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以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欢欢 白和 +4 位作者 王和平 文月贵 韩舫 杨优望 牟培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又有一组北东向张扭性构造的复合叠加,形成了多金属矿化石英脉;成矿后期构造活动不明显,主要为一些正断层,未见明显矿化富集叠加。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体向西侧伏。围岩蚀变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深部"构造叠加晕"异常特征指示有盲矿体存在。根据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提出了Q173号矿脉西段侧伏区在1070 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地段的存在,可供工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构造控矿 围岩蚀变 构造叠加晕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南郑马元铅锌矿区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宝赟 李荣西 +2 位作者 刘海青 张艳妮 刘淑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灯影组白云岩是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的赋矿围岩。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赋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环境。白云岩主量元素 CaO 为23.15%~30.54%,MgO 为16.53%~22.05%,SiO2为0.43%~26.06%,钙镁含量及比值都接... 灯影组白云岩是南郑县马元铅锌矿的赋矿围岩。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赋矿围岩白云岩的沉积环境。白云岩主量元素 CaO 为23.15%~30.54%,MgO 为16.53%~22.05%,SiO2为0.43%~26.06%,钙镁含量及比值都接近纯白云岩(CaO 为30.4%,MgO 为21.8%,CaO/MgO=1.39)的值,表明灯影组地层主要为白云岩。Al2 O3、K2 O、Fe2 O3、TiO2含量极低,表明灯影组白云岩基本不受陆源组分的影响。因此,利用微量、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环境是可靠的。白云岩微量元素 V/Cr、Ni/Co、V/(V+ Ni)比值分别小于2、5、0.6,U/Th 比值介于1.89~230.00,均值75.24,后太古代页岩标准化后稀土元素具有中稀土富集、轻稀土与重稀土相当、正 Eu 异常及正 Ce 异常的特征。V/Cr、Ni/Co、V/(V+Ni)比值及正 Ce 异常表明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处于氧化环境,异常高的 U/Th 比值及正 Eu 异常暗示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水体受海底喷流热卤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灯影组 白云岩 稀土 微量元素 海底热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植物样品中氟离子的实验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张雄 马娅妮 +2 位作者 刘琦 王曦婕 雒虹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1,共5页
准确检测植物体内的氟含量有助于预测氟化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植物中的氟含量低,通常不超过300μg/g,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氟需选择样品分解效率高的前处理方法使氟不受到损失,获得离子成分简单、空白低的溶液,同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增... 准确检测植物体内的氟含量有助于预测氟化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植物中的氟含量低,通常不超过300μg/g,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量氟需选择样品分解效率高的前处理方法使氟不受到损失,获得离子成分简单、空白低的溶液,同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增强氟离子的强度和掩蔽干扰。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植物样品,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的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确定了缓冲液的浓度。结果表明,在25℃、p H=6.5的样品溶液中加入147 g/L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TISAB)10 m L,避免了溶液中的阳离子与氟离子生成稳定的不溶絮状物,显著降低了沉淀物的产生。本方法检出限为0.242μg/g,精密度(RSD)小于8.5%,回收率为92.0%-108%,能满足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对植物样品中低含量氟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样品 微波消解 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 离子选择电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南毕机沟钒钛磁铁矿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龙耀 崔建军 +6 位作者 刘晓春 曲玮 李淼 郑光高 李东东 张海峰 刘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2,共8页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岩-超基性杂岩体的辉长岩相带内。本次研究对毕机沟矿区的含矿辉长岩和穿切含矿辉长岩的花岗岩脉进行了原位微区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者的侵位时间分别为(783±4)Ma(MSWD=0.09)和(759±4)Ma(MSWD=1.50),结果表明毕机沟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时代大约为783 Ma,但不晚于759 Ma。结合前人区域成果资料,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与该区新元古代大规模具岛弧性质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我们认为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可能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机沟 汉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钒钛磁铁矿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乡县龙王塘地区新元古代岩体和脉岩锆石U-Pb年代学及源区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光高 崔建军 +7 位作者 刘晓春 陈少锋 曲玮 乔建新 陈龙耀 赵文平 李淼 刘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574-589,共16页
