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志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共6页
本报告收集了发表于《化学文摘》(1980—1992)的72篇有关沙棘的论文。 作者就关于沙棘研究的成就在营养化学成分、对人体功能、产品开发、制备以及可利用的选择性考虑作了评述。
关键词 沙棘 营养 产品开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蜡型水果保鲜涂膜剂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西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8-60,共3页
研究了米糠蜡型水果保鲜涂膜剂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用其涂膜处理后的秦冠苹果在室温下贮存210d,好果率为76.1%,比对照组高出56.3%,低温(冷库)贮存230d,好果率为100%,比对照组高出32.0%;红富士苹果低... 研究了米糠蜡型水果保鲜涂膜剂的生产工艺及配方,用其涂膜处理后的秦冠苹果在室温下贮存210d,好果率为76.1%,比对照组高出56.3%,低温(冷库)贮存230d,好果率为100%,比对照组高出32.0%;红富士苹果低温(冷库)贮存230d,好果率为97.0%,比对照组高出37.0%,其失水率也较对照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蜡 贮存试验 水果保鲜涂膜剂 涂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掺伪测定及其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西鸾 朱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3-56,共4页
分析了菜籽油掺伪脂肪酸的组成,并根据特征脂肪酸含量,对测定值与实际掺入量(即真值)的误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菜籽油 掺伪 测定值 真值 脂肪酸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母液的化工利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存劳 郭军明 《陕西化工》 CSCD 1995年第1期25-26,共2页
葡萄糖母液的化工利用研究张存劳,郭军明(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82)(陕西省三原葡萄糖厂713814)1引言在淀粉葡萄糖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母液)占淀粉投料量的23%左右,我省目前有5个这样中型生产厂。母液... 葡萄糖母液的化工利用研究张存劳,郭军明(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82)(陕西省三原葡萄糖厂713814)1引言在淀粉葡萄糖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母液)占淀粉投料量的23%左右,我省目前有5个这样中型生产厂。母液糖除部分作为药厂发酵法生产抗菌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母液 副产物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价桐油脱酸试验研究
5
作者 李佩勤 陈西骞 《中国油脂》 CAS 1987年第6期31-33,共3页
用质量差的桐籽榨油,所得的桐油色泽深、粘度大、酸价高。对这种高酸价桐油进行脱酸,国内从六十年代起,就有人做过工作,认为采用干法碱炼是可行的。我们在室内经多次试验证明:资料所报道的方法,使油、水、脂肪酸三者混为一体,无法分离,... 用质量差的桐籽榨油,所得的桐油色泽深、粘度大、酸价高。对这种高酸价桐油进行脱酸,国内从六十年代起,就有人做过工作,认为采用干法碱炼是可行的。我们在室内经多次试验证明:资料所报道的方法,使油、水、脂肪酸三者混为一体,无法分离,不能达到有效的脱酸目的。在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采用95%的乙醇作萃取剂,选择了适当的萃取温度,使高酸价桐油的脱酸效率达50%左右,为高酸价桐油脱酸找到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价 脱酸 桐油酸 碱炼 萃取温度 试验研究 油品质量 萃取剂 粘度变化 无水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花椒叶芳香油及椒籽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樊经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34,共3页
花椒、花椒叶作为香辛料是众所周知的,而从花椒、花椒叶中提取芳香油,并对其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的工作做的很少,尤其是闻名全国的陕西韩城的大红袍花椒的芳香油及脂肪油的成分没作过较全面的分析。本文报导了花椒、花椒叶芳香油及椒... 花椒、花椒叶作为香辛料是众所周知的,而从花椒、花椒叶中提取芳香油,并对其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的工作做的很少,尤其是闻名全国的陕西韩城的大红袍花椒的芳香油及脂肪油的成分没作过较全面的分析。本文报导了花椒、花椒叶芳香油及椒籽油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主要介绍了芳香油的提取过程、蒸馏设备、得率等,采用气——质联用仪对芳香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椒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花椒、椒叶、椒籽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芳香油 椒籽油 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桐油的β异构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建琦 《中国油脂》 CAS 1987年第6期34-37,共4页
一、概述 我国的桐油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压榨工艺。随着制油技术的发展,油脂浸出技术逐渐应用于制取桐油。在桐油浸出生产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最终的桐油产品是一种类似猪油状的固体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结果做了大... 一、概述 我国的桐油生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压榨工艺。随着制油技术的发展,油脂浸出技术逐渐应用于制取桐油。在桐油浸出生产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最终的桐油产品是一种类似猪油状的固体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结果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图使浸出桐油也象机榨桐油一样成为液体,但收效甚微。一九四七年国外学者提出的将浸出桐油力口热到200℃维持30分钟可以使桐油不再固化的方法,使浸出桐油的固化问题得以暂时解决。但这一方法只达到治标的目的,而未治本,热处理后的桐油虽不是固体,但粘度较大,颜色很深,给桐油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事实上,目前国内外仍没有一套比较理想的桐油浸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化反应 浸出法 桐酸 口热 有机硫化合物 共轭双键 顺式结构 浸出溶剂 溶剂浸出 粘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仁中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值的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西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7-38,共2页
