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含铜金矿石氨氰体系浸金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程东会
王金祥
李国斌
张晓燕
王立群
-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省地矿局堆浸技术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共4页
-
文摘
对于金以非包裹形式存在的含铜金矿石,直接氰化虽然能取得较高的金浸出率(92%),但氰耗高(130 kg/t),而且氰化物耗量并不与铜的浸出量成线性关系。氨氰体系浸金可以得到较高金浸出率的同时,降低氰化物耗量。该体系中最佳氨氰比为3∶1,最大的氰化钠用量为14.7 kg/t,继续增大氰化钠用量,金的浸出率并不明显增高,而过量的氨则会导致试样中铜的快速溶解,同样不利于金的浸出。试样中的可溶性铜使浸出液中的Cu2+浓度满足氨氰体系浸金的要求,过量的Cu2+对浸金不利。研究结果表明,氨氰体系浸出金的机理可能是铜氨络离子充当氧化剂,而氰铜络离子(以Cu(CN)32-为主)充当浸金剂,浸出液中铜浓度和金浓度变化的四个阶段支持了此浸金机理。
-
关键词
铜金矿
氨氰化系
氨氰比
机理
-
Keywords
Copper-gold ores
Cyanide-ammonia system
Ammonia to cyanide ratio
Mechanism
-
分类号
TF83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
-
题名含砷难浸金精矿柱浸生物氧化回收金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程东会
何江涛
王立群
张晓燕
赵芳玲
沈照理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省地矿局堆浸技术中心
-
出处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6,共5页
-
文摘
通过室内柱浸试验,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了生物氧化试验。样品经过制粒,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在15~28℃条件下分别进行了60d、132d、302d的生物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最高达到88.66%,比常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结果显示,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浸出液中Fe^3+/Fe^2+的氧化还原电位是该体系中的主控电位;细菌浸出液中全铁浓度增景和砷浓度增量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应了菌种活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断受到抑制、不断适应的表现。试验证明,用生物堆浸工艺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如何缩短生物氧化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难浸
金精矿
生物浸出
柱浸试验
-
Keywords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biodeaching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
-
分类号
TF83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
-
题名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上)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国斌
程东会
王立群
-
机构
陕西省地矿局堆浸技术中心
-
出处
《湿法冶金》
CAS
200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
文摘
通过在难浸金精矿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骨架材料,解决了矿堆渗透性差的难题。选用适宜菌种进行细菌氧化,再氰化浸出,金浸出率由常规氰化法的62.88%提高到96.41%。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对金精矿进行静态氧化、氰化浸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关键词
难浸金精矿
氰化浸出
细菌氧化
金浸出率
氰化法
矿堆
试验研究
渗透性
骨架材料
-
Keywords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bacteria oxidation
cyanide leaching
gold
-
分类号
TF18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