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碑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 2005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一 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有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昭陵 经费 西安碑林博物馆 墓志铭 陕西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与朱熹“至善”概念之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延苗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康德与朱熹都对此概念进行过阐发。康德认为人既是感性的人,又是理性的人,理性的人要承担道德义务,而感性的人需要幸福,因而,道德虽是至上的善,但还不是圆满的善,道德与作为道德之结果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至善”。朱熹认为,道德就是“至善”,“至善”与感性幸福无关而且截然对立,道德就是“至善”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善” 康德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锦熙的方志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开凤 何炳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方志今议》是集中反映其方志理论的代表作。黎锦熙参与修志主要在抗战期间,编纂方志并非其本业,但爱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机缘与兴趣等诸多原因促使他走上修志之路。其《方志今议》论述了编修方志的... 黎锦熙是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方志今议》是集中反映其方志理论的代表作。黎锦熙参与修志主要在抗战期间,编纂方志并非其本业,但爱国热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机缘与兴趣等诸多原因促使他走上修志之路。其《方志今议》论述了编修方志的性质、功能、原则、体例等,在方志的体例、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后来修纂县志时,黎锦熙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锦熙 《方志今议》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县方言的把字句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立新 《语言科学》 2003年第6期97-104,共8页
户县方言的“把”字句有处置式和非处置式之分,如处置式“把信交了(祈使)/把信交咧(陈述)”,非处置式“我屋把个老母鸡没咧(我们家丢了一只老母鸡)”。户县方言“把”字句处置式可带衬字“呱”,如“把车帮帮抓住”又作“把车帮帮抓住呱... 户县方言的“把”字句有处置式和非处置式之分,如处置式“把信交了(祈使)/把信交咧(陈述)”,非处置式“我屋把个老母鸡没咧(我们家丢了一只老母鸡)”。户县方言“把”字句处置式可带衬字“呱”,如“把车帮帮抓住”又作“把车帮帮抓住呱/把车帮帮抓呱住”。户县方言表动作持续态常用“把NVV上”式,其中“把”字也可以省略。户县方言可以有省略了处置义的动词谓语的“把N”式(如“我就把你个二杆子货!”)以及省略了补语的“把”字句(如“把娃吓得”)。户县方言双宾语句比普通话少得多。户县方言否定式“把”字句必须将否定词放在“把”字后边,如“他就把你不当人看|有个学生把学费没给学校交”。户县方言“把”字句与“给”字句有许多连带关系,“把书给老师”在户县方言里有“把书给老师/把书给给老师/把书给老师给给”三种变体形式,如“不给老师书”在户县方言里有“不给老师书/把书不给老师/把书给老师不给/把书不给给老师”四种变体形式。户县方言的有关“把”字句可以从近代汉语文献里找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县方言 "把"字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略论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敏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共7页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地区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草书书法理论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炳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185,共4页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书书法理论 崔瑗 赵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宗室食实封问题研究
7
作者 刘思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7,共7页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宗室 食实封 租调 袭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碑刻特点概说
8
作者 吴敏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4,共9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秦岭碑刻的数量、存藏时空、形制文体等进行了概略性的说明,对秦岭现藏碑刻的分布地点、保存状况、类型等做出了较详细的说明,为研究秦岭碑刻提供了较翔实的资料。
关键词 秦岭 碑刻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山地区早期地理环境的复原研究
9
作者 王永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7-510,共4页
