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井下乳化/水热催化裂解复合降黏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宋向华
蒲春生
+2 位作者
刘洋
张荣军
秦文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2,耐矿化度达50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Pa·s降低到1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水热裂解
过渡金属催化剂
乳化
降黏
改质
稠油开采
蒸汽吞吐井
胜利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注蒸汽层内水热裂解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文龙
苗建宇
+1 位作者
刘通
蒲春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铁盐类催化剂XAGD-2在200℃温度下催化孤东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效果。静态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30%,催化剂加量0.05%0.8%,时间24小时。催化剂加量0.3%时,静态水热裂解稠油50℃黏度(...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铁盐类催化剂XAGD-2在200℃温度下催化孤东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效果。静态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30%,催化剂加量0.05%0.8%,时间24小时。催化剂加量0.3%时,静态水热裂解稠油50℃黏度(原始值25.3Pa·s)降低75.6%;H含量增大,C、O、N含量减少,S含量显著减少;与不加催化剂的实验结果相比,胶质、沥青质进一步减少,饱和烃、芳香烃进一步增多。在模拟蒸汽吞吐过程的饱和稠油填砂管水热裂解实验中,注汽后放置12小时回采,随吞吐轮次增加(15轮次),单轮次采收率由3.70%降至0.64%(总计9.43%),采出稠油降黏率由47.7%降至32.4%;蒸汽吞吐前先注入0.3PV10g/L的催化剂溶液(折合催化剂用量0.3%),单轮次采收率由第一轮次的8.50%降至第五轮次的0.66%(总计17.87%),第一轮次降黏率76.3%,第二轮次升至87.6%,逐渐降至第五轮次的74.4%。讨论了稠油改质、降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孤东稠油
地层水热裂解
有机铁盐
油溶性催化剂
降黏
改质
蒸汽吞吐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气多裂缝结构支撑剂沉降规律实验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金剑
万晶
+3 位作者
胡蓝霄
曹珍荣
张世站
朱彦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3-646,共4页
为了研究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中支撑剂的沉降规律,研制了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开展了不同裂缝结构、排量以及黏度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裂液黏度增加,主干裂缝中砂堤堆积高度减小,砂堤长度增加,砂堤表面变平缓,次级裂缝砂...
为了研究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中支撑剂的沉降规律,研制了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开展了不同裂缝结构、排量以及黏度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裂液黏度增加,主干裂缝中砂堤堆积高度减小,砂堤长度增加,砂堤表面变平缓,次级裂缝砂堤堆积高度变小;当排量增加时,主干缝砂堤坡度在裂缝入口端变平缓,在裂缝末端坡度增加,次级裂缝高度减小;对比不同裂缝结构,多裂缝结构的主干缝在节点处砂堤会出现突变,节点处砂堤高度忽然降低,形成“凹点”;次级裂缝数量越多,主干缝砂堤长度越小,“一”形多裂缝为0.55 m,而“T”形多裂缝和“十”形多裂缝的主干缝砂堤长度分别为0.50,0.42 m,减小了9.09%,23.64%。实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支撑剂沉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
缝网结构
砂堤形状
压裂液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
4
4
作者
白佳佳
司双虎
+5 位作者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针对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困难、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尿素基深共晶溶剂(D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的驱油剂体系,对驱油剂在低渗致密油藏中的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驱油剂体系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
针对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困难、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尿素基深共晶溶剂(D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的驱油剂体系,对驱油剂在低渗致密油藏中的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驱油剂体系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以下,大大提高了洗油效率;②驱油剂体系可有效抑制黏土矿物水化,避免了低渗致密砂岩中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带来的流体敏感性损害;③驱油剂体系可对砂岩表面进行界面修饰,驱油剂溶液浸泡后样品的油相接触角由25.8°增加至61.4°,亲水性增强,亲油性减弱,有助于吸附在岩石孔隙壁面的油膜脱落;④超前注入驱油剂的注入压力降低率平均为79.64%,采收率平均为50.96%,远大于常规水驱(一次注水→注驱油剂驱→二次注水)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致密砂岩油藏
尿素基深共晶溶剂(DES)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水驱
黏土矿物水化膨胀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5
作者
邢亮
董正亮
+1 位作者
张衍君
张燕如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748,共11页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后续油气井产量;此外,不同过程工作液体系还存在同质化浪费、功能性单一和物化性质不相容等问题。因此,明确工作液在各阶段的需求特性、研究现状,对一体化工作液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工作液在压裂、闷井和返排各阶段需要满足的特性及其当前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类、泡沫类和气体类工作液各自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通过对上述几类工作液特性的总结,最后围绕一体化工作液的压裂-提采协同增效、压裂暂堵转向提高液体能效、低碳与绿色转型3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展望。一体化工作液涉及理论内容多、作业范围跨度大等问题,需要加强多个工序间协同研究,调研结果可为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制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
闷井
返排
一体化工作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稳定性壳聚糖凝胶堵剂的制备与成胶性能评价
被引量:
4
6
作者
杨洋
贺小萱
+1 位作者
时娟
