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牛腹泻4种细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睿 徐伟 +4 位作者 罗艳 谢晓刚 李梦磊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7,共7页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及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的保守区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4种细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细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copies/μL、1.2×10~2copies/μL、9.1×10~1copies/μL和1.4×10~3copies/μL,该方法的灵敏性高于普通单项PCR检测方法1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病料,每份病料均检测出对应攻毒细菌的荧光信号。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致牛腹泻细菌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睿 徐伟 +3 位作者 罗艳 谢晓刚 李梦磊 张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8,共9页
【目的】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恶性卡他热病毒(MCFV)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BVDV、BCoV、BRV和MCFV的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BVDV的5′UTR基因、BCoV的N... 【目的】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恶性卡他热病毒(MCFV)4种致牛腹泻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BVDV、BCoV、BRV和MCFV的鉴别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BVDV的5′UTR基因、BCoV的N基因、BRV的VP6基因和MCFV的ORF9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构建标准阳性重组质粒,建立可同时检测4种致牛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用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7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PCR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仅可特异性扩增出4种目标基因片段;对BVDV、MCFV、BRV和BCo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4×10^(1),1.4×10^(3),9.1×10^(1)和1.2×10^(2)拷贝/μL,与普通PCR相比,灵敏性高出10~1000倍;批内、批间差异均小于5%。7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7%(BCoV)、97.4%(BRV)、100.0%(BVDV)和100.0%(MCFV)。【结论】建立了BVDV、BCoV、BRV和MCFV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腹泻病毒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腹泻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冠状病毒 牛恶性卡他热病毒 牛轮状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