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进展中脾脏对肝脏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少颖 万丹 +6 位作者 邓熙 梁肖 梁凡凡 张冲宇 朱佳真 赵阳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小鼠脾脏对肝脏中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C组注射玉米油作为正常对照组。4周后,A、B组分别行脾切除术(切脾组)或假手术(有脾组)。...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小鼠脾脏对肝脏中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C组注射玉米油作为正常对照组。4周后,A、B组分别行脾切除术(切脾组)或假手术(有脾组)。继续注射2周后取材3组小鼠肝脏,制备肝脏匀浆(L-Homo)并分离肝脏细胞。Luminex检测3组L-Homo中IL-1β、IL-13、TGF-β、TNF-α、PDGF-β、VEGF的表达;RT-qPCR与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观察如上因子在A、B组肝脏巨噬细胞(L-Mφ)及肝脏其他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利用A/B组L-Homo分别进行体外处理,以模拟脾脏存在与否时肝脏微环境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收集接受不同L-Homo处理的巨噬细胞,一方面利用RT-qPCR比较其中细胞因子与谷氨酰胺合成/分解酶与谷氨酰胺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另一方面与肝星状细胞JS1进行共培养,分析其对JS1存活与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IL-13、TGF-β与TNF-α的浓度在模型组L-Homo中显著升高,且在模型有脾组中显著高于切脾组;其中巨噬细胞是表达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类型群。相较于切脾组,有脾组L-Homo体外处理上调巨噬细胞中IL-1β、TGF-β、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谷氨酰胺酶的表达,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发挥活化肝星状细胞胞外基质分子表达的能力。结论 脾脏参与调控L-Mφ炎性因子表达,增强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肝脏巨噬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肝星状细胞 谷氨酰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医院开展腹腔镜肝切除术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振华 祁军安 王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79-479,共1页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60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2岁;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血管瘤14例,良性肿瘤4例,原发性肝癌3...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60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2岁;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血管瘤14例,良性肿瘤4例,原发性肝癌35例(左外叶21例,左内叶5例,右前叶9例,肿瘤直径3~8 cm);术前均行胃镜检查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Child A级,ICG均<10%,术前均未服用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血管瘤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腹腔镜肝切除术 左外叶 抗凝药物 胃镜检查 肿瘤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1例腹部外伤患者处理流程的优化及经验总结 被引量:9
3
作者 卢振华 王秀娟 +6 位作者 赵利锋 马晓阳 王涛 程伟华 祁军安 王钢 江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474-476,共3页
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流程,以提高急救效率,降低病死率。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1例腹部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损伤脏器及临床表现、抢救经验等。311例患者治愈306例,治愈率98.39%;死亡5例,死亡率1.61%;266例手术患者中... 探讨腹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流程,以提高急救效率,降低病死率。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1例腹部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损伤脏器及临床表现、抢救经验等。311例患者治愈306例,治愈率98.39%;死亡5例,死亡率1.61%;266例手术患者中再手术4例,再手术率1.50%。准确全面的病情评估以及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是腹部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急救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下Telemedicine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蕴玉 刘莹 +3 位作者 高培根 张燕飞 李政霄 纪泛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调查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满意度、学习效果、优缺点和六项核心能力的评价,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和口腔医学专业175名2016级学生(大四),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 目的调查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满意度、学习效果、优缺点和六项核心能力的评价,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和口腔医学专业175名2016级学生(大四),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52.57%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评分为(3.55±0.95)分,满分5分。除医学知识外,学生对现场教学核心能力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远程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0.57%学生更倾向于现场教学为主,远程教学为辅。结论远程教学所覆盖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教学无差异,具有灵活性强,支持回放等方面的优势,但在临床实践方面难以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应改进远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强与现场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远程医学 教育 满意度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