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南市华州区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蕾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87-89,共3页
有计划的对小麦赤霉病冬季菌源采集、室内培养,并能过手机APP登录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输入初始菌源量、当地小麦抽穗日期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7天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当地推广... 有计划的对小麦赤霉病冬季菌源采集、室内培养,并能过手机APP登录小麦赤霉病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输入初始菌源量、当地小麦抽穗日期等信息,该系统可以在小麦扬花期前7天发出预警信息。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远程 监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全局相应归一化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农作物害虫识别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嘉璇 王蓉芳 +2 位作者 南江华 李小虎 焦昶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170,共12页
针对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five)模型在农作物害虫密集目标上的检测效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以及训练过程中模型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融入全局响应归一化(global response normalization,GRN)注意力机制的YOLOv5... 针对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five)模型在农作物害虫密集目标上的检测效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以及训练过程中模型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融入全局响应归一化(global response normalization,GRN)注意力机制的YOLOv5农作物害虫识别模型(YOLOv5-GRNS)。设计了融入GRN注意力机制的编码器(convolution three,C3)模块,提高对密集目标的识别精度;利用形状交并比(shap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SIoU)损失函数提高模型收敛速度和识别精度;在公开数据集IP102(insect pests 102)的基础上,筛选出危害陕西省主要农作物的8种害虫类型,构建了新数据集IP8-CW(insect pests eight for corn and wheat)。改进后的模型在新IP8-CW和完整的IP102两种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验证。对于IP8-CW,全类别平均准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mAP@.5和mAP@.5:.95分别达到了72.3%和47.0%。该研究还对YOLOv5-GRNS模型进行了类激活图分析,不仅从识别精度,而且从可解释性的角度,验证了对农作物害虫、尤其是密集目标的优秀识别效果。此外,模型还兼具参数量少、运算量低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嵌入式设备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害虫检测 YOLOv5 GRN注意力 密集小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缩果病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锋 李英梅 +2 位作者 李瑞婷 陈志杰 严攀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 应用聚集指标法和Taylor幂指数及Iwaom*-m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枣缩果病病株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病株田间分布趋于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风雨气候因素、病菌本身生物学特性和刺吸式昆虫吸食传毒扩散共同引起的。运用Iwao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β值,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1.96=3.842/D(1.463/m+0.083),N1.64=2.69/D(1.463/m+0.083);序贯抽样模型:T0(n)=5n±6.0053n,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可为枣缩果病林间抽样调查及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缩果病 空间分布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淑莲 陈志杰 +3 位作者 张锋 陈秀峰 杨兆森 李英梅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4期56-56,共1页
日光温室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7—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日光温室韭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效达95%以上、病害防效达85%以上,核心技术如下:
关键词 防治技术 日光温室 病虫害 韭菜 绿色防治 技术规程 陕西省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淑莲 陈志杰 +3 位作者 陈秀峰 杨兆森 张锋 李英梅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2期53-54,共2页
设施番茄等蔬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陕西省地方标准)已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了便于菜农学习掌握几种蔬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中的核心技术,提高务菜能力,提升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本刊从本期起邀请各&q... 设施番茄等蔬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陕西省地方标准)已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了便于菜农学习掌握几种蔬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中的核心技术,提高务菜能力,提升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本刊从本期起邀请各"规程"的起草人分期对日光温室番茄、日光温室黄瓜、日光温室韭菜、设施栽培甘蓝、设施栽培辣椒等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予以介绍,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番茄 作物病虫害 防治技术 质量技术监督局 设施蔬菜 技术规程 日光温室黄瓜 绿色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莲 张锋 +2 位作者 杨兆森 陈志杰 陈秀峰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5期59-60,共2页
设施栽培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8-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栽培辣椒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
关键词 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防治目标 技术规程 黄板 白粉虱 琥胶肥酸铜 辣椒根 斑潜蝇 室内空气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7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3 位作者 陈秀峰 杨兆森 张锋 李英梅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6期52-53,共2页
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9-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核心技术如下:
关键词 防治技术 设施栽培 病虫害 甘蓝 绿色防治 防治效果 技术规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高巧悬浮剂拌种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同彦成 王继洲 张梅萍 《陕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25-26,共2页
进入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逐渐发展成为渭南市夏玉米主要病害,重发生年份发病面积达到播种面积60%以上,重发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甚至造成翻犁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调整播期预防病害发生。从1995年起,笔者在玉米... 进入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逐渐发展成为渭南市夏玉米主要病害,重发生年份发病面积达到播种面积60%以上,重发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甚至造成翻犁毁种。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调整播期预防病害发生。从1995年起,笔者在玉米适期播种基础上,推广了玉米播期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播种 防治 拌种 60%高巧悬浮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丽华 康倩 《西北园艺(蔬菜)》 2016年第6期34-35,共2页
辣椒青枯病是土壤传播的一类细菌性病害,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主要危害蕃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各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快、危害时间长,损失惨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障碍。1症状病株主要表现为迅... 辣椒青枯病是土壤传播的一类细菌性病害,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主要危害蕃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各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快、危害时间长,损失惨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障碍。1症状病株主要表现为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株多在辣椒开花后显症,初期仅顶部叶片萎蔫下垂,下部叶片出现凋萎,最后中部叶片也凋萎。病菌通过作物根部的伤口侵染,侵入作物后进入维管束,并通过增殖堵塞输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青枯病 顶部叶片 细菌性病害 假单胞杆菌属 辣椒生产 输导系统 作物根部 茄科作物 花后 危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白菜生长期主要病虫的发生与防治
10
作者 刘艾英 陈志杰 严攀 《西北园艺(蔬菜)》 2005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秋白菜 防治 病虫 生长期 白菜霜霉病 结球期 莲座期 软腐病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提葡萄着色难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环 刘艾英 同彦成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16期116-116,共1页
对于红提葡萄而言,只有达到一定的含糖量果实才能正常着色,而造成葡萄上色难的主要原因是着色期和果实成熟期含糖量低,其次是葡萄套袋后,由于袋内光照条件受到限制,成熟期比不套袋的要推迟5~7 d。笔者根据近几年天气情况、生长现状以及... 对于红提葡萄而言,只有达到一定的含糖量果实才能正常着色,而造成葡萄上色难的主要原因是着色期和果实成熟期含糖量低,其次是葡萄套袋后,由于袋内光照条件受到限制,成熟期比不套袋的要推迟5~7 d。笔者根据近几年天气情况、生长现状以及病虫害发生实际,提出关于平稳度过转色的几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期能在红提葡萄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葡萄 转色期 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