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历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璐 赵振杰 +8 位作者 霍丽花 王光一 金蕊 于乃彬 辛赛格 高翔 赵万春 董剑 李晓燕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共4页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方法对170余份陕西省历代和当代主要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基因Pina和Pinb等位变异进行了研究,以揭示陕西省小麦品种换代过程中籽粒硬度的演变规律。其中,历代品种(系)材料51份,硬质麦占39.22%,混...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方法对170余份陕西省历代和当代主要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基因Pina和Pinb等位变异进行了研究,以揭示陕西省小麦品种换代过程中籽粒硬度的演变规律。其中,历代品种(系)材料51份,硬质麦占39.22%,混合麦占60.78%;Pina-D1b等位基因类型为9.80%,Pinb-D1b等位变异类型为47.06%;当代小麦品种(系)119份,硬质麦占38.66%,混合麦占61.34%;Pina-D1b等位变异类型为17.65%,Pinb-D1b等位变异类型为39.50%;Pina基因所占比例为14.29%,Pinb基因所占比例为63.03%;陕西省历代小麦品种硬度平均数呈先降后升趋势,总体呈现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Pina Pinb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其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唐忠艳 陈刘明 +3 位作者 张雯婷 董剑 高翔 李晓燕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87-92,98,共7页
淀粉是小麦的重要成分,其理化性质决定面粉的品质,影响食品加工行业相关产品性能与品质。本文概述了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及组成,以及不同淀粉组成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和小麦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小麦淀粉的改良及... 淀粉是小麦的重要成分,其理化性质决定面粉的品质,影响食品加工行业相关产品性能与品质。本文概述了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及组成,以及不同淀粉组成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和小麦淀粉合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小麦淀粉的改良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糊化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硬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雅月 赵振杰 +3 位作者 赵万春 董剑 李晓燕 高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5-922,共8页
小麦籽粒硬度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小麦的制粉品质有重要影响,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籽粒硬度与胚乳结构的关系、籽粒硬度对面粉品质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籽粒硬度的遗传规律、品种与... 小麦籽粒硬度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小麦的制粉品质有重要影响,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籽粒硬度与胚乳结构的关系、籽粒硬度对面粉品质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籽粒硬度的遗传规律、品种与环境对籽粒硬度的影响、籽粒硬度育种改良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小麦育种中籽粒硬度的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遗传 育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HMW-GS毛细管电泳高效分离体系研究
4
作者 王卫东 高翔 +5 位作者 何庆梦 姚晓露 刘阳 杨明明 李建芳 杨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2-550,共9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构建高效HMW-GS分离体系,以中国春为标准样,通过HPCE(毛细管电泳)方式,在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缓冲液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组分浓度、pH以及毛细管电泳参数对HMW...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构建高效HMW-GS分离体系,以中国春为标准样,通过HPCE(毛细管电泳)方式,在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IDA)缓冲液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组分浓度、pH以及毛细管电泳参数对HMW-GS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乙腈(Acetonitrile,ACN)+75 mmol·L^(-1) IDA+0.0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pH=2.5)为缓冲液,采用内径25μm、检测长度27 cm毛细管,PDA检测波长200 nm,分离电压20 k V,运行温度30℃,样品10.0 k V进样5 s时,亚基分离效果最好,连续多次、多天重复电泳,均可获得稳定图谱。相比传统的Phos-gly体系,图谱分辨率更好,分离重现性更高(亚基出峰时间RSD值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毛细管电泳 高效分离 亚氨基二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供体种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AIP2的克隆与进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翠花 李晓燕 +5 位作者 高翔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陈良国 石引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共8页
克隆普通小麦3个基因组供体种的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AIP2(ABI3interacting protein 2),预测、分析其功能,阐明其保守区域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为其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普通小麦AIP2基因的研究以及利用该基因改良穗发芽性状奠定基... 克隆普通小麦3个基因组供体种的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AIP2(ABI3interacting protein 2),预测、分析其功能,阐明其保守区域在不同材料间的变异,为其进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普通小麦AIP2基因的研究以及利用该基因改良穗发芽性状奠定基础。以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AA,2n=14)、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SS,2n=14)、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2n=14)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AIP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结构及功能,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小麦3个供体种材料中成功克隆AIP2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非常保守,均为969bp,编码323个氨基酸残基。3个供体材料间AIP2氨基酸序列仅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AIP2蛋白含有锌指环家族典型的锌指环结构域,进化分析发现,AIP2基因在植物中非常保守,推测该基因在禾谷类作物中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供体种 AIP2 克隆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ZIP29-7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嘉程 高翔 +3 位作者 董剑 杨明明 李晓燕 赵万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3-1593,共11页
