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红天麻多酚组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琛 蔺蓓蓓 +6 位作者 苏鹏超 周天华 张小莺 郑红星 田慧玲 冯振斌 刘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4-154,共11页
【目的】比较4个不同产地红天麻的多酚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天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产地(陕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的红天麻为原料,提取红天麻中的游离酚和结合酚,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 【目的】比较4个不同产地红天麻的多酚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天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产地(陕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的红天麻为原料,提取红天麻中的游离酚和结合酚,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析其多酚组成。通过测定红天麻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4个产地红天麻的游离酚含量为371.57~442.62μg/g,结合酚含量为65.34~83.10μg/g,游离酚含量占总多酚的84.3%以上,约为结合酚的5.4倍。4个产地红天麻总多酚含量为436.91~525.72μg/g,总多酚平均含量为486.27μg/g,其中陕西汉中红天麻总多酚含量最高。4个产地红天麻中主要多酚组分为荭草素、表儿茶素、咖啡酸、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4个产地红天麻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相同质量浓度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游离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达到50%抑制效果时的质量浓度)为1.35~9.62 mg/mL,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为2.65~28.58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为1.01~7.11 mg/mL。抗氧化活性综合(APC)指数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红天麻游离酚的APC指数均明显低于结合酚,其中贵州大方红天麻结合酚的APC指数最高,为96.04%,抗氧化活性最强;陕西汉中红天麻结合酚的APC指数为74.91%,抗氧化活性次之。【结论】4个产地红天麻多酚组成均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天麻 多酚 抗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种质资源的SSR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天华 丁家玺 +1 位作者 徐皓 陈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0-838,共9页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中国珍稀濒危传统药用植物,其不同种质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微小,而药用成分差异较大,种质资源混乱。为了构建天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天麻的3种变型(乌天麻、红天麻和绿天麻)、1...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中国珍稀濒危传统药用植物,其不同种质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微小,而药用成分差异较大,种质资源混乱。为了构建天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天麻的3种变型(乌天麻、红天麻和绿天麻)、12个种群,共计120个样本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均能对天麻样本成功进行PCR扩增且多态性丰富,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N_a)在5~7之间,平均为6.43;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626 2~0.823 5,平均为0.759 5。(2)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在物种水平上和变型水平上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A=6.428 6,H=0.789 0,I=1.682 9;变型水平:A=2.666 6,H=0.523 9,I=0.812 3)。(3)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群间和变型间均存在强烈的遗传分化(F_(st)=0.558 6,F_(ct)=0.381 8)。(4)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变型的天麻种群首先聚在一起,3种变型能被完全分开,SSR指纹图谱在变型水平上鉴定效率良好;从120个样本中共检测出有112种基因型,Simpson指数(D)为0.99 8,说明SSR指纹图谱对天麻样本在个体水平上也有着良好的鉴定效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天麻的遗传背景,并建立了天麻的SSR指纹鉴定图谱,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选育及药材鉴定奠定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SSR指纹图谱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惊风散在小动物惊风中的新治疗方法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红星 祁珊珊 陈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54,共2页
惊风是小动物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幼龄动物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免疫机能比较低下,加上幼龄期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畸形等,即容易出现急性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另外,小动物... 惊风是小动物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幼龄动物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免疫机能比较低下,加上幼龄期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畸形等,即容易出现急性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另外,小动物惊风症状经常发生于犬瘟热、产后抽搐、中暑、中毒等疾病。目前西医疗法对惊风的疗效很有限,中医疗法主要有祛风方、安神方及开窍方,常用于马、牛、羊等大动物,通常以汤剂服用[1]。虽然中药方剂对动物惊风具有确切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药汤剂的煎液体积较大、味苦,服用、携带不方便;多系依据兽医师处方临时配制应用,不宜大量制备,也不利于及时抢救危重患病动物;易发霉、发酵、不能久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动物 幼龄动物 中医疗法 中药方剂 幼龄期 犬瘟热 大脑发育 医师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天麻多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琛 李鑫鑫 +4 位作者 付昀东 刘祥 郑红星 吴三桥 李晓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采集湿天麻,通过常压蒸煮、切片、烘干、粉碎、超声辅助水提醇沉、脱色等工艺处理,得到天麻粗多糖。利用薄层平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定性测定天麻粗多糖抗菌活性,进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0株菌株(包括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 采集湿天麻,通过常压蒸煮、切片、烘干、粉碎、超声辅助水提醇沉、脱色等工艺处理,得到天麻粗多糖。