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法对陕西段渭河水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巍 王素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了全面了解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本文根据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选取COD、NH3-N、BOD5、DO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对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 为了全面了解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本文根据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选取COD、NH3-N、BOD5、DO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对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水质指数介于1.967~5之间,表明该段河流已受到污染。自常兴桥断面直至潼关吊桥断面,COD、NH3-N、BOD5、DO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限值要求,污染严重。②自2003年以来,渭河干流陕西段河流水体水质总体呈现好转趋势,主要表现在宝鸡市境内河段,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相关。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以细化的数值反映了评价结果,可进一步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评价 灰色局势决策 综合指数法 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3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邹兵华 赵洪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9-816,共8页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坡沟系统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侵蚀基准面抬升高度对坡沟稳定性及重力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坡沟系统逐渐稳定,最大位移、安全系数及滑塌概率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规律。拟合方程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坡沟重力侵蚀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凹形边坡整体几何形态能够有效降低应力集中,减缓重力侵蚀的发生程度;坡沟系统上部位移是以"沉降"模式为主,梁峁顶和梁峁坡是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随侵蚀基准面逐渐抬升,各方向位移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重力侵蚀 侵蚀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1 位作者 鲁克新 张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4-610,共7页
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是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岔巴沟流域为例,建立了流域侵蚀产沙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流域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 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是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岔巴沟流域为例,建立了流域侵蚀产沙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流域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建立了基于敏感因子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并加以验证。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很好地定量描述流域水沙耦合关系;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与流域地貌形态的复杂程度有关;以分形信息维数为界限,分段引入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当Di>0.8308时,采用径流侵蚀功率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深的预测精度,当Di<0.8140时,采用径流深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侵蚀功率的预测精度。该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其他侵蚀产沙模型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巴沟流域 人工神经网络 分形信息维数 分段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盐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张霞 杜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0,共4页
根据洛惠渠灌区地质地貌,将整个灌区划分为三层阶地,通过对三层阶地上的地下水盐动态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下水电导率随地下水位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分布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电导率变化与水位... 根据洛惠渠灌区地质地貌,将整个灌区划分为三层阶地,通过对三层阶地上的地下水盐动态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下水电导率随地下水位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分布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电导率变化与水位变化有很大关系,且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各阶地EC值均随水位的上升而增加,高EC值出现在高水位区,第一阶地高水位电导率存在显著变异。另外微地域环境、气候、生物、人类活动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地下水盐的动态过程。因此,有效降低该灌区地下水位是控制土壤盐化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盐 动态规律 地下水位 地下水电导率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大别山地区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程三友 李英杰 刘少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70-275,共6页
从区域尺度分析大别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以美国SRTMDEM和1∶50万数字地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DEM地貌模拟和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生成了研究区的地貌分析专题图和地貌参数统计关系图。研究认为,大别山整个造山带呈三角形的形状,南坡缓而长... 从区域尺度分析大别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以美国SRTMDEM和1∶50万数字地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DEM地貌模拟和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生成了研究区的地貌分析专题图和地貌参数统计关系图。研究认为,大别山整个造山带呈三角形的形状,南坡缓而长,北坡陡而短;造山带山势较高,山地多深谷陡坡,坡向多变;山体由北西向南东延伸,主体延伸方向是北西向;山顶面剖面呈∧形,或呈锯齿多峰形式,局部地形起伏越靠近主体山脉,起伏度越大。断裂构造严格控制水系的发育,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于造山带四周。地貌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坡度、地形起伏与平均高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较好的揭示了研究区的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DEM 地形起伏 平均坡度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型和藻型湖泊间隙水营养盐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英杰 胡小贞 +2 位作者 年跃刚 沈炳岗 张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0,共6页
