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发展视角下陕西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晓华 白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以陕西华阴老腔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融入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老腔在展演中地方性保持与现代性适应的问题。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呈现结构化过程,该过程介乎于旅游者、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之间,是... 以陕西华阴老腔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融入式观察与深度访谈,分析老腔在展演中地方性保持与现代性适应的问题。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背景下,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呈现结构化过程,该过程介乎于旅游者、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之间,是旅游内生悖论的必然;也是华阴老腔在全球化条件下保持地方性的权宜之策,是现代性与地方性相互嵌入和转换的过程。具体包括:主体上,地方文化精英对官方与民间几方面力量的协调;动机上,自我意识和自我呈现通过旅游凝视对他者认同的响应;内容上,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符号化导致的非日常展演;结果上,由时空移植导致的地方性异地表达与非地方展演之间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地方性 传统民俗文化 商业化进程 华阴老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背景下免费型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陕西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78
2
作者 董楠 张春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23,共15页
全域旅游的推行有利于旅游景区从门票经济向全面发展转型。文章以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免费型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现状的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免费型森林公园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首先,游客满意度的调... 全域旅游的推行有利于旅游景区从门票经济向全面发展转型。文章以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通过对全域旅游背景下免费型森林公园游客满意度现状的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免费型森林公园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首先,游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森林公园游客总体满意度水平位于'一般'等级,7项属性维度中满意度水平最高的是'自然环境',最低的是'旅游信息与通讯'。其次,IPA分析图结果显示,景区网站旅游信息完善、景区无线网络(WiFi)完备、景区手机通讯良好、住宿价格、餐饮价格、购物价格、文化遗存价值高、珍稀动植物多样、住宿设施、餐饮设施以及服务人员对待游客友好而礼貌共11个测项位于高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域,亟须改进。最后,文章根据案例地满意度评价结果,探讨了免费型森林公园目的地发展质量提升及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森林公园 游客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旅游地属性、感知价值、游客欣喜与重游意愿的关系——以陕西关山草原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郝萌 张春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53-1967,共15页
厘清草原旅游地属性、感知价值、游客欣喜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旅游地属性-重游意愿”理论关系模型。选取陕西关山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59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 厘清草原旅游地属性、感知价值、游客欣喜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构建“旅游地属性-重游意愿”理论关系模型。选取陕西关山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59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1)草原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的形成以游客欣喜为关键直接前因,而且游客欣喜是感知价值影响重游意愿的重要传导机制。2)草原旅游地表达性属性在对重游意愿的作用路径上,具有明显的情感导向特质,是提升重游意愿更为重要的属性。3)草原旅游地表达性和工具性属性影响重游意愿的具体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特征,说明在“旅游地属性-行为意图”关系中认知和情感因素作用的差异具有旅游地属性层面的结构性原因。研究结论揭示出草原旅游地的表达性和工具性属性分别主要经由游客欣喜和感知价值对重游意愿发挥影响作用的机制,表明对旅游地属性重要性的判断,应在分析各属性的认知与情感路径关系前提下,考察其影响效应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属性 表达性属性 工具性属性 积极情感 行为意图 认知评价理论 草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实践的学理审视 被引量:3
4
作者 庞玮 白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认定的城镇内街区品牌,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的生活追求,激发文旅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聚势赋能。对接城市空间质量理论,在系统总结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实践的基础上...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认定的城镇内街区品牌,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的生活追求,激发文旅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聚势赋能。对接城市空间质量理论,在系统总结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旅游休闲街区的本质是休闲需求升级和功能体验优化在街区建设中的实践,是街区空间的休闲化升级;现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呈现出传统文化为主、城市中心居多、侧重地方文化主题的游览体验与零售业态布局等特征;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地方性的文化传承、更新性的空间安置和系统性的保护运营这三条理论与实践路径。地方性的文化传承应重点强调区位、场所和地方感,更新性的空间安置应围绕空间的人本、功能与活力展开,系统性的保护运营则应重视要素的整合、优化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休闲街区 步行街 街区 地方性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道德感知结构与行业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强 白凯 +1 位作者 田洁 蔺国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5,共12页