论述了核桃仁中游离脂肪酸(FFA)及过氧化值(POV)的测定方法,对油脂分析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核桃仁 游离脂肪酸 过氧化值 测定 油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含硫组分分析及脱硫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建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0-33,共4页
由芥子甙降解的含硫化合物经浸出工艺过程大量进入溶剂中。溶剂经循环使用6个月后其硫的浓度高达1400ppm,其主要成分已变为二硫化碳36%、单质硫29.5%和异硫氰酸酯及其分解物27.23%。使用高浓度含硫溶剂浸出的毛油含硫量亦可高迄700pp... 由芥子甙降解的含硫化合物经浸出工艺过程大量进入溶剂中。溶剂经循环使用6个月后其硫的浓度高达1400ppm,其主要成分已变为二硫化碳36%、单质硫29.5%和异硫氰酸酯及其分解物27.23%。使用高浓度含硫溶剂浸出的毛油含硫量亦可高迄700ppm以上。吸附剂可有效地脱除溶剂中的硫及硫化物,如活性白土可将溶剂含硫量从10.65ppm降止1.83ppm,CuX分子筛则可以从10.65ppm降止0.43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含硫量 脱硫 制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压釜中油脂氢化的物料计算
10
作者 张惠康 《中国油脂》 CAS 1985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油脂制品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有人造奶油(植物黄油)、起酥油和可可脂等,其原料和配方各不相同,但主要原料氢化油脂是不可少的。下面简叙高压釜中生产氢化油脂的物料计算。在氢化生产的设计中,通过物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油脂制品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有人造奶油(植物黄油)、起酥油和可可脂等,其原料和配方各不相同,但主要原料氢化油脂是不可少的。下面简叙高压釜中生产氢化油脂的物料计算。在氢化生产的设计中,通过物料计算在于求出:原料油脂,氢气和催化剂的耗量。为便于计算,假定氢化使用葵花籽油,当处理其它油脂品种或油和动物油脂混合物时,下面叙述的计算方法不变。首先以每氢化1吨原料油脂进行原材料消耗量的计算,随后换算成1吨商品氢化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消耗量 人造奶油 起酥油 葵花籽油 可可脂 植物黄油 动物油脂 催化剂量 混合物组成 碘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YP012型双对辊轧胚机轧辊传动中心与辊径变化的关系
11
作者 张惠康 《中国油脂》 CAS 1984年第3期27-32,共6页
轧胚机是植物油生产厂的主要设备,大致可分二类:立式和卧式.立式轧胚机有三辊、五辊;卧式轧胚机有单对辊、双对辊等.对立式轧胚机来说,传动方式均是挠性的,故辊径径切削缩小,可改变传动带的长度,重新衔接;而对于卧式轧胚机来说,传动方... 轧胚机是植物油生产厂的主要设备,大致可分二类:立式和卧式.立式轧胚机有三辊、五辊;卧式轧胚机有单对辊、双对辊等.对立式轧胚机来说,传动方式均是挠性的,故辊径径切削缩小,可改变传动带的长度,重新衔接;而对于卧式轧胚机来说,传动方式有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胚 YP012 轧辊表面 辊径 对辊 挠性 齿轮啮合 植物油生产 变位系数 变位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糊精的性能与用途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东晓 《粮食与油脂》 1994年第1期40-42,共3页
环状糊精是淀粉在环化糊精转移酶(CGTS)的作用下,其葡萄糖分子彼此以1,4位连接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两端的葡萄糖分子也按1,4位连接为闭合的环状结构而得名,产品呈白色粉末状,无毒,可食用.因其英文名为Circle Dextrin,故习惯上又将环状... 环状糊精是淀粉在环化糊精转移酶(CGTS)的作用下,其葡萄糖分子彼此以1,4位连接为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两端的葡萄糖分子也按1,4位连接为闭合的环状结构而得名,产品呈白色粉末状,无毒,可食用.因其英文名为Circle Dextrin,故习惯上又将环状糊精简称为“CD”.环状糊精具有多孔性,所以又将它称作为多孔环状糊精.淀粉在发酵过程中作为反应底物,产品分为a-环状糊精、β-环状糊精和γ-环状糊精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糊精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计算翻斗式间歇喷淋器中翻斗的重心
13
作者 张惠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14,18,共5页
在《中国油脂》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五十页上,李守仁同志介绍了新鲜溶剂翻斗式间歇喷淋器。平转浸出器,大喷淋装置,有许多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喷淋与转格之间无一定的规律,具有随机性,因而简化了结构,造价低,值得推广应用... 在《中国油脂》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五十页上,李守仁同志介绍了新鲜溶剂翻斗式间歇喷淋器。平转浸出器,大喷淋装置,有许多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喷淋与转格之间无一定的规律,具有随机性,因而简化了结构,造价低,值得推广应用。 翻斗式间歇喷淋器工作,文中已讲述,即不用附加传动,利用翻斗自身的重心转移进行。在设计翻斗时,需求出:斗自身的重心,加入溶剂后的复合重心。若得到的复合重心偏离轴线向左,斗就向左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加工 喷淋器 重心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制玉米粉
14
作者 宋东晓 《黑龙江粮食》 1994年第3期48-51,共4页
