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岩溶峡谷演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力宇 尤向治 +2 位作者 吴成基 薛滨瑞 高文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6-834,共9页
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于2009年8月,以岩溶峡谷、多层岩溶溶洞及十三级瀑布群地质遗迹为特色,包括白龙峡景区、黑龙峡景区、青龙峡景区、石燕寨景区及丹江源景区五大景区,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峡谷型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地质遗迹具... 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于2009年8月,以岩溶峡谷、多层岩溶溶洞及十三级瀑布群地质遗迹为特色,包括白龙峡景区、黑龙峡景区、青龙峡景区、石燕寨景区及丹江源景区五大景区,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峡谷型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地质遗迹具有多样性,在空间上总体有隘谷-嶂谷-峡谷(狭义)展布的规律。公园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岩石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组成,该岩溶峡谷景观系统的形成在秦岭具有典型性,与公园岩石地层、断裂构造、崩塌作用、新构造运动及溶蚀性径流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机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称之为"金丝峡模式",即岩溶峡谷谷坡崩塌式后退、平面上呈鱼鳞状扩展的峡谷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峡谷 地质公园 峡谷成因 金丝峡模式 陕西商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资料综合研究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向光 李静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对物探资料综合研究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论述。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高精度磁测追索覆盖层下的含矿破碎带的有效性,列举了用重磁法圈定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岩体和间接找矿的成功案例。强调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并举、重视对物探低缓异常和"... 对物探资料综合研究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论述。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高精度磁测追索覆盖层下的含矿破碎带的有效性,列举了用重磁法圈定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岩体和间接找矿的成功案例。强调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并举、重视对物探低缓异常和"剩余异常"的解释研究等观点,提出要重视钻探等验证后的再解释和井中物化探工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矿产检查中的应用与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并扩大对成矿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提高物化探的勘查能力和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资料 综合研究 原则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地区重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燕 董云鹏 +1 位作者 程顺有 洪海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4-602,共9页
高精度的磁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赤峰北部岩浆岩发育地区磁场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对其进行一系列常规数据、小波变换等处理,有效地分离了异常场,发现不同期次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由于其来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场特征。进一步与重力资料对比... 高精度的磁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赤峰北部岩浆岩发育地区磁场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对其进行一系列常规数据、小波变换等处理,有效地分离了异常场,发现不同期次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由于其来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场特征。进一步与重力资料对比分析,确定了火成岩的属性,进而推演出研究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表现为西部由浅表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组成,而中东部深浅成的复式侵入岩体占主导。该研究也证明高精度磁法勘探和新的处理技术是覆盖区火成岩隐伏体研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高精度磁测 火山岩 磁性差异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榆社县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及防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锐 于春勇 汪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5-29,43,共6页
以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及防治分析探讨。基于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选取地质灾害及隐患数量、受威胁人数、受威胁房屋、受威胁道路、受威胁财产、人口密度及灾害体积等指... 以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及防治分析探讨。基于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选取地质灾害及隐患数量、受威胁人数、受威胁房屋、受威胁道路、受威胁财产、人口密度及灾害体积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手段,提取社会属性指数和自然属性指数两个公因子,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计算公式,以乡镇为单位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并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结果显示:榆社县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分区为1个极高风险区、3个高风险区,4个中风险区,1个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性评估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姚铁 周勇 +4 位作者 杜展军 王永平 朱成阳 阎学欣 赵振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博故图金矿 浅成低温热液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敏 高焕平 邵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12,共5页
