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田含硫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屈撑囤 沈哲 +1 位作者 杨帆 高启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含硫污水处理技术进展,内容如下。①国内油气田含硫污水分布及其中S的存在形式;②含硫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汽提法、各种氧化法、中和法、真空抽提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③含硫污水生物处理法,包括厌氧和好... 综述了国内外油气田含硫污水处理技术进展,内容如下。①国内油气田含硫污水分布及其中S的存在形式;②含硫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汽提法、各种氧化法、中和法、真空抽提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③含硫污水生物处理法,包括厌氧和好氧氧化法;④各种方法比较;⑤选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污水 油气田采出水 脱硫 处理方法 处理工艺与设备 污水外排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废弃油基钻井泥浆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柯 高树生 +4 位作者 吴赵平 张乐 屈撑囤 鱼涛 马岚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7-1601,共5页
对延长气田钻井过程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固液分离、油/水循环利用、底泥的固化等处理。研究表明,废泥浆固液分离后,减量化率达82.11%,油回收率和回收油中的含水率分别为94.50%,0.43%;分离出水经过化学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后,透光率可达9... 对延长气田钻井过程产生的废弃泥浆进行固液分离、油/水循环利用、底泥的固化等处理。研究表明,废泥浆固液分离后,减量化率达82.11%,油回收率和回收油中的含水率分别为94.50%,0.43%;分离出水经过化学氧化—絮凝—过滤处理后,透光率可达98.5%以上,可用于油田工作液的再配制;底泥中的含油率为4.56%,经固化处理后,抗压强度可达15.977 MPa,可用于油气田现场铺设井场或道路,固化体浸出液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脱水 透光率 固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面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启明 屈撑囤 雷易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11-3417,共7页
在从污泥基活性炭的组成、污泥基活性炭独特的结构与特性及影响污泥基活性炭独特的结构性质因素等三个维度概述污泥基活性炭基础上,从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设计与改性及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 在从污泥基活性炭的组成、污泥基活性炭独特的结构与特性及影响污泥基活性炭独特的结构性质因素等三个维度概述污泥基活性炭基础上,从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设计与改性及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污泥基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特性,2种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的原理,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的3类改性方法,综述了污泥基活性炭催化剂在高级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和在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对污泥基活性炭在提高其催化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活性炭 催化剂 制备 改性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热处理过程中的腐蚀与控制技术
5
作者 赵进成 李金灵 +2 位作者 屈撑囤 鱼涛 杨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2-1558,共7页
简述了含油污泥的来源及危害。介绍了热解、焦化、焚烧和阴燃等含油污泥热处理技术及其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含油污泥焚烧处理装备的种类和特点。针对焚烧及阴燃过程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进而加剧设备腐蚀的问题,总结了含油污泥热处理设备... 简述了含油污泥的来源及危害。介绍了热解、焦化、焚烧和阴燃等含油污泥热处理技术及其特征,并重点介绍了含油污泥焚烧处理装备的种类和特点。针对焚烧及阴燃过程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进而加剧设备腐蚀的问题,总结了含油污泥热处理设备腐蚀行为的影响与控制技术,以期更好地为含油污泥热处理过程中腐蚀控制的方法及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热处理 焚烧 阴燃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破乳/超声协同处理气田废弃油基泥浆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树生 吴赵平 +4 位作者 张文柯 张乐 屈撑囤 鱼涛 马岚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4,共6页
