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煤焦与天然气协同转化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煜晨 王建友 +3 位作者 窦珍 赵卓洋 马晓迅 张建波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煤与天然气协同转化有助于两种能源资源的碳氢元素互补与节能降耗,对于发展“以煤为基多能融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的低阶煤资源丰富,伴随着以中低温热解为核心的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煤热解半焦(简称“... 煤与天然气协同转化有助于两种能源资源的碳氢元素互补与节能降耗,对于发展“以煤为基多能融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的低阶煤资源丰富,伴随着以中低温热解为核心的煤炭分级分质利用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煤热解半焦(简称“煤焦”)亟待高值化利用,而煤焦转化通常为煤炭转化的决速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路径。基于煤与天然气热转化的主要特征,简述了煤与天然气协同转化的工艺特点及相关研究,重点围绕煤炭转化的中间体——煤焦与天然气协同转化联产功能碳材料与氢气/合成气方向,从煤焦转化与甲烷裂解协同、煤焦转化与甲烷干重整协同和煤焦与中低温热解煤气协同转化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煤焦 碳材料 合成气 协同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晓迅 赵阳坤 +1 位作者 孙鸣 么秋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发高温煤焦油清洁高效利用的深加工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温煤焦油的利用现状,对高温煤焦油组分分离、加氢改质、制取化学品和制备中间相沥青等研究与开发进展进行了综...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发高温煤焦油清洁高效利用的深加工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温煤焦油的利用现状,对高温煤焦油组分分离、加氢改质、制取化学品和制备中间相沥青等研究与开发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高温煤焦油“梯级分离-逐级转化”的分质加工技术路线,为煤焦油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分离 催化转化 化学品 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链的氮转化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武婕 刘大伟 +1 位作者 马晓迅 徐龙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7-1562,共16页
“双碳”背景下,氮或将成为取代碳的重要元素,可完成无碳燃料氨以及其他化合物的生产。其中,氨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更是良好的能源载体。化学链技术通过重新设计反应路径,将过程分解为不同空间或时间内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子反应,通过载... “双碳”背景下,氮或将成为取代碳的重要元素,可完成无碳燃料氨以及其他化合物的生产。其中,氨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更是良好的能源载体。化学链技术通过重新设计反应路径,将过程分解为不同空间或时间内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子反应,通过载体介质的反应和再生在耦合系统中实现物质和能量传递。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有效能源转化手段,化学链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工作对化学链技术在含氮化合物合成与转化领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概述了以Haber-Bosch工艺为基础的多相催化和光、电等外场力驱动的化学链合成氨工艺的新发展,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讨论。在含氮化合物合成方面,介绍了化学链技术用于氨氧化制一氧化氮以及烷基硝酸酯为关键中间体的烷烃化学链制醇类物质的过程。最后对基于化学链的氮转化与利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今后化学链制含氮化学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含氮化合物 合成氨 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P/13X催化剂上黄土庙煤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静升 马晓迅 +5 位作者 李爽 郝婷 马志超 孙鸣 王汝成 徐龙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P/13X催化剂,利用TG-FTIR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黄土庙煤热解失重特性和气态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煤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oMoP/13X催化剂对黄土庙煤加氢热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MoP/13X催化剂,利用TG-FTIR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黄土庙煤热解失重特性和气态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煤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oMoP/13X催化剂对黄土庙煤加氢热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与原煤热解相比,催化加氢热解的第二个热解峰温和二次脱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了27.7℃和7.9kJ/mol.在线FTIR实验结果表明,CoMoP/13X催化剂可以改善黄土庙煤热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热解产物中CO2较大幅度降低,芳烃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显著增加,CH4和CO等高热值气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庙煤 CoMoP/13X 催化热解 动力学分析 TG-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工艺同时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和SO_2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杉帆 张博浩 +2 位作者 卫泽华 杨岚 马晓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在半间歇式鼓泡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过硫酸钠工艺同时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和SO2的研究。