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牛军斗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7-18,共2页
通过7个品种春季单种,筛选出适宜长城沿线风沙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辽1、中地001、户单6号、滑玉06-3新品种,为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
30
2
作者
张盼盼
冯佰利
+4 位作者
王鹏科
高小丽
拓菊梅
柴岩
宋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在干旱棚栽培条件下以宁糜13号、内糜5号和晋糜4号糜子品种为材料,观测分析不同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SOD、CAT、POD)以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在开花14 d后逐渐...
在干旱棚栽培条件下以宁糜13号、内糜5号和晋糜4号糜子品种为材料,观测分析不同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SOD、CAT、POD)以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在开花14 d后逐渐下降,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参试品种叶片衰老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衰老进程存在差异。与内糜5号和晋糜4号相比,宁糜13号叶绿素下降幅度小,各功能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下降较慢,POD活性下降较快,MDA含量增加幅度小,叶片功能期长,衰老缓慢,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叶片衰老
干旱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3
作者
李琴琴
周艳
+7 位作者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棚草莓保护性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艳
牛小军
张盼盼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介绍了大棚草莓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作畦、定植、铺设黑地膜与覆盖薄膜、田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鼠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大棚草莓
选地做畦
定植
田间管理
植株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牛军斗
机构
陕西省
榆林市
榆阳区
原种场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7-18,共2页
文摘
通过7个品种春季单种,筛选出适宜长城沿线风沙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辽1、中地001、户单6号、滑玉06-3新品种,为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比较试验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
30
2
作者
张盼盼
冯佰利
王鹏科
高小丽
拓菊梅
柴岩
宋慧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省榆林市原种场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NO.50)
文摘
在干旱棚栽培条件下以宁糜13号、内糜5号和晋糜4号糜子品种为材料,观测分析不同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SOD、CAT、POD)以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CAT、POD活性均在开花14 d后逐渐下降,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参试品种叶片衰老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衰老进程存在差异。与内糜5号和晋糜4号相比,宁糜13号叶绿素下降幅度小,各功能叶片衰老过程中SOD、CAT活性下降较慢,POD活性下降较快,MDA含量增加幅度小,叶片功能期长,衰老缓慢,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
糜子
叶片衰老
干旱
保护酶活性
Keywords
broomcorn millet
leaf senescence
drought
activity of protective enzyme
分类号
Q945.7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3
作者
李琴琴
周艳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省榆林市原种场
陕西省
神木县农技推广中心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7)
农业部旱区小宗粮豆作物种植模式效益分析研究项目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专项
文摘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黑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Keywords
Black bean
Micro-water harvesting planting technique
Soil moistur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分类号
S52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棚草莓保护性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艳
牛小军
张盼盼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原种场
陕西省
榆林市
榆阳区城郊林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文摘
介绍了大棚草莓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作畦、定植、铺设黑地膜与覆盖薄膜、田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鼠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大棚草莓
选地做畦
定植
田间管理
植株管理
分类号
S668.4 [农业科学—果树学]
S628 [农业科学—园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牛军斗
《陕西农业科学》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旱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变化
张盼盼
冯佰利
王鹏科
高小丽
拓菊梅
柴岩
宋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李琴琴
周艳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棚草莓保护性栽培技术
周艳
牛小军
张盼盼
《陕西农业科学》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