气田废弃油基泥浆是气田钻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乳状液体系,组成复杂且性质稳定、处理难度大,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环境危害大。采用化学破乳-超声-离心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化学破乳段的体系pH值为5—6,温度为60℃,200 r... 气田废弃油基泥浆是气田钻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乳状液体系,组成复杂且性质稳定、处理难度大,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环境危害大。采用化学破乳-超声-离心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化学破乳段的体系pH值为5—6,温度为60℃,200 r/min下搅拌时间40 min,AR36型破乳剂的加量8 mg/L;超声强化段的频率25 kHz,功率30 W,超声时间11 min;混凝及离心处理段的阳离子PAM加量60 mg/L,混凝后搅拌时间15 min,离心机转速3000 r/min,离心时间20 min时,油回收率和减量化率均达到94%以上,回收油中含水率降低至0.5%以下,底泥中含油率降低至5%以下。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在破乳剂/超声的协同作用下,油水固稳定的乳化状态可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超声 混凝剂 泥浆 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零价过渡金属在双氧化体系下降解高稳定油田污染物
7
作者 白兵兵 杨晨晔 +3 位作者 豆龙龙 周瑞 张洁 汤颖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130,共8页
过硫酸盐单一氧化技术在过渡金属活化下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存在氧化剂投加量过大、pH适用范围窄和金属离子浸出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采用浸渍还原法将过渡金属Cu负载至水滑石(LDHs)载体上,得到高分散负载型零价... 过硫酸盐单一氧化技术在过渡金属活化下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但存在氧化剂投加量过大、pH适用范围窄和金属离子浸出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采用浸渍还原法将过渡金属Cu负载至水滑石(LDHs)载体上,得到高分散负载型零价铜固体催化剂(Cu^(0)@LDHs)。通过Cu^(0)@LDHs活化过氧化氢-过硫酸钠(H_(2)O_(2)-Na_(2)S_(2)O_(8))双氧化体系降解油田高聚物羟丙基瓜尔胶(HPG)。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3~11的范围内,H_(2)O_(2)-Na_(2)S_(2)O_(8)双氧化体系对HPG均能保持较高的降解效果,25 min内降解率皆高于76.30%,且120 min后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3.91%。Cu^(0)@LDHs循环再生5次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对HPG的降解效率能保持在80%以上。在此过程中,·OH和SO_(4)^(·-)是主要活性物种并且二者间存在协同作用。反应前后Cu^(0)@LDHs的XRD、SEM、BET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所表现出的高活性主要归结于高度分散在水滑石载体表面的Cu^(0)具有良好的活性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过硫酸钠 双氧化体系 羟丙基瓜尔胶 负载型零价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3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8
作者 陈景辉 郭毅 +1 位作者 杨博 屈撑囤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5,共14页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城市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含量,城镇化指标(GDP、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大气环境监测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研究了33个城...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城市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含量,城镇化指标(GDP、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大气环境监测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研究了33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12、1.75、1.21、1.69、1.16、1.13、1.75、1.66、4.18、2.87倍。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_(geo))均值排序为Cd(1.48)>Hg(0.93)>Pb(0.23)>Co(0.22)>Cu(0.17)>Zn(0.14)>Cr(-0.31)>Mn(-0.37)>Ni(-0.41)>As(-0.42)。中国八大社会经济区域内梅罗污染指数顺序为西南地区(7.07)>长江中游地区(6.84)>北部沿海地区(6.81)>东部沿海地区(4.09)>南部沿海地区(3.82)>东北地区(3.12)>黄河中游地区(2.76)>大西北地区(3.73)。不同重金属元素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As>Pb>Co>Cu>Ni>Cr>Mn>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665.15。城市土壤中Cu、Mn、Pb和Zn之间相关性较好,但是与城镇化指标、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城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世东 李亚龙 +3 位作者 曹鹏程 廖永刚 曹峰 李光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4,共13页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 天然气掺氢输送可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持续性氢能供给。在高压氢气环境中管道表面吸附的氢原子会因浓度梯度驱动而扩散到管材内部,导致氢脆。管线钢的氢脆过程复杂,其钢级、表面缺陷、组织缺陷及腐蚀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均会影响氢脆敏感性的变化规律与机制。