研究了过硫酸钠浓度、溶液温度、NO初始浓度、SO2初始浓度对体系NO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S2O8溶液浓度的增加,NO脱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变化不大... 在半间歇式鼓泡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过硫酸钠工艺同时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和SO2的研究。研究了过硫酸钠浓度、溶液温度、NO初始浓度、SO2初始浓度对体系NO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S2O8溶液浓度的增加,NO脱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变化不大的趋势,0.2 mol/L均为单独脱硝和同时脱硫脱硝的最佳浓度。随着溶液温度的提高、NO初始浓度的降低,NO脱除率显著增加。在所有实验条件下,SO2脱除率均在95%以上。SO2对NO的脱除具有双重作用,一定浓度的SO2,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对NO的脱除表现为增强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强效应逐渐减弱,在较高温度范围内,转为抑制作用。SO4·-和OH·活性自由基与液相中NO和SO2的相对比例变化是引起NO脱除率变化的根本原因,实验条件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这一比例,导致NO脱除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同时氧化吸收 NO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抽提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汝成 孙鸣 +5 位作者 刘巧霞 马燕星 冯光 尚建选 徐龙 马晓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酸碱法抽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中的酚类物质.将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对三个馏分分别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通过最小碱油比的测定得出使一定量馏分油完全反应所需最小碱... 采用酸碱法抽提陕北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中的酚类物质.将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对三个馏分分别进行了总酚含量测定.通过最小碱油比的测定得出使一定量馏分油完全反应所需最小碱用量.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出每个馏分的最佳碱洗条件.在最佳碱洗条件下,酸碱洗涤得到轻油三个馏分酚油收率为29.21%,19.70%和16.95%;对应馏分油中总酚的回收率为95.05%,93.19%和90.30%;重油三个馏分酚油收率为58.40%,40.99%和41.55%;对应总酚回收率为91.19%,87.74%和85.83%.对脱酚油的GC/MS分析,验证了酸碱法对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物质进行了有效抽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馏分 最小碱油比 酚油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府谷煤CO2催化气化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小霞 付柯 +2 位作者 许晓宇 徐龙 马晓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91-3497,共7页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以提高气化反应速率,降低起始气化温度。为了研究不同阴离子(SO_4^(2–)、CO_3^(2–)、Cl~–)盐对府谷煤热失重过程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对负载了8种催化剂(K_2CO_3、K_2SO_4、KCl;Na_2CO_3、Na_2SO_4、NaCl;FeSO_4...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以提高气化反应速率,降低起始气化温度。为了研究不同阴离子(SO_4^(2–)、CO_3^(2–)、Cl~–)盐对府谷煤热失重过程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对负载了8种催化剂(K_2CO_3、K_2SO_4、KCl;Na_2CO_3、Na_2SO_4、NaCl;FeSO_4、FeCl_2)的煤样进行了CO_2气化实验,其中每克府谷煤的K^+、Na^+、Fe^(2+)负载量分别为0.001mol。同时采用升温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据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煤与CO_2的低温热解并无明显的催化作用,而在高温气化阶段催化效果显著。对于钾盐和钠盐催化剂,当阳离子相同时,其催化活性顺序为:CO_3^(2–)>SO_4^(2–)>Cl~–。对于铁盐催化剂,Fe SO_4的催化活性优于FeCl_2。动力学结果发现:负载催化剂煤样的活化能大小符合上述实验规律,分布在169~232.6k J/mol之间,相比原煤(267.9k J/mol)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催化气化 CO2气氛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与微结构特性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坤 许明 +4 位作者 吴秀娟 裴思佳 刘大伟 马晓迅 徐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75-2493,共19页
生物质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是推进生物质材料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以及通过制备条件调控其比表面积、孔隙结... 生物质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是推进生物质材料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以及通过制备条件调控其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等微结构特性的研究,重点阐述了生物质组成、炭化和活化条件(如炭化方式、活化剂种类、活化剂用量及反应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微结构特性的影响,并对常用活化剂(如水蒸气、CO_(2)、ZnCl_(2)、H_(3)PO_(4)、KOH等)对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调控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对具有不同微结构特性活性炭的应用做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活性炭 制备方法 调控机理 孔隙结构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氧体在甲烷化学链重整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嘉锐 刘大伟 +3 位作者 邓耀 徐瑾 马晓迅 徐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5-2253,共19页