金属离子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土壤中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会对小麦生长造成损害。锌铁转运蛋白ZIP家族(ZRT,IRT-like protein,ZIP)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参与多种金属离子的转运,也能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AtZTP29... 金属离子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土壤中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会对小麦生长造成损害。锌铁转运蛋白ZIP家族(ZRT,IRT-like protein,ZIP)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参与多种金属离子的转运,也能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AtZTP29在小麦中的同源基因TaZIP29-7B,并获得其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所获得的基因以及启动子序列进行初步分析,预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分析小麦TaZIP29-7B基因在根和叶中在不同金属离子溶液处理下的表达情况,以研究该基因在小麦体内中对重金属转运的作用。结果表明:序列分析显示TaZIP29-7B基因(登录号MK203894)编码277个氨基酸,TaZIP29-7B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存在信号肽,属于分泌蛋白,第89~263位置间的结构功能域ZIP,属于典型的ZIP超级家族结构域,具有8个跨膜区;进化分析显示TaZIP29-7B与单子叶植物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ZIP29蛋白同源性最高;启动子中存在多种响应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结果显示,小麦TaZIP29-7B基因在外界重金属盐的变化下表达量有所变化。说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小麦抗盐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ZIP29-7B 基因克隆 重金属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TFL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7
作者 何庆梦 高翔 +3 位作者 杨明明 董剑 李晓燕 赵万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0-1028,共9页
TFL1基因是植物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基因,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植物营养生长和花序的无限生长。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TaTFL1部分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序列组成、结构特征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 TFL1基因是植物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基因,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植物营养生长和花序的无限生长。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TaTFL1部分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序列组成、结构特征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预测,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中国春不同组织以及各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aTFL1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中;进化分析显示,TaTFL1与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启动子中存在着大量的光响应元件,以及分生组织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CAT-box)。qRT-PCR结果表明,TaTFL1基因在各组织中皆有表达,且均表现为花前表达量明显高于花后;在叶片中表达量较低,而在花前的穗下茎中表达量最高,在幼芽、颖壳和籽粒中也有微弱的表达;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穗中,TaTFL1在1~2cm的幼穗中表达量最高,随着幼穗的发育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与其他组织相比始终维持着较高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TaTFL1蛋白具有TFL1家族的典型结构,在小麦幼穗发育初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TF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小麦新品种不同生育阶段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0
8
作者 张龙龙 杨明明 +3 位作者 董剑 赵万春 高翔 陈冬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34,共9页
为了解三个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的抗旱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在大田自然干旱和人工灌水条件下,分别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与抗旱有关的小麦生理指标(SOD... 为了解三个小麦新品种西农538、西农556和西农558的抗旱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三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晋麦47、小偃22和西农979为对照,在大田自然干旱和人工灌水条件下,分别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与抗旱有关的小麦生理指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小穗数、穗粒数、穗下节长、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六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单项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反映存在差异,不同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将9个生理指标和株高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在成熟期,将9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四个时期的累计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3.67%、87.16%、92.29%和89.56%。通过对这四个时期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个小麦品种分为三类,其中西农538与晋麦47属于强抗旱型品种,西农558与小偃22属于中等抗旱型品种,西农556与西农979属于弱抗旱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阶段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陕253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丹 高翔 +5 位作者 于旭 董剑 赵万春 陈其皎 庞红喜 李哲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2-678,共7页
