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乌吐布拉克铁矿床矽卡岩矿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5 位作者 罗五仓 刘锋 柴凤梅 吕书君 欧阳刘进 姜丽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80,共14页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为主,角闪石... 乌吐布拉克中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统—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矽卡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为主,角闪石端员组分主要为铁镁钙闪石,这些特点表明矿区矽卡岩为交代矽卡岩中的钙矽卡岩。磁铁矿的主要组分、稀土及微量元素表明其形成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是由岩浆热液流体交代康布铁堡组基性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及灰岩而形成的,磁铁矿的形成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矽卡岩 电子探针分析 磁铁矿 乌吐布拉克 阿尔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吐布拉克矽卡岩型铁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2
作者 张志欣 罗五仓 +3 位作者 杨富全 柴凤梅 刘锋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1-132,共2页
新疆乌吐布拉克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火山沉积盆地,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的矽卡岩矿物。通过对矿区围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矿区斜长角闪岩、矽... 新疆乌吐布拉克铁矿床位于阿尔泰南缘麦兹火山沉积盆地,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的矽卡岩矿物。通过对矿区围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研究表明:矿区斜长角闪岩、矽卡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出相似性,多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铁矿 斜长角闪岩 轻稀土元素 康布铁堡组 矿床地质特征 铁矿床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 上志留统 火山沉积盆地 中泥盆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勇 王玉功 刘建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建立了聚乙烯塑料瓶封闭水浴加热,王水溶解,以铼作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金可分解完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实际样品测定的方... 建立了聚乙烯塑料瓶封闭水浴加热,王水溶解,以铼作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金可分解完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实际样品测定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4.1%~6.7%。方法检出限为0.12ng/g,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地质样品的批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溶样 水浴 泡塑吸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地区花岗质浅色脉体锆石U-Pb年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王宏晖 陈虹 +2 位作者 陈龙耀 白和 张欢欢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3-644,I0013-I0016,共16页
小秦岭地区发育有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这为理解同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深熔作用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对小秦岭地区三条花岗质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开展了CL图像、LA-ICP-MSU-Pb年代学及稀土元素的研究。浅色脉体... 小秦岭地区发育有大量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质浅色脉体,这为理解同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深熔作用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对小秦岭地区三条花岗质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开展了CL图像、LA-ICP-MSU-Pb年代学及稀土元素的研究。浅色脉体中的锆石具有深熔成因锆石的斑杂状、平面状或弱振荡环带的内部结构及较为自形的外部形态特征,测得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867±13)Ma(MSWD=0.22,n=21)、(1849±17) Ma (MSWD=0.79)和(1828±15) Ma (MSWD=0.33,n=20),代表了该区深熔作用发生的时间。与上述三组年龄相对应,其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由具较弱负Eu异常(Eu/Eu*=0.12~0.81)的重稀土相对富集型,转变为中等负Eu异常(Eu/Eu*=0.29~0.61)的近平坦重稀土型、再到显著负Eu异常(Eu/Eu*=0.15~0.54)的重稀土富集型,结合锆石Ti温度计获取其结晶温度为574~708°C,表明地壳深熔作用的发生可能与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有关。结合前人的变质年代学数据可知,小秦岭地区1.87~1.82 Ga的深熔作用应与~1.95 Ga时东、西部陆块碰撞造山所致增厚地壳的长期抬升和冷却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古元古代 花岗质浅色脉体 深熔作用 锆石U-Pb定年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以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欢欢 白和 +4 位作者 王和平 文月贵 韩舫 杨优望 牟培吉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 运用构造-蚀变-构造叠加晕综合方法对陕西小秦岭金矿田Q173号矿脉进行了找矿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Q173号矿脉控矿断裂主要经历了3次构造运动。成矿早期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变形;成矿期首先经历了右行逆冲为主的脆性张扭性构造变形,之后又有一组北东向张扭性构造的复合叠加,形成了多金属矿化石英脉;成矿后期构造活动不明显,主要为一些正断层,未见明显矿化富集叠加。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体向西侧伏。围岩蚀变研究表明,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组合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深部"构造叠加晕"异常特征指示有盲矿体存在。根据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成果,提出了Q173号矿脉西段侧伏区在1070 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地段的存在,可供工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构造控矿 围岩蚀变 构造叠加晕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