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南部构造边界厘定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1
作者 田刚 卢明德 +10 位作者 薛海军 汶小岗 马丽 袁安龙 宋立军 蒲仁海 贾会冲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与伊陕斜坡两个构造单元边界的认识至今存在分歧。通过对盆地北部基底起伏、地层展布、基底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分布特征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北部WE—NE向基底断裂以中元古代之前分隔不同...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与伊陕斜坡两个构造单元边界的认识至今存在分歧。通过对盆地北部基底起伏、地层展布、基底断裂、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分布特征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北部WE—NE向基底断裂以中元古代之前分隔不同构造单元边界的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基底先存断裂带(F4+F10)为界,呈对冲构造样式控制了伊盟隆起的形成;杭锦旗断裂带横贯盆地北部,是由上述基底先存断裂带在加里东期选择性活化、呈雁列式展布的泊尔江海子、乌兰吉林庙和三眼井等大型基底断裂组成。在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杭锦旗断裂带持续继承性活动,控制了盆地北部各时期构造-沉积演化格局。以杭锦旗断裂带为界,南部和北部构造活动强度、烃源岩展布和成熟度、储层特征和物性变化以及油气圈闭类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揭示该断裂带控制了盆地北部油气形成与分布。因此,以杭锦旗断裂带作为伊盟隆起和伊陕斜坡两大构造单元的边界更为合理,这对深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质认识和指导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构造边界 杭锦旗断裂带 伊盟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磁场及其基底断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刚 汶小岗 +7 位作者 薛海军 马丽 蒲仁海 宋立军 陈杰 陈硕 吴大林 杨明慧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90,共12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基底断裂特征,在分析其重磁场特征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获取了基底重磁异常场,并对其基底断裂构造进行了综合识别和解释。研究发现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场呈东高西低、航磁场呈近东西、正负相间排列的特征;盆内发育28条基底断裂,整体上以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为主,NW和SN向基底断裂错断或斜交分布的构造格架;EW—NE向基底断裂形成于~1.95 Ga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陆陆碰撞事件,其中新召北—泊尔江海子南(F4+F10)基底断裂带在中元古代之前是一条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SN—NW向基底断裂是上述陆陆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撕裂构造,中元古代在近EW向拉张应力场下选择性激活。盆地北部基底断裂体系形成是不同陆块相互作用的产物,并在后期选择性活化,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化和再造过程提供了构造变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化和再造 构造格架 基底断裂 基底重磁异常场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关蕴文 苏思羽 +5 位作者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勘探成效不理想。基于最新钻井岩心分析测试资料、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等,对旬宜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质量、源储配置、断裂输导性等4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发育太原组—山西组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深灰色、灰色泥岩等潜在烃源岩类型,有机质类型均为Ⅲ型,Ro为1.8%~2.5%,热演化程度较高,黑色煤岩、黑色炭质泥岩品质要高于深灰色、灰色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②研究区储层均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上古生界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1段为碎屑岩储层,杂砂岩占比79%,杂基平均体积分数为29%,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面孔率小于3%。盒1段为强胶结—弱溶蚀相,山西组为强压实—杂基强充填相。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岩性为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③古生界源储配置关系包括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及旁生侧储,其中下古生界马家沟组主要为旁生侧储。研究区3期断裂分别发育于古生代、三叠纪、晚侏罗纪,其中晚侏罗纪的活动断裂具有良好的流体纵向输导作用。④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受控于前石炭纪古地貌,剥蚀厚度大的古洼槽东侧毗邻区是下古生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上古生界气藏受控于有效输导体系,研究区北部储层物性差且缺乏开启性通源断裂是上古生界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条件 储层特征 源储配置 断裂控藏 古生界 旬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各向异性检测在采空区导水裂隙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申涛 袁峰 +3 位作者 宋世杰 马丽 薛海军 汶小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为了研究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在陕北某煤矿进行了宽方位角、小面元、高覆盖的三维地震勘探。受地震勘探精度限制,传统方法很难对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描述。引入P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对导水裂隙带进行研究。首先,将不同方位角地震数据... 为了研究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在陕北某煤矿进行了宽方位角、小面元、高覆盖的三维地震勘探。受地震勘探精度限制,传统方法很难对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描述。