探究现役天然气长输管道与氢气环境相容性特征,对预防和控制氢脆的发生、保障掺氢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在天然气掺氢输送过程中氢的来源及其渗透过程,概述了氢脆机理的主要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管道内外缺陷、服役环境(氢浓度、温度、应力状态)以及合金元素(铜、钒、钼、铌)等因素对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最后对天然气掺氢输送管线钢氢脆敏感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掺氢输送 管线钢 氢脆敏感性 氢脆机理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刚 王鹏 +3 位作者 赵毅 仝坤 张洁 孙培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废弃钻井液污染大、种类多、处理难,给水质和土壤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近些年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概述了9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固化法、热解吸法、化学强化固液分离法... 废弃钻井液污染大、种类多、处理难,给水质和土壤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近些年环保法规的日益完善,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概述了9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固化法、热解吸法、化学强化固液分离法、不落地技术和多种技术联用等处理技术,并对几种现行的主流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类方法的发展前景,得出多种技术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分析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在于如何低能耗、高效率地实现对废弃钻井液的资源化处理,具体工作既要包含污染物的源头、过程和结果控制,也要加强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建立,综合开发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博 李娜娜 +5 位作者 陈景辉 于恒 屈撑囤 杨鹏辉 李荣华 何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 石油烃污染会恶化土壤环境,严重危害土壤生态系统,在其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调研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菌种构成及耦合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技术的特点,最后结合政策、法规及标准等导向性因素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土壤修复技术 微生物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纳米粉末涂层现场应用评价与缓蚀剂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金灵 蔡锐 +3 位作者 付安庆 尹成先 朱世东 宋少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2-319,共8页
目的研究一种环氧纳米粉末涂层在新疆某油田的适用性与缓蚀剂技术。方法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涂层在新疆某油田三种典型工况条件,结合腐蚀失重法以及结合力测试、阴极剥离、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交流阻抗等手段,分析环氧纳米粉末涂层腐蚀后... 目的研究一种环氧纳米粉末涂层在新疆某油田的适用性与缓蚀剂技术。方法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涂层在新疆某油田三种典型工况条件,结合腐蚀失重法以及结合力测试、阴极剥离、扫描电子显微电镜、交流阻抗等手段,分析环氧纳米粉末涂层腐蚀后的形态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度,对其服役寿命进行预测,并研究缓蚀剂添加对未涂覆、破损和完整三种涂层状态下试样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环氧纳米粉末涂层在三种典型环境中未出现鼓泡和开裂现象,且与基体结合较好。环氧纳米粉末涂层的阴极剥离半径小于5 mm,由阴极剥离半径和阻抗值所预测的寿命分别为883d和740d。破损涂层的均匀腐蚀和点蚀速率分别为0.6172 mm/a和1.5720 mm/a,而完整涂层的腐蚀速率仅为0.0029 mm/a,破损涂层阻抗值与完整涂层的阻抗值相差103倍。微量的缓蚀剂添加可降低无涂层和破损涂层试样的腐蚀速率1个数量级,其缓蚀效率分别高达91.05%和92.75%。结论环氧纳米粉末涂层在三种典型腐蚀环境中具有好的耐蚀性能,抗剥离能力也较好,阴极剥离半径与阻抗值两种方法所预测的寿命基本一致。然而涂层一旦破损,腐蚀较为严重,尤其是点蚀,微量缓蚀剂的添加可实现不同防护技术间的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环氧纳米粉末 寿命预测 缓蚀剂 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池46联合站采油污水回注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晓龙 张煜 +2 位作者 屈撑囤 龙永福 邓若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针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池46联合站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的特点,通过调整污水pH值,优选除硫剂种类及加药量、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种类、加药量及加药间隔,对采出水进行了回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调节污水pH值... 针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池46联合站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的特点,通过调整污水pH值,优选除硫剂种类及加药量、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种类、加药量及加药间隔,对采出水进行了回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调节污水pH值为7.5、除硫剂加量为15 mg/L,聚合氯化铝加量为8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量为1.0 mg/L、絮凝剂与助凝剂的加药间隔时间为30到40 s时,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和含油量分别为0.9 mg/L和2.2 mg/L,平均腐蚀速率和细菌含量分别为0.014 5 mm/a和101个/L,达到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污水处理 絮凝 回注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与处理后压裂返排液配伍性研究