张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0,共7页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堵剂在油田调剖堵水、井筒堵漏、修井暂堵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不足,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难以实现高强度封堵并维持稳定。针对以上问题,以壳聚糖(CT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原料制...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堵剂在油田调剖堵水、井筒堵漏、修井暂堵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不足,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难以实现高强度封堵并维持稳定。针对以上问题,以壳聚糖(CT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交联壳聚糖凝胶堵剂,研究了原料加量、pH值、温度、矿化度、剪切作用等对凝胶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TS与交联剂MBA可通过迈克加成反应形成共价键交联;交联后的凝胶强度及成胶时间随CTS与MBA浓度上升分别增加和降低;矿化度的增加可降低交联反应的活化能,促进交联反应的进行,使成胶时间缩短、凝胶强度增加;pH值会影响CTS的质子化程度,当pH值低于4.2时,胶凝强度急剧降低。CTS-MBA凝胶体系的抗剪切性能较好,凝胶基液在6000 r/min剪切速率下剪切30 min后的成胶强度仅降低2.4%。在120℃及矿化度为30 g/L的条件下,2.0%CTS和0.6%MBA组成的凝胶体系在老化90 d后仍可维持性能的稳定。CTS-MBA凝胶的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于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同时降低了药剂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凝胶
堵剂
耐温
抗盐
抗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下乳化/水热催化裂解复合降黏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宋向华
蒲春生
刘洋
张荣军
秦文龙
机构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孤东采油厂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基金
国家西部科技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陕甘宁盆地低渗油田高效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5BA901A13)
文摘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g稠油与30g 0.5%催化荆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2,耐矿化度达50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Pa·s降低到1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水热裂解
过渡金属催化剂
乳化
降黏
改质
稠油开采
蒸汽吞吐井
胜利孤东油田
Keywords
heavy oils
catalytic aquathermolysis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emulsification
viscosity reduction
doumhole upgrading
heavy oil recovery
steam huff-puff wells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6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注蒸汽层内水热裂解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文龙
苗建宇
刘通
蒲春生
机构
大陆动力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西北
大学
)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陕西
延长
石油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基金
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油溶性水热裂解催化剂对稠油的强化降粘机理研究"(项目编号Z080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攻关项目"稠油注蒸汽化学辅助催化裂解降黏剂研制"(项目编号YC0704)
文摘
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考察了油溶性有机铁盐类催化剂XAGD-2在200℃温度下催化孤东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效果。静态反应在高压釜中进行,加水量为稠油质量的30%,催化剂加量0.05%0.8%,时间24小时。催化剂加量0.3%时,静态水热裂解稠油50℃黏度(原始值25.3Pa·s)降低75.6%;H含量增大,C、O、N含量减少,S含量显著减少;与不加催化剂的实验结果相比,胶质、沥青质进一步减少,饱和烃、芳香烃进一步增多。在模拟蒸汽吞吐过程的饱和稠油填砂管水热裂解实验中,注汽后放置12小时回采,随吞吐轮次增加(15轮次),单轮次采收率由3.70%降至0.64%(总计9.43%),采出稠油降黏率由47.7%降至32.4%;蒸汽吞吐前先注入0.3PV10g/L的催化剂溶液(折合催化剂用量0.3%),单轮次采收率由第一轮次的8.50%降至第五轮次的0.66%(总计17.87%),第一轮次降黏率76.3%,第二轮次升至87.6%,逐渐降至第五轮次的74.4%。讨论了稠油改质、降黏、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关键词
胜利孤东稠油
地层水热裂解
有机铁盐
油溶性催化剂
降黏
改质
蒸汽吞吐
动态模拟
Keywords
Gudong heavy oil
in-situ aquathermolysis
iron salts of organic acids
oil soluble catalyst
viscosity reduction (visbreaking)
upgrading
steam huff-puff
dynamic simulation
分类号
TE357.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Q426.99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气多裂缝结构支撑剂沉降规律实验
被引量:
9
3
作者
高金剑
万晶
胡蓝霄
曹珍荣
张世站
朱彦群
机构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筑工程管理系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濮东采油厂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3-646,共4页
基金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纳米催化辅助电磁加热超稠油原位炼化实验研究”(KFJJTZ20194)。
文摘
为了研究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中支撑剂的沉降规律,研制了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开展了不同裂缝结构、排量以及黏度下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裂液黏度增加,主干裂缝中砂堤堆积高度减小,砂堤长度增加,砂堤表面变平缓,次级裂缝砂堤堆积高度变小;当排量增加时,主干缝砂堤坡度在裂缝入口端变平缓,在裂缝末端坡度增加,次级裂缝高度减小;对比不同裂缝结构,多裂缝结构的主干缝在节点处砂堤会出现突变,节点处砂堤高度忽然降低,形成“凹点”;次级裂缝数量越多,主干缝砂堤长度越小,“一”形多裂缝为0.55 m,而“T”形多裂缝和“十”形多裂缝的主干缝砂堤长度分别为0.50,0.42 m,减小了9.09%,23.64%。实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支撑剂沉降理论。
关键词
多裂缝支撑剂铺置模拟设备
缝网结构
砂堤形状
压裂液
沉降规律
Keywords
multi-fracture proppant placement simulation equipment
fracture network structure
sand bank shape
fracturing fluid
settlement rule
分类号
TE357.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
4
4
作者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机构
常州
大学
石油