2006年9月,根据营养水平和水草的差异,设计了4个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对草型和藻型湖泊间隙水营养盐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2007年9月,采用平衡浓度法,测定了各系统间隙水的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1)上覆水中,各系统营养盐浓度比较均一,垂向... 2006年9月,根据营养水平和水草的差异,设计了4个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对草型和藻型湖泊间隙水营养盐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2007年9月,采用平衡浓度法,测定了各系统间隙水的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1)上覆水中,各系统营养盐浓度比较均一,垂向上梯度变化不明显;与藻型系统相比,草型系统上覆水PO43--P浓度较高,NH4+-N浓度较低;(2)在泥水界面处,各系统PO43--P和NH4+-N浓度均存在极陡的浓度梯度,随泥深增加,其浓度迅速升高;(3)由于底泥营养负荷高等原因,间隙水中的PO43--P和NH4+-N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4)水生植物生长对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具有"低促高抑"的特性,即降低重污染沉积物间隙水中PO43--P和NH4+-N的浓度,增加微污染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5)藻型系统中,NH4+-N和PO43--P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这2种成分均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型湖泊 藻型湖泊 富营养化 间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绿化在大遗址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璐艳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3-683,750,共2页
揭示了目前我国遗址地绿化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化在遗址地环境保护中的三大作用。
关键词 大遗址 绿化作用 生态 美学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工业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5
8
作者 郝竹林 贾友苏 +2 位作者 闫美荣 李云甫 陈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62,共3页
从废水处理、废气排放、噪声控制等方面入手 ,论述了油脂厂的主要污染问题及所采取的环保措施 ,给出了有关最新标准、要求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经的途径 ,将国内现状与发达国家作了比较 ,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废气 废水 噪声 标准 环境保护 油脂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沣河1986-2009年水质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英杰 程三友 +3 位作者 王莉 沈炳岗 孙长顺 校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共5页
利用1986-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值)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沣河水质近20年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沣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可分为缓... 利用1986-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值)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沣河水质近20年的时空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沣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可分为缓慢污染、快速污染、污染相持和污染改善4个阶段,2000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②在水质演变的缓慢污染阶段,上游的水质好于中下游;在水质演变的快速污染与污染相持阶段,水质空间差异巨大,表现为从上游至下游污染明显加重;随着污染的改善,2005年以来,上、中、下游监测断面水质的差别大大缩小,2009年四个断面的水质A值分别为2.90、2.97、2.92、2.86;③工业、农牧业、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不明显;④大力压缩造纸厂削减工业污染是水质恶化趋势发生逆转的根本原因,同时农牧业、生活污染的迅速上升趋势受到一定遏制;⑤目前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沣河 水质变化 生活污染 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校峰 赵旭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对聚合物电解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发性能优良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综述了近年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几种典型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关键词 凝胶聚合电解质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结构 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资源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巍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5期115-120,125,共7页
为了全面掌握渭河(陕西段)干流水资源变化总体情况,本文收集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水文、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分别从水质、水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渭河干流的水环境状况,并重点讨论了渭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COD、NH... 为了全面掌握渭河(陕西段)干流水资源变化总体情况,本文收集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水文、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分别从水质、水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渭河干流的水环境状况,并重点讨论了渭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同期监测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渭河干流(陕西段)中下游水体水质为劣V类,已受到严重污染。渭河干流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有所下降,其中80%以上的水资源水质为V类,不能满足水体利用的水质目标要求,渭河干流"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凸显。渭河干流上游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浓度呈低相关性,随着流程变化,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浓度在渭河干流的下游华县水文站已表现为中度负相关。相比较而言,渭河干流河流水量的变化对COD浓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对NH3-N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水量 相关分析 渭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缫丝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以安康市石泉县某缫丝厂建设项目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校峰 郑娟 +2 位作者 陈洁 赵旭东 罗晓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缫丝工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项目类型之一,该类型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缫丝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通过工程实例介绍缫丝工业各主要工序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等,分析产生的废气、废水... 缫丝工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项目类型之一,该类型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缫丝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通过工程实例介绍缫丝工业各主要工序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等,分析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特性,总结了缫丝工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工程分析的要点,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正确评价缫丝工业的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缫丝 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蕊芳 李媛媛 徐小强 《山西建筑》 2009年第31期208-209,共2页