甲烷化学链重整(CLRM)反应利用固体载氧体材料作为中间体,将传统甲烷重整反应分成还原和氧化两个反应,载氧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氧化还原,形成链式循环反应,实现了合成气或氢气的连续生产。相比传统重整反应而言,CLRM反应无须高成本... 甲烷化学链重整(CLRM)反应利用固体载氧体材料作为中间体,将传统甲烷重整反应分成还原和氧化两个反应,载氧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被氧化还原,形成链式循环反应,实现了合成气或氢气的连续生产。相比传统重整反应而言,CLRM反应无须高成本的空分装置即可得到高纯度的产物。CLRM反应研究的关键在于载氧体的设计与选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金属基载氧体(Ni、Fe、Cu、Co、Mn、Ce基)、复合型载氧体(包括钙钛矿和六铝酸盐)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这些载氧体的组成、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以及材料的设计与优化策略。进一步地,对载氧体的合成方法也做了总结和论述。此外,在甲烷化学链重整的工业化方面,探讨了反应器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潜在问题。最后,对CLRM反应载氧体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化学链重整 载氧体 合成气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煤粉粒流化床催化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大盼 何瑞玉 马晓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23,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γ-Al_2O_3(Ni的负载量9%,质量分数)和Ce-Ni/γ-Al_2O_3(CeO_2和Ni的负载量分别为2%和9%,质量分数)催化剂,并通过XRD,BET,H_2-TPR和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为目标产物,利用自...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γ-Al_2O_3(Ni的负载量9%,质量分数)和Ce-Ni/γ-Al_2O_3(CeO_2和Ni的负载量分别为2%和9%,质量分数)催化剂,并通过XRD,BET,H_2-TPR和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以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为目标产物,利用自主设计与搭建而成的粉-粒流化床快速热解实验装置,探究神东煤的催化热解特性。结果表明,无催化剂下,焦油中BTX质量分数为1.52%,单环芳烃质量分数为4.96%;在Ni/γ-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焦油中BTX质量分数提高了29.61%,达到2.69%,单环芳烃质量分数增加了2.14倍,达到15.55%;在Ce-Ni/γ-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焦油中BTX质量分数提高了76.97%,达到2.99%,单环芳烃质量分数增加了1.80倍,达到13.88%;Ce的加入可以使得Ni颗粒更加分散,同时抑制由于Ni颗粒聚集而产生强的酸位点,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煤 催化热解 Ni/γ-Al2O3 Ce-Ni/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褐煤显微组分结构与其热解特性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琪 白柏杨 +1 位作者 尹永杰 马晓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0-2385,共16页
采用浮沉分离法将鄂尔多斯褐煤分离成富镜质组(EL-V)和富惰质组(EL-I),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13C NMR)分析了原煤及显微组分的结构和组成。采用粉-粒流化床和TG-FTIR装置分... 采用浮沉分离法将鄂尔多斯褐煤分离成富镜质组(EL-V)和富惰质组(EL-I),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13C NMR)分析了原煤及显微组分的结构和组成。采用粉-粒流化床和TG-FTIR装置分别考察了原煤及显微组分的热解特性和气态挥发物的逸出规律,进一步构建原煤及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认识了化学键的断裂规律。结果表明,富镜质组的挥发分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烷基侧链,热失重速率最大,表明镜质组的热解反应性较强。与原煤和惰质组相比,富镜质组热解气体含量和焦油含量较高,且热解焦油含有较多的脂肪烃和轻质芳烃(TXE)。富惰质组的H/C比较低,含氧量和芳环缩合程度较高,所得热解焦油中多环芳烃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此外,通过TG-FTIR重点分析了CO_(2)、CO、CH_(4)、脂肪烃和芳烃的析出行为。根据煤样大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断裂和气态挥发物的逸出规律,提出了煤热解过程中可能进行的反应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流化床 显微组分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Al_(2)O_(3)负载的Ni、Fe、Cu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转化CO_(2)/CH_(4)的影响
12
作者 冯勇强 王洁茹 +4 位作者 王超娴 李芳 苏婉婷 孙宇 赵彬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05-2713,共9页
