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条件下裂隙边坡滑动失稳的试验分析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卢功臣 虞子楠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7,共7页
为深入分析降雨作用下裂隙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边坡中广泛存在的竖向、内部等裂隙形态进行缩尺模型降雨实验,并结合数值计算及粒子图像测速法(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进行稳定性分析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深入分析降雨作用下裂隙的存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边坡中广泛存在的竖向、内部等裂隙形态进行缩尺模型降雨实验,并结合数值计算及粒子图像测速法(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进行稳定性分析及边坡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缘竖向裂隙的存在加速了雨水入渗及地下水位抬升,坡内裂隙会使雨水聚集,进而水分顺裂隙迁移并加速了裂隙上缘块体的滑落,含裂隙边坡失稳时间较无裂隙边坡提前了18%~40%;当上缘裂隙和内部裂隙均考虑时,边坡稳定性系数骤降,在计算稳定性系数小于1后短时间内滑坡迅速发生;PIV结果显示带裂隙边坡失稳时粒子运动速度更快、诱发滑动区域更广、破坏性更强.相关结果可作为降雨条件下边坡安全判定及滑坡预警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裂隙 模型试验 稳定性系数 粒子图像测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河谷应力场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宪民 尹健民 +1 位作者 李永松 周春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4,共4页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地处东秦岭地区的河谷地段,复杂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形地貌决定了工程区地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为了研究其地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左右坝肩边坡和河床部位3个钻孔进行现场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河床部位测孔...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地处东秦岭地区的河谷地段,复杂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形地貌决定了工程区地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为了研究其地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左右坝肩边坡和河床部位3个钻孔进行现场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河床部位测孔埋深0~50 m及两岸边坡测孔500~530 m高程岩体应力量值较大,可划为应力增高区;而河床测孔埋深50 m以下和边坡测孔500 m高程以下,可归为原岩应力区;河床浅部岩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与河流走向基本垂直,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向区域构造方位靠近;边坡浅层岩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河流在该段走向呈小角度相交,随着竖直埋深的增加,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逐渐向NE向过渡,而接近区域构造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 地应力 区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盆水利枢纽工程溢洪洞水力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宗仁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溢洪洞是水利枢纽工程中重要的泄洪建筑物之一,而且其泄洪流速一般都很高,很容易产生混凝土的空蚀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选择合适的体型是溢洪洞防止空蚀破坏的首要环节,而防空蚀破坏的关键是溢洪洞高流速段洞内过流面压力分... 溢洪洞是水利枢纽工程中重要的泄洪建筑物之一,而且其泄洪流速一般都很高,很容易产生混凝土的空蚀破坏,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选择合适的体型是溢洪洞防止空蚀破坏的首要环节,而防空蚀破坏的关键是溢洪洞高流速段洞内过流面压力分布不能产生超过混凝土允许的负压力。就金盆水利枢纽工程溢洪洞水力设计及所采取防空蚀破坏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溢洪洞 水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红济石隧洞钻爆段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年第5期92-96,共5页
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为陕西省南水北调重点建设工程,其输水隧洞为该工程的控制性工程。运用新奥法基本原理,利用隧洞开挖揭示地质条件,对前期地质条件揭示不充分条件下设计的一次支护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系统... 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为陕西省南水北调重点建设工程,其输水隧洞为该工程的控制性工程。运用新奥法基本原理,利用隧洞开挖揭示地质条件,对前期地质条件揭示不充分条件下设计的一次支护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进行优化设计研究。通过系统的计算与分析,调整了原一次支护结构,确保了该隧洞钻爆段施工期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安全,确保该洞段顺利施工,并对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的配筋量优化,大大降低钢筋量,节约了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 优化设计 一次支护 衬砌结构 新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呼海涛 畅易飞 王凯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2,共8页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然而,省级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市、县级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的实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基于MODI...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然而,省级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部分市、县级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的实事,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计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分析了2000-2020年陕西省、地区、市和县四级尺度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2000-2020年陕西省植被平均覆盖度为64.3%±2.1%,增长率为0.24%/a;陕北植被覆盖度平均为37.6%±4.4%,增长率为0.63%/a;陕南植被覆盖度平均为89.6%±1.2%,增长率为0.13%/a;关中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0.6%±3.5%,下降率为-0.18%/a。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宝鸡市、安康市、商洛市的植被覆盖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而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和汉中市的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全省有72.3%的区县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有22.3%的区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方向与所在市相反。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增速均表现为2000-2010年高于2010-2020年,这与两个时期的造林面积差异有关。[结论]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存在空间尺度依懒性,对不同尺度植被覆盖变化的精确认知有助于科学评估区域生态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多尺度 时空变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衬砌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渭兴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第11期91-94,共4页