从实践出发,对专项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作了初步探讨,从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提高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以期为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具体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缫丝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以安康市石泉县某缫丝厂建设项目为例
14
作者 校峰 陈洁 +2 位作者 赵旭东 罗晓梅 郑娟 《江苏丝绸》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总结了缫丝工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工程分析的要点,并通过工程实例加以实证说明,以期对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缫丝 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动态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2 位作者 张霞 李鹏 杜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0,共5页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多年实测数据为例,首先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进行了研究,其次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敏感程度,根...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多年实测数据为例,首先引用3层前馈型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进行了研究,其次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敏感程度,根据斜率关联度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真实地定量描述地下水动态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度法能够很好的分析各因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程度;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灰色斜率关联度 地下水动态 洛惠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疏浚新疏挖工艺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英杰 胡小贞 +3 位作者 年跃刚 程三友 沈炳岗 孙长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6,共4页
环保疏浚是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现有工艺疏浚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再悬浮、疏浚后新生表层泥面较短时间内的生物活化和疏浚工程区外污染物迁入等因素,一些环保疏浚工程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对环保疏浚理论基础的分析,针对... 环保疏浚是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现有工艺疏浚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再悬浮、疏浚后新生表层泥面较短时间内的生物活化和疏浚工程区外污染物迁入等因素,一些环保疏浚工程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对环保疏浚理论基础的分析,针对环保疏浚技术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善疏浚效果的新疏挖工艺。其工艺流程为:①对整个疏浚区进行一次只吸不绞操作,疏浚掉表层易悬浮的絮状沉积物层;②在工程区内沉积物积聚区疏挖出几条与主风向垂直的深沟,用于捕获易悬浮的沉积物;③对整个工程区分区疏浚,采用挖掘能力稍小于输送能力施工;④疏挖深沟内积聚的易悬浮沉积物;⑤如有必要,一段时期后,再次疏挖深沟内积聚的易悬浮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沉积物 环保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英杰 年跃刚 +4 位作者 宋英伟 胡社荣 聂志丹 闫海红 殷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从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五里湖非点源污染随降雨类型、下垫面特征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连续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具有先快速升至最高值、再随降雨历时逐渐减小的特征,降水初期雨滴的溅蚀力是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升高... 从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五里湖非点源污染随降雨类型、下垫面特征和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连续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具有先快速升至最高值、再随降雨历时逐渐减小的特征,降水初期雨滴的溅蚀力是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限制因子,降水中后期限制因子转变为下垫面残存的非点源污染物数量;间歇型降雨污染物浓度随整个降雨历时呈现锯齿状变化的特征,原因是间歇型降雨持续时间较长,降雨期间某些集水区污染源将新的污染物质输送到地表,污染物积累效应被凸现显出来;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月份变化曲线呈锯齿状,是污染物累积作用、消减作用、前次降雨的影响、雨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污染物来源的不同、污染程度和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非点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昭 周立辉 +2 位作者 张景林 赵艺 青山章 《净水技术》 CAS 2011年第6期44-48,共5页
该文采用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小型现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温度为15℃时,采用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在4~5d内即可培养出一定厚度的驯化微生物膜并开始稳定地降解污水,各主要污染物指标的降解率均在9... 该文采用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小型现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温度为15℃时,采用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在4~5d内即可培养出一定厚度的驯化微生物膜并开始稳定地降解污水,各主要污染物指标的降解率均在95%以上,不使用高价的反渗透或纳滤系统即能稳定地达到国家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该系统流程简洁、操作简单、工艺先进、无污泥产生、运行成本低,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等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污水处理,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 渗滤液 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窑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边靖 李德志 +1 位作者 艾华 高蕊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年第10期89-91,共3页
针对玻璃窑炉烟气温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提出了玻璃窑炉烟气综合治理技术——喷雾干燥脱硫、三电极管极式电除尘、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排放标准,并高于国外相关排放标准。
关键词 玻璃窑炉 余热利用 脱硫塔 三电极管极式除尘器 SCR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秩相关系数法评价渭南市1985~2003年生态安全变化趋势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晓清 于学峰 +1 位作者 黄艳燕 张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341-16342,共2页
用秩相关系数法再分析了前人报道的渭南市1985~2003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发现19年间渭南市生态足迹具有显著上升趋势,生态安全具有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秩相关系数法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