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遗址博物馆建筑消防问题研究——陕西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肖莉 薛凯 +4 位作者 李华 姚慧 刘茵 刘瑜 王湘焕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185-187,191,共4页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我国遵照国际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和遗址文物保护的通行办法,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依据地下文物及土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特殊要求,地下遗址博物馆将...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我国遵照国际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准则和遗址文物保护的通行办法,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依据地下文物及土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特殊要求,地下遗址博物馆将成为我国博物馆建筑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建筑消防 展示厅 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 遗址保护 遗产保护 汉阳 中国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深宅大院”到“花园洋房”——西安传统庭院式住宅与近代独立式公馆住宅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符英 杨豪中 赵强 《华中建筑》 2010年第4期172-174,共3页
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在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地区相沿数千年,但是在近代的西安,却有西方的独立式住宅形态的传入,打破了城市中庭院式住宅一统天下的局面。该文以明清时西安传统庭院住宅和近代独立式公馆住宅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两种住宅体系的... 传统的庭院式住宅在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地区相沿数千年,但是在近代的西安,却有西方的独立式住宅形态的传入,打破了城市中庭院式住宅一统天下的局面。该文以明清时西安传统庭院住宅和近代独立式公馆住宅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两种住宅体系的整体空间形态、功能组织、建筑造型、建筑技术、室内装修与设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其比较结果不仅能够全面展示两种住宅体系的特征,并有助于揭示西安近代居住建筑由古至今的嬗变过程和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中西建筑文化碰撞交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传统 庭院式住宅 近代 公馆建筑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3
作者 韩骥 吴晓丛 +4 位作者 傅清远 侯卫东 王桢 周魁英 刘克成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8期100-103,共4页
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 韩疆:提出要把大明宫搞成遗址公园.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形势所迫。根据西安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经验,往往文物保护不先下手,最后将一事无成。从90年代开始.在最近10年里我们不断地向领导呼吁大明宫得有一... 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 韩疆:提出要把大明宫搞成遗址公园.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形势所迫。根据西安半个世纪以来的建设经验,往往文物保护不先下手,最后将一事无成。从90年代开始.在最近10年里我们不断地向领导呼吁大明宫得有一些动作了.单纯地保是保不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公园 公园建设 西安 专家 规划 文物保护 大明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申红利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年第27期22-23,共2页
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还不够成熟。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出发,分析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几点加强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方案。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
5
作者 王欣亚 王妮 《美与时代(城市)》 2015年第12期98-100,共3页
唐代金银器装饰工艺中包含有很多外来文化因素,摩竭纹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在阐述唐代金银器上摩竭纹的发现与特点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摩竭纹在唐代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 唐代 金银器 摩竭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
作者 陈全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4,7,共3页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 汉中的褒河奔流于褒谷之中,谷口距汉中古城北二十公里。由谷口上溯九公里许,即褒姒故里,有褒姒舖在焉。褒姒本系古褒国一民间女子,以姒氏为姓,乃以褒姒”名之。据《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褒国古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括地志》所记是唐时之褒城,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北距褒谷口十里。度其地望,褒国古城当在今汉中市新沟桥乡打钟寺村以东的周寨附近。周幽王五年(前779年),周伐褒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姒 褒谷 寺村 谷口 褒城县 共叔段 唐时 褒河 周本纪 九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阳陵到海德马克:两个遗址博物馆的社会人类学访谈——吴晓丛谈汉阳陵(下篇)
7
作者 许东明 吴晓丛 《住区》 2019年第2期82-93,共12页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话遗产"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为这... 从2009年至2015年,笔者就"遗址博物馆的中国与挪威案例对比研究"这一博士论文选题,以社会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为工具,对在挪威和中国所遴选的两个遗址博物馆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话遗产"栏目首批系列文章即为这一田野调查工作的人类学访谈笔记。此项调研工作的重点,是采访曾以不同角色参与相关遗址博物馆项目的专业工作者——包括文物保护官员、考古专家、博物馆学专家、博物馆管理者、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及施工监理人员等——分别代表了参与项目实施的不同组织机构。社会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与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是开展此项田野工作的主要科研工具。这一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访谈主要聚焦于挪威和中国的两个遗址博物馆的三则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建筑案例——即挪威哈马市(Hamar)海德马克博物馆(Hedmarksmuseet)的"大哈马谷仓"(Storhamarl(?)ven)和哈马大教堂遗址保护厅(Vernebygget over Domkrikeruinene pa Hamar),以及中国西安汉阳陵博物馆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地下遗址保护展示厅。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与皇后王氏同莹异穴的合葬陵园,坐落于西安以北泾渭两河交汇的咸阳塬上,在五陵原西汉帝陵群中位居最东。对汉阳陵的考古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探明的阳陵陵园遗址区包括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邢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组成部分,共约20平方公里。汉阳陵博物馆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身是1999年建成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是中国2010年首批公布的十二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2000年至2006年设计并实施完成。建筑位于阳陵帝陵封土东北侧,靠近帝陵封土,是中国首座对考古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国际文物保护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鉴于保护遗址及遗址周边环境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考虑,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弃宏大而就无形",采用全地下建设方式,淡化了建筑对遗址环境的干扰,并运用先进科技,将遗址环境与参观环境分离,通过封闭模拟文物埋藏环境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同类型考古遗址博物馆中的范例。笔者就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这一项目共采访了十余位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幸蒙受访人慨允,得以将这些访谈信息采集整理,作为基础数据以资进一步学术研究之用。这些访谈对于所聚焦的项目案例,堪为一份珍贵的口述历史记录。读者由此或不难勾勒出一幅有关具体案例的全景图像。而多位受访人在访谈中不乏于项目之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遗址博物馆设计实践认知之盛意阐发,相信無论于笔者抑或读者,都既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收获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汉阳陵 考古发掘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社会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