依照现行规范,隧洞Ⅱ、Ⅲ类围岩段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型式。通过对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不同围岩段地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隧洞衬砌型式的优化方案。该方案现在已经实施。降低了投资,缩短了工期,为... 依照现行规范,隧洞Ⅱ、Ⅲ类围岩段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型式。通过对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不同围岩段地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隧洞衬砌型式的优化方案。该方案现在已经实施。降低了投资,缩短了工期,为业主赢得了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坂地 引水发电洞 衬砌型式 锚喷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连作砂田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贾振江 刘学智 +4 位作者 李王成 刘巧玲 陈继虹 姚晓翠 徐天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6-2148,共13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 砾石覆盖在改变旱区水文循环和物质转化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连作给砂田土壤质量及土地生产力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以连作砂田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连作年限对砂层质地结构、土壤物理结构、土壤水盐热效应、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特性、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效应和可能机制,发现砂田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地生产力在人类活动及自然侵蚀的扰动和破坏下整体呈现退化态势,但对不同覆盖条件、施肥水平和种植结构等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过程表现出差异性。继而,基于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协同和互作效应深入揭示了砂田性能逐年退化机理,并简述了生物、农业及工程调控措施在砂田退化阻控和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田退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演变的基本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砾石-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叠加和互作效应及其分子机理、土壤改良与生物防治措施的定量化及其调控机制三个方面。在气候变化、植被演替和土地退化背景下,废弃风化砾石的劣化增肥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土壤质量 土地生产力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济云 杨亚珠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1期48-49,共2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张造成大量城市水土流失,城市水利工程既属于水利工程又是城市建设内容,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扩张造成大量城市水土流失,城市水利工程既属于水利工程又是城市建设内容,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城市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为了做好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在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不断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以位于西安市城区(原昆明池遗址区)的陕西省斗门水库工程为例,阐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为使这一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户外光伏电源供电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黄新波 邬红霞 +2 位作者 李民 姚雄 朱永灿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2,49,共8页
针对户外监测装置光伏电源规格选配不当、影响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论文以西安为设备安装地点进行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基于当地典型气象数据分析了太阳辐照度的直射散射比例、各方向年辐照度差异及冬季日变... 针对户外监测装置光伏电源规格选配不当、影响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论文以西安为设备安装地点进行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首先基于当地典型气象数据分析了太阳辐照度的直射散射比例、各方向年辐照度差异及冬季日变化曲线,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发电效率,得出南偏西朝向及32°倾角安装有利于提升太阳能电源的冬季效率值。随后,针对西北地区覆灰严重的问题,对覆灰与输出功率的折损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发现二者呈幂函数特征,当覆灰密度达到12 g/m^(3)时,发电效率下降约17.5%。最后,论文通过输电铁塔测试平台对清洁及覆灰光伏电池板的输出功率进行跟踪测量,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高灰地区光伏电池板配置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监测装置 光伏电源 输出功率 太阳辐照度 覆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回填钢管管土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伍鹤皋 于金弘 +2 位作者 石长征 石雅竹 董旭荣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目前国内水利水电行业回填钢管的设计主要参考给排水行业规范,但其管径远超出给排水管道,研究大直径回填钢管管土相互作用,完善回填钢管结构设计理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建立大直径回填钢管有限元计算模型,假定土体遵守Druck... 目前国内水利水电行业回填钢管的设计主要参考给排水行业规范,但其管径远超出给排水管道,研究大直径回填钢管管土相互作用,完善回填钢管结构设计理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建立大直径回填钢管有限元计算模型,假定土体遵守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钢管与土体交界面采用面-面接触单元,分析了管空、充水和满水工况下管土接触状态、钢管变形、土体位移和管周土压力,并探讨了管径和管土间摩擦系数对管土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土接触状态在管顶、管腰和管底通常处于黏合状态,胸腔和腋部区域易发生滑动;钢管竖向和水平变形量并不完全相同,充水工况对钢管变形最为不利,满水工况较为有利;管顶土体位移受钢管变形的影响呈“U”形分布,即中间大、两侧小;管周土压力分布在管空和充水工况下较为相似,满水工况下会发生较大变化,土压力在土层交界附近会出现突变现象,其分布形式与Spangler模型存在较大区别;管径增大后,管内水体重力对钢管受力和变形更为不利,故大直径回填钢管设计时应考虑充水工况下的钢管变形;管径越大,管顶土压力平均值越接近棱柱荷载,钢管胸腔到顶部之间土体对管顶土压力影响越显著;管土间摩擦系数对管土相互作用影响较小,非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填钢管 管土相互作用 土压力 环变形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Q_2黄土三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宪民 段钊 +1 位作者 何青峰 宋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81,86,共6页
