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辉霞 谢可 胡灼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0期2801-2803,2807,共4页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硬膜外镇痛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A组以及接受罗哌卡因单药硬膜外镇痛的B组。第一产程、第...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单药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硬膜外镇痛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A组以及接受罗哌卡因单药硬膜外镇痛的B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中,采集血清并测定疼痛介质SP、5-HT、PGE2及应激激素NE、E、F-C、AT-II、INS的含量;分娩后,采集胎盘组织并测定应激分子GRP78、CHOP、Nrf-2、ARE的表达量。结果:A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血清中SP、5-HT、PGE2、NE、E、F-C、AT-II、IN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A组产妇分娩后胎盘组织中GRP78、CHOP、Nrf-2、ARE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较罗哌卡因单药更为有效的减轻疼痛并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疼痛介质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含量评估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世君 李冬松 +2 位作者 张晓军 孙祥丽 折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665-2668,2672,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含量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血小板...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含量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脑梗死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蛋白酶、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含量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含量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含量越高,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MP9、组织蛋白酶K(Cat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CD40配体(CD40L)、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的含量越高,对氧磷酶1(PON1)和PON3的含量越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含量显著升高,白细胞中的单核细胞与血小板所形成的聚集体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性质的改变有关,而淋巴细胞、粒细胞与血小板所形成的聚集体不参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性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任雪丽 沈桂冬 +6 位作者 刘杰 谭仕芸 金鑫 陈海波 叶靖 邓丽丽 吴飞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11-913,917,共4页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PCI术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接...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PCI术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接受尼可地尔治疗。治疗后,采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估两组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采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凋亡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参数A、β、A×β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心肌酶谱指标CK、LDH、cTnⅠ、GOT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VitE、Vit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DA、AOPPs、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辅助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血流灌注 心肌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栓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友安 蒋宏 +3 位作者 牛智平 单东海 钟海星 王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2-109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双氯芬酸钠栓剂 术后镇痛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镇痛效果 关节炎 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对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康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罗苗 周玉 岳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治疗鼻窦炎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及常规术后治疗的患者9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持续雾化1个月,...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治疗鼻窦炎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及常规术后治疗的患者9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持续雾化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术腔康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头痛、流涕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塞、嗅觉减退、鼻甲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腔清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黏膜转归竞争、上皮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实验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给予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可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临床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化湿通窍方 鼻内窥镜手术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樱 祖冬梅 +2 位作者 王丕进 贺玉红 王晋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67-2270,共4页
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 目的:观察玉液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IL-6、V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玉液汤+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2组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等;应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6、VEGF含量表达情况。结果:2组经不同方法治疗4周后视力、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玉液汤口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IL-6、VEGF的血清含量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以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情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调节IL-6和VEGF可能是玉液汤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液汤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临床疗效 IL-6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COPD早期诊断与CT肺功能定量评估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辉安 师美娟 +5 位作者 沈聪 梁志冉 魏霞 杨全新 金晨望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定量CT寻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探讨定量CT评估肺功能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早期COPD&qu...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定量CT寻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探讨定量CT评估肺功能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早期COPD"及确诊为COPD的患者。利用"数字肺"数据分析平台定量测定小气道病变(functional small-airway disease, fSAD)和肺气肿(emphysema, Emph);在COPD患者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评价CT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早期COPD"患者37例,COPD患者50例。基于体素的定量CT评估"早期COPD"患者Emph程度为(3.50±3.36)%,fSAD程度为(18.12±12.73)%;COPD患者Emph程度为(13.46±9.03)%,fSAD程度为(36.57±9.88)%。COPD患者Emph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r_s=-0.470,P=0.001;r_s=-0.334,P=0.018);fSAD与FEV1%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r=-0.453,P=0.001;r=-0.320,P=0.001)。结论基于体素的定量CT能早期发现有呼吸道症状但肺功能未达到COPD诊断的小气道损伤,有助于COP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肺气肿 小气道病变 早期诊断 CT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在口腔外科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单东海 黄旭平 +5 位作者 陈光娥 王润莉 李友安 陶静 方园 郭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丁丙诺啡与舒芬太尼在口腔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口腔外科术病人依病历号奇偶数分为舒芬太尼组(S)与丁丙诺啡组(B),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给药,S组舒芬太尼50μg,B组丁丙诺啡0.6mg...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丁丙诺啡与舒芬太尼在口腔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口腔外科术病人依病历号奇偶数分为舒芬太尼组(S)与丁丙诺啡组(B),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给药,S组舒芬太尼50μg,B组丁丙诺啡0.6mg,总量100ml,首次负荷剂量4ml。术后5、10、20及40h行VAS疼痛与Ramsay运动评分,记录PC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Ramsay运动评分及PC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S组(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丁丙诺啡用于口腔外科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舒芬太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合口腔外科术后镇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 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 丁丙诺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