利用薄层平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定性测定天麻粗多糖抗菌活性,进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0株菌株(包括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简称MIC)。天麻多糖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G^-的MIC范围为0.468 75~15 mg/mL,对G^+的MIC范围0.937 5~120 mg/mL,对真菌的MIC范围0.937 5~30 mg/mL,其中对嗜麦芽假单胞菌090223、黏质沙雷氏菌1379、产酸克伯杆菌3株菌的抑菌活性最好,MIC为0.468 75 mg/mL。汉中天麻多糖粗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多糖 提取 抗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保鲜剂对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琛 蔺蓓蓓 +5 位作者 吴伟 徐尤美 刘祥 孙海燕 周天华 郑红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119,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鲜剂对天麻的保鲜效果,为天麻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8~20℃下,采用体积分数均为1%的3种生物保鲜剂(茶多酚、溶菌酶、夏枯草提取物)和3种化学保鲜剂(壳聚糖、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涂膜处理新鲜天麻,每5d测定1次样... [目的]探讨不同保鲜剂对天麻的保鲜效果,为天麻保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8~20℃下,采用体积分数均为1%的3种生物保鲜剂(茶多酚、溶菌酶、夏枯草提取物)和3种化学保鲜剂(壳聚糖、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涂膜处理新鲜天麻,每5d测定1次样品的质量损失率、软化腐烂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SSC)、维生素C(Vc)、可滴定酸、天麻素、丙二醛(MDA)含量及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6种保鲜剂均可一定程度延缓新鲜天麻贮藏期间感官品质、营养品质的下降,延长贮藏期,其中化学保鲜剂以异抗坏血酸钠的保鲜效果最佳,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生物保鲜剂以夏枯草提取物的效果较好,但稍逊于异抗坏血酸钠.[结论]用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天麻,可以保持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寿命,效果优于其他保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效果 天麻 保鲜剂 贮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蔺蓓蓓 徐尤美 +1 位作者 吴三桥 陈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15-19,共5页
综述了秦岭植物资源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类及抑菌作用(抗细菌、抗真菌、抗植物病原菌等),指出了目前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研究和开发秦岭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岭植物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水提物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琛 蔺蓓蓓 +6 位作者 徐尤美 李鑫鑫 周天华 刘祥 孙海燕 胡红忠 郑红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测定天麻水提物中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集湿天麻,炮制后烘干粉碎,热水回流提取,脱色,冷冻干燥得到天麻水提物干粉,进而测定天麻水提物中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多糖、碳水化合物、总多酚、总黄酮、... 目的:测定天麻水提物中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集湿天麻,炮制后烘干粉碎,热水回流提取,脱色,冷冻干燥得到天麻水提物干粉,进而测定天麻水提物中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多糖、碳水化合物、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天麻素等成分含量,并通过4种方法评价了天麻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天麻水提物中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多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是4.60、1.55、40.30、9.21、4.01、38.24、79.80 g/100 g,矿物质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为25477.45 mg/kg;天麻水提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原青花素含量分别为17.0、9.0、3.3 mg/g,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为2.87%和0.64%。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检测到7种多酚成分,其中荭草素的含量最高,为161.96 mg/100 g。天麻水提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其还原力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强。在实验范围内其最大浓度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天麻水提物浓度为0.2、10、1、0.1 mg/mL时,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分别达到1.05、90%、76%和58%。结论:天麻水提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水提物 营养 成分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D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伍娜娜 荣娜 +5 位作者 康超 刘祥 陈琛 陈春琳 马心怡 吴三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并研究其分子功能。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构建OprD蛋白重组表达菌株,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得OprD菌株的最优表达条件和培养条件,通过SDS-PAGE切胶的方法纯化OprD蛋白,小鼠免疫制备OprD多克隆抗血清,蛋白质... 为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并研究其分子功能。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构建OprD蛋白重组表达菌株,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得OprD菌株的最优表达条件和培养条件,通过SDS-PAGE切胶的方法纯化OprD蛋白,小鼠免疫制备OprD多克隆抗血清,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使用DNAMan和MEGA软件对OprD蛋白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OprD重组载体双酶切、DNA测序鉴定结果、OprD蛋白表达与纯化条带大小分别与预测相符。正交试验获得OprD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浓度为0,转速230r/min,装液量为50mL;最优表达条件为:菌液OD600=0.8时加入终浓度为0.3mmol/L的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37℃诱导12h。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OprD蛋白。