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区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向飞 周维博 +2 位作者 云涛 刘小学 董起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渭北旱塬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成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供水水源,为了掌握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渭北旱塬区2000-2009年间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浅层监测井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自然、人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 渭北旱塬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成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供水水源,为了掌握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渭北旱塬区2000-2009年间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浅层监测井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自然、人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地下水动态成因分为灌溉-开采、渗入-蒸发、渗入-开采和径流-开采4种类型,对各类型地下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地下水位埋深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拟合程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次降雨 ARIMA模型 渭北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峡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彦刚 刘小学 +1 位作者 魏晓妹 张文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7,69,共4页
针对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需水平衡、可供水量、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以优先利用地表水为原则,进行了模型求解。结... 针对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建立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需水平衡、可供水量、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以优先利用地表水为原则,进行了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3种水文年份灌区灌溉水源均应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增加地表水供水的比例,有利于灌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起到以丰补枯、涵养地下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联合调度 优化配水模型 宝鸡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渭北旱塬区地下水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董起广 周维博 +3 位作者 刘雷 云涛 张向飞 刘小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112-114,118,共4页
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选取了渭北旱塬区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观测井点,利用已有的2000年-2010年埋深数据以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故该方法可应用... 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选取了渭北旱塬区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观测井点,利用已有的2000年-2010年埋深数据以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故该方法可应用于地下水动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地下水埋深预测 地下水动态变化 渭北旱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典型风沙滩地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对煤炭开采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陶虹 宁奎斌 +4 位作者 陶福平 杨泽元 柴小兵 张朝逢 李文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19-2325,共7页
以地下水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榆林市榆阳区萨拉乌苏组潜水区域水位动态的时空发育特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划分为3个动态类型:水位强烈波动区(Ⅰ类)、水位中等波动区(Ⅱ类)、水位弱波动区(Ⅲ类)。研究不同... 以地下水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榆林市榆阳区萨拉乌苏组潜水区域水位动态的时空发育特征,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划分为3个动态类型:水位强烈波动区(Ⅰ类)、水位中等波动区(Ⅱ类)、水位弱波动区(Ⅲ类)。研究不同动态类型区水位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地下水位动态与煤炭开采量、大气降水量的相关性分析,认为:Ⅰ类区水位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动态变化较大;Ⅱ类、Ⅲ类区水位动态受大气降和煤炭开采的综合影响,水位动态变化较弱。在现有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区域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降水,其次是煤矿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下水位 大气降水 煤炭开采 模糊聚类分析 动态类型区 陕北风沙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以咸阳市区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耀东 刘翠珠 +5 位作者 杨建青 李少锋 王杰 窦艳兵 刘虹 赵泓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地下水 影响 咸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地下水埋深模拟预测——以关中平原为例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朝逢 陈皓锐 岳中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131,137,共6页
地下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准确预测地下水埋深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以陕西关中平原33眼地下水埋深观测井的实测数据为输入,探讨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LSTM)在地下水埋深模拟预测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整体上,L... 地下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准确预测地下水埋深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依据。以陕西关中平原33眼地下水埋深观测井的实测数据为输入,探讨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LSTM)在地下水埋深模拟预测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整体上,LSTM模型可以很好模拟关中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但是模型在训练阶段的模拟精度要高于验证阶段的。具体而言,对33眼观测井同时模拟时,无论训练次数多少,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而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小于5 m和14%;而在验证阶段,尽管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2仍然大于0.98,但是RMSE和RRMSE的最大值分别增加至7 m和27%。与此同时,模型的训练次数会影响模拟精度,模型训练次数需要与样本进行匹配,本研究适宜的训练次数为40次。此外,样本集的数据也是影响模型模拟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将33眼井的观测数据作为一个样本集的模拟精度要高于单眼井单独作为样本集的模拟精度,表明样本容量越大,LSTM的模拟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记忆模型 地下水埋深 模拟 训练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薛亚莉 陈乃联 刘小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志丹县地表水水质不佳且利用难度大,因此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快速增长,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55.4%提高到2005年的86.2%,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承压水利用不当,造成地下水位下... 志丹县地表水水质不佳且利用难度大,因此地下水一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快速增长,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55.4%提高到2005年的86.2%,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承压水利用不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志丹县进行了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并提出了各分区保护目标与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功能区划分 志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井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治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圃轩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2期210-211,共2页