引入P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对导水裂隙带进行研究。首先,将不同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偏移处理;之后在不同方位角偏移数据上进行蚂蚁追踪,利用蚂蚁追踪数据进行各向异性检测。经各向异性检测认为裂隙发育强度与距煤层顶板距离成反比,裂隙最大发育高度为118 m。通过各向异性数据与地震振幅数据结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导水裂隙尚未发育到风化基岩面,未导通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应用实践表明,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隙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导水裂隙带的裂隙分布特征及发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检测 宽方位角 蚂蚁追踪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与地震资料联合反演预测K_2灰岩及其含水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马丽 薛海军 +1 位作者 汶小岗 冯西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146,共5页
阳煤五矿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层顶板发育的K2灰岩不是良好的地震波反射界面,常规地震剖面很难连续追踪。测井曲线上的K2灰岩表现为高密度和高视电阻率异常,采用密度与视电阻率两种测井曲线融合生成拟密度曲线,基于模型反演得到地层岩性... 阳煤五矿主要可采煤层15号煤层顶板发育的K2灰岩不是良好的地震波反射界面,常规地震剖面很难连续追踪。测井曲线上的K2灰岩表现为高密度和高视电阻率异常,采用密度与视电阻率两种测井曲线融合生成拟密度曲线,基于模型反演得到地层岩性数据体,从而识别灰岩的赋存形态与厚度;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反演的方法,优选出9种地震属性,构成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对灰岩的孔隙度和视电阻率进行神经网络反演,预测灰岩的富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 灰岩 双参数反演 概率神经网络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化探在内蒙萤石多金属矿普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段吉学 刘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白乃庙铜矿为钼、金、硫等元素的大型铜矿床,属华北板块北缘金属成矿带,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富集)复成因矿床,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外围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研究范围处于白乃庙铜矿外围,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显... 白乃庙铜矿为钼、金、硫等元素的大型铜矿床,属华北板块北缘金属成矿带,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富集)复成因矿床,深部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外围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本研究范围处于白乃庙铜矿外围,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显示找矿方向为萤石铜多金属矿,通过物化探工作的面积性测量,分析土壤测量、磁法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的实测资料,对各异常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为后期的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化探 萤石多金属 找矿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反射系数法在瞬变电磁探测煤矿水害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段吉学 刘江 +2 位作者 许德才 汶小岗 冯西会 《中国煤炭》 2019年第8期25-30,44,共7页
在瞬变电磁法勘探中引入了高分辨反射系数法的概念,分析了反射系数法在瞬变电磁法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的适用性和工作方法。利用从野外采集的数据,分析了高分辨反射系数处理方法在瞬变电磁法的孔旁曲线的特征、视电阻率等... 在瞬变电磁法勘探中引入了高分辨反射系数法的概念,分析了反射系数法在瞬变电磁法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的适用性和工作方法。利用从野外采集的数据,分析了高分辨反射系数处理方法在瞬变电磁法的孔旁曲线的特征、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和煤层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等资料的反映,从点、线、面三方面介绍了高分辨反射系数法在瞬变电磁勘探中的地质效果。该方法不仅提高瞬变电磁勘探的纵向分辨率,还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实用的瞬变电磁勘探地形校正方法,其效果已被地质资料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反射系数法 瞬变电磁勘探 应用效果 矿井水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流层天顶延迟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旭科 闫世伟 +1 位作者 赵红 杨晓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3,共4页
基于Fortran语言对GAMIT10.7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Black模型、UNB3模型、EGNOS模型、GPT2w_1+Saastamoinen模型和GPT2w_5+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服务,并分析不同对流层延... 基于Fortran语言对GAMIT10.7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Black模型、UNB3模型、EGNOS模型、GPT2w_1+Saastamoinen模型和GPT2w_5+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服务,并分析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在西北地区的适应性问题。实验表明,在实测气象数据模型中,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获取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精度最高,各个测站平均bias值和RMS值分别是-1.67 cm、3.83 cm;Hopfield模型和Black模型精度相当。在非实测气象数据模型中,GPT2w_1+Saastamoinen模型精度最高,GPT2w_5+Saastamoinen模型次之,EGNOS模型最低。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的精度均受季节变化影响,夏季bias的绝对值和RMS值最大,冬季最小,春季和秋季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天顶对流层延迟 CMONOC Saastamoinen模型 季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差异技术识别澄合矿区奥陶系灰岩溶洞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丽 许德才 +1 位作者 冯西会 唐文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3,共4页