陕西西乡县广泛出露的晋宁期岩浆岩是研究和理解扬子克拉通基底地质演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西乡县龙王塘地区的辉长岩体、花岗岩脉和钠长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岩浆侵位时代,揭示了岩浆源区特征。年代学... 陕西西乡县广泛出露的晋宁期岩浆岩是研究和理解扬子克拉通基底地质演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西乡县龙王塘地区的辉长岩体、花岗岩脉和钠长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定年和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岩浆侵位时代,揭示了岩浆源区特征。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花岗岩脉的侵位时间分别为(863.6±4.4)Ma和(863.6±3.8)Ma,是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在两条钠长斑岩脉中识别出(905.2±8.2)Ma、(807.0±8.9)Ma和(762.5±4.2)Ma三组锆石年龄,第一组为继承锆石的年龄,后两组年龄分别代表两条岩脉的侵位时代。综上可知,龙王塘地区存在~864 Ma、~807 Ma和~763 Ma三期岩浆作用,以及早期(~905 Ma)构造热事件,岩浆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多阶段性特征。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辉长岩体和脉岩的ε Hf ( t )平均值介于+7.1^+10.0之间。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汉南地区的绝大多数新元古代岩体的ε Hf ( t )为正值,具有随时间偏离亏损地幔线,接近球粒陨石线的基本演化趋势。上述锆石U-Pb年龄和原位Lu-Hf同位素结果表明,龙王塘地区出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或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南杂岩 新元古代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分 岩浆源区特征 活动型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魏东 马中豪 陈清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蕴藏着丰富的煤、油页岩、石油、铀等能源矿产,多种能源矿产共存与构造特征关系、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已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分析总结多种能源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联系的基础上,以构造演化特征为主线...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蕴藏着丰富的煤、油页岩、石油、铀等能源矿产,多种能源矿产共存与构造特征关系、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已成为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在分析总结多种能源矿产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联系的基础上,以构造演化特征为主线,重点探讨了构造运动期次、沉积建造、构造单元特征、褶皱构造与多种能源矿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渭北隆起印支期—燕山早期的成盆-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了本区稳定的深湖—半深湖相含油页岩与不稳定的沼泽相含煤沉积建造组合;燕山中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促使油页岩成熟生烃、煤级升高;燕山期—喜山期的断裂、褶皱构造为油气和富铀低温油水热液运移和成藏提供了通道和富集成矿(藏)的场所;喜山期的抬升冷却和南缘断陷作用使得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得到了最终保存定位,且统一成矿年龄集中在74~122Ma,稍晚于燕山中晚期的构造热事件。综合考虑地质、经济和技术因素,将彬旬凹陷成矿区划分为4个协同勘探区,并建立了合理的勘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矿产 共存富集 构造演化 沉积建造 构造热事件 协同勘探 渭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旬阳砂硐沟汞锑矿含矿构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新科 曹林杰 +6 位作者 申玉科 李伟松 马云峰 刘亚莉 王晓虎 孙健 刘利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陕西旬阳砂硐沟汞锑矿富集区汞锑含矿体受褶皱构造(背斜)和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通过对控(含)矿构造、富矿空间的构造次序以及结构面组合特征等的详细研究,对初步建立的"背斜+一刀"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完善。成矿流体、稀土分析... 陕西旬阳砂硐沟汞锑矿富集区汞锑含矿体受褶皱构造(背斜)和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通过对控(含)矿构造、富矿空间的构造次序以及结构面组合特征等的详细研究,对初步建立的"背斜+一刀"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完善。成矿流体、稀土分析等综合研究显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壳深部。已有的勘查工程及找矿成果表明,本矿集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构造特征 成矿模式 构造组合 砂硐沟汞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钼铅多金属矿选矿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武俊杰 孙阳 +1 位作者 缑明亮 苏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5-79,共5页