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两者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气液两相均有产物,但存在产物组成复杂、选择性低的问题。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本文采用微燃烧... 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两者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等离子体催化CH_(4)/CO_(2)气液两相均有产物,但存在产物组成复杂、选择性低的问题。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本文采用微燃烧法将活性金属负载在载体γ-Al_(2)O_(3)上,与等离子体结合催化转化CH_(4)/CO_(2)。负载金属后催化剂氧空位比例的改变增强催化剂表面碱性,进而提高CO_(2)转化率。负载金属后弱酸比例增加,有利于合成液相产物,其中Lewis酸有利于合成醇类产物,而Brønsted酸促进了乙酸合成。金属催化剂装填增强了介质阻挡放电功率,转移更多电荷,提升了反应能量效率。通过催化剂结构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有利于针对等离子体催化进行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催化剂 介质阻挡放电 二氧化碳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汝成 孙鸣 +4 位作者 刘巧霞 马燕星 冯光 徐龙 马晓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4-669,共6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首先将煤焦油的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采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馏分中的酚油;利用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结果...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其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首先将煤焦油的轻油和重油蒸馏切割成170~240、240~270、270~300℃三个馏分;采用酸碱抽提法提取各馏分中的酚油;利用GC/MS分析了酚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轻油3个馏分酚油共鉴定出75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鉴定出56种酚类化合物,占该酚油质量的92.87%;重油3个馏分酚油中共鉴定出81种酚类化合物,在170~240℃酚油中有酚类化合物60种,占该酚油质量的93.80%。轻油和重油中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馏分 酚类化合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重油馏分GC-MS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鹏鹏 孙鸣 +2 位作者 陈静 陈繁荣 马晓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GC-MS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GC-MS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馏分的馏出质量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2.62%,15.59%和17.73%;馏分中含有脂肪烃、芳香烃和酚类化合物及少量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100—200℃、200—240℃、240—270℃3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63.34%,59.65%和23.81%,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常压蒸馏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及相关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代成义 陈中顺 +5 位作者 杜康 赵潇 时一鸣 陈星月 刘丹 马晓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029-5041,共13页
当前我国芳烃生产面临石油资源短缺等困难,而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当前过剩的甲醇产能为煤基甲醇制芳烃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原料,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甲醇制芳烃(MTA)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MT... 当前我国芳烃生产面临石油资源短缺等困难,而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当前过剩的甲醇产能为煤基甲醇制芳烃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原料,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甲醇制芳烃(MTA)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MTA固定床、流化床技术;针对传统MTA过程产物复杂,分离能耗大,经济效益差等不足,归纳总结了更具经济性的甲醇一步法制对二甲苯(MTPX)以及甲醇一步法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MTO&PX)技术;针对传统MTA催化剂稳定性差等不足,对比介绍了甲醇直接制芳烃以及低碳烯烃制芳烃路线,结果表明甲醇经低碳烯烃制芳烃工艺路线具有催化剂寿命长、产品组成易调节等优势。最后,本文认为分子筛限域效应、分子筛表面修饰新技术、金属-酸双活性中心协同效应是未来MTA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沸石 甲醇制芳烃 甲醇制对二甲苯 甲醇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 甲醇经低碳烯烃制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氧化物担载型USY分子筛对神东煤催化热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婷 兰婷玮 +5 位作者 强路遥 王涛 孙午亮 张壮壮 常慧 马晓迅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5,共9页
利用粉-粒流化床热解实验装置,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的USY分子筛对神东煤热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后USY分子筛骨架结构未发生变化,酸量变化显著。催化剂对神东煤一次热解挥发分的催化作用明显,半焦收率基本保持... 利用粉-粒流化床热解实验装置,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的USY分子筛对神东煤热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氧化物改性后USY分子筛骨架结构未发生变化,酸量变化显著。催化剂对神东煤一次热解挥发分的催化作用明显,半焦收率基本保持在66%左右;在实验所选五种催化剂作用下热解挥发分的脱氧反应都增强,热解气中CO和CO2的收率明显增加,液体产物收率下降,强酸性导致积碳严重,双金属改性后积碳情况改善。USY分子筛对轻质芳烃的形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酸性中心能促进焦油中含氧化合物、稠环芳烃和脂肪烃向萘类芳烃转化,负载WO3后会抑制焦油中萘类芳烃的生成,NiO引入后催化剂的双金属活性导致此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且NiO的裂解性和脱氢性能会显著增加焦油中脂肪烃的含量和气体中H2的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神东煤 USY分子筛 催化热解 煤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5kPa下乙二醇-乙苯汽液平衡数据的研究
