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设施农业土壤退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艳霞 陈智坤 +3 位作者 胡文友 孙晓宇 黄标 田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0-644,共5页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148个重点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大棚种植历史、轮作现状、水肥管理、病虫害现状等系统调查,并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基本性质、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陕西省3个地区的设施土壤pH...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148个重点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大棚种植历史、轮作现状、水肥管理、病虫害现状等系统调查,并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基本性质、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陕西省3个地区的设施土壤pH均显著低于周边大田土壤,且随着设施种植年限增加土壤pH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明显(EC> 500μS/cm);土壤养分积累现象普遍,特别是速效养分积累显著;陕北、关中地区设施土壤部分重金属累积超过大田土壤,表明该地区设施土壤退化现象明显。结合设施农业调查资料发现,设施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利用强度过高、农用品投入过大,这将对设施生产与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该地区,开展设施土壤轮作休耕或修复工作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养分失衡 设施农业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剂S35对氯氰菊酯污染棚室土壤修复研究
2
作者 陈锐 陈智坤 +5 位作者 瞿佳 门欣 孙晓宇 邓媛 赵玲侠 沈卫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45-53,共9页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 对复合微生物菌剂S35在土壤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效果及其生态安全性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并施用菌剂,定期监测土壤中残留氯氰菊酯、菌剂S35微生物定殖水平,土壤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理化指标,种植作物生长指标从而评估菌剂施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初始土壤中氯氰菊酯含量约85 mg/kg,使用0.1%菌剂,经过40 d修复期后,修复土壤中残留的氯氰菊酯浓度降至9.25 mg/kg,下降了约89%,对照组残留量为48.34 mg/kg,下降了约47%,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test p=0.04)。复合菌剂S35中的效能微生物SSCL-3,SSCL-5可在土壤中稳定的定殖并发挥降解氯氰菊酯的作用。S35菌剂可逐步改善了污染土壤的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指标及观测作物番茄生长未受到菌剂负面影响。可以初步认为S35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氯氰菊酯污染土壤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氯氰菊酯 草酸青霉 米曲霉 生物降解 污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系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上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魏莹 韩斌 +3 位作者 李倩 李阳 王宇超 毛祝新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2-97,101,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陆地80%~90%的维管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产生的地下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植物根系、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目前,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工具。该文从石油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群...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陆地80%~90%的维管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产生的地下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植物根系、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目前,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工具。该文从石油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帮助及与其它微生物及物质共同作用提高石油修复效率等方面做以阐述。未来研究方南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并选择针对不同石油及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组合,并建立组合库;(2)利用分子手段及基因工程等技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油的降解或者提高宿主植物对石油的耐受性或降解等机制等;(3)关注菌丝际生态功能区,以“共生功能体”的概念入手深入挖掘,探究植物、根际及菌丝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对未来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石油污染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地膜覆盖种植条件下不同蓝莓品种品质评价
4
作者 贺丽燕 陈智坤 +1 位作者 丁信中 毋生玮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探究陕西地区黑地膜覆盖种植条件下不同蓝莓品种的品质差异,以兔眼蓝莓、卡米尔蓝莓和喜来蓝莓3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蓝莓果实表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并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陕西地区蓝莓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发... 为探究陕西地区黑地膜覆盖种植条件下不同蓝莓品种的品质差异,以兔眼蓝莓、卡米尔蓝莓和喜来蓝莓3个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对蓝莓果实表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并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陕西地区蓝莓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结果表明,兔眼蓝莓的纵径、果形指数、固酸比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优于卡米尔蓝莓和喜来蓝莓,分别高出7.4%~10.4%、11.4%~17.7%、100.5%~159.6%、86.8%~183.3%。卡米尔蓝莓的花苷素、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但其纵径和果形指数最低,喜来蓝莓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但表观品质及其他营养品质最差。主成分结果也证实兔眼蓝莓的品质优于卡米尔蓝莓和喜来蓝莓。因此,兔眼蓝莓是陕西地区黑地膜覆盖种植条件下主栽品种中品质最好的蓝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品种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腐熟微生物组方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智坤 路强强 +3 位作者 任英英 张昭 赵宁 黄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4-501,共8页