陕西某钼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有用矿物有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并有少量钼铅矿等,钼、铅、硫、金等有回收价值,其中钼、铅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8... 陕西某钼矿石矿物成分复杂,主要有用矿物有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并有少量钼铅矿等,钼、铅、硫、金等有回收价值,其中钼、铅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8%的情况下1次粗浮选选钼、钼粗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93.75%的情况下4次精选选钼,1粗1扫钼尾矿1粗1扫2精选铅,铅扫选尾矿1粗2扫2精选硫,所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钼品位为49.24%、钼回收率为89.19%的钼精矿,铅品位为61.69%、铅回收率为83.47%的铅精矿,硫品位为46.32%、硫回收率为68.21%的硫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钼铅硫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方铅矿 黄铁矿 钼铅矿 浮选 粗精矿再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金矿石尼尔森选矿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缑明亮 武俊杰 崔长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陕西某金矿石矿物成分复杂,金主要为裸露金和半裸露金,以粒间分布为主,包裹金少量,极粗粒金占总金量的95.68%,主要为片状、麦粒状,容易单体解离;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时,78~300目粒级富集了79.37%的金。尼尔森选矿机回收试验结... 陕西某金矿石矿物成分复杂,金主要为裸露金和半裸露金,以粒间分布为主,包裹金少量,极粗粒金占总金量的95.68%,主要为片状、麦粒状,容易单体解离;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时,78~300目粒级富集了79.37%的金。尼尔森选矿机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给矿浓度为30%,给矿速度为6 kg/h,流态化水水量为2.0 L/min,重力扩大倍数为60倍时,可取得金品位为233.33 g/t、回收率为87.38%的金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裸露半裸露金 粗粒 尼尔森选矿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华阳某多金属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俊杰 杨艳芳 +1 位作者 雷引玲 苏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利用多种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粒度以及矿石结构等进行分析检测,研究陕西华阳地区某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该多金属硫化矿以辉钼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为主,矿石中含有少量的钼铅矿,粒径细小,产于铅和钼的氧化带中,对... 利用多种手段对矿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粒度以及矿石结构等进行分析检测,研究陕西华阳地区某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该多金属硫化矿以辉钼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为主,矿石中含有少量的钼铅矿,粒径细小,产于铅和钼的氧化带中,对钼精矿质量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易浮难选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钾长石、黑云母、天青石、绿泥石等共计14种。矿石结构较为复杂,以半自形-他形结构及星散浸染状构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工艺矿物学 嵌布特征 辉钼矿 方铅矿 钼铅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菱锌矿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缑明亮 武俊杰 杨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48,共5页
针对菱锌矿选矿过程中泥化影响大,捕收剂选择性差的技术难题,进行了两方面试验研究。一方面做了详细的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另一方面做了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最终取得了较好的选矿试验指标。
关键词 菱锌矿 矿泥调整剂 新型捕收剂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胁迫对黑麦草Pb富集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明琰 梁语燕 +4 位作者 曾德榜 陈涛 陈华 柳天然 邢建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黑麦草富集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含量(0,500,1 000,2 000,3 000mg/kg)铅胁迫下黑麦草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及铅对黑麦...