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树果实目标检测实验设计
1
作者 闫彬 邵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在提高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模型体积,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改进模型,用于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YOLOv5s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在骨干网络中替换嵌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在提高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模型体积,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轻量化改进模型,用于苹果树果实目标识别,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YOLOv5s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在骨干网络中替换嵌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模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测试集图像,改进模型对苹果树果实目标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2.4%,单张图像的识别时间为37ms,模型体积为11.2MB。与YOLOv5s相比,改进模型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0.9%,识别速率提高了16%,模型体积压缩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果实识别 深度学习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迭代的两能级封闭量子系统最优控制
2
作者 谢国 田冰 刘丁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期望的性能指标是实施系统控制的基准。针对现有的量子控制主要集中在基于末态精度最优、时间最优、或者能量最小等单一性能指标的控制,而缺乏对系统综合性能考虑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两能级封闭量子系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幺正... 期望的性能指标是实施系统控制的基准。针对现有的量子控制主要集中在基于末态精度最优、时间最优、或者能量最小等单一性能指标的控制,而缺乏对系统综合性能考虑的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两能级封闭量子系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幺正演化和能量最优的复合性能指标,并通过对性能指标变分,得到了满足最优控制量的状态及其拉格朗日乘子的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差分的方法,设计了基于数值迭代的最优控制量求解策略。最后,仿真分析了参数对控制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本文所提最优控制方法和迭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能级量子系统 最优控制 性能指标 数值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辨识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仁 任海鹏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网络拓扑是复杂网络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复杂网络拓扑辨识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复杂网络拓扑辨识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对近年提出的基于同步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方法等拓扑辨识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讨论了网络拓扑辨识的... 网络拓扑是复杂网络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复杂网络拓扑辨识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复杂网络拓扑辨识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对近年提出的基于同步方法、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方法等拓扑辨识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讨论了网络拓扑辨识的步骤。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已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复杂网络拓扑辨识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拓扑辨识 同步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航迹角系统有限时间跟踪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丽 田旭 严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针对不确定飞行器航迹角系统航迹倾角的跟踪控制问题,给出了有限时间跟踪控制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AILC)方法。通过控制输入量舵面偏角来控制飞行器航迹倾角,使得飞行器航迹倾角的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零,其中引入了典型的收敛... 针对不确定飞行器航迹角系统航迹倾角的跟踪控制问题,给出了有限时间跟踪控制的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AILC)方法。通过控制输入量舵面偏角来控制飞行器航迹倾角,使得飞行器航迹倾角的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于零,其中引入了典型的收敛级数来处理模型中的不确定部分,并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定理给出了严格的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航迹角 有限时间跟踪 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 Lyapunov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模态分解和自适应稀疏自编码器的故障诊断模型
5