为实现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7种常见腐熟微生物菌株,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复配对蘑菇渣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T14(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具有... 为实现蘑菇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7种常见腐熟微生物菌株,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复配对蘑菇渣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T14(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具有更好的腐熟效果,发酵堆体温度最高达到63 ℃,≥55 ℃持续时间长达12 d,有效活菌数达0.26亿cfu·g^-1,均优于其他处理,pH值和色泽也达要求;腐熟后氮、磷、钾总养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36%,达到21.1 g·kg^-1;全磷(P2O5)含量提高了66%,达到10.1 g·kg^-1;全钾(K2O)含量提高了38%,达到25.9 g·kg^-1;有机质降解后含量降至585.4 g·kg^-1。植物种子萌发与生长试验表明,高羊茅和黑麦草的种子发芽指数(GI)均大于0.85,分别为1.21、1.14,高羊茅的茎长和地上鲜质量分别增加了24.4%和29.3%,黑麦草的茎长和地上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3.3%和36.8%。蘑菇渣堆肥产品养分含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兴有机肥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渣 微生物组方 腐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废弃物中纤维素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路强强 赵叶子 +3 位作者 陈智坤 孙晓宇 任英英 黄标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272-277,共6页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解透明圈法、滤纸条崩解法、酶活力比较法、枯茎降解失重法,研究13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和5个组合菌系对纤维素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模式菌种白腐菌(F-6)对CMC-Na具有非常好的降解作用,且产酶活性显著...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解透明圈法、滤纸条崩解法、酶活力比较法、枯茎降解失重法,研究13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菌菌株和5个组合菌系对纤维素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模式菌种白腐菌(F-6)对CMC-Na具有非常好的降解作用,且产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12种单一菌株(P<0.05);与未接种菌系(株)相比,组合菌系的滤纸条崩解速率有明显提高;由“链霉菌属A-1+潮湿纤维单胞菌B-3+热带假丝酵母F-5+白腐菌F-6”构建的菌系JX-1产葡聚糖内切酶、外切酶、苷酶活性分别为25.12、14.41、18.54U/mL,显著高于其他4个菌系,恒温培养5、10、15d时的枯茎降解失重率分别较白腐菌显著提高151.94%、73.21%、67.49%,菌系JX-1为园林废弃物堆腐发酵实现纤维素高效降解的最佳微生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纤维素 降解 酶活 白腐菌 微生物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两种小麦耕作系统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智坤 郝雅珺 +3 位作者 任英英 井光花 王哲 郝明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改善土壤环境的科学施肥模式,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长武30 a长期小麦连作和小麦–豌豆两个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包括氮磷+有机肥配施NPM、氮磷配施NP、单施磷肥P、单施氮肥N、单施有机肥M和CK... 为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改善土壤环境的科学施肥模式,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长武30 a长期小麦连作和小麦–豌豆两个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包括氮磷+有机肥配施NPM、氮磷配施NP、单施磷肥P、单施氮肥N、单施有机肥M和CK)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和全钾为基础数据,应用土壤的综合肥力指标值(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对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肥力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小麦-豌豆轮作系统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普遍高于小麦连作系统,且在两种耕作系统下施用氮磷+有机肥各养分含量增幅明显。②各处理间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表现为:小麦–豌豆轮作+NPM>小麦连作+NPM>小麦–豌豆轮作+NP、小麦连作+NP>小麦–豌豆轮作+P、小麦连作+P>小麦连作+M>小麦–豌豆轮作+不施肥>小麦连作+不施肥。③小麦连作系统有机质,全磷、全氮和速效磷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碱解氮和速效钾与IFI不相关;在小麦–豌豆轮作系统中,碱解氮与全磷对IF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综合肥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长期施用氮磷+有机肥相较单施氮磷肥、有机肥的土壤综合肥力要高,小麦–豌豆轮作系统土壤综合肥力优于小麦轮作系统,且不同耕作系统对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小麦连作系统 小麦–豌豆轮作系统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叶子 陈智坤 +3 位作者 王铮 吴桐 张颖萍 徐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8-38,共11页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 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有机磷农药的安全替代品,因此当有机磷农药被禁限使用时,其应用显著增加。目前,拟除虫菊酯销量约占世界杀虫剂总额的20%。这类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多项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法高效环保、成本低廉,已成为修复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最优方法。笔者综述了最新分离的拟除虫菊酯降解菌株及其特性;拟除虫菊酯降解酶及其基因;拟除虫菊酯及其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酸等)的降解途径。此外,还提出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微生物降解 降解酶 降解途径 间苯氧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园林生物质降解菌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桐 路强强 +3 位作者 赵叶子 陈智坤 刑国强 贾锐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75-1583,共9页