对延安地区Q2黄土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延安Q2黄土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围压条件下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经过曲线分析发现,应力水平、围压及含水率对延安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应力水平高于试样的屈... 对延安地区Q2黄土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延安Q2黄土不同含水率及不同围压条件下应变-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经过曲线分析发现,应力水平、围压及含水率对延安Q2黄土的蠕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当应力水平高于试样的屈服应力时,Q2黄土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蠕变特性。根据蠕变试验结果及模型原理,利用类比法建立了三维应力状态下的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瞬时损伤的黄土蠕变本构模型,并运用拟牛顿法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适用于延安地区Q2黄土的蠕变研究,同时,期望该研究成果能为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Q2黄土 三轴蠕变试验 蠕变特性 蠕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口碾压混凝土拱坝温控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栋 张晓飞 +1 位作者 毛拥政 曹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3-468,I0032,共7页
针对三河口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控制问题,综合考虑外界气温和混凝土热、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影响,采用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动态模拟大坝碾压混凝土入仓温度、分层铺筑方式、通水冷却、后期养护等施工参数;分析了坝体温度场和温度应... 针对三河口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控制问题,综合考虑外界气温和混凝土热、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影响,采用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动态模拟大坝碾压混凝土入仓温度、分层铺筑方式、通水冷却、后期养护等施工参数;分析了坝体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提出了大坝温度、应力控制标准;根据计算结果及时进行温控方案的动态比较和调整,制定了具体的温控防裂要求和措施;在施工中对比实测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坝体温度、应变的数值基本符合坝体温度控制的设计要求,证明温控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拱坝 温控 温度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流域地貌特征分形量化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兵 彭芳 +1 位作者 李鹏 袁水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了科学描述地形特征的整体性和地貌过程的非线性,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理论(FBM)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陈家畈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基于DEM表面积的流域分形布朗运动FBM地貌... 为了科学描述地形特征的整体性和地貌过程的非线性,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理论(FBM)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陈家畈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基于DEM表面积的流域分形布朗运动FBM地貌因子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GIS算法开发。研究结果表明:FBM地貌因子能够利用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指标的标度不变性,实现不同像元尺度下地貌形态特征的比较与评价。同时能够克服地貌形态单因子指标的不足,对流域地貌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性表达,从而为流域地貌因子的量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布朗运动 地貌形态 GIS 像元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墒情监测设备的测量精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文军 李大山 +3 位作者 刘祖贵 张寄阳 高阳 申孝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为了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的墒情监测设备,同步的利用中子仪、Diviner2000、Trime以及SWR-4几种仪器观测大田试验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同时利用取土烘干法对仪器进行标定,并以烘干法的观测结果为基准,分析不同墒情监测设备的测量... 为了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的墒情监测设备,同步的利用中子仪、Diviner2000、Trime以及SWR-4几种仪器观测大田试验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同时利用取土烘干法对仪器进行标定,并以烘干法的观测结果为基准,分析不同墒情监测设备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子仪的观测精度最高,其次是SWR-4,其他2种水分测量仪的观测精度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监测设备 观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洞挖石渣在东庄围堰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民侠 王健 +1 位作者 王云涛 付登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27,135,共7页