目的复原陇山地区早期的地理环境。方法在野外考察及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和现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结果早期中原人士对陇山地区的环境感知与文化重构深受区域地理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情绪、社会背景等主... 目的复原陇山地区早期的地理环境。方法在野外考察及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和现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结果早期中原人士对陇山地区的环境感知与文化重构深受区域地理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情绪、社会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结论唐代陇山及其以西地区的气候、地貌基本呈现为自东向西逐渐恶化的缓慢态势,陇山的地理分界功能并不像唐代中原文人所描述的那样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山地区 唐代时期(618-907) 环境感知 环境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唐书·职官志》误文一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京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27,共1页
《旧唐书·职官志》误文一则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职官志》中,在叙述武散官名号时云:“辅国、镇国二大将军,冠军、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十将军,为散号将军,以... 《旧唐书·职官志》误文一则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职官志》中,在叙述武散官名号时云:“辅国、镇国二大将军,冠军、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十将军,为散号将军,以加武士之无职事者。”其中十将军之名实见其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职官志》 误文 标点本 社会科 将军 《旧唐书》 新唐书 《通典》 校勘记 中华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重奇 李慧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体诗用韵情况的考证,归纳出阳声韵(赅平上去)15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赅平上去)11部;还与同时代诗人白居易古体诗用韵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韩愈用韵不如白居易宽。此外,还发现韩、白诗中“浊上叶去”的例证,说明“浊上变... 本文通过对韩愈古体诗用韵情况的考证,归纳出阳声韵(赅平上去)15部,入声韵11部,阴声韵(赅平上去)11部;还与同时代诗人白居易古体诗用韵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韩愈用韵不如白居易宽。此外,还发现韩、白诗中“浊上叶去”的例证,说明“浊上变去”的现象在韩、白时代已露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独用 入声韵 阳声韵 阴声韵 韵字 诗歌用韵 白居易 用韵研究 通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也正名乎——吕思勉《医籍知津》与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关系辨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171,共9页
《中国医学源流论》是一部学界公认的医史经典之作,过去人们都认为该书作者是现代著名中医学者谢观。近年公布出版了一批史学大师吕思勉的著作及相关新史料,其中有一部题名《医籍知津》的书稿,从总体结构与文字内容来看,均与前者大同小... 《中国医学源流论》是一部学界公认的医史经典之作,过去人们都认为该书作者是现代著名中医学者谢观。近年公布出版了一批史学大师吕思勉的著作及相关新史料,其中有一部题名《医籍知津》的书稿,从总体结构与文字内容来看,均与前者大同小异。本文通过缜密比勘和考辨,发现《源流论》实际是谢氏据《知津》增订而成。基于尊重历史事实的原则,有必要将《源流论》的作者署名修正为:"吕思勉撰,谢观增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源流论》 谢观 《医籍知津》 吕思勉 作者署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
13
作者 王京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1,共1页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卷八十八《苏传》中,为“父”一句作有校记。校记去:“父,各本原作父勖。据本传所载,之从父兄名勖.则璃父不当更名勖。今...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卷八十八《苏传》中,为“父”一句作有校记。校记去:“父,各本原作父勖。据本传所载,之从父兄名勖.则璃父不当更名勖。今据《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点本 《旧唐书》 校记 社会科 《新唐书》 “父”字 宰相世系 全唐文 中华书局 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志别体字浅析
14
作者 宋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2-95,共4页
金石文字,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到秦砖汉碑,以至六朝隋唐以来的墓志、摩崖、刻石、经幢铭文、造象题记等,迄于今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汉字经过了多次重大演变。碑石文字呈现异常复杂的情况。碑志别体字诡异纷繁,往往使考文辨字者... 金石文字,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到秦砖汉碑,以至六朝隋唐以来的墓志、摩崖、刻石、经幢铭文、造象题记等,迄于今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来,汉字经过了多次重大演变。碑石文字呈现异常复杂的情况。碑志别体字诡异纷繁,往往使考文辨字者望而兴叹,给后人识读碑志带来诸多困难。 早在宋代,碑版别构字已成为文字学家的研究课题,这方面已有不少著作。本文拟通过自己在整理碑石文献中所辑录的部分碑志别体字,作一浅陋分析,以探索历代碑志别字纷繁的原因及其规律性,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碑志 别体 偏旁部首 独孤 汉字 碑石 公墓 骆明 简化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