14
作者 黄体校 李永飞 +1 位作者 尚菲 马岚婷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05,共5页
压裂返排液(YF)处理后进行回注是目前探索的方向之一。实验以延长油田某站点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CYF)和长2层采出水(C2C)为研究对象,采用配伍性分析和优选阻垢剂的方法,探讨了混合回注时的配伍性问题。结果表明,CYF和C2C以8∶2(V/V)混合... 压裂返排液(YF)处理后进行回注是目前探索的方向之一。实验以延长油田某站点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CYF)和长2层采出水(C2C)为研究对象,采用配伍性分析和优选阻垢剂的方法,探讨了混合回注时的配伍性问题。结果表明,CYF和C2C以8∶2(V/V)混合后,形成垢样的主要成分为CaCO_(3),在混合水中添加115 mL/L的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阻垢剂,可控制混合水的结垢量≤28.76 mg/L,阻垢率≥86.35%,使混合水能够配伍,水质达到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技术要求及分析方法》(SY/T 5329-2022)中回注时的主要控制指标(储层空气渗透率μ<0.1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注 地层水 阻垢剂 结垢量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胺类页岩抑制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15
作者 勇志华 白兵兵 +3 位作者 刘全兴 贾俊 陈磊 汤颖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2-798,共7页
在复杂油气藏钻探过程中,井壁失稳会导致钻井周期延长和开发成本上升。目前,常用的泥页岩抑制剂存在抑制性能不足,用量大以及配伍性差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抑制性强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及配伍性的钻井液处理剂,对于开发复杂地层非常规... 在复杂油气藏钻探过程中,井壁失稳会导致钻井周期延长和开发成本上升。目前,常用的泥页岩抑制剂存在抑制性能不足,用量大以及配伍性差的缺点。因此,研发一种抑制性强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以及配伍性的钻井液处理剂,对于开发复杂地层非常规油气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手段,以环氧氯丙烷与三乙醇胺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具有强抑制性能的季铵类阳离子抑制剂。岩心线性膨胀实验和岩屑滚动回收实验结果表明,该抑制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1%抑制剂作用下岩心线性膨胀率由62.43%降低至19.02%,岩屑滚动回收率从12.84%提升至60.31%。结合抑制剂表征结果分析得到该抑制剂通过静电作用抑制粘土的水化膨胀和分散,利用其多羟基官能团与粘土晶片之间的氢键作用实现抑制剂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固定,从而有效抑制膨润土的水合、膨胀和分散,达到复杂地层开发应用的要求,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抑制剂 季铵盐 阳离子 钻井液性能 水化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某油田采油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云 白海涛 +2 位作者 杨立华 付伟 崔海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69,73,共4页
针对陕北某油田处理采油污水絮凝剂投加量和污泥产生量大的特点,采用"先回流污泥后絮凝"的方法进行降低污泥产生量研究,探讨了常规简单絮凝和"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中污水pH、絮凝剂投加量、回流污泥量等因素对污... 针对陕北某油田处理采油污水絮凝剂投加量和污泥产生量大的特点,采用"先回流污泥后絮凝"的方法进行降低污泥产生量研究,探讨了常规简单絮凝和"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中污水pH、絮凝剂投加量、回流污泥量等因素对污泥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回流污泥后絮凝"处理工艺能显著降低絮凝剂用量和污泥产生量,其中PAC和PAM投加量分别降低81.25%和50%,污泥产生量降低48.40%。处理后污水可达到SY/T 5329-1994回注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污水 絮凝 回流污泥 污泥产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醇基高温钻井液及其性能评价
17
作者 苏建国 王清臣 +2 位作者 常晓峰 魏艳 陈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6-1215,共10页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环保可降解的聚合物,在钻井液中可以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减少水的损失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聚乙烯醇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羟基(-OH)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在低温下容易发生热分解,导致分子链的断裂,从而影响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环保可降解的聚合物,在钻井液中可以提高钻井液的粘度、减少水的损失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聚乙烯醇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羟基(-OH)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在低温下容易发生热分解,导致分子链的断裂,从而影响聚乙烯醇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改善抗温性,使其能够满足较高温度钻井的需求。