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困境、契机与进路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延川 王艳荣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5,共13页
数字合作是数字交往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在某些方面尚有完善空间,存在着过于注重具体的治理实践操作、忽略数字合作背后的博弈、缺乏治理推动的组织架构等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数字鸿沟,我国提出的数字命运共同体理... 数字合作是数字交往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全球数字治理框架在某些方面尚有完善空间,存在着过于注重具体的治理实践操作、忽略数字合作背后的博弈、缺乏治理推动的组织架构等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数字鸿沟,我国提出的数字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数字为核心,来应对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实挑战。未来,世界需建设普惠包容的数字发展共同体、和平安全的数字安全共同体、开放包容和多元互鉴的数字文明共同体;推动以联合国为核心、各主权国家主导、多方参与和多边机制的多层次组织架构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命运共同体 数字鸿沟 数字霸权主义 数字合作主义 《全球数字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系统算法的“伦理进化”
2
作者 高彬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3,共7页
鉴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复杂性,制定一个普遍适用的统一算法伦理标准尤为困难。因此,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策略,以确保算法伦理的合理发展,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推动算法伦理的稳定进步,是确保智能系统算法伦理顺利演进的核心。通过这... 鉴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复杂性,制定一个普遍适用的统一算法伦理标准尤为困难。因此,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策略,以确保算法伦理的合理发展,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推动算法伦理的稳定进步,是确保智能系统算法伦理顺利演进的核心。通过这种综合方法,可实现智能系统算法伦理的合理治理,同时规避“大规模破坏性数学武器”的潜在风险。双轨策略能够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沟通与协作,确保算法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及在面对伦理挑战时利益相关者能够迅速作出响应,最终有助于构建更加公正、安全和可靠的智能系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系统 算法伦理 伦理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
作者 马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69,共3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信,进而把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历史自信,进而把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的成功实践,主要表现为理论自觉、实践变革、自我革命三者相互交融,在高度理论自觉中把握历史大势,在伟大实践变革中推动历史发展,在不断自我革命中保持历史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主动 党的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夯实高技能人才基石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云霞 叶恒语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3,共3页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促现代化产业升级的基础性支撑,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已经取得突出成效,但相较于高...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促现代化产业升级的基础性支撑,对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已经取得突出成效,但相较于高质量发展、产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旺盛人才需求,仍然存在人才总体储量不足、部分高精尖行业人才缺口突出、就业结构不均衡及岗位供求矛盾等难题。对此,需要着眼于高技能人才提质增量的目标任务,聚焦“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关怀”等人才工作各项过程环节,塑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工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强国战略 高技能人才 战略人才力量 科技创新 培育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科技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云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 党管人才原则 战略人才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体性叙事的内在逻辑与当代语境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马克思主体性叙事内含感性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运动的主体性展开、超越资本逻辑的主体性生成三层演进逻辑,构成对理性主体与资本逻辑“共谋”的双重批判,即对感性对象性活动在观念领域异化为理性主体的批判以及在生产领域... 马克思主体性叙事内含感性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运动的主体性展开、超越资本逻辑的主体性生成三层演进逻辑,构成对理性主体与资本逻辑“共谋”的双重批判,即对感性对象性活动在观念领域异化为理性主体的批判以及在生产领域异化为资本主体的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主体性与资本“新共谋”,导致主体性生产“悖论”,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强制”和“自由强制”、数字化生存方式的“主体幻象”以及生产性精神劳动的深层物化。劳动主体性强制生产加剧了资本内在矛盾的演化。数字技术蕴含的主体性生存方式的变革以及中国成功推进的社会主义实践构成主体性当代建构的现实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 主体悖论 非物质劳动 主体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荒谬之为异化——重思内格尔生命意义论证
7
作者 吴小安 洪程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159,共10页
托马斯·内格尔反驳了关于生命意义三个常见论证,即“百万年论证”、“蚍蜉论证”和“死亡终结论证”,进而指出生命的荒谬感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我们对生活的深刻投入与对其“无可回避的疑虑”之间的冲突... 托马斯·内格尔反驳了关于生命意义三个常见论证,即“百万年论证”、“蚍蜉论证”和“死亡终结论证”,进而指出生命的荒谬感实际上反映了人的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我们对生活的深刻投入与对其“无可回避的疑虑”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历史观框架,提出了对荒谬的一种历史解释,荒谬感其实是随现代化进程逐渐显现的认知状态,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异化的一种形态,其与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密切相关,进而指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当人类处于“分化的统一”阶段,作为主观异化的荒谬,这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最终也将随历史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谬 异化 生命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程的政治品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云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158,共8页