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黑麦草富集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含量(0,500,1 000,2 000,3 000mg/kg)铅胁迫下黑麦草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及铅对黑麦草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土壤中铅含量为500~1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当土壤铅含量为2 000~3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降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黑麦草根、茎、叶中的铅含量均明显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及SOD、POD、CAT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不同铅胁迫条件下,黑麦草对铅的富集特性和生理特征有明显变化,黑麦草适用于铅含量低于1 000mg/kg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铅胁迫 植物修复 富集特性 生理指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金属矿山选矿药剂与重金属污染综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张雄 倪天阳 +4 位作者 武俊杰 崔长征 刘强 李慧慧 段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7-1390,1393,共5页
通过分析我国钼矿与铅锌矿重金属及选矿药剂的污染研究进展,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得出金属矿山的污染研究应当同时重视金属元素的长期效应和选矿药剂的隐蔽污染性;同时应当结合矿山整体环境条件以及根据不同的矿种,从机理研究入手,... 通过分析我国钼矿与铅锌矿重金属及选矿药剂的污染研究进展,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得出金属矿山的污染研究应当同时重视金属元素的长期效应和选矿药剂的隐蔽污染性;同时应当结合矿山整体环境条件以及根据不同的矿种,从机理研究入手,彻底有效地降低金属矿山的污染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金属矿山 选矿药剂 重金属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酸性水释放对土壤重金属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亚乔 段磊 +2 位作者 王晓娟 李万鹏 姚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0-304,314,共6页
利用微波消解法和Tessier的5步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韩城燎原矿区高硫煤矸石堆放场不同深度土壤的9种重金属含量和不同赋存形态,并结合重金属分配系数分析了它们的释放迁移能力。结果表明,堆放场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Sn、... 利用微波消解法和Tessier的5步连续提取法分析测定了韩城燎原矿区高硫煤矸石堆放场不同深度土壤的9种重金属含量和不同赋存形态,并结合重金属分配系数分析了它们的释放迁移能力。结果表明,堆放场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Sn、V、Zn的均值皆超过远离堆放场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背景值,其中以As、Cd、Zn为最显著。在不断接受煤矸石堆放场雨水淋溶释放的酸性水入渗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为:Cd>Zn>Ni>Sn>Pb>Cu>As>Cr>V。由于受到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的影响,在土壤40—60cm范围内,重金属Cd、Cr、Cu、Ni、Pb、Zn释放迁移能力为最弱。酸性水入渗对As、Cd释放迁移能力影响较小,而对Cd释放迁移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水 重金属 化学行为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苹果中的硒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张雄 董亚妮 +3 位作者 王曦婕 马娅妮 陶秋丽 邢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7-379,共3页
由于微波消解技术具有使用试剂少、污染小的优点,常被应用于微痕量元素测定。本研究通过有效选择微波消解条件,逐级升温,使样品消解完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苹果中的微量硒,即先用HNO3和H2O2(5+1)混合酸消化苹果样品,消... 由于微波消解技术具有使用试剂少、污染小的优点,常被应用于微痕量元素测定。本研究通过有效选择微波消解条件,逐级升温,使样品消解完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苹果中的微量硒,即先用HNO3和H2O2(5+1)混合酸消化苹果样品,消解液经浓盐酸还原后加入3价铁盐,消除共存元素的干扰,而后测定消化液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硒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63.192C+7.375,线性相关系数r=0.999 4,检出限(苹果浆)为0.217 ng/g。样品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为1.55%~8.55%,加标回收率为93.2%~105.7%。利用苹果标准样品检测其准确度为-3.89%,经多次检测证实该方法较稳定,可用于苹果样品中硒元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酸对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中砷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段旭 韩张雄 +2 位作者 白新悦 董亚妮 刘隆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8年第6期5-8,共4页