利用LMW-GS特异引物,从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中克隆了1个1498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FJ172533),该片段包含全长为912bp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完整编码序列。经比较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该基因属于Glu-D3位点编码低分子量谷蛋白... 利用LMW-GS特异引物,从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中克隆了1个1498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FJ172533),该片段包含全长为912bp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完整编码序列。经比较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该基因属于Glu-D3位点编码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编码产物N-端具有LMW-m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典型特征,系统演化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构建了该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2a-GluD3-S253,在宿主菌E.coli Rosetta-gami B(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基因克隆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NAC转录因子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红飞 高翔 +6 位作者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李晓燕 王延鹏 臧闻 李志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5-401,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中NAC家族转录因子基因,针对NAC基因家族成员,设计了覆盖其全长编码区的1对特异引物,从陕253小麦品种中克隆了2条大小分别为1 463、1549 bp的片段,命名为TaNAC2、TaNAC4(GenBank登录号为HQ872050-HQ872051)。序列分析表...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中NAC家族转录因子基因,针对NAC基因家族成员,设计了覆盖其全长编码区的1对特异引物,从陕253小麦品种中克隆了2条大小分别为1 463、1549 bp的片段,命名为TaNAC2、TaNAC4(GenBank登录号为HQ872050-HQ872051)。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序列包含典型NAC的完整编码序列,包括两个内含子,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为383、405个,这2个基因在N-端均具有NAC基因的典型DNA结合结构域,即NAC结构域,且氨基酸序列在该结构域的A、B、C、D、E5个亚区高度保守,仅在C亚区出现一个氨基酸的差异L-M,而且在C-D区出现罕见的半胱氨酸变异,此发现对于小麦品质的研究非常重要。同时发现这2个NAC类转录因子都不含有核定位信号(NLS),但是有相关的转录调控功能区域。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克隆序列属于NAC基因家族成员,并且发现的TaNAC4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的NAM亚组,TaNAC2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的CUC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陕253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陕253γ-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功能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明霞 高翔 +4 位作者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李艳亮 李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6,共8页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γ-醇溶蛋白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小麦品种陕253克隆获得一个γ-醇溶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GQ85762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的II区由于碱基转换产生一个额外的半胱氨酸残基。构建了GQ857626的原核表达... 利用设计合成的特异γ-醇溶蛋白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小麦品种陕253克隆获得一个γ-醇溶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GQ857626)。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的II区由于碱基转换产生一个额外的半胱氨酸残基。构建了GQ857626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表达菌株E.coli Rosetta gami B(DE3),IPTG诱导其成功表达。使用HisTrap HP组氨酸标记亲和层析柱纯化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并使用4 g粉质仪分析其功能。结果显示,将此纯化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整合到基础面粉后,面团的形成时间缩短,稳定时间减少,弱化度增加,导致主要的粉质指数明显下降,说明该亚基对面团流变学性质整体表现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γ-醇溶蛋白 原核表达 粉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粉对小麦面粉流变学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冉隆贵 高翔 +2 位作者 肖斌 陈良超 董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4-1240,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以小麦西农538(中筋)为供试材料,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绿茶、红茶和黑茶3类茶叶粉于面粉中,并对其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茶叶粉均可显著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以小麦西农538(中筋)为供试材料,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绿茶、红茶和黑茶3类茶叶粉于面粉中,并对其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茶叶粉均可显著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均显著增大;添加2%-10%的绿茶粉及6%-10%的黑茶粉,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弱化度均显著降低。添加6%的绿茶粉时,面团的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增幅均达到最大值,延伸度出现小幅度升高的拐点;添加4%的红茶粉,面团的拉伸面积显著增大,继续增加添加量则变化不明显;黑茶和红茶粉添加量分别大于4%和6%时,面团延伸度均显著降低。面粉中添加适量的茶叶粉可改善面粉的品质,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团网络结构形成速度和面团筋力的改良效果大于红茶粉和黑茶粉。