评价了戊二醛改性聚乙烯醇在水基钻井液中的性能,比较了不同加量的交联聚乙烯醇和非交联聚乙烯醇(PVA)在钻井液处理中的性能差异,并对交联聚乙烯醇作为钻井液添加剂进行筛选与组配。优选出了具有最佳性能的水基钻井液配方:清水+4.0%膨润土+1.6%交联改性聚乙烯醇+1.0%CMC+0.3%KY润滑剂。本研究证明了通过戊二醛改性聚乙烯醇可以提高其抗温性,通过与其他添加剂组配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醇 抗温性 降滤失剂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思 张乐 +2 位作者 沈哲 方向青 王健龙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普鲁士蓝及其衍生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金属有机骨架和多孔开放通道的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其仍存在pH值适用范围受限、难回收利用及金属离子浸出的潜在风险。文中围绕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能关系综... 普鲁士蓝及其衍生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金属有机骨架和多孔开放通道的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然而其仍存在pH值适用范围受限、难回收利用及金属离子浸出的潜在风险。文中围绕普鲁士蓝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与性能关系综述这一类材料近年来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在不同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并结合当前这一类材料作为水处理环境材料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未来开发高效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多孔开放框架 离子交换 类芬顿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管道在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帆 李娟 +4 位作者 李金灵 鱼涛 屈撑囤 朱世东 李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金属管道因油气输送介质中含有CO_(2)与H_(2)S而遭受严重腐蚀,尤其是点蚀,导致其过早失效、油气水泄漏,增加了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风险。对金属管道在含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概述,论述了CO_(2)与H_(2)S共存体系中竞争协同... 金属管道因油气输送介质中含有CO_(2)与H_(2)S而遭受严重腐蚀,尤其是点蚀,导致其过早失效、油气水泄漏,增加了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风险。对金属管道在含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概述,论述了CO_(2)与H_(2)S共存体系中竞争协同效应与二者分压比的划分,探讨了CO_(2)、H_(2)S以及CO_(2)/H_(2)S腐蚀机理、腐蚀产物类型以及环境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CO_(2)分压、H_(2)S分压以及Cl-浓度均对金属管道的腐蚀产生较大的影响,而CO_(2)/H_(2)S分压比对CO_(2)/H_(2)S腐蚀起决定性作用。最后,对金属管道的CO_(2)/H_(2)S腐蚀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油气输送管道的防护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管道 CO_(2) H_(2)S 腐蚀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景辉 郭毅 +1 位作者 杨博 屈撑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58-2069,共12页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省会城市(除中国台北)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和国外10个城市的5种重金属元素(As、Cu、Pb、Zn和Cd)质量分数数据,研究了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进行了污染源调...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省会城市(除中国台北)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和国外10个城市的5种重金属元素(As、Cu、Pb、Zn和Cd)质量分数数据,研究了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进行了污染源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12、1.75、1.21、1.69、1.16、1.13、1.75、1.66、4.18、2.87倍。省会城市之间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差异很大,Cu、Mn和Zn的最高质量分数出现在昆明,Ni和Pb的最高质量分数出现在上海,而As、Co、Cr、Cd和Hg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长春、兰州、西宁、长沙和北京。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5.35,属于重度污染。中国与国外10个城市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相比略有差异,As和Cd的质量分数分别高于澳大利亚Kembla和伊朗Kerman,Cu质量分数远远低于所选择的10个国外城市,Pb质量分数水平是罗马尼亚Baia Mare的1/20,Zn质量分数约为俄罗斯Karabash的1/10。3种暴露途径对儿童和成人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As>Cr>Mn>Pb>Ni>Cu>Hg>Cd>Zn,As非致癌风险最高,主要由手-口摄入引起。4种致癌重金属(As、Cr、Ni、Cd)对儿童和成人的重金属致癌风险系数(CR)大小顺序为Cr>As>Ni>Cd,成人和儿童的终生致癌风险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城市土壤 健康风险评价 暴露途径 省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