东庄水库上游围堰有效填筑时间为3个月。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当地材料围堰布置困难,围堰型式在碾压混凝土和胶结砂砾料中进行比选,胶结骨料考虑了人工骨料和洞挖石渣料两种方案。胶结人工骨料围堰由于断面较大,人工骨料单价较高,投资... 东庄水库上游围堰有效填筑时间为3个月。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当地材料围堰布置困难,围堰型式在碾压混凝土和胶结砂砾料中进行比选,胶结骨料考虑了人工骨料和洞挖石渣料两种方案。胶结人工骨料围堰由于断面较大,人工骨料单价较高,投资与碾压混凝土围堰基本相当;采用洞挖石渣料作为骨料可减少破碎筛分工序及弃渣处理费用,大大降低工程投资。经七组级配试验表明,大于300 mm粒径含量为1.9%~15.3%,大于200 mm粒径含量为5.2%~28.3%,使洞挖石渣料作为胶结骨料成为可能。经八组配合比试验验证,试件28天抗压强度均在11 MPa以上,远超设计强度4 MPa,可通过降低胶凝材料用量、调整水灰比进一步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洞挖石渣料替代砂砾料或人工骨料修建胶凝材料围堰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具有减少弃渣、利于环保、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安全经济的优势,可降低投资达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洞挖石渣 围堰工程 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平硐波速特征及其岩体质量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本文通过对子午河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10个平硐洞壁波速特征进行的阐述,结合室内试验对岩体工程质量及岩体基本质量进行分级分类,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讨论,对波速与岩体质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岩体大范围波速较高(约占70%以... 本文通过对子午河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10个平硐洞壁波速特征进行的阐述,结合室内试验对岩体工程质量及岩体基本质量进行分级分类,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讨论,对波速与岩体质量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岩体大范围波速较高(约占70%以上),波速分布具有间隔性,隔档状分布在左岸中高程及右岸高高程段特征尤为明显,除部分硐段外(左岸中高程PD02及PD20,右岸高高程PD28),波速随硐深增加而增大,低波速段长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岩体质量与波速揭示特征基本一致,整体上随深度增加而提高,随高程增加质量较好的岩体出现的深度增加,对局部中高程表现与高高程相似的特征。岩体波速与工程质量对应关系上,高波速(>4000m.s-1)及低波速(<2000m.s-1)区域波速与岩体工程质量分类对应性更强,而2000~4000m.s-1段对应性略差。高波速及低波速段可直接根据波速值定性进行分级,而中波速段应结合饱和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程度等多个指标综合分析。波速值与工程质量分级对应关系较好,可以用波速值来对岩体基本质量进行较好的指示。实践中可利用波速与岩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对岩体质量进行初判,选择性的进行室内试验从而大大提高勘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 岩体基本质量 岩体工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生桥水电站副坝基础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平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第6期71-74,共4页
论述了天生桥水电站副坝基础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和施工特点,针对古河道深厚覆盖层的地质条件,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型式,结合有限元计算和配合材料试验,提出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配合比,采用人工成槽和机械成槽并举,成功解决... 论述了天生桥水电站副坝基础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和施工特点,针对古河道深厚覆盖层的地质条件,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型式,结合有限元计算和配合材料试验,提出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配合比,采用人工成槽和机械成槽并举,成功解决了基础防渗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生桥水电站 河道覆盖层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有限元计算 设计和施工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混凝土坝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80,共5页
根据混凝土坝的几何特征和设计要求确定优化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提出基于ANSYS软件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来编制程序,以实现混凝土坝的有限元体形优化设计。不同坝体都有反映其几何形状的特征参数,把这些特征参数作为设计变... 根据混凝土坝的几何特征和设计要求确定优化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提出基于ANSYS软件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来编制程序,以实现混凝土坝的有限元体形优化设计。不同坝体都有反映其几何形状的特征参数,把这些特征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在有限元程序中由这些设计变量和一些已知参数建立坝体和相应地基的有限元模型,并把坝体体积作为目标函数,然后调用ANSYS软件的优化模块,以有限元模型为基础,根据约束条件不断对设计变量进行调整计算,直到坝体体积最后收敛于某一极小值,此时这一目标函数所对应的设计变量即为最优解,从而实现混凝土坝的体形优化设计。在实例中按照这种设计思路,分别对重力坝和拱坝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直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ANSYS软件 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炼油厂第三循环水场6kV高压电机节能设计
19
作者 胡宇 韩姝娜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第4期68-70,共3页
兰州炼油厂第三循环水场3台水泵均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通过节能计算得出解决方案,对4种调速方式及"高-高"与"高-低-高"2种变频器的比较,确定采用"高-高"变频调速方式更适合兰炼。工程自200... 兰州炼油厂第三循环水场3台水泵均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通过节能计算得出解决方案,对4种调速方式及"高-高"与"高-低-高"2种变频器的比较,确定采用"高-高"变频调速方式更适合兰炼。工程自2005年建成运行至今,节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KV高压电机 调速 变频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模式研究
20
作者 杜娜 祁菁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4,188,共6页
针对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相悖的现实,提出系统可能出现的3种耦合情景模式,即现状情景、"舍饲+轮牧"情景以及停止退耕情景。采用线性优化法,对不同情景下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优化模拟并加以比较,最终提出适合该区域发... 针对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相悖的现实,提出系统可能出现的3种耦合情景模式,即现状情景、"舍饲+轮牧"情景以及停止退耕情景。采用线性优化法,对不同情景下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优化模拟并加以比较,最终提出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最优耦合模式。通过计算得到现状情景、"舍饲+轮牧"情景以及停止退耕情景(包括按现状发展和"舍饲+轮牧"两种情景)下农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3 566.83,4 802.31,4 660.88,4 772.88元/人,结果表明"舍饲+轮牧"是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最佳农用地利用方案。该情景下不仅增强了资源与产业的关联度,同时也在保证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依照国家的政策,停止发放退耕补贴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如果能够在退耕后继续"舍饲+轮牧"的管理制度,流域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坊沟流域 农用地 优化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