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44和Rs-5复合菌剂在田间的应用性能研究
1
作者 常小箭 张田林 +7 位作者 赵科刚 朱双喜 王晨光 陈妮 李方向 王涛 张晨阳 武占省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了分析复合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性能,通过番茄田间减肥增效试验和番茄秸秆原位还田试验探究复合菌剂(Bacillus subtilis SL-44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Rs-5)在田间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合菌剂结合化肥配施和原位还田技术,通过... 为了分析复合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性能,通过番茄田间减肥增效试验和番茄秸秆原位还田试验探究复合菌剂(Bacillus subtilis SL-44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Rs-5)在田间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合菌剂结合化肥配施和原位还田技术,通过分析土壤理化参数、果实品质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考察复合菌剂的应用效能。结果显示,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相应处理的番茄植株的生物量、番茄果实的加工品质、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和产量均有所下降,但添加复合菌剂后,相应处理指标的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减施30%化肥处理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并且和未减施化肥处理不存在差异性。减施30%化肥配施复合菌剂可以达到减肥增效的效果;原位还田试验中番茄秸秆配施复合菌剂还田腐解30 d后显著增加土壤理化指标的含量,促进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减肥增效 番茄秸秆原位还田 番茄果实 土壤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茅草间作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常小箭 张星 +12 位作者 段志龙 陈浩 赵科刚 李方向 张晨阳 王涛 马建斌 侯婷婷 李铜 雷同 苏梅 张婕 陈妮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均能提高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在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2.63%~44.2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0~20 cm土壤耕层差异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土壤容重下降了3.79%~7.91%,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05%~5.3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对0~20 cm、20~40 cm土壤pH值调节效果显著,间作处理pH值比清耕处理分别降低了11.05%、13.05%。间作鼠茅草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比清耕处理提高了5.45%。鼠茅草间作对0~20 cm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增加了19.35%和1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了129.41%和3.72%;全钾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8.95%、16.98%。猕猴桃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果园间作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比例逐渐增大,与清耕相比,4月30日到8月30日细菌数量从7.73%增加到93.94%,真菌数量从172.37%增加到231.79%,放线菌数量从5.6%增加到52.5%。【结论】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能有效调节果园土壤pH值,并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0~20 cm土壤耕层提升和改善的效果最佳,是适宜西安地区猕猴桃果园的生草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茅草 猕猴桃园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榆林市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节本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海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94-96,共3页
陕西榆林市示范推广马铃薯水肥一体化丰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2 360 kg·667m-2,比普通栽培模式增产600 kg以上,节水、节肥率均超过60%,2018年推广面积达到1 200 hm2。
关键词 马铃薯 水肥一体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分子膜”发酵工艺改善秸秆与畜粪共堆肥效率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涛 常小箭 +4 位作者 李方向 李海杰 张传雨 武占省 陈妮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为更好地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堆肥产品营养效率,采用新型“菌剂+分子膜”发酵工艺对改善秸秆与畜粪共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腐熟度、腐殖化和磷组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水率(MC)、C/N和黄腐酸(FA)... 为更好地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堆肥产品营养效率,采用新型“菌剂+分子膜”发酵工艺对改善秸秆与畜粪共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腐熟度、腐殖化和磷组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水率(MC)、C/N和黄腐酸(FA)均呈下降趋势,总氮(TN)、腐殖酸(HA)、总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明显增加(p<0.05),这说明共堆肥产品的腐熟度和营养水平都得到了改善。此外,腐殖化指数分析和液相磷31核磁共振波普(^(31)P-NMR)测定分别表明了共堆肥腐殖化程度的提高和磷组分的变化。根据NY/T 525—2021,除水分外,最终堆肥产品的性能符合法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菌剂+分子膜”发酵工艺在提高堆肥效率方面提供全面的认识,为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科学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膜 好氧堆肥 有机肥 腐殖化 磷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立体栽培套种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海燕 曹建平 +2 位作者 王周平 霍国琴 许忠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1,共3页
利用草莓立体栽培架下富余空间套种食用菌,二者生长环境互补,草莓盛果期和食用菌采收期正值休闲采摘旺季,可大幅提高温室种植效益。该模式适于休闲采摘型温室生产应用。
关键词 立体栽培 温室种植 高效生产技术 温室生产 套种食用菌 草莓 盛果期 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红袍花椒组培苗蛭石介质生根技术试验
6
作者 高彦 白海霞 苟大锋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0期69-71,75,共4页
切取高度1.5 cm以上大红袍花椒优系‘兴秦二号’增殖丛生苗,蛭石为介质,生根培养液为1/2MS+食用糖5 g/L+IBA0.4 mg/L+IAA0.8 mg/L,培养温度26±2℃,光照时间12 h/d,光照度2200 Lx,15 d后瓶壁可见不定根,光照度增到3000~3500 Lx,与... 切取高度1.5 cm以上大红袍花椒优系‘兴秦二号’增殖丛生苗,蛭石为介质,生根培养液为1/2MS+食用糖5 g/L+IBA0.4 mg/L+IAA0.8 mg/L,培养温度26±2℃,光照时间12 h/d,光照度2200 Lx,15 d后瓶壁可见不定根,光照度增到3000~3500 Lx,与光照时间同步施放CO_(2)浓度900~1000 mg/L,培养瓶盖上扎1~2个针孔,22~30℃变温培养,加大主动换气量,待生根苗高度多数触及瓶盖,即可搬到调控温室,进行炼苗培养,泥炭土4份、珍珠岩1份基质,穴盘移栽,成苗率达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组培苗 蛭石介质 生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7
作者 宋喜芳 姚海荣 +3 位作者 张晨阳 陈妮 周玲 任媛媛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68-71,共4页
以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库养分持留法对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常量营养物质的循环功能进行评估,运用影子价格法将各类营养物质的持留量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西安市果园生态系... 以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库养分持留法对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常量营养物质的循环功能进行评估,运用影子价格法将各类营养物质的持留量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土壤库养分持留总量为5087.39万t,其中每年有机质4733.31万t、全氮281.21万t、碱解氮21.33万t、有效磷6.15万t和速效钾45.38万t。果园生态系统土壤库中有机质的持留量最高,氮的持留量居第二位,钾排第三位,磷的持留量最少。西安市果园生态系统维持养分循环功能的总经济价值平均每年为4410.45×10^4万元,其中每年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经济价值分别为485.64×10^4万元、256.29×10^4万元、66.79×10^4万元和222.47×10^4万元。可见,西安果园生态系统循环功能中,维持有机质循环功能的经济价值位居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功能 经济价值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