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丰志 张文学 +4 位作者 穆建新 关周博 董育红 赵小光 张耀文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20-27,共8页
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和创新利用对促进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的种群类型、陕西油菜种质资源及分类、新种质创制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在剖析油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 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和创新利用对促进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的种群类型、陕西油菜种质资源及分类、新种质创制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在剖析油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保护体系及保护制度建设,促进油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长效开展;广泛开展资源的收集与创新,拓展油菜种质基因资源库;采用科学的繁殖与安全保存方法,保持种质的遗传完整性;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技术体系,提高种质资源评价的准确性;构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平台,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等措施来促进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创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陕西省 研究现状 方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近年油菜选育品种性状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朝阳 张晓莉 曹小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4-18,共5页
为给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清晰的油菜育种思路和有路径遵循的育种方向,对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18-2023年期间登记油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3年该单位登记的甘蓝型油菜数量有所增加,登记品种类型趋于多元化,... 为给广大育种工作者提供清晰的油菜育种思路和有路径遵循的育种方向,对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2018-2023年期间登记油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3年该单位登记的甘蓝型油菜数量有所增加,登记品种类型趋于多元化,其中2018-2023年春性和半冬性油菜品种占比从57.14%和42.86%减少为35.29%和11.76%,冬性品种从0%增加到52.94%;株高、千粒重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其年际间变化率分别为8.31%和14.40%,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其年际间变化率分别为-13.35%和-11.22%,每角粒数整体保持稳定,年际间变化率仅为-1.26%;年均含油量46.18%~48.24%,最大为50.38%,年均食用油芥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均硫苷含量整体表现稳定,但都符合国家双低油菜的标准。产量在2018-2023年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但各年间平均产量变动幅度不大,较为稳定,各品种都具有较强的产量稳定性。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主流育种思路已转变为培育以早熟机收、高产高油、抗倒抗病为主的多功能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育种思路 品种登记 经济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油菜根肿病的发展现状、蔓延原因解析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少钦 张山 张耀文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74-77,83,共5页
汉中既是油菜的优生区、高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区。稳定和发展汉中的油菜生产对保障陕西省食用油供给安全、全国杂交油菜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油菜根肿病已成为影响该区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油菜产量和种植效益构成了... 汉中既是油菜的优生区、高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区。稳定和发展汉中的油菜生产对保障陕西省食用油供给安全、全国杂交油菜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油菜根肿病已成为影响该区油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油菜产量和种植效益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在解析油菜根肿病在汉中地区的发展现状、蔓延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提出普及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加速油菜抗根肿病品种选育,推广抗根肿病新品种等3项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地区 油菜根肿病 蔓延原因 综合防控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21
4
作者 何余堂 涂金星 +2 位作者 傅廷栋 李殿荣 陈宝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UPGMA法对 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 15个性状进行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并将淘汰后保留的 2 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 ,以 2 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 ... 利用UPGMA法对 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 15个性状进行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并将淘汰后保留的 2 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 ,以 2 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 ,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白菜型油菜 核心种质 初步构建 RAPD标记 形态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地区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周博 董育红 +1 位作者 李岗涛 张忠鑫 《中国种业》 2024年第5期173-175,共3页
针对陕西渭北塬区气候特点和盐碱地耕种现状,结合多年在该地区开展的耐盐碱冬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效,总结形成了秋播条件下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直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同气候类型的盐碱化... 针对陕西渭北塬区气候特点和盐碱地耕种现状,结合多年在该地区开展的耐盐碱冬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效,总结形成了秋播条件下盐碱地油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机械直播、绿色防控、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以期为同气候类型的盐碱化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利用该技术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的示范种植中,油菜品种秦优1618表现出良好的耐盐碱性和产量表现,为盐碱地油菜种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渭北地区 油菜 耐盐碱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耀文 尚毅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建厂 李殿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用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在单核期处理3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结果表明,SX-1可明显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有活力花粉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地抑制低温期间微粉的产生。