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涂层压力容器腐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及内外伤区分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永红 黄琳枝 +3 位作者 陈涛 徐拥军 宋小春 何鹏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3,共11页
由于提离距离及探头姿态未知,带涂层的压力容器缺陷检测存在极大误差。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未知提离状态下压力容器腐蚀减薄缺陷脉冲涡流检测及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腐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模型,研究检测信号与提离... 由于提离距离及探头姿态未知,带涂层的压力容器缺陷检测存在极大误差。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未知提离状态下压力容器腐蚀减薄缺陷脉冲涡流检测及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腐蚀缺陷脉冲涡流检测模型,研究检测信号与提离距离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关键特征参数消除提离干扰,构建用于表征材料厚度变化的标定曲线,并结合频域分析对不同类型缺陷的区分方法进行优化;最后,搭建试验测试系统,对带有不同腐蚀减薄缺陷的钢板试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提离效应,在0~9 mm提离范围内精确识别试件表面1 mm的厚度变化,并能够区分内外表面缺陷。该方法可用于未知提离下压力容器腐蚀缺陷的高精度检测及分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腐蚀缺陷 未知提离 缺陷分类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检测器驱动皮碗磨损行为演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周发戚 张野 +5 位作者 刘畅 井德强 王泉生 张晓明 王瑜 陈金忠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 在油气管道长距离内检测作业中,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磨损会导致其偏离管道轴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驱动皮碗的磨损行为本质上是高分子聚氨酯橡胶的过盈接触偏心磨损,与传统磨损不同,其接触应力、磨损率和磨损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元耦合关系。为探究驱动皮碗磨损行为变化规律,通过自行设计的聚氨酯材料磨损实验,获取磨损率与接触应力的关联模型,并基于该关联关系对经典Archard模型进行修正;利用Umeshmotion模块的二次开发功能建立驱动皮碗磨损过程的三维仿真模型,将修正模型写入子程序,模拟磨损特征参数和工况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驱动皮碗的磨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皮碗的磨损过程可分为剧烈磨损、重度磨损、中度磨损和轻度磨损4个阶段,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皮碗表面的接触应力与磨损率呈现指数变化规律;不同过盈量皮碗的初始接触位置和表面接触应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磨损率和磨损量;选用过盈量较大的皮碗可提高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相同过盈工况下,硬度较高的皮碗随着运行距离的增加,其密封性能下降,因此不宜选用硬度过高的皮碗。研究结果为检测器驱动皮碗的结构设计和内检测作业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器驱动皮碗 聚氨酯橡胶 过盈接触 磨损率 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装备系统剩余寿命预测研究综述
3
作者 李志高 徐冉 +3 位作者 王欣 陈志伟 索海龙 张德才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3-45,共13页
剩余寿命预测是一种通过复杂多维数据前向拓展映射到设备或零件使用情况预测的技术。可靠和准确的剩余寿命预测可以为设备提供有效的预测性维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灾难性故障以及人员伤亡。基于深度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能实现模型... 剩余寿命预测是一种通过复杂多维数据前向拓展映射到设备或零件使用情况预测的技术。可靠和准确的剩余寿命预测可以为设备提供有效的预测性维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灾难性故障以及人员伤亡。基于深度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能实现模型参数的自主学习,并自动提取原始数据的深度特征,在部件基础上对系统建模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剩余寿命预测。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非常适合复杂退化系统的建模分析。近5年来,大量研究学者在深度学习寿命预测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总结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对深度学习剩余寿命预测在装备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并对深度学习在装备系统剩余寿命预测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预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寿命预测 深度学习 大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储氢瓶研究现状
4
作者 郭克星 贾云鹏 +3 位作者 赵苗苗 付饶 高杰 房世超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氢能是国际上实现降碳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抓手,也是我国推动“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利用储氢瓶进行氢气储存和运输是目前的一种重要方式,Ⅳ型储氢瓶采用非金属内胆与高强度碳纤维缠绕结构设计,因其重量小、储氢容量大而备受关注。为了... 氢能是国际上实现降碳和能源转型的关键抓手,也是我国推动“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利用储氢瓶进行氢气储存和运输是目前的一种重要方式,Ⅳ型储氢瓶采用非金属内胆与高强度碳纤维缠绕结构设计,因其重量小、储氢容量大而备受关注。为了推动Ⅳ型储氢瓶制造及关键技术进步,研究总结了储氢瓶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和产业发展现状,对我国现行的两部标准进行了介绍,围绕内胆和碳纤维缠绕工艺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储氢瓶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GB/T 42612—2023和GB/T 42610—2023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储氢瓶领域的极大进步。