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太白庙金矿赵大沟矿段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邢宪龙 王嘉伟 胡仰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87-92,共6页
赵大沟矿段各矿体的产出与分布严格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F1~F5)控制。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的张性构造裂隙是矿体的主要赋存空间,无论矿体还是张性裂隙均在深部显示为沿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断续延伸的规律,反映了在北西西向压扭性(F1~F5)... 赵大沟矿段各矿体的产出与分布严格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F1~F5)控制。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的张性构造裂隙是矿体的主要赋存空间,无论矿体还是张性裂隙均在深部显示为沿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断续延伸的规律,反映了在北西西向压扭性(F1~F5)断裂所经过矿段的深部还有延续。因此,赵大沟矿段构造控矿标志明显,预测与其相邻的赵大沟以西地区和金洞沟地区地表及深部具有相似的赋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应作为今后主要的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大沟矿段 控矿断裂 控矿标志 找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9
2
作者 谢婉丽 王延寿 +2 位作者 马中豪 葛瑞华 王家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7-407,共11页
在回顾早期黄土湿陷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黄土湿陷机理的发展历程,从微观结构、数理分析方法、土力学角度和建立本构模型4个方面总结了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现状。通过工程实例研究提出了当前黄土湿陷机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 在回顾早期黄土湿陷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黄土湿陷机理的发展历程,从微观结构、数理分析方法、土力学角度和建立本构模型4个方面总结了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现状。通过工程实例研究提出了当前黄土湿陷机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以黄土微观结构研究为基础,结合先进测试仪器和分析软件,从非饱和土力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离散元分析手段,考虑溶盐因素,系统建立各种应力路径下黄土湿陷本构关系,从而完善黄土湿陷机理的研究。这对正确理解和研究黄土湿陷机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湿陷机理 微结构 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志留纪几丁虫动物群新发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姚建新 肖序常 +5 位作者 高联达 计文化 尹宗义 韩芳林 纪占胜 武桂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7,共3页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富的志留纪Desmochitina,Sphaerochitina,Rhabdochitina,Conochitina等属几丁虫化石,为早志留世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志留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西昆仑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微体化石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几丁虫动物群 新发现 麻扎地区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冰沟—鸭子沟一带与火山岩有关的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辉 赵长缨 徐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96-204,共9页
在分析前人矿产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找矿工作,笔者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优选的重点异常区内发现了4个矿点。矿产种类为铜、银、铅、锌,矿产类型为火山-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 在分析前人矿产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找矿工作,笔者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优选的重点异常区内发现了4个矿点。矿产种类为铜、银、铅、锌,矿产类型为火山-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已圈定的矿化蚀变带分布于北西向中-大型断裂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断层内,多金属矿体沿蚀变带平行分布,赋矿岩石多为蚀变英安岩、构造蚀变岩。研究认为,冰沟—鸭子沟地区分布的火山岩成矿元素含量高,是区内的矿源层。各种类型的构造发育,导矿和容矿空间具备。化探异常强度高、分带明显、套合好,异常区内已发现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圈出多条矿体,找矿标志明显,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青海冰沟-鸭子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勉略带关帝坪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5
作者 秦臻 廖时理 +1 位作者 魏小红 佘朋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73-82,共10页
关帝坪蛇绿岩位于勉县关帝坪地区,具典型的堆晶结构,是勉略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的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角闪岩具高MgO、CaO,低K2O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TiO2含量与活动大陆边缘及... 关帝坪蛇绿岩位于勉县关帝坪地区,具典型的堆晶结构,是勉略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中的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表明角闪岩具高MgO、CaO,低K2O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TiO2含量与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区火山岩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U,显著亏损Nb、Ta,略微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勉略带印支期花岗岩可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能是印支期勉略洋盆向北俯冲的产物,并受到了大陆壳的混染。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角闪岩的成岩年龄为(222.5±2.1)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三叠世。该年龄略早于研究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二者的成对性关系说明在勉略古洋壳向北的俯冲一直持续到晚三叠世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或者更晚时期,之后才进入了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角闪岩 关帝坪 勉略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