面粉糊化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回生值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大均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3类茶叶粉对面粉糊化的热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粉 面粉 粉质特性 拉伸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PPO基因等位变异及面粉白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蕾 高翔 +6 位作者 陈其皎 李晓燕 董剑 赵万春 魏慧 石引刚 陈良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9,共9页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2-A和Ppo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2-A和Ppo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小麦品种共检测出Ppo-A1b/Ppo-D1a、Ppo-A1b/Ppo-D1b、Ppo-A1a/Ppo-D1a和Ppo-A1a/Ppo-D1b4种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且各基因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8.7%、13.9%、35.8%和11.6%;供试小麦品种不同位点PPO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2A位点等位基因Ppo-A1a、Ppo-A1b出现频率相近,而2D位点等位基因Ppo-D1a出现频率是Ppo-D1b的3倍;所测定的173份小麦品种PPO活性均值为117.3A475/(min.mg),其中低PPO品种所占比例较高;4种基因组合类型PPO活性顺序为Ppo-A1a/Ppo-D1b>Ppo-A1a/Ppo-D1a>Ppo-A1b/Ppo-D1b>Ppo-A1b/Ppo-D1a,且彼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供试小麦的面粉白度均值为73.0%,达到国家面粉白度等级一级标准的品种38份,占供试小麦总数的22.0%;其中基因组合为Ppo-A1a/Ppo-D1b的品种面粉白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组合。总体来看,供试的小麦品种间面粉白度及籽粒PPO活性变异范围较广,面粉白度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控制PPO的主效基因的等位变异对PPO活性及面粉白度均有显著影响。对供试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PPO活性表现及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筛选出23份具有高白度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PPO基因等位变异 PPO活性 面粉白度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陕253”PD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臧闻 董剑 +4 位作者 高翔 陈其皎 王延鹏 李志业 史红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9-804,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小麦蛋白二硫键形成的关键蛋白即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小麦品种"陕253"PDI基因的cDNA序列,基因登陆号为HQ911363。序列分析表明,HQ911363全长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含有PDI典... 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小麦蛋白二硫键形成的关键蛋白即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小麦品种"陕253"PDI基因的cDNA序列,基因登陆号为HQ911363。序列分析表明,HQ911363全长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含有PDI典型的异构酶活性的催化位点-CGHC-和内质网驻留信号肽-KDEL-。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宿主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了纯化。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诱导表达并纯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陕253”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艳亮 高翔 +8 位作者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王明霞 李敏 陈瑞佶 庞红喜 李哲清 刘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了挖掘和有效利用陕253中的优良基因,根据LMW-GS编码基因5′和3′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以陕25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分别回收并克隆到载体上,测序后得到11个新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892576~GQ892580和G... 为了挖掘和有效利用陕253中的优良基因,根据LMW-GS编码基因5′和3′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以陕25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分别回收并克隆到载体上,测序后得到11个新LMW-GS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892576~GQ892580和GQ892583~GQ892588,其长度为903~1 081 bp。其中,GQ892576、GQ892585、GQ892586、GQ892587和GQ892588具有完整编码区,可分别编码305、351、298、351和307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而GQ892577、GQ892578、GQ892579、GQ892580、GQ892583和GQ892584由于在编码区内出现提前终止密码子,推测为假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它们都具有LMW-m型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典型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陕253 低分子量谷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Waxy蛋白亚基毛细管电泳分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敏 强琴琴 +2 位作者 高翔 陈其皎 董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为构建Waxy蛋白亚基的快速、高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分离鉴定体系,为该亚基理化特性的分析、功能的发掘及含Waxy蛋白亚基种质的快速筛选提供参考依据,以小麦中国春为材料,采用逐一优化毛细管电泳体系参数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毛细管电泳中... 为构建Waxy蛋白亚基的快速、高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分离鉴定体系,为该亚基理化特性的分析、功能的发掘及含Waxy蛋白亚基种质的快速筛选提供参考依据,以小麦中国春为材料,采用逐一优化毛细管电泳体系参数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毛细管电泳中缓冲液各成分以及pH值对中国春中Waxy蛋白亚基出峰效果的影响,初步构建了普通小麦Waxy蛋白亚基的最佳分离体系。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为214nm、以0.05mol·L-1硼砂+8%乙腈+0.8%SDS溶液(pH 9.5)为缓冲液、分离电压20kV、温度25℃、进样压力0.5psi×5s时,在6~9min处出现峰高约0.015au的三个主峰,且图形清晰,基线水平,重复性好。本研究构建的毛细管电泳系统分离体系可有效分离普通小麦Waxy蛋白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WAXY蛋白 毛细管电泳 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份小麦品种(系)Gs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李志业 高翔 +5 位作者 陈其皎 李晓燕 董剑 赵万春 史红飞 臧闻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81,共6页