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内胆进行性能优化、对碳纤维缠绕工艺进行优化,持续加强储氢瓶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模拟分析,开发准确度更高的模拟软件和监测预警系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推我国氢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高压气态储氢 Ⅳ型储氢瓶 制造工艺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反应物流道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涛 张晓明 +2 位作者 徐冉 支泽林 马佼佼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的反应物流道起到将反应气体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整个燃料电池的作用,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其流道的结构设计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根据反应物流道的结构类型,可将反应物流道按类型及发展历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的反应物流道起到将反应气体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整个燃料电池的作用,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其流道的结构设计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根据反应物流道的结构类型,可将反应物流道按类型及发展历程分为常规形流道、基于常规流道的改进型流道、仿生型流道、三维复杂流道等。分析了各种流道类型的结构形式及研究现状,可以为未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反应物流道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反应物流道 流场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服役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洪权 周涛 +4 位作者 高建民 夏锋社 王荣喜 张晓明 刘东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8,116,共7页
针对压力容器缺乏从使用中广义质量的角度进行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压力容器服役过程质量分析的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首先,依据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及现代广义质量概念,提出了压力容器服役质量的概念,并对服役质量内涵... 针对压力容器缺乏从使用中广义质量的角度进行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压力容器服役过程质量分析的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首先,依据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及现代广义质量概念,提出了压力容器服役质量的概念,并对服役质量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构建了压力容器服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数据的获取方式与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压力服役质量指数的概念,并结合属性数学评价理论,给出了服役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实现压力容器在服役过程中的质量量化评价。用某企业压力容器服役过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从底层服役过程数据到系统宏观服役质量状态的集成分析,同时所提服役质量指数可以实时体现系统服役状态定量化、直观化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服役质量 服役质量评价体系 服役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质量特征融合的射线底片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7
作者 田云祥 张勇 +2 位作者 姜洪权 冯章柯 张晓明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现有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关注于噪声、清晰度等指标,缺乏对射线底片数字化图像中焊缝区域、缺陷区域及像质计区域等领域关注区域的质量综合评价。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区域质量特征的射线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技术。首先,结合无... 现有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关注于噪声、清晰度等指标,缺乏对射线底片数字化图像中焊缝区域、缺陷区域及像质计区域等领域关注区域的质量综合评价。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区域质量特征的射线图像质量综合评价技术。首先,结合无损检测领域质量评价需求,构建了一套涵盖像质计、焊缝与缺陷等多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包含像质计数目、清晰度、对比度、信息熵和平均灰度的射线图像综合质量评定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射线底片数字化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既可以定量化评价图像整体质量,也可以保证关注区域图像具有良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数字底片 多区域 层次分析模型 综合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像信息熵差检测炉渣碳质量分数 被引量:1
8
作者 邢超 张晓明 +2 位作者 赵亚琳 王昭 高建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3,123,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炉渣碳质量分数,实时掌握锅炉燃烧工况,针对目前炉渣碳质量分数高精度检测法检测时间长而快速视觉检测法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该方...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炉渣碳质量分数,实时掌握锅炉燃烧工况,针对目前炉渣碳质量分数高精度检测法检测时间长而快速视觉检测法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炉渣图像,基于图像信息建立图像信息熵差与炉渣碳质量分数之间关系模型,再根据此关系模型,获得待测炉渣的碳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灼烧失重法比较,检测时间少,所提方法的平均偏差小于2%,满足目前检测精度要求;与目前存在的视觉检测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检测结果不受拍摄光照环境的影响,精度显著提高。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炉渣碳质量分数的实时在线检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量分数 炉渣图像 信息熵差 关系模型 光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储二氧化碳泄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晓桥 马登龙 +3 位作者 夏锋社 张晓明 王瑜 毛维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4,共12页
二氧化碳(CO2)的持续排放被认为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低成本的碳减排技术。在CCS技术中,由于封存在地下的CO2可能会发生逃离封存区域、向封存位置以外的区域泄漏或渗漏的现... 二氧化碳(CO2)的持续排放被认为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低成本的碳减排技术。在CCS技术中,由于封存在地下的CO2可能会发生逃离封存区域、向封存位置以外的区域泄漏或渗漏的现象,一旦发生泄漏,将会对环境以及周围生物造成影响,甚至破环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对于可能泄漏或渗漏CO2的监测与识别是CCS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概述了CCS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CO2地质封存潜在的泄漏风险,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封储CO2泄漏监测技术或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CO2以及天然气等其他气体封储安全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CO2泄漏 风险识别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带缺陷储气井的应力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桥 张永红 +2 位作者 徐拥军 王鑫 张烟生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71,共7页
