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岗栓 侯喜录 张占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43,共7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沙棘 混交模式 生境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雨季栽植油松试验
2
作者 白岗栓 杜社妮 +1 位作者 张占雄 侯喜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6-200,共5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春季栽植的2年生油松为对照,开展了雨季栽植2年生和1年生油松试验.通过测定春季、雨季栽植油松后45 d的气候、土壤水分,调查栽后4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危害状况和油松的存活率、生长状况后得知:雨季的降水量比春季大,空气相对湿度高,风速低,气温与地温高,土壤含水量高,蒸发量在栽植后26 d内较低,利于油松缓苗和生长;雨季栽植躲过了栽植当年啮齿类动物的春季危害高峰,苗木存活率高.从栽植当年到栽植后第4年,雨季栽植的油松存活率一直比春季栽植的高,雨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比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生长量大,雨季栽植的1年生苗木树体生长量与春季栽植的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雨季栽植油松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雨季 生境 存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