载荷传递稳定,可重复拆卸与装配等优点,多用于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件中。传统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优化设计多采用试验测试分析,不仅成本高效率低,优化结果往往仅适用于特定结构。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渐进损伤法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螺栓接头损伤的萌生、扩展以及最终结构失效的整个过程,且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失效强度与破坏模式,是目前研究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最常用的有限元方法。本文综述了基于渐进损伤法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有限元模型、结构优化以及疲劳分析三个方面,可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螺栓连接 渐进损伤分析 结构优化 疲劳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丹羽 朱世步 +2 位作者 刘泰山 张强 马荣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14,共11页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有望满足新一代飞行器长时间抗氧化、抗烧蚀及结构强度的要求。本文总结了C/C-UHT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包括氧-乙炔烧蚀、等离子烧蚀、激光烧蚀和风洞烧蚀,简要介绍了各种烧蚀性能测试方法的特点。此外,对近年来Zr系和Hf系单组元、双组元和三组元C/C-UHT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烧蚀性能 测试方法 烧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防热一体化?480mm复合材料壳体水压实验的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惠雪梅 张岗 +3 位作者 侯晓 崔红 张承双 包艳玲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了满足未来高速高加速战术导弹对壳体承载能力和防热功能的要求,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制备结构/防热一体化?480 mm复合材料壳体,其中结构层采用T700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防热层采用复合防热结构,进行壳体内压检验、声发射和水压爆破实验... 为了满足未来高速高加速战术导弹对壳体承载能力和防热功能的要求,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制备结构/防热一体化?480 mm复合材料壳体,其中结构层采用T700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防热层采用复合防热结构,进行壳体内压检验、声发射和水压爆破实验,研究内压作用下壳体的应变变化规律,判断复合材料损伤类型,预测壳体破坏位置,评价外防热材料的结构完整性,考核壳体承受内压载荷的能力。结果表明:结构/防热一体化?480 mm壳体应变与压强呈线性关系,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480 mm壳体在内压作用下出现树脂开裂、单丝断裂、纤维束断裂和分层等声发射信号,分布在前后封头区域,二次加载后费利西蒂(Felicity)比为0.96;壳体的爆破压强为18.6MPa,容器特性系数达到42.1 km,后封头区域出现宏观纤维断裂现象;防热层材料表面出现少量纤维起毛、断丝和发白现象,未出现分层和脱落,保持较好的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防热一体化 氰酸酯树脂 爆破压强 声发射 费利西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的可重塑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7
作者 行小龙 黄金鑫 +3 位作者 张健 刘祎 阮英波 张承双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2,共9页
针对传统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不具备可重塑性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侧基含有苯基硼酸结构的新型含硼酚醛树脂(BNR),加热固化后可以形成具备可重塑性能的硼酸酯交联型酚醛树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可以高效地制备出BNR树脂,产... 针对传统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不具备可重塑性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侧基含有苯基硼酸结构的新型含硼酚醛树脂(BNR),加热固化后可以形成具备可重塑性能的硼酸酯交联型酚醛树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可以高效地制备出BNR树脂,产率可达到94.1%;不需要外加固化剂,BNR在160℃下加热即可固化;固化树脂具有高热稳定性,成炭率可以达到66%,可以用作耐烧蚀复合材料基体;与传统的酚醛树脂相比,硼酸酯交联型酚醛树脂在热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完全的应力松弛,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可重塑性。因此,BNR树脂有作为新型耐烧蚀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硼酸酯 可重塑 耐烧蚀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动力复合材料技术未来如何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承双 张光喜 +1 位作者 张启伟 徐雨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4,共2页
聚焦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复合材料先进结构设计的发展和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成熟度的空天动力领域复合材料应用,这是2022年8月在辽宁大连召开的“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会议”包括中国科学院、工... 聚焦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复合材料先进结构设计的发展和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成熟度的空天动力领域复合材料应用,这是2022年8月在辽宁大连召开的“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会议”包括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近200名专家学者研讨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技术 复合材料应用 中国科学院 工程院院士 辽宁大连 学术会议 空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博 弓站朋 +3 位作者 邓俊楷 白侠 李艳 张承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1-859,共9页