针对天然气储气井井管外壁腐蚀现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外壁腐蚀类型、不同腐蚀缺陷尺寸下储气井井管的应力分布、承载极限及疲劳性能;加工带缺陷储气井井管试件,选择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缠绕法补强修复;对修复后的井管试件进行... 针对天然气储气井井管外壁腐蚀现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外壁腐蚀类型、不同腐蚀缺陷尺寸下储气井井管的应力分布、承载极限及疲劳性能;加工带缺陷储气井井管试件,选择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缠绕法补强修复;对修复后的井管试件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并进行爆破试验和疲劳试验,以充分验证补强方法的有效性;储气井井管的理论分析和性能试验证明,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缠绕法补强可以有效地修复带外壁缺陷的储气井井管,有效、快捷地解决在役天然气储气井井管外壁腐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井 复合材料修复 应力分析 爆破试验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伟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期120-120,共1页
文章围绕无损检测技术,阐述了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特征,包括非破坏性、全程性、全面性特征。接着分析了电磁涡流检测、磁粉探伤检测这两种无损检测技术,希望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锅炉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技术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鲸群优化算法的铸造起重机主梁结构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国敏 陶彦飞 张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4,640,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一种鲸群优化算法(WOA),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的优点。根据结构理论设计的铸造起重机金属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冗余,采用WOA对铸造起重机金属结构主梁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了基于WOA的钢结构轻量化数学计算模型,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一种鲸群优化算法(WOA),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的优点。根据结构理论设计的铸造起重机金属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冗余,采用WOA对铸造起重机金属结构主梁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了基于WOA的钢结构轻量化数学计算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基于WOA编写程序。通过程序计算出了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的结构设计参数,从而达到对铸造起重机金属结构主梁的轻量化设计,以满足在安全使用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起重机 主梁 鲸群优化算法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100级聚乙烯管热熔接头结晶度测定
13
作者 张晓明 王瑜 +5 位作者 马佼佼 黄磊 徐冉 谭金锋 王帆 吴萍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1,共5页
以城镇燃气用PE100级聚乙烯管热熔接头为研究对象,制作典型温度区间的冷焊缺陷接头,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接头材料的结晶度,得到冷焊缺陷安全评估的依据。结果表明:冷焊接头的结晶度与接头焊接温度密切相关,在焊接温度为210,230℃时的结... 以城镇燃气用PE100级聚乙烯管热熔接头为研究对象,制作典型温度区间的冷焊缺陷接头,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接头材料的结晶度,得到冷焊缺陷安全评估的依据。结果表明:冷焊接头的结晶度与接头焊接温度密切相关,在焊接温度为210,230℃时的结晶度均最大,130℃冷焊和250℃过焊温度时的结晶度均较低;当结晶度增大时,最高峰向着衍射角增加的方向移动,130,150℃时的冷焊缺陷半峰宽均达1.3°以上,分子链排布无序性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100级聚乙烯 结晶度 热熔接头 冷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主梁结构可靠性混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瑞刚 刘玉珍 +2 位作者 孟令军 赵广立 景玮宸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97-1904,共8页
为了预防大型工程中起重机安全事故,通过建立混合模型研究了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的可靠性。首先分析影响主梁结构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参数。其次建立了基于凸模型-随机模糊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其中考虑了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最后在凸模型-... 为了预防大型工程中起重机安全事故,通过建立混合模型研究了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的可靠性。首先分析影响主梁结构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参数。其次建立了基于凸模型-随机模糊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其中考虑了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最后在凸模型-随机模糊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对某型号桥式起重机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考虑材料强度与结构所受应力之间的相关性(情况一)、横向应力与纵向应力之间的相关性(情况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模型意义明确,对模糊信息处理也比较合理,可作为可靠性计算方法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混合模型 桥式起重机 金属结构 可靠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图像质量快速评价技术研究
15
作者 杨波 张勇 +7 位作者 姜洪权 张晓明 程虎跃 刘智 周智 闫皓博 包瑞 田卫龙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20期97-101,共5页