17
作者 杨永利 黄明辉 马晓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1-395,共5页
为了分离乙二醇-1,2-丁二醇共沸体系,选取乙苯作为共沸剂,采用汽液双循环平衡釜(ZPH-1)测定了在3.55kPa下乙二醇-乙苯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Herrington面积检验法和Van Ness点检验法对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 为了分离乙二醇-1,2-丁二醇共沸体系,选取乙苯作为共沸剂,采用汽液双循环平衡釜(ZPH-1)测定了在3.55kPa下乙二醇-乙苯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并用Herrington面积检验法和Van Ness点检验法对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通过Aspen Plus模拟软件进行回归,并分别用NRTL,UNIQUA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将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数据 乙二醇 乙苯 二元交互参数 NRTL模型 UNIQUA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ZSM-5分子筛对低阶煤流化床快速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壮壮 刘楠 +5 位作者 安重鑫 孙鸣 徐龙 马晓迅 甄延忠 付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7-414,共8页
采用晶种诱导法和碱处理法制备了不同介-微孔复合结构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利用XRD、TEM、NH3-TPD、氮气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低阶煤流化床快速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分... 采用晶种诱导法和碱处理法制备了不同介-微孔复合结构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利用XRD、TEM、NH3-TPD、氮气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低阶煤流化床快速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处理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分子筛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介孔孔容和平均孔径。多级孔ZSM-5分子筛促进了热解挥发分中脂肪烃的裂解环化和酚池的解离,提高了焦油中轻质芳烃的收率。在碱浓度为0.3 mol/L时轻质芳烃收率达到最大,其中,单环芳烃和萘/甲基萘较微孔分子筛分别增加了2.7倍和0.9倍。在碱浓度达到0.4 mol/L时,由于过度脱硅造成表面塌陷,分子筛催化剂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热解 流化床 多级孔分子筛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溶胀对鄂尔多斯褐煤结构及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志威 强路遥 +4 位作者 白柏杨 张穗穗 孙鸣 马晓迅 王飞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54,共11页
采用四种有机溶剂对鄂尔多斯褐煤进行溶胀预处理并在粉-粒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解,探究溶胀对褐煤结构及热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固体核磁、X射线衍射、全自动化学吸附仪等仪器对溶... 采用四种有机溶剂对鄂尔多斯褐煤进行溶胀预处理并在粉-粒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解,探究溶胀对褐煤结构及热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固体核磁、X射线衍射、全自动化学吸附仪等仪器对溶胀煤及热解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非极性溶剂对煤结构影响较小。极性溶剂可以降低褐煤含氧官能团的氢键交联,增加小分子的流动性,增加煤的平均孔径。溶胀后的煤热解焦油和气相产率提高,热解水产率降低。与原煤相比,极性溶剂甲醇、丙酮、四氢呋喃处理煤样的热解焦油产率分别提高了18.88%、26.72%、33.58%,焦油的轻质组分中酚类、单环和双环类芳香烃组分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 褐煤 快速热解 粉-粒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化学链重整制合成气用氧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靳南南 张立 +3 位作者 朱燕燕 刘瑞林 马晓迅 王晓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甲烷化学链重整(CLR)技术是利用固体氧载体中的晶格氧代替气相氧与甲烷反应制取合成气,不仅能够避免CH4/O2混合带来的爆炸风险,还能够大幅提高合成气的选择性,且合成气n(H2)/n(CO)比例接近理想值(~2),而开发具有高循环稳定性、高氧化还... 甲烷化学链重整(CLR)技术是利用固体氧载体中的晶格氧代替气相氧与甲烷反应制取合成气,不仅能够避免CH4/O2混合带来的爆炸风险,还能够大幅提高合成气的选择性,且合成气n(H2)/n(CO)比例接近理想值(~2),而开发具有高循环稳定性、高氧化还原活性、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的氧载体是CLR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国内目前化学链重整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于CLR技术中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发现化学链重整中以过渡金属氧载体(Ni、Fe、Cu、Co)为主,目前的氧载体研究重点主要是复合金属氧载体(钙钛矿型氧载体、CeO2类氧载体、六铝酸盐类氧载体),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氧载体的反应性能。最后,提出可通过形貌调控、不同离子取代或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等手段来提高氧载体的CLR性能,并指出CLR研究开发在今后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化学链重整 金属氧化物 合成气 氧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