针刺C/C复合材料利用针刺工艺,将炭布和网胎中的面内纤维引入到铺层厚度方向,在增强层间强度的同时,针刺工艺导致针刺C/C复合材料成品中针刺位置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即使在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 针刺C/C复合材料利用针刺工艺,将炭布和网胎中的面内纤维引入到铺层厚度方向,在增强层间强度的同时,针刺工艺导致针刺C/C复合材料成品中针刺位置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即使在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刺位置的分布,也会对其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FEM)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一种针刺C/C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通过高通量计算,获得了100000个相同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和不同针刺位置分布的有限元模型及其对应的拉伸强度,揭示了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刺位置分布对其拉伸强度影响的细观机理。随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了预测模型,可以对任意针刺位置分布所对应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进行预测,从而为优化针刺C/C复合材料中针刺位置的分布提供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针刺预制体 力学性能 有限元方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C/C复合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软件平台 被引量:3
10
作者 成博 弓站朋 +3 位作者 邓俊楷 白侠 李艳 张承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7-814,共8页
针刺C/C复合材料的纤维排布方式和针刺工艺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学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界面的针刺C/C复合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软件平台,包含材料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模型两个模块。将实验、工业生产或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构... 针刺C/C复合材料的纤维排布方式和针刺工艺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学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界面的针刺C/C复合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软件平台,包含材料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模型两个模块。将实验、工业生产或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构-工艺-性能”的材料数据存入到已开发的数据库模块中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基于神经网络回归算法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结构-工艺-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目前实验数据昂贵且稀缺,采用高通量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针刺C/C复合材料结构-工艺-性能(有效弹性力学参数)的材料参数数据,训练了预测力学性能的机器学习模型,并部署在软件平台中;通过Web用户界面调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特定结构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针刺C/C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力学参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2%,验证了软件平台的功能和用途。利用这一软件平台,有望进一步基于实验数据和对应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针刺C/C复合材料性能进行预测,从而为设计和优化针刺C/C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C/C复合材料 材料信息学 软件平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增韧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子豪 阮英波 杨杰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64-568,共5页
针对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黏度迅速增加的问题,本工作采用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悬浮增韧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了PEK⁃C悬浮法和溶解法增韧对改性树脂体系的流变性能、增韧效果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K⁃C悬浮体系的稳定... 针对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体系黏度迅速增加的问题,本工作采用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悬浮增韧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了PEK⁃C悬浮法和溶解法增韧对改性树脂体系的流变性能、增韧效果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K⁃C悬浮体系的稳定性能较好,规避了PEK⁃C溶解体系黏度高的问题,在室温下的黏度满足湿法缠绕的要求。PEK⁃C在环氧树脂悬浮体系中的溶解性能优异,对环氧树脂本身固化反应和PEK⁃C相分离过程的影响较小。本工作将改性树脂体系和原树脂体系湿法缠绕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证明PEK⁃C的引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镜表征了层压板拉伸断面的微观结构,探究了PEK⁃C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酚酞侧基聚芳醚酮(PEK-C) 碳纤维复合材料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料用热熔树脂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雯茜 曹碧雯 +1 位作者 阮英波 杨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43-748,共6页
预浸料具有方便环保、树脂含量可控、尺寸规格可调整等特点,而热熔浸渍法以其环保高效、质量稳定等优势成为预浸料主要的制备工艺。作为成型预浸料的重要原材料,热熔树脂的性能对预浸料的工艺性和最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制适... 预浸料具有方便环保、树脂含量可控、尺寸规格可调整等特点,而热熔浸渍法以其环保高效、质量稳定等优势成为预浸料主要的制备工艺。作为成型预浸料的重要原材料,热熔树脂的性能对预浸料的工艺性和最终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制适用于预浸料的热熔树脂体系是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几种预浸料常用热熔树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预浸料用热熔热固性树脂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料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氰酸酯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T800级碳纤维本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浩洋 刘宁 张世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42,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对国产T800级碳纤维本征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纤维的力学性能、微观物理特性和表面化学特性等,并与东丽T800碳纤维对比,指出了国产T800级碳纤维性能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国产碳纤维 T800级碳纤维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型BA221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惠雪梅 包艳玲 +3 位作者 马秀萍 侯晓 张承双 张光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106,共8页