简要阐述了目前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的浅层折射地震层析及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勘探手段的工作方法原理。通过在新建兰新铁路勘察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实例,说明只要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和解释方法,结合钻孔等相关地质资... 简要阐述了目前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的浅层折射地震层析及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勘探手段的工作方法原理。通过在新建兰新铁路勘察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实例,说明只要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和解释方法,结合钻孔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相对较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小断裂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及规模等均可进行较为详细勘察。加上两种方法成果相互验证,不仅提高了勘察精度及可靠性,同时也为铁路、公路等建设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折射地震相遇时距曲线 视电阻率值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方法探测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正科 彭德然 +1 位作者 卢琳 苟进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针对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分析了如磁化率、密度、顶面埋深、水平展布范围、垂直延伸长度等参数条件下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重力、磁力异常;介绍了现有重力勘探仪器和磁法勘探仪器的分辨能力;结合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物探异常,提出了重力勘... 针对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分析了如磁化率、密度、顶面埋深、水平展布范围、垂直延伸长度等参数条件下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重力、磁力异常;介绍了现有重力勘探仪器和磁法勘探仪器的分辨能力;结合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物探异常,提出了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工作布置的具体要求及其仪器的操作方法。研究显示,物探方法尤其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探测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能获得有意义的异常,可圈定岩浆岩侵入体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探测 煤矿区 岩浆岩侵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聚集条件 被引量:99
8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3 位作者 包书景 边瑞康 宋晓蛟 刘建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通过对25处野外露头的观测、采样以及吸附气含量、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和含气量等页岩气成藏条件。与美国主要产... 通过对25处野外露头的观测、采样以及吸附气含量、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和含气量等页岩气成藏条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相比,研究区发育的页岩具有沉积相有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孔隙度高和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此外,建立了预测页岩气藏发育有利区的参数模型,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预测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藏的有利发育区位于川南-黔北、鄂西-渝东和川(渝)东北-鄂西北等地。在各个有利区的具体指标中,川南-黔北有利区具有较高页岩含气量,是目前勘探较为现实的地区。根据实测含气量,采用体积法计算研究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资源量为(2.2~8.5)×1012m3,中值为5.3×1012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上奥陶统 下志留统 页岩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王洼子地区早侏罗世沉积微相及古地貌恢复 被引量:15
9
作者 庞军刚 杨友运 +3 位作者 王桂成 李赛 麻平社 国吉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71,共7页
应用印模法恢复的王洼子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主要由古河道、斜坡脊和沟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早侏罗世的沉积,延10期为辫状河亚相河道砂坝、泛滥平原,延9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漫滩沼泽.研究区总体受西北物源的控制,发育北西-... 应用印模法恢复的王洼子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主要由古河道、斜坡脊和沟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早侏罗世的沉积,延10期为辫状河亚相河道砂坝、泛滥平原,延9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漫滩沼泽.研究区总体受西北物源的控制,发育北西--南东向的河道砂体.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延9的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河道砂体的发育控制着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勘探区大面积位于古地貌的斜坡位置,北部的古河道下切河谷为延长组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研究区侏罗系油藏发育,下一步勘探重点为前侏罗纪斜坡脊与延9、延10河道砂体的叠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古地貌恢复 早侏罗世 王洼子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东段七角井组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吉明 白建科 +2 位作者 朱小辉 牛峥 马中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30,共11页