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常州
大学
石油
化工学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基金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页岩渗吸压裂液对甲烷多尺度输运的增益机理研究”(编号:KFJJ-TZ-2022-3)资助。
文摘
针对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困难、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尿素基深共晶溶剂(DE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的驱油剂体系,对驱油剂在低渗致密油藏中的降压增注和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驱油剂体系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以下,大大提高了洗油效率;②驱油剂体系可有效抑制黏土矿物水化,避免了低渗致密砂岩中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带来的流体敏感性损害;③驱油剂体系可对砂岩表面进行界面修饰,驱油剂溶液浸泡后样品的油相接触角由25.8°增加至61.4°,亲水性增强,亲油性减弱,有助于吸附在岩石孔隙壁面的油膜脱落;④超前注入驱油剂的注入压力降低率平均为79.64%,采收率平均为50.96%,远大于常规水驱(一次注水→注驱油剂驱→二次注水)的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致密砂岩油藏
尿素基深共晶溶剂(DES)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水驱
黏土矿物水化膨胀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low-permeability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urea-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water flooding
hydration expansion of clay minerals
surfactant
enhanced oil recovery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5
作者
邢亮
董正亮
张衍君
张燕如
机构
河北工程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四川省非金属(盐业)地质调查研究所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
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748,共11页
基金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共聚纳米复合材料溶液性质及减阻机理研究”(项目编号KFJJ-TZ-2023-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CuCo_(2)O_(4)/CF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项目编号QN2023007)。
文摘
油气工业降本增效目标、绿色环保发展需求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给入井工作液提出新挑战和要求。压裂过程中工作液与地层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影响压裂本身作业效果,还与压后闷井、返排过程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后续油气井产量;此外,不同过程工作液体系还存在同质化浪费、功能性单一和物化性质不相容等问题。因此,明确工作液在各阶段的需求特性、研究现状,对一体化工作液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工作液在压裂、闷井和返排各阶段需要满足的特性及其当前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聚合物类、表面活性剂类、泡沫类和气体类工作液各自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通过对上述几类工作液特性的总结,最后围绕一体化工作液的压裂-提采协同增效、压裂暂堵转向提高液体能效、低碳与绿色转型3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展望。一体化工作液涉及理论内容多、作业范围跨度大等问题,需要加强多个工序间协同研究,调研结果可为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制与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
闷井
返排
一体化工作液
综述
Keywords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fracturing
shut-in
flowback
integrated working fluid
review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稳定性壳聚糖凝胶堵剂的制备与成胶性能评价
被引量:
4
6
作者
杨洋
贺小萱
时娟
张浩
机构
成都理工
大学
能源学院
陕西省
油气田
特种
增产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
西安石油大学
)
新疆油田公司
实验
检测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液-固往复相变乳液深部调驱机制及流场演化规律研究”(项目编号52204028)
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自增稠纳米纤丝驱油体系构建及驱油机理研究”(项目编号KFJJ-TZ-2020-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固-液往复相变深部液流转向体系构建及多孔介质运移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20D-5007-0215)。
文摘
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堵剂在油田调剖堵水、井筒堵漏、修井暂堵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不足,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难以实现高强度封堵并维持稳定。针对以上问题,以壳聚糖(CT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交联壳聚糖凝胶堵剂,研究了原料加量、pH值、温度、矿化度、剪切作用等对凝胶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TS与交联剂MBA可通过迈克加成反应形成共价键交联;交联后的凝胶强度及成胶时间随CTS与MBA浓度上升分别增加和降低;矿化度的增加可降低交联反应的活化能,促进交联反应的进行,使成胶时间缩短、凝胶强度增加;pH值会影响CTS的质子化程度,当pH值低于4.2时,胶凝强度急剧降低。CTS-MBA凝胶体系的抗剪切性能较好,凝胶基液在6000 r/min剪切速率下剪切30 min后的成胶强度仅降低2.4%。在120℃及矿化度为30 g/L的条件下,2.0%CTS和0.6%MBA组成的凝胶体系在老化90 d后仍可维持性能的稳定。CTS-MBA凝胶的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于聚丙烯酰胺类凝胶,同时降低了药剂成本。
关键词
壳聚糖
凝胶
堵剂
耐温
抗盐
抗剪切
Keywords
chitosan
gel
plugging agent
temperature resistance
salt resistance
shear resistance
分类号
TE35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井下乳化/水热催化裂解复合降黏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宋向华
蒲春生
刘洋
张荣军
秦文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稠油注蒸汽层内水热裂解降黏实验研究
秦文龙
苗建宇
刘通
蒲春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页岩气多裂缝结构支撑剂沉降规律实验
高金剑
万晶
胡蓝霄
曹珍荣
张世站
朱彦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压裂-闷井-返排一体化工作液研究进展
邢亮
董正亮
张衍君
张燕如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高稳定性壳聚糖凝胶堵剂的制备与成胶性能评价
杨洋
贺小萱
时娟
张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