用鼓泡离心法生产的特制玉米粉,是一种介于玉米淀粉与普通玉米粉之间的玉米深加工产品。除去了玉米的特征气食味,色白,中性,无苦涩味,能与小麦粉按比例混合制作挂面、面包、馒头、糕点等食品,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可以得到玉米油脂和蛋... 用鼓泡离心法生产的特制玉米粉,是一种介于玉米淀粉与普通玉米粉之间的玉米深加工产品。除去了玉米的特征气食味,色白,中性,无苦涩味,能与小麦粉按比例混合制作挂面、面包、馒头、糕点等食品,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可以得到玉米油脂和蛋白粉等副产品。介绍特制玉米粉的生产,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制 玉米 玉米粉 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溶蒸馏塔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惠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3,共1页
经碱炼或者水化的浸出油脂,含溶量和含水量偏高,用常规设备脱溶,时间长,不经济。本文介绍一种脱溶蒸馏塔的设计,可适合高含溶油脂的脱溶。
关键词 油脂设备 脱溶蒸馏塔 设计
全文增补中
浸出油、粕中残留溶剂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梅轩 姜珍意 《中国油脂》 CAS 1979年第1期70-81,共12页
近年来,全国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目前国内已建立了300多个浸出厂,浸出法比压榨法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粕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对于浸出厂的溶剂损耗,贮运过程中的安全... 近年来,全国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目前国内已建立了300多个浸出厂,浸出法比压榨法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粕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对于浸出厂的溶剂损耗,贮运过程中的安全及油、粕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严格地控制浸出油、粕的溶剂残留量,需要一个较简便而准确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溶剂 浸出油 气相色谱测定 浸出法 溶剂浸出 溶剂峰 样品量 氢气流速 压榨法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混合油精炼的皂脚中脱除溶剂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尔惠 《中国油脂》 CAS 1979年第1期86-88,共3页
混合油精炼工艺是一项新工艺,它提高了浸出棉油的精油率为国家增产了油脂,自从大荔县混合油精炼研究成功后,目前国内各地都在着手推广使用,扩大其研究成果,为了从皂脚中除去溶剂国外有采用蒸馏法的,兹将这一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混合油精炼 棉油 浸出 研究成果 中性油 蒸汽流 情况介绍 过热蒸汽 碱量 切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油棕的种植和加工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兴信 徐建中 《中国油脂》 CAS 1977年第4期1-25,共25页
今年九月,应马来西亚政府的邀请,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组织考察组赴马来西亚进行油棕种植、加工技术的考察。我们作为小组成员参加了这次考察工作。 考察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马来西亚大力发展油棕生产的经验。
关键词 组织考察 进出口总公司 真空设备 粮油食品 土地发展 液体油 贮罐 分提 结晶颗粒 脱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螺旋榨油机一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尔惠 《中国油脂》 CAS 1976年第1期19-27,共9页
螺旋榨油机,是油脂工业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无论在压榨油厂或是预榨浸出油厂里,都安装有这样的设备。前者为一次压榨或二次压榨;后者则作为预榨用。因此,对螺旋榨油机的一些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情况,作一些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一、榨膛压... 螺旋榨油机,是油脂工业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无论在压榨油厂或是预榨浸出油厂里,都安装有这样的设备。前者为一次压榨或二次压榨;后者则作为预榨用。因此,对螺旋榨油机的一些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情况,作一些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一、榨膛压力的计算 在螺旋榨油机操作中,经常要注意压榨的压力大小是否正常,调节压力的办法是控 制熟料温度和水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榨 膛压 油脂工业 浸出油 压榨油 物料量 填充系数 进料 消耗功率 物料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抽提器的改进和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俭朴 刘丹 《中国油脂》 CAS 1976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前测定油脂主要采用老式的索氐抽提器。这种老式方法由于抽提时间漫长(一般八至十四小时,有的甚至十八小时以上),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从提高分析工效出发,我们对这种老式的脂肪抽提器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这主要是加快了溶剂蒸发回... 目前测定油脂主要采用老式的索氐抽提器。这种老式方法由于抽提时间漫长(一般八至十四小时,有的甚至十八小时以上),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从提高分析工效出发,我们对这种老式的脂肪抽提器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这主要是加快了溶剂蒸发回流循环速度;增大了滤纸筒内径,使样品料层稀薄,便于浸出;加大浸出底瓶口内径,使油脂烘干时间缩短;增加了溶剂回收系统,便于冲洗和回收溶剂。因此,提高了浸出效率,缩短了测定时间。现用本法分别对菜籽、棉仁、大豆、饼、粕等进行了280多次试验,总结与原老式法比较误差平均为0.17%,最低为0.03%,个别最高为0.44%,一般在0.10~0.22%,不超过允许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纸筒 烘干时间 溶剂回收 循环速度 浸出 料层 八至 含油量 测定时间 仪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