蛋白质印迹法证实OprD蛋白抗血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OprD蛋白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发现,同菌属细菌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并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中OprD蛋白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蛋白OprD 多克隆抗体 诱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重要感染病毒蛋白的二级结构、抗原表位分析及三联表位多肽疫苗的重组预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祥 陈琛 +1 位作者 陈春琳 吴三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设计猪重要感染病毒的蛋白表位多肽疫苗,选取猪感染病毒的候选疫苗蛋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GP5蛋白,猪圆环病毒2型的CAP蛋白,猪瘟病毒的E2蛋白。综合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候选蛋白的B细胞表位;利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 为设计猪重要感染病毒的蛋白表位多肽疫苗,选取猪感染病毒的候选疫苗蛋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GP5蛋白,猪圆环病毒2型的CAP蛋白,猪瘟病毒的E2蛋白。综合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候选蛋白的B细胞表位;利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蛋白的CTL表位;采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蛋白的Th表位。使用SOPMA方法与DNASTAR软件分析候选蛋白的二级结构,进一步验证B/T细胞表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通过Protean程序重组拼接获得的B/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显示GP5蛋白具有4个优势B细胞表位,CAP、E2蛋白分别具有5个B细胞表位;GP5、CAP与E2蛋白各具有1个CTL表位;GP5、E2蛋白分别具有2个Th表位,CAP蛋白存在1个Th表位。二级结构分析显示预测获得的B/T细胞表位均处于蛋白易于产生表位的暴露表面、无规则卷曲与转角等位置,验证了B/T细胞表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Protean程序重组拼接获得优势的B/T细胞抗原表位。最终设计获得抗原性较好的猪病毒三联表位多肽,为猪易感病毒的多联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毒 表位疫苗 二级结构分析 抗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附着定植因子ACFA蛋白的原核表达、抗原性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5-1760,共6页
溶藻弧菌附着定植因子ACFA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在疫苗上有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分子克隆获得ACFA蚕白的表达菌株,利用SDS.PAGE切胶纯化与尿素浓度梯度复性获得ACFA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ACFA蛋白... 溶藻弧菌附着定植因子ACFA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在疫苗上有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分子克隆获得ACFA蚕白的表达菌株,利用SDS.PAGE切胶纯化与尿素浓度梯度复性获得ACFA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ACFA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利用在线软件预测ACFA蛋白为亲水的分泌型蛋白,存在多个酶切位点;采用TMHMM Serverv.2.0程序预测ACFA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SOPMA服务器预测ACFA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32.56%,a-螺旋25,58%,β-转角6.05%,β-片层35.81%。通过SignalP 4.1软件分析显示,ACFA的1—18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通过Swiss-Model程序预测的三维结构显示,ACFA蛋白没有配体。利用ABCprvd和BepiPred方案,预测ACFA存在4个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ACFA具有2个CTL表位。使用MHC—II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发现ACFA存在2个n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ACFA蛋白 细胞表位 蛋白结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位多肽疫苗的重组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俱雄 党亚锋 +4 位作者 刘祥 丁锐 陈琛 冯自立 张辰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设计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进一步提高OmpC蛋白的免疫效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C蛋白的进化关系、高级结构与细胞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伤寒菌、肺炎克雷伯菌,这3种细菌具有较高同源性,OmpC蛋... 为设计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C的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进一步提高OmpC蛋白的免疫效果,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OmpC蛋白的进化关系、高级结构与细胞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沙门伤寒菌、肺炎克雷伯菌,这3种细菌具有较高同源性,OmpC蛋白可能对这3种菌株的感染起到交叉免疫保护作用。OmpC为亲水性蛋白,1~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位置,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OmpC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43.05%,a-螺旋16.08%,β-转角0%,β-片层40.87%。OmpC蛋白可能存在5个优势B细胞表位,1个CTL表位,1个Th细胞表位;并重组拼接获得抗原性较好的OmpC蛋白表位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mpC蛋白 表位疫苗 抗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F的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伍娜娜 康超 +5 位作者 荣娜 刘祥 陈春琳 陈琛 丁锐 吴三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2,共8页
为获得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F并对其耐药性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OmpF蛋白重组表达菌株,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OmpF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和表达条件,采用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方法获得OmpF蛋白,免疫小鼠获得OmpF蛋白多克隆抗体,We... 为获得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F并对其耐药性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OmpF蛋白重组表达菌株,利用正交试验法获得OmpF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和表达条件,采用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方法获得OmpF蛋白,免疫小鼠获得OmpF蛋白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使用DNAMAN 8.0与MEGA 5.0软件对OmpF蛋白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1 089 bp的ompF基因,成功构建pET-32a-ompF载体,其诱导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38 ku,与预期大小一致。