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体积及其对冠心病患者发病风险的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艳 党莹 +2 位作者 商静 刘波 阮骊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体积,与传统斑块厚度比较,斑块体积能否更早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方法共收集99例患者,其中无症状单纯颈动脉斑块组66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三... 目的利用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体积,与传统斑块厚度比较,斑块体积能否更早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方法共收集99例患者,其中无症状单纯颈动脉斑块组66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三维成像检查。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比较组间斑块厚度、面积及体积,分析斑块体积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及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斑块体积[(1 312.38±513.70)mm3]高于无症状组[(947.54±321.41)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体积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9,P=0.002),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569,P=0.002),与心血管事件保护因素如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87,P=0.038)。结论与斑块厚度相比,超声三维成像技术所评估的颈动脉斑块体积可更好地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体积 三维成像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4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萍 朱江 +2 位作者 徐静 门敏 朱本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死亡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自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DM死亡病例。结果13年两院DM死亡254例,占住院总死亡人数3.2%;死因依次为:慢性并发症42.5%(...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死亡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自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DM死亡病例。结果13年两院DM死亡254例,占住院总死亡人数3.2%;死因依次为:慢性并发症42.5%(心脑血管病28.3%,肾病14.2%),肿瘤20.1%,感染11.4%,急性并发症6.7%,肝硬化6.3%;慢性并发症死因中合并高血压66.7%(72/108)。结论慢性并发症已成为DM的主要死因,其中心脑血管病变是最重要的,高血压是增加其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对降低DM心脑血管病变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原因 住院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燕 朱江 +3 位作者 朱本章 张怡 马卫国 何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PD-1基因多态性在西安地区汉族人中的分布及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27例健康人、125例Graves病(GD)患者、1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PD-1基因三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PD-1.1、PD-1.3、PD... 目的探讨PD-1基因多态性在西安地区汉族人中的分布及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27例健康人、125例Graves病(GD)患者、1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PD-1基因三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PD-1.1、PD-1.3、PD-1.5的基因型。结果发现西安地区汉族人PD-1.3位点不存在多态性;健康人、GD患者与HT患者PD-1.1、PD-1.5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D-1.1、PD-1.3和PD-1.5基因型不能作为PD-1基因与AITD相关的遗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秦玲 韩丽春 +2 位作者 曾文斌 高昌俊 孙绪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分为单纯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mmHg左右。监...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分为单纯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mm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HR、有创MAP、SpO2。并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发生,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七氟烷的浓度、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与S+P组相比较,在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差异均无显著性,但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高于S+P组。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S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S+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组有3例出现术后躁动而S+P组没有一例出现术后躁动。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对心脏影响小,意识恢复和拔管快,清醒平稳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介入手术控制性降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七氟烷 丙泊酚 控制性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CTLA-4、TCRVβ8基因克隆、重组及表达
5
作者 王晶 朱江 +1 位作者 朱本章 马卫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克隆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CTLA-4胞外段和TCRVβ8目的基因,重组为CTLA-4-TCRVβ8基因并表达出融合蛋白。方法RT-PCR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克隆T淋巴细胞的CTLA-4胞外段和TCRVβ8基因,依次与表达质粒进行连接,... 目的克隆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CTLA-4胞外段和TCRVβ8目的基因,重组为CTLA-4-TCRVβ8基因并表达出融合蛋白。方法RT-PCR从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克隆T淋巴细胞的CTLA-4胞外段和TCRVβ8基因,依次与表达质粒进行连接,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正确的重组子;原核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基因克隆扩增出CTLA-4和TCRVβ8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证实序列与已发表的一致。重组基因原核表达出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CT-LA-4-TCRVβ8基因,为探索Graves’病免疫耐受治疗提供了基因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CTLA-4 TCRVΒ 基因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放射性粒子在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志刚 张凯歌 +7 位作者 雷光焰 吕卫东 张曦 宋养荣 严丽 马红兵 王珺 程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天华 余国政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对11例结核性气管支气管患者的13处瘢痕狭窄部位实施球囊扩张术,每周1次,连续2~4次。X线胸片、CT扫描动态监测手术前后气道开放以及肺复张...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导下球囊扩张术在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对11例结核性气管支气管患者的13处瘢痕狭窄部位实施球囊扩张术,每周1次,连续2~4次。X线胸片、CT扫描动态监测手术前后气道开放以及肺复张情况。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当天对狭窄气道直径、气促分数和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测定。结果11例患者平均接受球囊扩张治疗2.7次,扩张后支气管管径较前明显增大,症状显著缓解,X线胸片和CT扫描显示肺复张,即刻疗效达100%,远期90.9%。术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气促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瘢痕狭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并发症 气管狭窄 气囊扩张术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