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仇俊玲 马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性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一次PCI组(60例)和分次PCI组(9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资料和主要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心功能和心肌酶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此外,两组患者双支病变比例和人均支架置入数量均相似(均为P>0.05),但一次PCI组患者平均病变血管数量(2.2±0.6比2.8±0.5)、住院时间[(5.0±3.5)d比(11.2±6.4)d]和住院费用[(50 862.2±21 300.0)元比(66 522.1±27 445.0)元]较分次PCI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一次PCI组主要并发症较分次PCI组有增加趋势(13.3%比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随访12个月,一次PCI组患者LVEF优于分次PCI组(59.6%±2.7%比54.2%±4.9%,P=0.03),且MACE发生率较分次PCI组显著降低[6(10.3%)比22(23.7%),P<0.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一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可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F-PD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化中抵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选琦 燕醒狮 +2 位作者 吴晓明 陈中升 吴晓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氟非尼酮(AKF-P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剪取20只新生大鼠的心脏碎块,在D-hank's液50mL离心管中漂洗,采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使用SAB... 目的:探讨氟非尼酮(AKF-P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剪取20只新生大鼠的心脏碎块,在D-hank's液50mL离心管中漂洗,采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使用S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细胞,如果抗结蛋白阴性而抗波蛋白阳性,则鉴定该细胞为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AKF-PD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且随5、10、15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增加,OD值逐渐减小;与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与AKF-PD+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均具有增殖作用,但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比较,AKF-PD+转化生长因子-β1组OD值减小。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增殖作用减弱;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AKF-PD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抗纤维化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非尼酮(AKF-PD)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肌纤维化 抵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仇俊玲 郭欣 陈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由非PCI医院转运至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298例。根...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由非PCI医院转运至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298例。根据再灌注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溶栓后转运PCI组92例和直接转运PCI组206例,比较两组介入治疗资料以及主要出血事件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MACCE的发生率。结果与直接转运PCI组比较,溶栓后转运PCI组术前TIMI血流0级比例较低,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和基层转运至PCI医院时间有所延长,但症状发作至再灌注治疗时间[3.04(1.80,4.75)h比6.82(4.05,11.38)h,Z=-11.421,P<0.001]和支架置入比例(91.3%比97.6%,χ^(2)=5.990,P=0.027)显著下降;两组住院期间MACCE、主要出血事件以及术后6个月MACCE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溶栓后转运PCI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并减少了支架置入数量,且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和MACC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302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苏晓莉 王选琦 +1 位作者 吴晓鹏 张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检测微小RNA-302b(miR-302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72例AMI患者为AMI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体检的4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检测微小RNA-302b(miR-302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72例AMI患者为AMI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体检的4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302b含量(AMI组患者在临床确诊后12 h内检测),spearman法分析血清miR-302b表达与心肌酶谱的相关性。结果miR-302b在AMI组患者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14±0.76比1.13±0.22,t=17.706,P<0.001);AMI患者的血清miR-302b相对表达量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0.428,P=0.017)、乳酸脱氢酶(r=0.519,P=0.045)、肌酸激酶同工酶(r=0.718,P=0.003)和心肌肌钙蛋白I(r=0.772,P<0.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示miR-302b诊断AMI的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64.3%。结论miR-302b在AMI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心肌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2b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