东天山博格达东段下涝坝南部地区七角井组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征((La/Yb)N介于1.89~2.21之间)及弱的Eu负异常(δEu=0.89~0.96),并且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Nb-Ta-Ti负异常特... 东天山博格达东段下涝坝南部地区七角井组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属于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征((La/Yb)N介于1.89~2.21之间)及弱的Eu负异常(δEu=0.89~0.96),并且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Nb-Ta-Ti负异常特征。微量元素中除活动性较强的元素(Cs、Rb、Ba)其余元素均为N-MORB的1~2倍,接近下地壳的含量。(La/Nb)N介于1.82~2.62之间,远远大于1,暗示了该地区的火山岩在上升过程中可能遭受了地壳的混染。Zr含量大于142×10^(-6)、Zr/Y值大于4,也显示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在多种环境判别图解中均落入大洋岛弧边缘,靠近IAT和MORB或板内构造环境区域内,显示了同时具有IAT和MORB的特征,结合研究区内的早石炭世地层的沉积构造环境,笔者认为博格达东段下涝坝南部地区在早石炭世期间处于一种伸展(弧后拉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地区 枕状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构造特征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坳陷湖盆事件沉积记录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军刚 国吉安 +1 位作者 宋立军 李文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2-3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浊积岩、震积岩、凝灰岩等事件沉积垂向上均发育典型的沉积序列,可根据其沉积序列进行识别。其主要形成于长6期至长8期,平面上分布在盆地西南部的深湖区。从形成机制上看,构造运动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震。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浊积岩、震积岩、凝灰岩等事件沉积垂向上均发育典型的沉积序列,可根据其沉积序列进行识别。其主要形成于长6期至长8期,平面上分布在盆地西南部的深湖区。从形成机制上看,构造运动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强烈的地震。地震活动又触发(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向深湖区移动,由牵引流转化为浊流。这几种事件沉积与油气聚集关系密切。浊积岩、震积岩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构成深水区油气的主要储集体;而凝灰岩促进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并加速其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事件沉积 浊流 火山事件 地震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西部措勤盆地措勤-洞错重、磁剖面的地质结构
12
作者 白勇 于国明 吴荣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77-1184,共8页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深南浅的格局,主要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基底深度小于3km;剖面上羌塘地体的基底深度约3.5km。剖面中部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结晶基底磁性弱,北部和南部结晶基底磁性强。推断了12条断裂,其中F7断裂为措勤盆地北界,F1断裂为盆地南界。推断了6个花岗岩类岩体、2个蛇绿岩体及一套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并描述了其地下赋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措勤—洞错地区 重、磁剖面 地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原型湖盆恢复及中部砂体成因 被引量:13
13
作者 庞军刚 卢涛 +1 位作者 国吉安 李文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56-63,共8页
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岸线、深湖线、湖盆底形等进行了恢复,所恢复的长6湖盆中心位于正宁、甘泉、庙湾等地。东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三角洲砂体,西南部陡坡带主要发... 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岸线、深湖线、湖盆底形等进行了恢复,所恢复的长6湖盆中心位于正宁、甘泉、庙湾等地。东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三角洲砂体,西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深湖区重力流(主要为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砂体;湖盆东北部发育浅水坡折带和深水缓坡型坡折带,西南部发育深水陡坡型坡折带,湖盆中心具有先向西南方向迁移,再向东北方向迁移的演化特点。在对三角洲砂体的勘探继续关注的同时,深水区及湖泛期砂体的勘探也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受东部缓坡坡折带控制的地区和受西部陡坡坡折带控制的地区砂体的展布规律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 深湖线 坡折带 砂体成因 延长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于川淇 宋晓蛟 +2 位作者 李景景 蒋双泽 张连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5-770,共6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丰富,而且长石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及其溶蚀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丰富,而且长石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及其溶蚀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长石含量存在差异,凹陷北部长石含量最高,其次是南部,最低的是中部地区;在层位上,沙河街组一段长石含量最高,其次为沙河街组二段和沙河街组四段,含量最低的是沙河街组三段;在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主要的溶蚀产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由于高岭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转化,导致高岭石含量逐渐降低,浅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伊/蒙混层转化而来,而深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高岭石蚀变形成。砂岩储层中的伊/蒙混层矿物在浅层含量高,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溶蚀作用 粘土矿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跃地区金异常特征及成矿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和平 张小海 +2 位作者 张治林 徐斌 乔玉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兴跃地区地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成矿条件十分有利。该区额尔古纳河群零星出露,且与金异常关系密切。根据区域及区内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原始数据参数统计,通过相对丰度、变化系数、富集系数的对比,分析了地层中各元素... 兴跃地区地处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成矿条件十分有利。该区额尔古纳河群零星出露,且与金异常关系密切。根据区域及区内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原始数据参数统计,通过相对丰度、变化系数、富集系数的对比,分析了地层中各元素的含量变化、分布特征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区域特殊的自然景观特征,分析了额尔古纳河群在成矿中的作用。额尔古纳河群中浅变质岩为含金地质体,是砂金物质来源。表生环境作用下的物理化学风化为砂金次生富集成为可能,充沛丰富的水流为砂金搬运迁移及筛选提供了水动力条件。宽阔迂回的河谷为砂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适宜沉积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群 金异常 次生富集 砂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_3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庞军刚 国吉安 +4 位作者 杨友运 东玉 尚晓庆 王桂成 李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0-937,共8页