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时,硫脲-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会受到硝酸含量的影响,试液中硝酸含量过高,会与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还原效率。通过对赶酸时间和赶酸温度进行实验,获得最佳的... 在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时,硫脲-抗坏血酸的还原效果会受到硝酸含量的影响,试液中硝酸含量过高,会与硫脲-抗坏血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其还原效率。通过对赶酸时间和赶酸温度进行实验,获得最佳的赶酸条件,结合微波消解技术,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谷物中的微量砷,结果表明,谷物中砷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2 8x-0.172 8,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3,检出限为1.72ng/g。通过对9份样品进行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3%~7.6%,其准确度相对误差RE均小于±6.5%。经多次检测证实方法较稳定,可用于谷物类样品中砷元素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酸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光谱法 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交换-差量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总量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龙山 韩张雄 王曦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8-319,共2页
采用氟化铵作为交换液,将土壤样品中可交换阳离子钾、钠、钙、镁、铝等离子交换出来,交换10 min后进行过滤分离,吸取滤液10 mL到凯氏瓶,加入过量NaOH蒸馏,将多余的铵根离子转化为氨气,用硼酸吸收液吸收,稀盐酸滴定,根据铵根离子的减少... 采用氟化铵作为交换液,将土壤样品中可交换阳离子钾、钠、钙、镁、铝等离子交换出来,交换10 min后进行过滤分离,吸取滤液10 mL到凯氏瓶,加入过量NaOH蒸馏,将多余的铵根离子转化为氨气,用硼酸吸收液吸收,稀盐酸滴定,根据铵根离子的减少量计算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且操作流程短,精密度RSD值小于4.5%,相对误差RE小于7%,可满足土壤样品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铵交换液 差量法 凯氏滴定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 大批量样品检测 高效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砷共沉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中的砷 被引量:3
18
作者 雒虹 蒋俊平 +2 位作者 张艳 董亚妮 韩张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91-1994,共4页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中的砷。样品经盐酸-硝酸溶解,加入三价铁离子,调节溶液pH值,使三价铁与砷形成共沉淀,过滤分离FeAsO_4与铜离子。含砷的沉淀经过浓盐酸溶解,在盐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量。砷...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中的砷。样品经盐酸-硝酸溶解,加入三价铁离子,调节溶液pH值,使三价铁与砷形成共沉淀,过滤分离FeAsO_4与铜离子。含砷的沉淀经过浓盐酸溶解,在盐酸介质中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量。砷与铜的分离条件为:用氨水调节样品溶液pH到4.5,三价铁离子加入量为20 mg。方法测定范围为0.001%~1%,检出限为0.3μg/g。经过共沉淀处理后,主量元素铜、铅和锌大部分已与砷分离,不干扰砷的测定。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此方法进行验证,所得砷含量与标准值相符,对铜精矿样品平行测定5份,结果显示精密度RSD〈4%,准确度〈2%,可准确测定样品中的砷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 铁砷共沉淀 原子荧光光谱法 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宇云 李伟 贾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1,596,共4页
建立了分离检测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0℃,以超纯水(含0.5%乙酸)和乙腈(含0.5%乙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进样量5.0μL,280 nm波长条件下紫外检测... 建立了分离检测环境空气中酚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0℃,以超纯水(含0.5%乙酸)和乙腈(含0.5%乙酸)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进样量5.0μL,280 nm波长条件下紫外检测;可以实现环境空气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酚类含量在0.5~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采样体积为25 L时,方法检出限范围为4~39μg/m^3,相对标准偏差0.39%~5.0%,质控样测定相对误差在1.5%~3.8%之间。本方法分离测定环境大气中酚类时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 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南地区晋宁晚期铜-金成矿事件的确认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建军 曲玮 +6 位作者 高福平 郑光高 赵文平 陈龙耀 李淼 刘林 于新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9-674,共16页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对汉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矿床(点)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其结果显示,潘坝成矿期热液脉的锆石U-Pb年龄为(744±10)Ma,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视年龄介于740 Ma^700 Ma之间。元山寺的成矿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744±4)Ma,等时线年龄为(748±7)Ma。由于本次测试选择了成矿期矿物,其结果可以代表成矿时代。因此,汉南很可能存在晋宁晚期的铜-金成矿事件。根据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汉南铜-金矿化(744 Ma)是造山晚期加厚岩石圈下部(山根)拆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40AR/^39AR年代学 晋宁晚期 铜-金成矿事件 汉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