基于降解剩余物中木质素单体含量变化,对园林生物质降解菌的酶解效果进行评价。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对天然林下腐植质层降解菌进行功能筛选和分子鉴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酶活力、降解试验分析降解失重率,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基于降解剩余物中木质素单体含量变化,对园林生物质降解菌的酶解效果进行评价。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对天然林下腐植质层降解菌进行功能筛选和分子鉴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酶活力、降解试验分析降解失重率,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降解剩余物中木质素单体含量,并综合评价降解效率。结果表明:酶活力较高的株菌QL-1、QL-4分别为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ndelii)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其纤维素酶活力分别为14.10 U·mL^(-1)和8.15 U·mL^(-1);培养10 d时两株菌的降解失重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48%和13.91%,是未添加降解菌株即空白对照组的2.49倍和3.66倍;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木质素单体含量均有显著减少,10 d时QL-4试验组的净降解率为15.57%,是QL-1的3.15倍。研究表明,筛选所得烟曲霉具更强降解活力,其降解剩余物中木质素单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生物质 木质素单体 降解菌株 酶活力 降解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菌在木质纤维素酶解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桐 贾锐鱼 +4 位作者 路强强 赵叶子 陈智坤 任英英 邢国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木质纤维素是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物,生物酶解是实现其物质利用的有效途径。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腐殖质寄生型真菌,是酶解园林生物质的模式菌种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降解领域。为更全面认识白腐菌对... 木质纤维素是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物,生物酶解是实现其物质利用的有效途径。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腐殖质寄生型真菌,是酶解园林生物质的模式菌种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降解领域。为更全面认识白腐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酶解能力和研究现状,从酶活水平对白腐菌的酶解机制和适用条件进行综述,介绍该菌种在饲料生产、生物堆肥、生物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构建以白腐菌为核心的酶解菌系是实现园林生物质快速降解、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木质纤维素 生物酶解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短期氮、水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井光花 陈智坤 +5 位作者 路强强 张昭 赵宁 贺丽燕 毛祝新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192-8201,共10页
氮沉降和降水变异显著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缺乏对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响应的研究。为模拟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的响应特征,以半干旱黄土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 氮沉降和降水变异显著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缺乏对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响应的研究。为模拟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的响应特征,以半干旱黄土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在封育、刈割和火烧三种管理措施下,氮添加和水添加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和水添加对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因管理措施不同有所差异。(1)在封育草地上,氮添加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较小;水添加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氮添加和水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禾本科所占比例和莎草科所占比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地上生物量无显著相关,与不同功能群所占比例显著相关。(2)在刈割草地上,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提高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氮添加和水添加交互作用尤为显著;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物种均匀度影响较小;杂草类所占比例和地上生物量对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的贡献率较大。(3)在火烧草地上,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年份不同有所差异,氮添加和水添加交互作用具有累加效应;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莎草科所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管理措施显著影响群落结构对氮添加和水添加的响应特征,亦改变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模式,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进行草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水添加 管理措施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