氰酸酯(CE)树脂具有高度对称的化学结构和强结晶性,固化反应温度高,固化物脆性大,容易从预浸料中结晶析出并悬浮于表面,严重影响了预浸料的表观质量、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文中采用F-51酚醛环氧改性CE树脂,通过预聚工艺制备了一种室温... 氰酸酯(CE)树脂具有高度对称的化学结构和强结晶性,固化反应温度高,固化物脆性大,容易从预浸料中结晶析出并悬浮于表面,严重影响了预浸料的表观质量、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文中采用F-51酚醛环氧改性CE树脂,通过预聚工艺制备了一种室温下为半固态、成膜性好、适用期长、适用于热熔法预浸料工艺的热熔型CE树脂(代号BA22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BA221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和固化反应参数,获得了固化动力学方程,优化了固化制度,活化能较CE树脂降低了66.9%。采用流变法研究了BA221树脂的黏度变化规律,确定了热熔型BA221树脂的制膜温度为80℃,获得了成膜性和延展性良好的热熔胶膜。BA221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68.4℃,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79.7 MPa和3%,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22 MPa和21 k J/m2,较CE树脂分别提高了96.3%,134.4%,76%和270%。扫描电镜结果表明BA221树脂固化物为韧性断裂。F-51酚醛环氧改性CE树脂效果显著,实现了CE树脂在120℃预聚、80℃成膜和180℃后固化的工程化应用目标,为制备热熔法预浸料提供了一种耐高温CE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熔 氰酸酯树脂 固化动力学 流变行为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聚时间对CE/EP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惠雪梅 侯晓 +3 位作者 张承双 魏花丽 廖英强 张光喜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9-755,共7页
采用酚醛型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CE),通过预聚工艺解决CE树脂的室温结晶和析出问题。利用凝胶时间、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IR)、流变仪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跟踪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反应过程,研究预聚时间对凝胶时间、固化... 采用酚醛型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CE),通过预聚工艺解决CE树脂的室温结晶和析出问题。利用凝胶时间、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IR)、流变仪和凝胶色谱(GPC)等分析手段跟踪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反应过程,研究预聚时间对凝胶时间、固化反应、分子结构、流变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复合材料金相结构的影响,获得CE/EP树脂体系的预聚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包括1个吸热区和2个放热区,生成不同化学结构的生成物。CE/EP树脂体系的固化度、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随预聚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而凝胶时间却随预聚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预聚时间还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金相结构,孔隙率随预聚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通过研究,掌握CE/EP树脂体系粘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方法,降低固化温度,改善CE树脂与碳纤维间的浸润性和粘接性,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和工程化应用提供高性能树脂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聚 氰酸酯树脂 改性 凝胶时间 固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阶桐 徐雨 +2 位作者 王斌 刘建超 王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热塑性酚醛树脂改性研究最新进展,包括热固性树脂改性、硅材料改性、热塑性聚合物改性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方法,概述了改性机理、改性条件和改性技术,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行为、...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热塑性酚醛树脂改性研究最新进展,包括热固性树脂改性、硅材料改性、热塑性聚合物改性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方法,概述了改性机理、改性条件和改性技术,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行为、力学性能、残炭率等相关性能的影响。并对各种改性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比较,展望了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酚醛 树脂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基聚芳醚酮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子豪 阮英波 杨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6,83,共9页
针对耐高温环氧树脂韧性低的问题,采用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增韧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了PEK-C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对改性树脂的固化反应、增韧效果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K-C的加入对固化反应、耐热性能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 针对耐高温环氧树脂韧性低的问题,采用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增韧改性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了PEK-C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对改性树脂的固化反应、增韧效果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K-C的加入对固化反应、耐热性能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提升环氧树脂的韧性,且在一定范围内,PEK-C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添加量越大,增韧效果越好。15%相对分子质量为8×104的PEK-C改性树脂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80 MPa和3.1%,较未改性树脂分别提高了68%和121%,冲击韧性高达23.3 kJ/m2,较未改性树脂提升了99%。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不同PEK-C含量改性树脂的微观相结构,结果表明,随PEK-C含量增加,依次观测到了从海岛相到双连续再到相反转的相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酚酞侧基聚芳醚酮 相分离结构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