根据已报道的谷类作物硬度基因grain softness protein-1(Gsp-1)保守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国春、SZ-56及M9876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636 bp的Gsp-1全长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 根据已报道的谷类作物硬度基因grain softness protein-1(Gsp-1)保守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国春、SZ-56及M9876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基因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获得636 bp的Gsp-1全长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495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全长为164 aa的蛋白,该蛋白含有Gsp-1典型的19 aa信号肽,10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以及2个保守的色氨酸。序列比对表明,Gsp-1基因不仅含有Gsp-1 a、Gsp-1 b和Gsp-1 c这3种类型,还含有一种新的类型,将其命名Gsp-1 d。进一步对其结构预测分析发现,Gsp-1蛋白可形成5个链间二硫键,含有4~5个α-螺旋。进化树分析显示Gsp-1基因与硬度主效基因Pina和Pinb有着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Gsp-1 籽粒硬度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CYP78A5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郑雅月 杨璐 +4 位作者 张炳慧 赵万春 董剑 高翔 李晓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674,共8页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蛋白家族含有硫羟基和血红素结构域,参与多种生物合成,CYP78A家族成员对籽粒大小形成有重要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大粒品系‘P271’和小粒材料‘中国春’中扩增到位于2AS、2BS、2DS上的T...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蛋白家族含有硫羟基和血红素结构域,参与多种生物合成,CYP78A家族成员对籽粒大小形成有重要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从小麦大粒品系‘P271’和小粒材料‘中国春’中扩增到位于2AS、2BS、2DS上的TaCYP78A5-2A、TaCYP78A5-2B和TaCYP78A5-2D基因,编码534、544、549个氨基酸。通过分析发现在‘P271’和‘中国春’克隆到的TaCYP78A5序列一致,说明TaCYP78A5基因在这2个粒型的小麦中是保守的。CYP78A家族在水稻和拟南芥中具有非自主性细胞表达模式,结合对CYP78A家族的生物进化关系研究发现,CYP78A家族的各个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是保守的。‘P271’和‘中国春’籽粒大小的差异,可能是TaCYP78A5基因在‘P271’中的基因表达量高于‘中国春’,引起种子发育过程中内表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种子表皮增大,使得‘P271’种子大小和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CYP78A5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5
19
作者 要燕杰 高翔 +7 位作者 吴丹 李晓燕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陈良国 石引刚 李学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45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483%的原始数据... 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45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48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以96个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27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矮秆、子粒和旗叶较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32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铁、锌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综合品质特性优良。在系统聚类图中,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别被聚成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和第Ⅳ类;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Ⅰ类和第Ⅱ类。综合分析发现,同时兼顾丰产性较好且子粒铁、锌含量较高,品质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系)有:泰山9818、西农822、轮选719、杨-31、西安837和中育9383。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好的对小麦的性状组成做出综合评价,鉴定和评价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特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指标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要燕杰 高翔 +7 位作者 李晓燕 吴丹 陈其皎 董剑 赵万春 陈良国 石引刚 李学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7-154,共8页
选取96份小麦品种(系),测定样品的品质指标和粉质拉伸特性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流变学指标相关不显著;容重与面团稳定时间呈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均未达到... 选取96份小麦品种(系),测定样品的品质指标和粉质拉伸特性指标。相关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流变学指标相关不显著;容重与面团稳定时间呈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呈正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标准,而与其他流变学特性指标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品质指标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伸度、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流变学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以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伸度、最大抗延阻力、拉伸面积为因变量,以千粒质量、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面团稳定时间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延伸度、拉伸面积达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面团形成时间、延伸度和拉伸面积达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伸度和拉伸面积达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稳定时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沉降值与面团形成时间、延伸度、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均达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指标 流变学特性 相关性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