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及灌浆期冠层温度分异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东旗 高小丽 +5 位作者 梁鸡保 张盼盼 杨璞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冠层温度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灌浆期群体冠层温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同一生育时期总体表现为M1>M2>M3。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单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也存在较大差异,低密度(M1)下,糜子单株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小,但高密度(M3)下群体产量较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单位面积株数、穗数及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种植密度 冠层温度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