作者 吴亚丽 冯梦琦 +2 位作者 王君虎 董昂 杨延西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3-1611,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变分模态分解的参数选择和稀疏自编码器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与稀疏自编码器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计算包络熵确定变分模态算法的分解层数和模态分量... 针对旋转机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变分模态分解的参数选择和稀疏自编码器网络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与稀疏自编码器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计算包络熵确定变分模态算法的分解层数和模态分量,通过信号分解和降噪从而实现最佳分量的筛选。接着计算最佳分量的包络谱并将其作为稀疏自编码器的输入,引入粒子群算法优化稀疏自编码器的网络结构,获得自动提取振动数据的最优特征表示能力,在满足模型较优的特征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极大地增强了模型的适应性。对凯斯西储大学轴承和变速轴承数据集的故障类型识别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拥有较强自适应性和较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包络熵 稀疏自编码器 粒子群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生物启发式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晓敏 刘丁 +1 位作者 辛菁 张友民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106,共10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反演轨迹跟踪控制中的速度跳变与速度跟踪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生物膜电压模型和反演滑模方法的移动机器人生物启发式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系统。首先基于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位姿跟踪回路,即利用生物启发式膜电压模型... 针对移动机器人反演轨迹跟踪控制中的速度跳变与速度跟踪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生物膜电压模型和反演滑模方法的移动机器人生物启发式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系统。首先基于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位姿跟踪回路,即利用生物启发式膜电压模型获取虚拟的位姿误差信号,并结合Lyapunov函数设计反演控制器来解决速度跳变;然后考虑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速度跟踪回路,构造基于组合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力矩控制器来保证速度跟踪;接下来,根据Lyapunov理论对所提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证明;最后,以iRobot Create移动机器人为控制对象进行直线、圆和折线轨迹跟踪控制的仿真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初始阶段和拐点处的跟踪误差、速度和力矩,验证了所提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生物膜电压模型 轨迹跟踪 反演控制 滑模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变速趋近律的模糊滑模高频开关电源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焦尚彬 刘晨 +2 位作者 黄伟超 刘丁 梁炎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8-117,共10页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的小信号模型存在不适用于工作点在较大参数范围内变化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该缺点,采用准线性建模方法对移相全桥高频开关电源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线性切换函数和基于变速趋近律的控制率,设计了一种高频开关电...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的小信号模型存在不适用于工作点在较大参数范围内变化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该缺点,采用准线性建模方法对移相全桥高频开关电源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选取了线性切换函数和基于变速趋近律的控制率,设计了一种高频开关电源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克服传统高频开关电源控制器动态响应特性较慢、对系统条件突变调节效果不理想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与一般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有效降低了抖振。利用所设计的控制器实现了对1.2k W高频开关电源样机的良好控制,进一步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开关电源 准线性建模 切换函数 变速趋近律 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式切换项的模糊滑模高频开关电源控制 被引量:13
8
作者 焦尚彬 张磊 +1 位作者 刘丁 席振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311-5318,共8页
利用状态平均法对具有感性负载Buck变换器进行建模。设计了一种具有增量式切换项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实时调整滑模控制中的切换项系数,以减小抖振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增量式切换项克服传统滑模控制器中存在的稳... 利用状态平均法对具有感性负载Buck变换器进行建模。设计了一种具有增量式切换项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实时调整滑模控制中的切换项系数,以减小抖振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增量式切换项克服传统滑模控制器中存在的稳态误差并降低系统对噪声的敏感度。仿真结果表明,针对感性负载Buck变换器,具有增量式切换项的模糊滑模控制器控制性能优于传统切换项模糊滑模控制器。利用所设计的控制器对超导磁体电源样机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开关电源 模糊滑模控制 增量式切换项 超导磁体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主动阻尼特征的LCL并网逆变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琦 李锐 +2 位作者 张永平 任碧莹 孙向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8-1707,共10页
网侧阻抗波动与数字控制延迟会影响到LCL滤波器型并网逆变电源的稳定运行。针对该问题,在考虑到数字延迟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状态反馈特征分析,据此研究一种具备主动阻尼特征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公... 网侧阻抗波动与数字控制延迟会影响到LCL滤波器型并网逆变电源的稳定运行。针对该问题,在考虑到数字延迟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状态反馈特征分析,据此研究一种具备主动阻尼特征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公共耦合点电压作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该状态变量反馈对网侧阻抗波动引入的稳定性问题的改善作用。另外,在仅对网侧电感电流采样的基础上,研究对逆变电流进行状态重构与离散系统状态拓展方法,并通过这些状态变量的反馈控制设计,改善系统的稳定裕度与参数适应性。通过仿真与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并网逆变器 状态反馈 状态重构 稳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色锐化方法