澄合矿区的煤炭资源开采面临奥陶系灰岩岩溶水突出的威胁,以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基础,对比了不同频率、不同厚度的煤层与不同频率、不同规模的溶洞的复合反射系数,分别采用相位剖面和大于80Hz的高频谐波振幅属性解释了奥陶系灰岩风化界... 澄合矿区的煤炭资源开采面临奥陶系灰岩岩溶水突出的威胁,以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基础,对比了不同频率、不同厚度的煤层与不同频率、不同规模的溶洞的复合反射系数,分别采用相位剖面和大于80Hz的高频谐波振幅属性解释了奥陶系灰岩风化界面和奥陶系灰岩溶洞,得到了西卓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区内溶洞的平面分布,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频率差异技术 振幅属性 奥陶系灰岩溶洞 澄合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煤层气AVO分析对地震勘探偏移距的要求
10
作者 高阳 冯西会 +3 位作者 朱芳香 陈信平 陈富怡 王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30-438,共9页
使用Zeoppritz方程组弹性模量近似式研究了煤层气储层顶板界面P波反射系数R(θ)随入射角和折射角平均值θ的变化及梯度d(R(θ))/dθ,并与天然气储层顶板界面的对应量比较,以确定煤层气AVO分析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由于煤层气储层顶... 使用Zeoppritz方程组弹性模量近似式研究了煤层气储层顶板界面P波反射系数R(θ)随入射角和折射角平均值θ的变化及梯度d(R(θ))/dθ,并与天然气储层顶板界面的对应量比较,以确定煤层气AVO分析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由于煤层气储层顶板界面的d(R(θ))/dθ有极值点,而天然气储层顶板界面R(θ)是随θ单调变化的,因此,煤层气AVO分析对地震资料偏移距的要求不同于天然气AVO分析,小偏移距也能用来做煤层气AVO。建议根据煤层气储层顶板界面d(R(θ))/dθ的极值点确定煤层气AVO分析需要的最佳偏移距,并结合实例确定了最佳偏移距的3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AVO分析 偏移距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典型矿区煤等温吸附/解吸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永强 韩志雄 +1 位作者 薛海军 路冠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3,共6页
为了探讨煤质、变质程度、变形程度、实验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煤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系统采集了西南典型矿区煤样,进行了煤岩测试、工业分析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中变质阶段,煤的吸附能力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高变质阶段呈负相... 为了探讨煤质、变质程度、变形程度、实验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煤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系统采集了西南典型矿区煤样,进行了煤岩测试、工业分析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结果表明:中变质阶段,煤的吸附能力与变质程度呈正相关,高变质阶段呈负相关,Ro,max在3%左右吸附能力最强;煤的吸附能力与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与惰质组含量呈负相关;低-特高固定碳阶段,煤的吸附能力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水分、挥发分的存在降低了煤的吸附能力;变形程度越高,吸附/解吸能力越强;温度升高,煤吸附量下降,解吸率增高。压力升高吸附量增大,解吸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性能 煤质 变质程度 变形程度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AMT电场分量的电性标志层深度校正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最亮 张奋轩 +3 位作者 张继锋 周光裕 赵辉 张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2,共9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是探测含煤地层富水区及采空区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但其探测深度误差比较大,采用电性标志层进行深度校正,达到精确解释地层的目的。首先,提出基于电场单分量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只需通过平移即可获得全区视电阻...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是探测含煤地层富水区及采空区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但其探测深度误差比较大,采用电性标志层进行深度校正,达到精确解释地层的目的。首先,提出基于电场单分量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只需通过平移即可获得全区视电阻率,无需迭代,简单快速。接着,分析视电阻率微分极值与电性标志层的关系,通过测井电阻率曲线识别出电性标志层,然后通过比值计算深度校正系数,在全区进行插值得到任意测点的校正深度。对新元煤矿31004工作面R280测线数据进行深度校正处理,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深度和实际地层基本吻合。最后,通过已知充水采空区边界、淋水点以及钻孔揭示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该方法为CSAMT在含煤地层进行精细化数据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电性标志层 电场单分量 深度校正 视电阻率微分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矿区韩古庄-演池勘探区含煤岩系中镓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强 薛海军 +1 位作者 常宇飞 侯丁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为了评价韩古庄-演池煤田勘探区含煤岩系中镓的资源潜力,统计了该勘探区的煤田地质资料与试验结果数据,对该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镓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勘探区煤层、顶底板及夹矸中的镓富集明... 