为明确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致密砂岩为例,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有方解石、铁... 为明确致密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致密砂岩为例,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碳酸盐胶结物主要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在不同地区分布类型差别较大,西南部含量较高,东北部含量较低,其含量、类型与物源及水介质中钙离子的来源有关,可分为内源及外源成因,由于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发育,较大规模地堵塞了孔隙,且后期溶解作用较差,成为长63砂岩致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绘制研究区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物等值线图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碳酸盐岩屑溶解-再沉淀、长石溶解-再沉淀等形成机理。研究成果可为华庆地区延长组致密油储层有利区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多期次 形成机理 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 华庆地区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中段——东昆仑西段构造特征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夫爵 高树静 +1 位作者 周勇 胡少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4-36,共13页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区重力数据的处理解译,依据重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对研究区断裂构造、局部异常、剖面拟合等取得的成果和地质认识,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以本项目取得的地质认识及前人的勘探成果为依据,...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区重力数据的处理解译,依据重力场的变化特征及对研究区断裂构造、局部异常、剖面拟合等取得的成果和地质认识,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以本项目取得的地质认识及前人的勘探成果为依据,对研究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进行探讨。通过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及其生成演化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该区的地质勘查、综合研究及能源勘查提供参考依据,也希望笔者的地质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 重力特征 构造划分 构造发育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的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夫爵 陈敏 王正科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3-149,共7页
通过重力资料的处理解释,对天津地区的断裂构造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断裂为该区的主控断裂,具有规模大、控制性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特点。、级断裂多为控制、分割构造单元内部不同类型构造(区带)的分界线,对局部构造单元的形成、发展... 通过重力资料的处理解释,对天津地区的断裂构造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断裂为该区的主控断裂,具有规模大、控制性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特点。、级断裂多为控制、分割构造单元内部不同类型构造(区带)的分界线,对局部构造单元的形成、发展、演化及沉积建造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多数断裂的活动具有阶段性、长期继承活动的特征,其活动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或同一阶段内有所不同。形成了以规模较大的断裂为主干的断裂构造系统,平面上交织为以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辅的构造格架,断裂均为隐伏断裂。同时,推断该区、级断裂生成较早,多为古生代、中生代,多数断裂自形成后经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次复活、长期活动的特点。、级断裂生成较晚,多为古近纪,活动强烈,古近纪为强烈活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断裂构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立文 安兴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主要论述在化探预查和普查阶段使用手持式GPS,实现了单点绝对定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定点的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质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使用必须按照必要程序进行,为保证精度,必须进行GPS试验,主要包括... 主要论述在化探预查和普查阶段使用手持式GPS,实现了单点绝对定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定点的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质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使用必须按照必要程序进行,为保证精度,必须进行GPS试验,主要包括控制点的选择,仪器参数校正,精度试验,多台GPS一致性检查,并明确给出该地区GPS能否使用报告。通过野外实例充分说明了利用手持式GPS的定位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的效果,利用GPS航迹跟踪功能验收当天野外工作,制作航迹监控图、野外实际材料图,利用GPS和MAPGIS制作地质简图及化探测网的布设。重点讨论了GPS有关参数的设定、校正及准确度等细节,从而保证地球化学勘查测点定点的精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球化学勘查 定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正科 杨志刚 +1 位作者 董义国 姜夫爵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笔者通过对200个以上测点用不同GPS控制站的控制参数,用随机软件分别计算单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即x、y、h),并计算测点与控制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坐标、高程的差值,采用线性回归和正态直方图两种分析方法展示距离与差值之间的关系,得出距离... 笔者通过对200个以上测点用不同GPS控制站的控制参数,用随机软件分别计算单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即x、y、h),并计算测点与控制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坐标、高程的差值,采用线性回归和正态直方图两种分析方法展示距离与差值之间的关系,得出距离与差值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在本项目的后续工作过程中将GPS控制站的控制半径适当延长至80km(试验的距离范围0~88.621km)。由此建议在以后不同比例尺的GPS定位测量中应增加对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试验对比工作,不同区域可能有所差异,则工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满足《规范》和《任务书》的条件下,灵活部署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控制站 控制半径 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