工业射线底片的数字化图像是实现无损检测及缺陷评定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由于在底片数字化过程中受底片黑度质量及人为操作影响,容易产生大量不合格数字化图像,如何快速、定量评价数字化图像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工业射线底片的数字化图像是实现无损检测及缺陷评定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由于在底片数字化过程中受底片黑度质量及人为操作影响,容易产生大量不合格数字化图像,如何快速、定量评价数字化图像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深度学习理论的底片数字图像质量端到端快速评价技术。首先,基于大量的实际存在的工业射线数字化图像数据,构建了基于二分类原则的数字化图像数据集。然后,构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VGGNet的数字化图像二分类评价方法。采用某企业管道环焊缝射线底片扫描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准确率为90.0%~95.7%的端到端的图像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数字底片 快速评价 二分类 改进VGG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谱数据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及焊缝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支泽林 姜洪权 +6 位作者 杨得焱 程志翔 高建民 王泉生 王晓桥 王景人 石养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82,共10页
针对当前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图谱数据进行缺陷类型判定时以人工判别为主,主观性大、效率低以及缺乏从波形特征及图像特征进行集成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及焊缝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TOFD检测原理及缺陷检测图谱数... 针对当前利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图谱数据进行缺陷类型判定时以人工判别为主,主观性大、效率低以及缺乏从波形特征及图像特征进行集成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融合模型及焊缝缺陷识别方法。通过对TOFD检测原理及缺陷检测图谱数据特点进行分析,建立了综合考虑波形数据和图像数据的缺陷特征表征方法,实现了缺陷标准数据集构建;通过构建基于时间卷积网络(TCN)的波形序列数据分析模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图像数据分析模块以及特征自适应融合分类模块,建立了一种可以实现波形序列特征与图像特征综合分析的深度学习融合网络模型(DLFM)及模式分类方法。以企业实际TOFD检测焊缝缺陷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DLFM方法对缺陷类型的识别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基于TCN、CNN以及CNN-TCN的方法;所提方法拓展了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模式识别领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衍射时差法 焊缝缺陷识别 自适应融合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Fe-Si-Mn-Cr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瑜 坚永鑫 +2 位作者 党文静 成应晋 皇志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主要对铸造Fe-Si-Mn-Cr低合金耐磨钢进行了4种不同工艺的热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及冲击断口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耐磨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合金耐磨钢的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主要对铸造Fe-Si-Mn-Cr低合金耐磨钢进行了4种不同工艺的热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及冲击断口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耐磨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合金耐磨钢的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在淬火/正火+回火处理后,可以获得马氏体、贝氏体、M/A岛组织;经过910℃油淬/正火+250℃回火处理的耐磨钢表现出较好的硬度和韧性匹配,其硬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47.2 HRC+26.2 J/cm~2和41.6 HRC+57.2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热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爆管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寇威 净晓春 张永刚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1,66,共5页
电站锅炉爆管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给人员设备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根据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爆管事故,通过对几种较为突出的爆管案例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具体实施手段。为减少或避免锅炉爆管事故的发生... 电站锅炉爆管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给人员设备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根据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爆管事故,通过对几种较为突出的爆管案例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具体实施手段。为减少或避免锅炉爆管事故的发生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爆管 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添加量对冷硬铸铁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杰 郭克星 +3 位作者 支泽林 陈思思 孙亚云 张银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0,共6页
采用金属型铸造制备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2.0%)钒的冷硬铸铁,研究了钒含量对冷硬铸铁显微组织以及抗冲击磨粒磨损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钒质量分数的增加,冷硬铸铁的显微组织发生细化,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碳化物由网状... 采用金属型铸造制备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2.0%)钒的冷硬铸铁,研究了钒含量对冷硬铸铁显微组织以及抗冲击磨粒磨损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钒质量分数的增加,冷硬铸铁的显微组织发生细化,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碳化物由网状变为长条状,但当钒质量分数高于1.2%时碳化物长大聚集;随钒质量分数增加,冲击磨粒磨损试验后冷硬铸铁的磨损质量损失先下降后略微升高,当钒质量分数为1.2%时,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最佳;添加质量分数0,1.2%钒的冷硬铸铁在1 J冲击功下的冲击磨粒磨损机理分别以微观切削和塑性疲劳为主;钒的添加降低了冷硬铸铁与45钢对磨时的摩擦因数,提高了冷硬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添加质量分数0,1.2%钒的冷硬铸铁在6.9 N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机理分别为微观切削和疲劳磨损,9.8 N载荷下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硬铸铁 显微组织 磨损机理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