为了评价韩古庄-演池煤田勘探区含煤岩系中镓的资源潜力,统计了该勘探区的煤田地质资料与试验结果数据,对该勘探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镓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勘探区煤层、顶底板及夹矸中的镓富集明显,下部煤层及顶底板、夹矸中镓含量的加权平均值均超过了镓的边界品位,镓含量在垂向上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而递增,且同一煤层底板中镓的含量较顶板和煤中高,平面上东部较西北部高。太原组底部的铝土质泥岩为镓的主要物质来源,石炭-二叠纪期间的成煤环境决定了镓的富集,构造运动为镓的富集创造了有利的沉积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铜川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矿区韩古庄-演池勘探区煤质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永强 侯丁根 +1 位作者 薛海军 常宇飞 《中国煤炭》 2018年第8期47-52,67,共7页
在对韩古庄-演池勘探区煤层煤质参数特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具有低灰分、低挥发分、中高-高硫分等特征。煤中硫分具有"下高上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灰分... 在对韩古庄-演池勘探区煤层煤质参数特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具有低灰分、低挥发分、中高-高硫分等特征。煤中硫分具有"下高上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灰分变化趋势与其相反,表明研究区成煤环境自上而下、自西向东受海水影响逐渐增强,与灰成分指数评价结果一致。综合分析确定,10#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较大的瀉湖、潮坪相强还原型环境,5#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较小的潮坪、障壁岛相弱还原型环境,10#煤顶部的泥质灰岩为二者沉积环境的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特征 成煤环境 韩古庄-演池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导水裂隙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袁峰 申涛 +2 位作者 谢晓深 马丽 汶小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4-3244,共11页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保水采煤”的基础参数,准确揭示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有助于实现保水开采。三维地震技术具有数据横向连续、纵向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钻孔资料的不足。为了研究陕北某煤矿不同开采阶段导水裂隙带...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保水采煤”的基础参数,准确揭示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有助于实现保水开采。三维地震技术具有数据横向连续、纵向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钻孔资料的不足。为了研究陕北某煤矿不同开采阶段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及其演化规律,以该矿30101,30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以漏失量为监督数据的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方法融合多种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分层开采全垮落式采动损害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探测。首先,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地震属性,并进行有监督的深度学习;然后,融合多种属性信息建立裂隙模型,利用裂隙模型分析确定采动覆岩结构破坏和导水裂隙带的三维空间范围、形态特征、垂向岩石破坏程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最后,通过分析2个工作面的开采时间差异,揭示导水裂隙的发育、闭合规律。研究表明30101工作面断裂带发育最大高度为120 m,30102工作面断裂带发育最大高度为133 m,以高角度裂隙为主,主要沿垂直、平行工作面方向发育。导水裂隙带的裂隙发育是先增大后降低,断裂带上部裂隙闭合较好,断裂带下部和工作面边缘裂隙闭合较差,采动后18个月裂隙比采动后4个月减少了21%,离层裂隙减少了50%。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对煤层采动引起的岩层破坏规律探测具有针对性,其精度能满足生产需要,费用低,是一种有效探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属性融合技术 导水裂隙带 三维地震技术 保水采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城市输水隧洞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益信 杜家明 +3 位作者 薛海军 艾正敏 姜奋勇 黄远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7-775,共9页
为避免在建造浙江省某大型输水隧洞时发生地质灾害,通过高密度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以查明浅部覆盖层厚度、基岩风化厚度及断裂破碎带构造。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浅层地下含水裂隙带的异常形态及岩体的稳定性,部分区域通过音频大地... 为避免在建造浙江省某大型输水隧洞时发生地质灾害,通过高密度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以查明浅部覆盖层厚度、基岩风化厚度及断裂破碎带构造。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浅层地下含水裂隙带的异常形态及岩体的稳定性,部分区域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法推断出深部地质断裂构造位置。依据前期地质资料,建立了相应地电模型,通过对模型响应数据进行反演试算,发现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具有可行性,能精确反映地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探测结果能为后期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实测数据反演结果显示:地层上部杂填土、含砾粉质黏土、碎石夹黏土等厚1~15 m;高密度电法识别出6条断裂发育带的位置,倾角为56°~75°,影响宽度为10~15 m;音频大地电磁法识别出一处断裂发育带,影响宽度约为15 m;裂隙发育带、构造破碎带对岩体完整性破坏较大,强度受软弱结构面控制,易受地下水作用影响,浅部岩体稳定性较差,电阻率表现为低阻特征并向下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勘察 断裂构造 第四系 高密度电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正演模拟 反演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