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殖模式下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敏莉 胡新安 +3 位作者 鲜海梅 谢宝东 王纯 王万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5期112-114,共3页
选择不同养殖模式的养鸡场,对禽流感实施程序化免疫,开展鸡母源抗体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保护性抗体滴度研究,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结果表明,种禽场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可达到8log2以上,规模养禽场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达到... 选择不同养殖模式的养鸡场,对禽流感实施程序化免疫,开展鸡母源抗体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保护性抗体滴度研究,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结果表明,种禽场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可达到8log2以上,规模养禽场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达到6.5log2以上,散养模式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达到6log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模式 禽流感 抗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任锁成 薛亚梅 +1 位作者 魏桂香 高光琴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饲养管理 畜牧兽医工作 商品经济 生产规模 肉食品 商品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高产高效益的奶牛场
3
作者 窦应龙 《中国奶牛》 1993年第4期16-17,共2页
我们宝鸡市农牧良种场畜牧分场养牛已有10年历史,现存栏奶牛437头。近几年来,分场领导班子得到加强,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强化管理,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9... 我们宝鸡市农牧良种场畜牧分场养牛已有10年历史,现存栏奶牛437头。近几年来,分场领导班子得到加强,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强化管理,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90年到1992年奶牛头均年产量分别达到5273.50公斤、5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群 奶牛子宫 奶牛疾病 胎衣滞留 牛奶产量 孕牛 牛的饲养管理 技术人员 职工技术 牛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奶牛改制为“分户饲养、分散挤奶、统一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4
作者 王万才 吕宝华 杜潇 《黄牛杂志》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本文笔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对国有农牧场奶业产权改革后,普遍运行的"分户饲养,分散挤奶,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从"利"与"弊"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更加... 本文笔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对国有农牧场奶业产权改革后,普遍运行的"分户饲养,分散挤奶,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从"利"与"弊"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国有农牧场奶业经营模式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 奶业 经营模式 改制 利弊分析 产权改革 牧场 挤奶 饲养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治愈奶牛喘息型肺炎
5
作者 窦应龙 王万才 张兴龙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喘息型肺炎 治愈 临床 中西结合 中西药结合 病例 发生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A,D,E预防奶牛胎衣滞留的试验
6
作者 郭全胜 单军旗 +1 位作者 赵致瑞 窦应龙 《畜牧兽医杂志》 1991年第2期14-15,共2页
维生素在动物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D、E对维持家畜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而高产奶牛,由于饲喂精料过多,加之所采食的干草和青贮饲料在调制与贮存过程中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E损失严重,容易造成维生素... 维生素在动物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D、E对维持家畜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很大的作用。而高产奶牛,由于饲喂精料过多,加之所采食的干草和青贮饲料在调制与贮存过程中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E损失严重,容易造成维生素A、D、E和部分微量元素的缺乏,不仅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滞留 维生素 VA VD 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庆大霉素防治犊牛腹泻病效果观察
7
作者 窦应龙 赵致瑞 +1 位作者 单军旗 董泉水 《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2期35-36,共2页
我场从1984~1985年,在出生三日龄到二月龄的犊牛群中,先后发生腹泻病74例,经用多种抗菌素、收敛、助消化等药物治疗,收效不大,严重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和发育,给我场奶牛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自1988年以来采用口服庆大霉素有效地控制... 我场从1984~1985年,在出生三日龄到二月龄的犊牛群中,先后发生腹泻病74例,经用多种抗菌素、收敛、助消化等药物治疗,收效不大,严重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和发育,给我场奶牛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自1988年以来采用口服庆大霉素有效地控制了此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此病从1984年以来,呈散发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季及多雨季节发病较多。一月龄以内的犊牛发病最多,二月龄后相对减少,公母牛均可发生。 2 发病原因犊牛腹泻病是由各种不良因素所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犊牛 腹泻 庆大霉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