旅游伦理研究是国内外旅游学界较少关注的研究领域,而日益凸显的旅游伦理问题又决定了行业和学界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此,文章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检验,从个体微观角度,初步分析了旅游道德感知的组成结构及个体旅游实践经历对... 旅游伦理研究是国内外旅游学界较少关注的研究领域,而日益凸显的旅游伦理问题又决定了行业和学界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此,文章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检验,从个体微观角度,初步分析了旅游道德感知的组成结构及个体旅游实践经历对旅游道德感知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道德注意力、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理想主义伦理立场所建构的旅游道德感知结构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及外部有效性;旅游行业实践经历与个体旅游道德感知的关系显著,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旅游道德感知。在理论方面,该研究适度拓展了旅游道德感知的研究内容,说明了旅游道德感知的架构具有较好的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对指导旅游伦理教育、企业内部伦理建设及学生个体的道德感知提升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道德感知 旅游行业实践 伦理立场 道德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1990年以来国内外的重要文献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馨 高楠 白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国内外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遗产旅游研究在21世纪初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国家拓展的态势,学科渗透性强、期刊分散,未形成高级别核心作者群;国内外遗产... 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国内外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遗产旅游研究在21世纪初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国家拓展的态势,学科渗透性强、期刊分散,未形成高级别核心作者群;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热点主要从遗产旅游地基本问题、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相关利益群体及遗产地旅游活动四方面切入,遗产旅游者研究是近年来该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聚焦;遗产旅游研究具有历时性的变化趋势。旅游活化呈现与利用是人类对遗产保护并使之持续存在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应充分关注遗产的生命历程与表征方式及"中国特色"遗产管理模式,为中国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城郊旅游认知中的人际传播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建荣 赵振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127,共6页
城郊旅游越来越受青睐,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城市居民,其人际传播频次和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应用Excel和SPSS 22.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人际传播成为城郊旅游认知的首要影响因素,知名度、出游时... 城郊旅游越来越受青睐,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城市居民,其人际传播频次和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应用Excel和SPSS 22.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人际传播成为城郊旅游认知的首要影响因素,知名度、出游时序以及旅游地类型,促成了人际传播路径和群体关系的明显分异。传播背景的限定性突出了社会技术、旅游地特征和群体关系脉络,而且传播者和受众具有延续性与统一性,体现了传播路径和群体关系彼此之间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旅游 人际传播 认知 群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三大都市圈旅游空间错位影响因素及时空动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宏宇 吴普侠 +1 位作者 冯庆 孙根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以成都、西安、武汉都市圈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选取影响旅游流的三大因素,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揭示三大都市圈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可达性重心整体向南偏移,经济发展... 以成都、西安、武汉都市圈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选取影响旅游流的三大因素,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揭示三大都市圈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可达性重心整体向南偏移,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流重心向北偏移,产生错位现象。(2)三大都市圈内部空间差异加剧,呈现“中心城市高,子城市低”,出现不同层级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整体而言,高错位区出现在武汉和成都,其余地级市空间错位指数绝对值集中在0~2;旅游资源、交通可达性、人均收入和旅游流对空间错位贡献值均为负值,表明其对空间错位有正向优化作用,其中交通可达性错位贡献值最大,是降低空间错位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当前区域旅游发展除了重视核心城市对其余城市辐射及溢出作用外,同时应分析旅游要素错位区域及发展趋势,促进都市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错位 时空演变 成都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利涛 苏惠敏 +1 位作者 张萍 李政委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5-633,共9页
青海省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青海省区域旅游格局有重要影响.对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别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性、密度等方面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核密度方... 青海省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青海省区域旅游格局有重要影响.对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别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性、密度等方面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核密度方法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其分布与海拔、坡度、交通、水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呈"东多西少"的集聚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旅游资源集中在青海省11%地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由东向西辐射(型)的分布趋势;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场所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旅游地感知环境美学质量对游客积极情绪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璟 张春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94,共15页
积极情绪是自然旅游中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效益,对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还缺乏有深度的科学解释。文章将积极情绪视作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互动的系列积极心理反应的结果,基于亲生物假说和注意力恢复理论,以感知环境美学质量为自变量,引入自然联结... 积极情绪是自然旅游中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效益,对其产生的心理机制还缺乏有深度的科学解释。文章将积极情绪视作游客与旅游地环境互动的系列积极心理反应的结果,基于亲生物假说和注意力恢复理论,以感知环境美学质量为自变量,引入自然联结性和恢复性知觉为中介变量,探究游客积极情绪的产生机制。该研究依托陕西省翠华山景区的499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Bootstrap法进行了多重中介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环境美学质量对积极情绪的影响,受到了自然联结性和恢复性知觉的完全中介;(2)在感知环境美学质量和积极情绪之间,自然联结性和恢复性知觉发挥“简单+链式”的复杂中介作用;(3)研究所揭示的自然旅游地环境美学质量影响游客积极情绪的心理过程机制,与旅游审美体验的层次逻辑相契合。研究结论揭示了自然旅游地环境美学质量影响游客积极情绪的具体路径与机制,是从游客与自然旅游地环境互动的角度对积极情绪产生过程的新解释,为自然旅游心理健康效益产生机制的理论模型发展提供了实证基础;证明了亲生物假说和注意力恢复理论在解释“环境品质-健康效益”关系中的互补式协同作用,为支持两理论融合的观点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环境美学质量 自然联结性 恢复性知觉 积极情绪 自然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旅游者真实性感知、怀旧情感和地方依恋对行为意图的影响——以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蒋怡斌 张红 +1 位作者 张春晖 王雨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20,共13页
