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稀疏提升算法的电网频率反馈优化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海鹏 霍龙 锁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频率反馈控制策略是维持电网频率稳定性的主要手段.本文建立了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和电网拓扑与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小信号分析模型,推导得出了能改善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的参数范围.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稀疏提升算法(multi... 频率反馈控制策略是维持电网频率稳定性的主要手段.本文建立了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和电网拓扑与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小信号分析模型,推导得出了能改善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的参数范围.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稀疏提升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parse promoting algorithm, MOPSO–SPA),进行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矩阵的优化,提高了电网频率响应性能并降低了成本代价.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设计了IEEE–39标准测试系统和陕北局部电网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并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数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稀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比雪夫雾霾粒子的紫外光散射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太飞 王婵 +1 位作者 冷昱欣 宋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9-2156,共8页
雾霾天气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检测雾霾粒子的紫外光散射偏振特性可以有效分析雾霾成因。矿物粒子、灰尘粒子等雾霾颗粒均有小规模表面粗糙度的形态学特征,因此可用切比雪夫粒子作为模型分析。"日盲"紫外光与切比雪... 雾霾天气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检测雾霾粒子的紫外光散射偏振特性可以有效分析雾霾成因。矿物粒子、灰尘粒子等雾霾颗粒均有小规模表面粗糙度的形态学特征,因此可用切比雪夫粒子作为模型分析。"日盲"紫外光与切比雪夫雾霾粒子相互作用发生散射,散射光偏振特性可反演切比雪夫雾霾颗粒物理性质(如粒子尺寸参数、复杂折射率、粒子形变、波纹参数)。采用紫外光单次散射模型和T矩阵方法,仿真分析切比雪夫雾霾粒子物理参数与散射光偏振特性(Stokes矢量和偏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对散射光Stokes矢量Is和Qs随散射角的变化趋势影响很大,粒子的粒径和复杂折射率虚部的变化会造成散射光偏振度随散射角的变化趋势的改变;具体分析散射角度为10°时,得到粒径对Is和Qs的数值影响最大,当粒径r<1μm时,Is随粒径呈现抛物线趋势;切比雪夫粒子形变的增大,Is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比雪夫雾霾粒子 日盲紫外光 偏振 T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日盲紫外光测距定位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太飞 余叙叙 +1 位作者 包鹤 宋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24-2332,共9页
在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及着陆引导中,测距与定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紫外光的测距定位方法,对无线紫外光直视通信模型和非直视通信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直视和非直视情况下的距离计算公式。根据四节点定位算法,可以... 在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及着陆引导中,测距与定位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紫外光的测距定位方法,对无线紫外光直视通信模型和非直视通信模型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直视和非直视情况下的距离计算公式。根据四节点定位算法,可以解出未知节点的位置坐标。使用波长为255nm的"日盲"紫外LED及光电倍增管作为收发器件,测距信号采用10kHz的方波信号,在不同天气情况下进行测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直视情况下,被测距离真值为0~100m的测距误差均小于5m;在非直视情况下,由于多径散射的影响,有效测距距离降为0~70m。当发送仰角和接收仰角均小于10°时,测距误差较小,均小于5m,当发送仰角和接收仰角均大于10°时,随着发送仰角和接收仰角的增大,有效测距距离明显降低。总的来说,该算法有着较高的精度,在GPS无法正常使用时能够为无人机提供导航数据,基本能够满足自主降落和飞行引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紫外光 定位方法 测距误差 飞行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粒子的紫外光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太飞 冷昱欣 +1 位作者 赵思婷 宋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7-843,共7页
紫外光与雾霾粒子发生散射后,其散射信道特性能够反映雾霾粒子的相关物理信息,利用无线紫外光单次和多次散射信道模型,采用Mie散射和T矩阵理论分析了霾粒子在不同形态和浓度下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以及散射角对散射光强的影响,并完成... 紫外光与雾霾粒子发生散射后,其散射信道特性能够反映雾霾粒子的相关物理信息,利用无线紫外光单次和多次散射信道模型,采用Mie散射和T矩阵理论分析了霾粒子在不同形态和浓度下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以及散射角对散射光强的影响,并完成了紫外光在雾霾环境下的实测。通过理论及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霾粒子形态下的紫外光通信路径损耗以及光强分布。结果表明:紫外光直视通信方式下,路径损耗随着霾粒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通信质量差于晴朗天。非直视通信方式中,在短距离通信时,高霾浓度下的路径损耗小于中低霾浓度,然而随着通信距离的继续增大,高雾霾浓度下的通信质量急剧下降,低霾浓度下通信质量最终达到最优,且距离为200m时通信质量能优于晴朗环境。当通信距离相同时,三种雾霾浓度下的紫外光散射光强分布均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当散射角继续增大并超过90°时,低霾浓度下的散射光强最大。主要原因是虽然散射角继续增大,但是有效散射体体积逐渐减小,因此低霾浓度下的散射光强较大。且当粒子粒径相同时,球形粒子的衰减较非球形粒子大。雾霾环境下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类似,证明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实际大气中雾霾非球形粒子多于球形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雾霾粒子 散射光强 路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空间细节提取策略的分量替换遥感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文卿 刘涵 +1 位作者 谢国 刘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50-3658,共9页
针对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间的局部空间差异引起的空谱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空间细节提取策略的分量替换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与传统空间细节提取方法不同,该方法旨在合成高质量的强度图像,用其取代空间细节提取步骤中全色图像的位置,... 针对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间的局部空间差异引起的空谱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空间细节提取策略的分量替换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与传统空间细节提取方法不同,该方法旨在合成高质量的强度图像,用其取代空间细节提取步骤中全色图像的位置,以获取匹配多光谱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首先,借助低分辨率强度图像与高分辨率强度图像的流形结构一致性,利用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图像重建方法重构第一幅高分辨率强度图像;其次,对低分辨率强度图像与全色图像分别进行小波分解,保留低分辨率强度图像的低频信息与全色图像的高频信息,利用逆小波变换重构第二幅高分辨率强度图像;然后,将两幅高分辨率强度图像进行稀疏融合,获得高质量强度图像;最后,将合成的高分辨率强度图像应用到分量替换融合框架,获取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另外11种融合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低的光谱失真度,该方法的平均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整体维数合成误差、光谱角匹配指数和基于四元数理论的指标在三组GeoEye-1融合图像上的均值分别为:0.943 9、24.347 9、2.764 3、3.937 6和0.908 2,明显优于对比方法的相应评价指标。该方法可有效地消除局部空间差异对分量替换融合框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图像 全色图像 分量替换融合框架 空间细节提取 稀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