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印度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检测及其对部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昝凯 李春游 +6 位作者 敬樊 陈真真 王亮明 王秀娟 杨群慧 王中华 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0-917,共8页
为了解印度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的分布特点,明确矮秆基因对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8个小麦矮秆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结合赤霉素处理,检测21份印度小麦品种中的矮秆基因,并结合田间株高调查和室内胚芽鞘长度测量评价了该批材料... 为了解印度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的分布特点,明确矮秆基因对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本研究利用8个小麦矮秆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结合赤霉素处理,检测21份印度小麦品种中的矮秆基因,并结合田间株高调查和室内胚芽鞘长度测量评价了该批材料中各种矮秆基因对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1份印度小麦品种中均检测到了相关矮秆基因,且均含有两个及其以上矮秆基因,其中含有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13份,含有4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3份。该批材料中矮秆基因Rht 8和Rht 4的分布频率较高,分别占66.7%和61.9%;含有Rht 5和Rht-B1b的材料也较多,分别占57.1%和52.4%;未检测到含有Rht 12和Rht 13基因的材料。赤霉素处理结果表明,该批材料中对赤霉素敏感的有4份。胚芽鞘长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的胚芽鞘长度比中国春的长,其中13份材料的胚芽鞘显著长于中国春。田间株高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材料株高均显著低于中国春。以上结果表明,这21份印度小麦品种中的矮秆基因降低株高的效应较强,且对幼苗胚芽鞘无不利影响,适于旱地矮秆小麦改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小麦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胚芽鞘长度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