同时也使不育系的株高明显降低,有利于... 用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在单核期处理3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结果表明,SX-1可明显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有活力花粉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地抑制低温期间微粉的产生。同时也使不育系的株高明显降低,有利于不育系的受粉结实。化学杂交剂的作用效果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同油菜品种对化学杂交剂SX-1的敏感性不同,不育系陕3A、20 F50A、20 F71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5 mg/kg、7.5 mg/kg、10mg/kg。该化学杂交剂杀雄彻底,成本低廉,容易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甘蓝型油菜 作用效果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RAPD检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穆建新 李殿荣 +3 位作者 郭蔼光 王灏 赵晓萍 张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51-2156,共6页
在简化油菜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检测的RAPD技术分析系统,从81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获得了2条可同时稳定区分CM S杂交油菜品种秦优7号及其亲本的引物;经过大量的不同来源油菜个体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 在简化油菜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杂交油菜种子纯度检测的RAPD技术分析系统,从81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获得了2条可同时稳定区分CM S杂交油菜品种秦优7号及其亲本的引物;经过大量的不同来源油菜个体的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与酯酶同工酶法比较,发现利用RAPD技术能够检测酯酶同工酶法难以鉴别的杂交种及其亲本系.因此,选择合适引物、建立良好的反应体系、简化DNA提取程序、降低分析成本等,可使RAPD技术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种子纯度检测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低油菜硫苷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尚毅 李殿荣 +3 位作者 田建华 陈文杰 袁红玉 张继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咸阳>大荔>汉中,地区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品种间硫苷含量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以P01-10品种稳定性最好; 2 在测定的8个硫苷组分中,变幅最大的5个组分依次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2羟基-4-戊烯基硫苷,极差分别为:5.70、2.69、1.70、1.31和1.03μmol/g,变异系数分别为:17.59%、16.41%、58.84%、10.21%和50.32%,其中以3-丁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好,4-戊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差; 3 籽粒中硫苷与含油量、千粒重及容重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948和0.656,通径和偏相关分析表明,仅硫苷与千粒重偏相关显著为-0.859,含油量和容重是通过千粒重来影响硫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硫苷含量 硫苷组分 生态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菜品种对陕西省根肿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振兰 李永红 +1 位作者 李建厂 赵志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1-586,共6页
【目的】为明确陕西省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种质资源。【方法】采用根部注射的室内接种发病方法,对陕西省4个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和1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来源于陕西省西... 【目的】为明确陕西省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筛选抗根肿病的油菜种质资源。【方法】采用根部注射的室内接种发病方法,对陕西省4个不同地区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和1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来源于陕西省西乡县、南郑县、勉县和太白县的油菜根肿菌的致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勉县根肿菌的致病性最强,南郑县根肿菌的致病性最弱。参试的15个油菜品种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引进的5个抗性资源华杂62R、华双5R、1628A×根抗、171R和172R的根肿病抗性显著高于陕西省的10个栽培品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进的5个抗性资源聚为抗病一类,陕西省的10个栽培品种聚在感病一类。【结论】陕西省4个地区根肿菌存在生理小种差异。引进的5个抗根肿病资源对这4个地区根肿菌均表现为较强的抗性,可以作为当地根肿病病区主栽品种及育种的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 芸薹属根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菜化学杂交剂SX-1施用技术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建厂 李永红 张振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9-74,共6页
为探索油菜化学杂交剂新型精准高效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涂茎、注茎、灌根、饱和喷雾和标准喷雾5种施药技术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K40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不同施用技术方法对油菜的化杀效果及对农艺、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为探索油菜化学杂交剂新型精准高效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涂茎、注茎、灌根、饱和喷雾和标准喷雾5种施药技术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K40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不同施用技术方法对油菜的化杀效果及对农艺、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花粉发育单核期,薹高20cm左右,最大花蕾长度约2mm时,每株注茎22μL浓度为110mg/L的化杀剂和饱和喷雾(单株喷药量12mL)浓度为1.2mg/L化杀剂,2种方法对油菜雄性不育诱导效果最好,均可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株率100%,全不育株率高达99%以上,药害株率为0,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正常;2种施药方法对株高、主花序长、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和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化学杂交剂 施用技术 化杀效果 性状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纯度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殿荣 张文学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4-115,共2页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陕2 A的微粉授予不育系陕2 A的柱头,在4 h和6 h后,再分别授以恢复系垦C1的花粉,其异交率仍可达73%和53.7%,据此作者提出了在花粉授精过程中同品种花粉的迟钝性,异品种花粉的优先性理论;同时还提出提高父母本授...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陕2 A的微粉授予不育系陕2 A的柱头,在4 h和6 h后,再分别授以恢复系垦C1的花粉,其异交率仍可达73%和53.7%,据此作者提出了在花粉授精过程中同品种花粉的迟钝性,异品种花粉的优先性理论;同时还提出提高父母本授粉位差、缩小父母本行距、增加父本花粉量、加强辅助授粉、重复授粉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细胞质雄性不育微粉给油菜杂交制种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提高制种纯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辅助授粉 异交率 杂种纯度 甘蓝型油菜 制种纯度 技术措施 杂交制种 花粉量 不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微粉活力研究及其对杂交制种纯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灏 王道杰 李殿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7,共6页