10
作者 王文卿 张小乔 +2 位作者 何霁 刘涵 刘丁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9-657,共9页
多光谱图像全色锐化是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领域的热点问题。相较于传统全色锐化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色锐化方法聚焦于图像深层次特征的提取,大幅提升了融合图像的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色... 多光谱图像全色锐化是遥感影像处理与解译领域的热点问题。相较于传统全色锐化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色锐化方法聚焦于图像深层次特征的提取,大幅提升了融合图像的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全色锐化方法,旨在同时挖掘图像的光谱、空间与非几何结构信息,以提升融合图像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本方法建立在多分辨率分析融合框架的基础上,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和图像重构模块。混合双分支网络模块是由2D和3D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其中,2D卷积神经网络负责挖掘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空间特征,3D卷积神经网络负责挖掘图像的光谱特征。引入了图卷积神经网络以捕捉图像图结构中节点的空间关系,从而整合非局部信息。将多光谱图像与全色图像的空间、光谱和非几何特征通过特征融合模块进行融合。将融合特征输入图像重构网络重建高质量多光谱图像。本文算法在GeoEye-1和IKONOS遥感数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文算法在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出优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遥感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特征提取 图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马氏聚类的中红外光谱异常样本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胡瑞 李玉军 +2 位作者 焦尚彬 孙鹏程 吴晨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16-2821,共6页
在烷烃类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人工标定样本制备流程复杂(需精确调控多组分气体浓度、环境温度及气体压力等参数),操作偏差容易导致光谱数据与标定浓度的偏离,产生异常样本。传统单一异常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 在烷烃类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人工标定样本制备流程复杂(需精确调控多组分气体浓度、环境温度及气体压力等参数),操作偏差容易导致光谱数据与标定浓度的偏离,产生异常样本。传统单一异常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处理高维、非线性数据中的复杂异常模式。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将核马氏距离(KMD)和K-means聚类协同的混合异常检测框架,创新性地将核化特征映射与动态密度聚类相结合,克服了在高维样本场景下的矩阵奇异问题及局部异常敏感度不足的缺陷。利用核马氏距离(KMD)构建非线性高维特征空间,通过协方差矩阵量化光谱-浓度映射关系异常度,设置95%置信度阈值(χ^(2)_{0.95})筛选潜在异常候选样本。结合K-means算法,将训练集划分为7个优化子簇(依据肘部法则确定),并通过测试样本到最近质心距离的标准差设置动态阈值剔除异常样本。最终通过逻辑与(AND)机制实现双阈值联合决策。实验采用德国Bruker Tensor27光谱仪采集938组样本(波长2.5~25μm,分辨率4 cm^(-1)),以甲烷、乙烷组分气体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验证,与传统马氏距离(MD)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剔除异常样本后,甲烷浓度预测相对误差(MRE)从38.29%降至18.77%,较MD方法(30.44%)多降低11.52个百分点;乙烷MRE从54.51%降至26.03%,较MD方法(39.42%)多降低13.39个百分点,模型分析准确度均提高了50%以上。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高维空间中异常检测的瓶颈,亦在实际应用中证明了其在复杂气体混合物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有效性。相比传统方法,核马氏距离与K-means聚类的混合检测框架在应对非线性和多维数据时表现出显著的鲁棒性。该方法为烷烃类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异常数据清洗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核马氏距离 K-MEANS聚类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温度位移智能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新雨 王露 +2 位作者 宋念龙 常帅 张东坤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6-1182,共7页
在现有的温度位移检测方法中,绝大部分仅适用于单变量测量,即使有能够同时测量两个变量的方法,测量范围也较窄,无法解决一些高温、腐蚀环境中大范围测量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温度位移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基于... 在现有的温度位移检测方法中,绝大部分仅适用于单变量测量,即使有能够同时测量两个变量的方法,测量范围也较窄,无法解决一些高温、腐蚀环境中大范围测量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器的温度位移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建立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线圈的等效电感L、激励频率f、品质因数Q与被测对象的位移x和温度T的模型,然后利用离线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再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位移x和温度T实现在线测量。最后利用仿真对该温度和位移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RBF、MOSVR相比,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被测对象的位移x和温度T实现同时检测,并且优于其他方法。同时本文将该检测方法在单片机系统上进行了实现,以验证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检测 位移检测 电涡流传感器 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反馈线性化控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生民 张泽灵 +2 位作者 郭思语 孙旭霞 赵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9-51,共13页