了解影视旅游者游后行为意图的影响机制可有效促进旅游者正向行为意图的产生,促进影视旅游地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态度理论的"认知-情感-行为"路径出发,引入真实性感知、怀旧情感、地方依恋等变量构建影视旅游者行为意图影响机... 了解影视旅游者游后行为意图的影响机制可有效促进旅游者正向行为意图的产生,促进影视旅游地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态度理论的"认知-情感-行为"路径出发,引入真实性感知、怀旧情感、地方依恋等变量构建影视旅游者行为意图影响机制模型,并以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影视旅游者真实性感知和怀旧情感对行为意图无显著直接影响,但均对地方依恋有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对行为意图的直接正向影响效果显著,是促进行为意图产生的重要情感因素。(3)真实性感知和怀旧情感均通过地方依恋的完全中介对行为意图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影视旅游地应注重影视吸引物与现实的联系和还原,提高影视旅游体验的真实性感知,同时,应注重营造怀旧情境与氛围,唤醒旅游者对影视吸引物的深层情感,增强地方依恋,最终促进其行为意图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旅游 真实性感知 怀旧情感 地方依恋 行为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认同建构的旅游介入影响研究——以拉萨“藏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包军军 白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45,共15页
自我认同关乎个体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实践,而旅游作为现代社会成员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精神性内涵与之息息相关。藉于此,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以认同过程理论为框架,在确定"藏漂"自我认同建构过程和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在... 自我认同关乎个体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实践,而旅游作为现代社会成员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精神性内涵与之息息相关。藉于此,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以认同过程理论为框架,在确定"藏漂"自我认同建构过程和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在其中发挥的异质性作用和特征:危机期--动摇与消解,表现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建构期--支持与塑造,表现为条件性与结果性的统一;再构期--消蚀与唤醒,呈现出破坏性与维持性的统一。文章还认为"藏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需求,旅游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兼有积极与消极作用。探析旅游精神维度与自我认同的联结机制,亦是强调旅游社会文化效应、洞悉旅游精神内涵、延伸旅游研究触角及理解相关社会行为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旅游 “藏漂” 认同过程理论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4年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过程与格局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6-615,共10页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由低向高演进的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251和0.294,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凸显;(2)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协调度演变曲线呈现历时性波动上升且趋同发展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为0.173,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扩大;(3)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耦合协调度类型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低层次趋同向高层次趋异演变,并最终演变成"哑铃型"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区域交通 耦合 过程与格局 西北5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场感对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影响——基于时间失真的中介作用和视觉感知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馨 白凯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74,共20页
虚拟旅游为潜在旅游者提供了在真实旅游中不能获得的难忘体验。文章以情感体验这一衡量虚拟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因变量,考察了虚拟旅游临场感、时间失真、视觉感知与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中的... 虚拟旅游为潜在旅游者提供了在真实旅游中不能获得的难忘体验。文章以情感体验这一衡量虚拟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因变量,考察了虚拟旅游临场感、时间失真、视觉感知与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中的临场感为二阶因子模型,其二级构成维度由空间临场感和自我临场感组成,且空间临场感会对自我临场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虚拟旅游中的临场感会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并且相较于空间临场感,自我临场感对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影响更大。(3)情感打分结果显示,虚拟旅游参与者的情感表达主要集中在Q1(HVHA)和Q4(HVLA)两个区域,突出表现为高效价的积极情感。(4)时间失真在临场感与虚拟旅游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视觉感知则会调节临场感对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影响。文章拓展了临场感在虚拟旅游情境中的适用范畴,深入解释了虚拟旅游情境下个体情感体验的前端影响机理,也为旅游目的地的虚拟旅游场景设计、情感服务升级和创意营销实践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场感 情感体验 时间失真 视觉感知 虚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古城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的维度建构与检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馨 白凯 包军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32,共17页
21世纪初以来,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已成为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及目的地管理的重点研究议题。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和实地访谈,提出了地方融入的操作化定义、维度结构,并对应开发了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认为,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包括5个维度,... 21世纪初以来,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已成为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及目的地管理的重点研究议题。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和实地访谈,提出了地方融入的操作化定义、维度结构,并对应开发了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认为,旅游移民的地方融入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适应自然环境、获取经济资源、发展社会关系、接纳地方文化和建立地方情感。经问卷数据验证,文章所开发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良好。五大维度是衡量地方融入的重要依据,研究结论丰富了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对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移民 地方融入 维度建构 量表开发 丽江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小企业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以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冰 贾榕榕 +1 位作者 卢欢 马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6,共8页
