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素梅 谢玉梅 +5 位作者 张颖 郭永红 魏欣 姜娜 周云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及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CSF联合PEG-IFNα及利巴韦林标准治疗...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及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CSF联合PEG-IFNα及利巴韦林标准治疗组和PEG-IFNα减量组;以慢性丙肝接受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停药后复发,并随访48周,同时观察肝功能复常和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G-CSF治疗组的ETVR率、SVR率等指标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EG-IFN减量组在ETVR率、SVR率方面均低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6、4.467,P均<0.05)。另外,G-CSF治疗组的ETVR率明显高于PEG-IFN减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结论用GM-CSF陪伴标准化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对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G-IFNα减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硬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利巴韦林 干扰素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索磷布韦联合可洛派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 翟嵩 +8 位作者 杜虹 景富春 王丽梅 张野 亢必勃 王九萍 党双锁 连建奇 姜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9-545,共7页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联合盐酸可洛派韦12周方案治疗中国西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宝鸡...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联合盐酸可洛派韦12周方案治疗中国西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接受索磷布韦(400 mg)联合盐酸可洛派韦(60 mg)治疗12周的101例患者,其中肝硬化13例,无肝硬化88例。无论是否有肝硬化、任何基因分型均未加用利巴韦林等其他抗病毒药物。提取患者基线、治疗12周及停药后12周的HCV RNA定量、肝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主要评估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和治疗12周时的安全性。其次评估治疗12周对肝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_(25)~P_(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共101 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55例(54.5%),中位年龄53岁,12.8%有肝硬化,1.0%合并肝癌,3.0%为经治患者,3.0%合并有2型糖尿病。基因型分布:1型8%,2型60%,3型19%,6型6%,未检测基因型7%。101例患者经12周治疗HC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SVR12达100%,与基线相比治疗12周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二甲双胍、硝苯地平、双环醇、复方甘草酸苷等合并用药的患者为22.7%。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8%,疲乏(12.9%)最常见。结论 12周索磷布韦联合盐酸可洛派韦治疗西北地区 CHC患者可获得较高的SVR12,抗病毒治疗安全性良好,治疗12周时患者血清ALT异常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盐酸可洛派韦 索磷布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