针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HESM)的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与机械角速度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在基本电流控制实现输出低速大转矩、宽调速范围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理论,通过坐标变换与状态反馈,推导出精确线性化解耦条件及解耦矩... 针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HESM)的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与机械角速度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在基本电流控制实现输出低速大转矩、宽调速范围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系统的微分几何理论,通过坐标变换与状态反馈,推导出精确线性化解耦条件及解耦矩阵,并得到三个可独立控制的线性子系统,即直轴电流子系统、励磁电流子系统和机械角速度子系统,实现HESM调速系统全局范围内电流环动态解耦控制。通过精确线性化控制、部分线性化控制与传统PI控制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确线性化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转速跟踪能力与较强的鲁棒性,系统动、静态性能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反馈线性化 基本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适应QPSO整定的倒立摆模糊滑模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菁 韩相帅 +1 位作者 梁炎明 颜翠翠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09-2917,共9页
针对直线二级倒立摆平衡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适应量子粒子群整定的倒立摆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根据直线二级倒立摆系统的耦合特性,对其进行了两次解耦,设计了模糊滑模平衡控制器,其中模糊滑模控制器的参数利用线性自适应量子粒... 针对直线二级倒立摆平衡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适应量子粒子群整定的倒立摆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根据直线二级倒立摆系统的耦合特性,对其进行了两次解耦,设计了模糊滑模平衡控制器,其中模糊滑模控制器的参数利用线性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确定。直线二级倒立摆平衡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倒立摆滑模平衡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削弱"抖振",提高直线二级倒立摆平衡控制的精度和快速性。实物控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二级倒立摆 平衡控制 线性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 模糊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系统的人工鱼群算法在饲料配方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庆 李迎 +1 位作者 庆麦玉 小高知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03-3310,共8页
考虑到智能算法对各类饲料配方优化模型的广泛适用性,首次将人工鱼群算法(AFSA)应用于饲料配方优化。为满足饲料配方优化对收敛精度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基于共生系统的人工鱼群算法运行框架,显著提高了原算法的收敛精度与速度。在优化过程... 考虑到智能算法对各类饲料配方优化模型的广泛适用性,首次将人工鱼群算法(AFSA)应用于饲料配方优化。为满足饲料配方优化对收敛精度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基于共生系统的人工鱼群算法运行框架,显著提高了原算法的收敛精度与速度。在优化过程中,人工鱼在解空间的位置直接以饲料配比进行编码,采取基于罚函数的评价函数计算其适应度;人工鱼以预定的行为策略执行各行为算子对解空间进行搜索。最后三个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设计出的饲料配比方案的吨成本显著降低,各项营养达标,提出算法的优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已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系统 饲料配方 人工鱼群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智能霍夫变换的红热圆形工件直径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新雨 李思雨 +1 位作者 李婧华 杨延西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提高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HT)检测圆形工件直径的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的改进智能霍夫变换方法。首先将直径检测问题转化为在椭圆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解的问题,并根据霍夫变换拟合椭圆的原理... 为提高霍夫变换(Hough transform,HT)检测圆形工件直径的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的改进智能霍夫变换方法。首先将直径检测问题转化为在椭圆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解的问题,并根据霍夫变换拟合椭圆的原理构造了目标函数。然后针对椭圆检测问题设计了混合Metropolis Hastings(MH)抽样算法,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抽样方法进行改进,最后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在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椭圆参数,得到圆形工件的直径测量值,从而减少了霍夫变换算法的计算量和内存占用量,提高了霍夫变换的速度,并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迭代最小二乘(iterative least square,ILS)、随机霍夫变换(random Hough transform,RHT)和随机抽样一致(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相比,本文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椭圆参数和红热圆形工件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霍夫变换 椭圆拟合 模拟退火 直径检测 圆形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低轨导航增强星座优化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17