在中国乡村旅游情境下,构建了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并以袁家村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小企业创业环境、创业学习对机会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优质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创业学习经历可... 在中国乡村旅游情境下,构建了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并以袁家村旅游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小企业创业环境、创业学习对机会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优质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创业学习经历可以促进机会识别;创业学习在创业环境与机会识别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创业环境不但对机会识别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且通过创业学习对机会识别产生间接效应。最后,基于袁家村旅游小企业的创业启示,就如何优化乡村旅游地创业环境、拓宽小企业创业学习渠道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小企业 创业环境 创业学习 机会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圈的旅游礼物馈赠: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凯 黄琦珂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0,共8页
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交换方式,其中,旅游礼物馈赠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网络建构与维系的重要手段。经由中国传统观念的浸染,特别是人情(情感的串联)、面子(主体意识的维护)、关系(互动的延续)、礼(道德的约束)等观念的影响,旅游... 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交换方式,其中,旅游礼物馈赠已成为现代人际关系网络建构与维系的重要手段。经由中国传统观念的浸染,特别是人情(情感的串联)、面子(主体意识的维护)、关系(互动的延续)、礼(道德的约束)等观念的影响,旅游礼物馈赠行为现已衍生出了符号性意义传达、社会关系再生产等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特质。而旅游礼物馈赠行为则反映了以价值呈现为指导的功能性意义、以情感承载为核心的感受性意义及以满足自我需要为主体的象征性意义。此中,象征性意义是工作圈中旅游礼物馈赠者的首要考量,这为旅游者的馈赠决策,以及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与推广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馈赠 社会交换 工作圈 本土化意识 旅游购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康晓媛 白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91,共14页
记忆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源泉,但鲜有文献揭示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此,文章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采取两个连续的研究设计,探索了红色记忆与红色旅游动机的潜在关联。具体而言,研究一探讨并验证了红色... 记忆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源泉,但鲜有文献揭示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此,文章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采取两个连续的研究设计,探索了红色记忆与红色旅游动机的潜在关联。具体而言,研究一探讨并验证了红色记忆的结构维度与理论模型,研究二明晰了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差异化影响。具体研究发现为:(1)红色记忆具身建构高阶模型由符号记忆、情感记忆、实践记忆3个主范畴,以及自我关联符号记忆、社会象征符号记忆、归属认同情感记忆、怀旧反思情感记忆、习惯记忆和模仿记忆6个副范畴组成;(2)红色记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验证了质性研究所提出的红色记忆理论模型;(3)红色记忆显著影响红色旅游动机的产生,其子维度对不同红色旅游动机存在差异化影响。该研究明晰了红色记忆的动机功能与作用机制,为红色记忆实践和红色旅游营销提供了科学管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记忆 集体记忆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国际义工旅行者的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紫灵 白凯 刘晨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9,共10页
以参加过国际义工旅行的26名中国青年旅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半结构访谈所获取的数据,对青年国际义工旅行者旅游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在已有文献和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动机性质和联系将义工旅行的出行动机划分为利他动... 以参加过国际义工旅行的26名中国青年旅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半结构访谈所获取的数据,对青年国际义工旅行者旅游动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在已有文献和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动机性质和联系将义工旅行的出行动机划分为利他动机和自我动机。其中,利他动机指义工旅行者对目的地援助的期望;自我动机指义工旅行者以自我兴趣和需求为中心。研究发现:1)国际义工旅行者的旅游动机呈现出自我需求主导的特征;2)不同动机主导下的国际义工旅行者都存有利他和自我的双重影响因素。影响义工旅行者动机的因素包括:平台宣传建构的目的地旅游形象、项目内容、个人能力和家庭影响等;3)国际义工旅行是一种责任旅游,不仅包含对目的地的责任同样也是对个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义工旅行 旅游动机 青年旅行者 动机分类 大学生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谦让对旅游者排队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鹏 白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60,共12页
社会环境中,供需失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物质分配与获取必然涉及等待,排队就成为常见的社会行为规则,加之旅游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排队现象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调研地,通过对谦让这一本土化特征的概念构建... 社会环境中,供需失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物质分配与获取必然涉及等待,排队就成为常见的社会行为规则,加之旅游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排队现象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文章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调研地,通过对谦让这一本土化特征的概念构建,并引入印象管理动机概念,探索了谦让和旅游者排队行为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在旅游者排队过程中,谦让对旅游者的排队行为倾向具有显著影响;(2)印象管理动机在谦让的规范性、怯懦性和旅游者排队行为倾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用。该研究一定程度上拓宽并融合发展了本土化旅游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涉猎内容与范畴,发现了谦让的不同特性对中国旅游者排队行为影响具有显著差别。研究结果对引导旅游者树立规范的排队意识,指导旅游企业内部统筹、设计排队方案以及对相关部门加强旅游者排队行为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让 排队行为 印象管理动机 中国旅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