通过对微粉和正常花粉在不同和同一雌蕊上的结实力比较和结实竞争研究,表明微粉虽能够授粉结实,但活力低、萌发慢,持续时间短,受精结实能力差,与正常花粉的竞争力弱,授微粉后间隔3~72 h,再授恢复系花粉,其结实表现仍可达... 通过对微粉和正常花粉在不同和同一雌蕊上的结实力比较和结实竞争研究,表明微粉虽能够授粉结实,但活力低、萌发慢,持续时间短,受精结实能力差,与正常花粉的竞争力弱,授微粉后间隔3~72 h,再授恢复系花粉,其结实表现仍可达到或超过单独授恢复系花粉的结实率,最高的还超过了只授恢复系花粉结实率的9.57% ;授微粉后间隔0~48 h 再授恢复系花粉仍可获得70.35% ~91.00% 的异交率,说明微粉对油菜杂交制种过程的杂种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微粉活力 杂种纯度 制种 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永红 任军荣 +1 位作者 张智 王京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33-34,37,共3页
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 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 人工模拟 化学杂交剂 S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春油菜用“SX-1”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永红 任军荣 +2 位作者 李殿荣 田建华 李永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8-19,共2页
为了探索利用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简称CHA)"SX-1"诱导雄性不育制种技术,从2009-2011年3a在甘肃民乐、武威,青海湟源、贵德等地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在春油菜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以... 为了探索利用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简称CHA)"SX-1"诱导雄性不育制种技术,从2009-2011年3a在甘肃民乐、武威,青海湟源、贵德等地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在春油菜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以确保高产优质的关键制种技术,开创了春油菜应用化学杂交剂"SX-1"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制种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春油菜 化学杂交剂 CHA SX-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化学杂交剂SX-1制种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徐鹏 李永红 +5 位作者 李建昌 田建华 赵小光 张智 张耀文 李殿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0-12,25,共4页
以国审油菜品种秦优33的亲本为材料,对化杀剂SX-1在制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的制种密度(A)和化杀剂喷施浓度(B)之间没有互作效应,说明喷施浓度不随制种密度而变化;制种密度对母本的花期和产量影响显著,制种密度与花期负相... 以国审油菜品种秦优33的亲本为材料,对化杀剂SX-1在制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的制种密度(A)和化杀剂喷施浓度(B)之间没有互作效应,说明喷施浓度不随制种密度而变化;制种密度对母本的花期和产量影响显著,制种密度与花期负相关,与产量正相关,最大密度A5平均产量达到2 467.56kg/hm2,比最小密度A1增产11.71%,说明增加制种密度可缩短花期和有效提高产量;喷施浓度对母本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株高、主花序长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均低于对照B7,说明化杀剂的喷施对于母本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喷施浓度B1、B2、B3和B4比对照产量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折合公顷产量最低的是高浓度B5,比对照减产9.74%,差异显著,说明化杀剂SX-1的喷施浓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喷施浓度B3和B4前期没有正常花,没有药害株,对母本没有明显的抑制,产量降低不显著,是化杀剂SX-1的喷施推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剂 甘蓝型油菜 喷施浓度 产量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俊生 李少钦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3,10,共4页
选用自育的 3个双低和 1个单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恢复系按 4× 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 2 0个杂交组合 ,分析了 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F96 A最好。陕 3A与 F134A较好 ,但综合性状... 选用自育的 3个双低和 1个单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恢复系按 4× 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 2 0个杂交组合 ,分析了 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F96 A最好。陕 3A与 F134A较好 ,但综合性状和品质陕 3A较优 ;EN2 7、EN2 8、EN4均为较理想的恢复系。最优组合为 F96 A× EN2 8、F96 A× EN2 7,其次为F96 A× EN4、陕 3A× E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油菜 数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甘蓝型杂交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耀文 李殿荣 任军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8期17-19,22,共4页
关键词 陕西 油菜产业 发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智 孔建 +6 位作者 李永红 姚雪雁 杨欢欢 任军荣 王阳峰 张亚周 穆建新 《中国种业》 2020年第7期36-38,共3页
油菜是陕西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的种植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摸清陕西省油菜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 油菜是陕西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油菜的种植成本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国外进口油料冲击十分突出,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摸清陕西省油菜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研、走访和电话咨询产业相关的单位与人员,从陕西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保障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油料供给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19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小麦品种抗(耐)霜冻害的调查分析及育种研究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京宏 曹永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3期56-57,共2页
通过对2017—2018年度陕西省小麦区域试验8组102个品种和丰乐种业小麦联合体试验黄淮南片区2组24个品种等进行调查和简要分析,并与我国黄淮南片区的小麦品种(系)相比较,指出了陕西省小麦育种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陕西省小麦育种的改进方... 通过对2017—2018年度陕西省小麦区域试验8组102个品种和丰乐种业小麦联合体试验黄淮南片区2组24个品种等进行调查和简要分析,并与我国黄淮南片区的小麦品种(系)相比较,指出了陕西省小麦育种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陕西省小麦育种的改进方向与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霜冻害 抗寒育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