依赖公共资源实现的工程乃是一种"必要的政治",它不仅是公共权力的体现,而且通过实现公共利益而成为现代社会新型的意识形态,具有为国家政治辩护的合法性功能。这意味着,唯有从现实的政治系统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工程的实现机制... 依赖公共资源实现的工程乃是一种"必要的政治",它不仅是公共权力的体现,而且通过实现公共利益而成为现代社会新型的意识形态,具有为国家政治辩护的合法性功能。这意味着,唯有从现实的政治系统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工程的实现机制,也唯有澄清工程的政治品性,才能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理解工程的公共性意义,造就符合公共利益的"伟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公共权力 合法性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职业自主到协同共治:大工程伦理观的逻辑演进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云龙 高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108,158,共9页
以工程师为伦理主体的微观工程伦理学因其强调“职业自主”,而忽略了工程共同体的其他成员,造成工程伦理的“外部性缺失”,难以解决工程中复杂的伦理问题。要实现“工程之善”,就要走出传统“职业自主”的桎梏,以“全局性”的观念进行... 以工程师为伦理主体的微观工程伦理学因其强调“职业自主”,而忽略了工程共同体的其他成员,造成工程伦理的“外部性缺失”,难以解决工程中复杂的伦理问题。要实现“工程之善”,就要走出传统“职业自主”的桎梏,以“全局性”的观念进行融通与协调,走向工程共同体成员“协同共治”的“大工程伦理观”,形成整体性的道德合力,确保工程实现其应有的“公共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师 职业自主 协同共治 大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合谋的演生逻辑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延川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8,共12页
算法合谋的演生遵循两个逻辑:一方面,在技术支持下,算法不断“弱化”价格协调中的竞争者协议,并最终走向自主协调价格;另一方面,算法的各种“另类”运用形式也会导致出现价格协调的结果。实践中出现的“隐性”算法合谋,由于其“伪装”... 算法合谋的演生遵循两个逻辑:一方面,在技术支持下,算法不断“弱化”价格协调中的竞争者协议,并最终走向自主协调价格;另一方面,算法的各种“另类”运用形式也会导致出现价格协调的结果。实践中出现的“隐性”算法合谋,由于其“伪装”为竞争行为而逐渐成为反垄断执法的难点问题。算法竞争会导致算法种类的趋同,这让数字市场的特定领域成为变相的“轴辐卡特尔”。由于算法合谋中竞争者协议的“弱化”与算法作用的“增强”,算法合谋治理思路应该从发现协议转向规制算法。因此,将算法视为价格协调中的“协同实践”和“附加因素”,并企图发掘其中的默示协议,进而引发《反垄断法》的规制,该种方法并不可行。将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关注点真正放在算法身上,并针对算法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执法的系统才是治理算法合谋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合谋 法学科幻 发现协议 规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贺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47,共7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生成的伟大精神,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键组成。基于此,以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意涵、挖掘优质资源与把握资源特性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生成的伟大精神,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关键组成。基于此,以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意涵、挖掘优质资源与把握资源特性为切入点,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的实践路径,进而针对性地制定思政课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旨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知与认同,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在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高校思政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9-91,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从生成逻辑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科学社会主义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从价值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从生成逻辑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科学社会主义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从价值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在追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相统一维度上高度契合;从时代意义看,二者高度契合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价值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科学社会主义 价值契合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谟式随附之为一种强制阐释
13
作者 吴小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8,共10页
形而上学家试图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以及之为何提供一种“形而上学解释”,在力求其理论和经典物理学相拟合的同时,也会援引科学实践与科学结论来作为自己的预设或者佐证自己的立场。哲学家大卫·刘易斯的休谟式随附工程就是这样的一... 形而上学家试图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以及之为何提供一种“形而上学解释”,在力求其理论和经典物理学相拟合的同时,也会援引科学实践与科学结论来作为自己的预设或者佐证自己的立场。哲学家大卫·刘易斯的休谟式随附工程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在强制阐释的框架内来审视,休谟式随附是一种强制(动机)阐释,其错误根源在于认为一种好的理论必须是“还原”的。通过因果功能主义径路的指引,人们可以探寻哲学研究的另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休谟式随附 最佳系统解释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
14
作者 马超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有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基本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遵循,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范式,以公正合理的发展观为变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主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有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基本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遵循,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本范式,以公正合理的发展观为变革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全球治理机制的整体化,推进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倡导全球治理模式的多元化,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法治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为化解全球治理赤字贡献中国力量,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商共建共享 全球治理观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