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O垂体瘤新病理分类对临床无功能垂体瘤诊治的价值浅析
1
作者 孙田 张雪东 +4 位作者 郑尔涵 申浩 周涛 孟祥辉 郭清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无功能垂体瘤的患病率较高,除垂体受压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外,通常无明显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这类肿瘤常因占位效应而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既往认为无功能垂体瘤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包括一些预后不良的亚型,如静默性促肾上腺... 无功能垂体瘤的患病率较高,除垂体受压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外,通常无明显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这类肿瘤常因占位效应而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既往认为无功能垂体瘤实际上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包括一些预后不良的亚型,如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SCA)和零细胞腺瘤等。2022年WHO新的垂体瘤病理分类采用转录因子[如垂体特异性POU类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1(PIT-1)、T-box转录因子19(TBX19,又称TPIT)、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等]进行细分,可将无功能性垂体瘤精准分型为来源于不同细胞谱系的多种亚型,包括静默性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SCA、PIT-1阳性多激素腺瘤等。这有助于识别高侵袭性、高复发风险的垂体瘤亚型,为临床诊疗、预后评估及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新分类还可为无功能垂体瘤的靶向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替莫唑胺等)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详细阐述了无功能垂体瘤的新病理分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为临床的精准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垂体瘤 病理分类 转录因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