正交试验获得OmpF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浓度为0,转速为230 r/min,装液量为50 mL;最佳表达条件为诱导时菌液OD_(600)为0.5,IPTG终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8 h,温度为28℃。SDS-PAGE切胶纯化获得高纯度的OmpF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证实OmpF蛋白抗血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OmpF蛋白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发现,OmpF蛋白在不同种类的细菌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OmpF蛋白产生的抗体可能为不同种细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并且不同种类细菌中OmpF蛋白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OmpF 原核表达 正交试验 诱导条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伍娜娜 康超 +5 位作者 荣娜 刘祥 陈春琳 陈琛 丁锐 吴三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141,共8页
对溶藻弧菌转运蛋白(TolB)进行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其表位多肽重组疫苗,以提高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免疫效果,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和细胞抗原表位进行分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溶... 对溶藻弧菌转运蛋白(TolB)进行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其表位多肽重组疫苗,以提高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免疫效果,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溶藻弧菌TolB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和细胞抗原表位进行分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溶藻弧菌的TolB蛋白与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费氏弧菌的TolB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溶藻弧菌TolB蛋白可能对这4种菌株的感染起到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溶藻弧菌TolB蛋白为亲水性蛋白,1—22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位置,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溶藻弧菌TolB蛋白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40.00%)、α-螺旋(18.67%)和β-转角(11.33%)为主。溶藻弧菌TolB蛋白可能存在4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1个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抗原表位,1个辅助T细胞(Th)抗原表位,并重组拼接获得抗原性较好的TolB蛋白表位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TolB蛋白 表位疫苗 抗原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佳 祁珊珊 李鑫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4-866,共3页
破骨细胞是一种执行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其清晰辨识对骨组织生理病理学研究及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机体内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胞质内产生大量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nt acid phosphatase,TRAP)。因此,鉴... 破骨细胞是一种执行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其清晰辨识对骨组织生理病理学研究及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机体内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胞质内产生大量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nt acid phosphatase,TRAP)。因此,鉴定破骨细胞的TRAP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不可或缺。TRAP作为破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酶,是鉴别破骨细胞的重要标志[1],应用TRAP染色法可显示破骨细胞胞质内TRAP的活性,准确辨别破骨细胞。传统的TRAP染色液(pH 5.0~5.2)染色背景常有颗粒沉渣,经蒸馏水水洗易脱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反复试验,对TRAP染色技术的细节进行分析和调整,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P 破骨细胞 染色技术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免疫蛋白Omp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位多肽疫苗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伍娜娜 荣娜 +5 位作者 康超 刘祥 陈琛 陈春琳 丁锐 吴三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的免疫效果,对大肠杆菌的Omp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设计其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运用DNAMAN 8.0和MEGA 5.0分别对OmpA进行同源性及系统发生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对OmpA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 为进一步提高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的免疫效果,对大肠杆菌的Omp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设计其表位多肽重组疫苗。运用DNAMAN 8.0和MEGA 5.0分别对OmpA进行同源性及系统发生分析,通过ExPASy-ProtParam对OmpA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Signal P 4.1与TMHMM Serverv.2.0对OmpA进行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预测,应用SOPMA和SWISS-MODEL对OmpA进行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通过String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使用BepiPred 1.0和ABCpred方法预测OmpA的B细胞抗原表位,利用神经网络法与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预测程序预测OmpA的CTL和Th细胞抗原表位,采用DNASTAR.Lasergene.v 7.1拼接获得优势抗原表位。进化关系结果显示,OmpA在肠道菌属间遗传进化关系较近,OmpA抗体可能为不同种肠道细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OmpA为亲水性蛋白质,第1—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位置,具跨膜结构。OmpA的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45.66%)、α-螺旋(31.79%)、β-片层(16.18%)和β-转角(6.36%)为主,其三级结构为桶状结构。OmpA与par、coa蛋白之间存在互作。OmpA可能有4个B细胞抗原表位,1个CTL细胞抗原表位,1个Th细胞抗原表位,且重组获得抗原性较好的OmpA表位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MPA 表位多肽疫苗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