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县何家村金矿床隐伏矿体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森森 袁稳 +8 位作者 杜贵超 郭甲一 龙康华 张宗可 陈丽娟 李彬 刘永贺 鲁岩 李思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1125,共12页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金矿床为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为了进一步探测隐伏矿体,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析。矿体沿含金蚀变带产出,金品位为0.12g/t^4.0 g/t。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金矿床为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中的构造蚀变带。为了进一步探测隐伏矿体,开展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以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分析。矿体沿含金蚀变带产出,金品位为0.12g/t^4.0 g/t。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黄铜矿和少量自然铁,矿石结构主要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常见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在地球化学金异常区域内,通过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缩小矿区存在的隐伏岩浆-热液活动范围,并且沿剖面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分析,进而客观评价Au异常。物探和化探数据显示的信息具有吻合性,暗示矿区沿次级断裂附近的深部可能存在较大矿体,为矿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金矿床 隐伏矿寻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油田伴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春威 杨博 +6 位作者 李鹤 曹义鸣 介兴明 刘健辉 张书勤 胡耀强 吴向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8,106,共7页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系统考察了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原料气压力、温度、组成、膜丝填充率等参数对油田伴生气中CO_2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对整体分离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升高原料气压力会增加处理...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系统考察了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原料气压力、温度、组成、膜丝填充率等参数对油田伴生气中CO_2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原料侧放空气流量对整体分离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升高原料气压力会增加处理量,但对分离性能无明显影响;升温导致渗透加速但是分离性能有下降趋势;原料气中CO_2浓度变大导致膜的渗透速率随之变大;50%装填率表现出了最佳的分离效果.在580h测试过程中聚酰亚胺膜渗透分离性能较为稳定.这些结果揭示了相关参数对该分离过程影响的规律,并验证了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用于油田采出气中CO_2分离回收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二氧化碳 油田伴生气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贵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39,共10页
本文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及露头地质剖面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不具备吉尔伯特式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结构上,三... 本文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及露头地质剖面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2油层沉积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不具备吉尔伯特式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层结构。沉积结构上,三角洲单体厚度薄、分布广,具有"毯状"沉积结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优势发育等特征。沉积微相发育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河口坝一般不发育,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化改造。一方面,当河道入湖后迅速扩展,形成面状流向湖盆中央推进,后期河道扩展后对前期沉积物进行冲刷及改造;另一方面,湖水波浪改造使河口处形成的河口坝沉积物难以保存。沉积微相组合具有以水下分流河道优势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互层发育等特征。研究区三角洲沉积受构造演化、气候、水平面变化及供给体系等因素控制。长62油层沉积时期地形平缓,沉降速率缓慢,气候温湿,当河道携带细粒沉积物进入湖盆时,河道迅速扩展,水流分散形成面状流并向湖盆中央推进,形成"毯式"结构。总体呈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泥岩互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浅水三角洲 沉积相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杜贵超 胡双全 +1 位作者 石立华 魏繁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长6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浊沸石胶结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贵超 石立华 +3 位作者 马晓峰 曹青 丁超 沈振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深化七里村油田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延长组长6油层浊沸石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A期和晚... 为深化七里村油田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延长组长6油层浊沸石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A期和晚成岩A期3期浊沸石。同生成岩期,浊沸石胶结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影响,长6油层砂岩火成岩碎屑中玻璃质矿物及变质岩屑的水化作用,为早期浊沸石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早成岩A期,斜长石的钠长石化作用为浊沸石胶结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晚成岩A期,胶结与浊沸石过饱和析出有关,所需的Ca^(2+)及SiO_2等来源于早期浊沸石、长石及岩屑颗粒溶蚀等。浊沸石胶结与长6油层物性关系密切,早期浊沸石胶结阻止了碎屑颗粒进一步压实,亦为后期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提供条件;晚成岩A期的浊沸石溶蚀,扩大了储集层孔隙空间,同时改善了储集层孔喉结构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七里村油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浊沸石 胶结物 储集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中CO_2排放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香增 高瑞民 +1 位作者 张书琴 闫鹏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79-81,共3页
利用C守恒原理对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CO_2排放点进行分析,对比了选用不同气化原料生产单位甲醇CO_2排放量,得出气化原料多元化对降低CO_2排放量有利的结论。计算出典型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中各主要排放点的大致排放量比例,可知燃... 利用C守恒原理对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CO_2排放点进行分析,对比了选用不同气化原料生产单位甲醇CO_2排放量,得出气化原料多元化对降低CO_2排放量有利的结论。计算出典型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中各主要排放点的大致排放量比例,可知燃料燃烧排出的CO_2占总排放量的比重较大,甲醇合成过程排出CO_2浓度较高,适于后续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甲醇 CO2排放 C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