作者 薛向宏 宋天航 +1 位作者 张友民 穆凌霞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4-1227,共14页
为解决低轨导航增强星座面临的全球覆盖困难、覆盖区域导航精度不足以及星座设计复杂等难题,提出一种多目标关联染色体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该算法深入分析星载与空间约束条件,依据星座构型特征及任务规划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决策变量,并... 为解决低轨导航增强星座面临的全球覆盖困难、覆盖区域导航精度不足以及星座设计复杂等难题,提出一种多目标关联染色体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该算法深入分析星载与空间约束条件,依据星座构型特征及任务规划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决策变量,并构造能够综合评价星座覆盖性能与导航精度的目标函数。在算法实现上,采用Cubic映射方法初始化种群,依据关联染色体策略进行交叉与变异操作,运用自适应变异机制更新子代,并通过非支配排序与拥挤度计算,构建出多目标问题的近似Pareto前沿面,从而在提升星座覆盖率的同时,确保覆盖区域内的导航精度。仿真结果显示,所绘制的近似Pareto面权重点分布均匀,相较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近似最优解值更优。通过仿真平台验证,该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得以充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 混合轨道 多目标优化 遗传算法 关联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直接转矩低速性能的定子电压矢量预测SVPWM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生民 吴波 余雷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鉴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低速时存在着转矩脉动大、逆变器开关频率不固定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矢量预测的低速SVPWM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的估算得到两者的误差,然后根据DTC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弥补转... 鉴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低速时存在着转矩脉动大、逆变器开关频率不固定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矢量预测的低速SVPWM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的估算得到两者的误差,然后根据DTC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弥补转矩和磁链误差的参考电压矢量,最后利用SVPWM算法合成矢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改善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不仅有效地抑制了磁链和转矩脉动,还同时保证了开关频率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转矩控制 参考电压矢量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稀疏提升算法的电网频率反馈优化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海鹏 霍龙 锁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频率反馈控制策略是维持电网频率稳定性的主要手段.本文建立了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和电网拓扑与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小信号分析模型,推导得出了能改善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的参数范围.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稀疏提升算法(multi... 频率反馈控制策略是维持电网频率稳定性的主要手段.本文建立了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和电网拓扑与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小信号分析模型,推导得出了能改善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的参数范围.提出了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稀疏提升算法(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parse promoting algorithm, MOPSO–SPA),进行频率反馈控制系数矩阵的优化,提高了电网频率响应性能并降低了成本代价.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设计了IEEE–39标准测试系统和陕北局部电网的频率反馈控制系数,并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数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稀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集成建模的硅单晶直径自适应非线性预测控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任俊超 刘丁 万银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6,共13页
大尺寸、电子级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物理变化复杂、多场多相耦合、模型不确定且存在大滞后和非线性等特性,因此如何实现硅单晶直径控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集成建模的晶体直径自适应... 大尺寸、电子级直拉硅单晶生长过程中物理变化复杂、多场多相耦合、模型不确定且存在大滞后和非线性等特性,因此如何实现硅单晶直径控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集成建模的晶体直径自适应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首先,为了准确辨识晶体直径模型,提出基于互相关函数的时滞优化估计方法和基于Lipschitz商准则与模型拟合优度的模型阶次辨识方法;其次,基于"分而治之"原理构建晶体直径混合集成模型.其中,采用小波包分解(Wavelet packet decomposition,WPD)方法将原始数据分解成若干个子序列,以减少其非平稳性和随机噪声.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分别建立近似(低频)子序列和细节(高频)子序列的预测模型,最终晶体直径预测输出由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汇总而成;然后,针对晶体直径混合集成模型失配问题以及目标函数难以求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蚁狮优化(Ant lion optimizer,ALO)的自适应非线性预测控制策略.最后,基于工程实验数据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建模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拉硅单晶生长 直径控制 混合集成建模 模型辨识 自适应非线性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