概述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机井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提出消除因串井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以达到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效果。
关键词 机井 地下水污染 治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侯薇 刘小学 魏晓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了分析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应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评价了关中地区及所辖5个地级市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人水矛盾和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的时间变化不明显,而空间... 为了分析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应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评价了关中地区及所辖5个地级市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人水矛盾和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的时间变化不明显,而空间匹配存在明显的差异,宝鸡市和西安市的匹配程度优于其他市区,咸阳市的匹配程度最差。因此,应该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改进农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农业水土资源 匹配格局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生态承载力模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费良军 黄宝友 孙胜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83,共4页
该文在深入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计算应用到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中,并按土地整理地貌分区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黄... 该文在深入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计算应用到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中,并按土地整理地貌分区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黄土台塬区、关中平原区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净增加0.0538hm2、0.0735hm2和0.0698hm2;人均生态赤字分别减少了21.33%、18.27%和36.95%。可见通过土地整理有效缓解了陕西省的生态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近10年用水结构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雷欢 张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分析了2001-2010近10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结构变化,并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陕西省用水总量近十年来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年均增加0... 分析了2001-2010近10年来陕西省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结构变化,并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陕西省用水总量近十年来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年均增加0.61亿m3;农业用水量和比重都在下降;工业用水总量变化较缓;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呈持续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驱动力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及SUFI-2算法在秃尾河上游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魏丹 刘智勇 李小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06,共7页
通过构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秃尾河流域(上游)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库,利用基于分布式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水文过程和产流机制进行模拟,并通过改进的SUFI-2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不确定分析、率定和验证,探讨SWAT模型在... 通过构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秃尾河流域(上游)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库,利用基于分布式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水文过程和产流机制进行模拟,并通过改进的SUFI-2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不确定分析、率定和验证,探讨SWAT模型在干旱和半干旱流域的适应性。采用1977—1983年的月径流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率定,用1984—1989年的月径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流域年径流相关系数(R2)和模型效应系数(Ens)均小于0.6(通常认为当模拟结果期望值大于0.6时,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研究流域的水文过程);月径流相关系数和模型效应系数超过或者接近0.6的水平;汛期(5—10月)模型径流相关系数和效应系数最高(超过或接近0.8)。研究表明通过改进的SWAT-SUFI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流域的汛期径流,而对全年径流和枯水期的径流模拟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SUFI-2模型 径流 秃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秃尾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智勇 张鑫 李小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4-190,共7页
为探讨秃尾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秃尾河流域1970~2005年36a来的气温、降水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年际和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秃... 为探讨秃尾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利用秃尾河流域1970~2005年36a来的气温、降水和天然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量年际和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以冬季升温为主;年降水表现为缓慢减少趋势,降水减少主要表现在夏秋季节;年径流量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且以春夏季节减少为主;年径流量与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年降水呈相对较强正相关性,同时径流量与气温、降水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及中下游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径流量 秃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尾河流域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智勇 张鑫 李小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7-173,共7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秃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出高程、坡度和坡向3种地形因子,并与该流域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地形因... 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秃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出高程、坡度和坡向3种地形因子,并与该流域198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草地、耕地和林地是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5-2000年间大部分减少的林地和草地向耕地转化;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草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缓坡和阳坡区域内,且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两者分布呈减少态势;林地在不同的海拔、坡度和坡向级别皆有分布,但在1 000~1 200m高程级别、斜坡和阴坡区域分布比例最大;水体、未利用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高程为1 000~1 200m和缓坡区域,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16a间(1985-2000年)秃尾河流域耕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面积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级别内都有所增加,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在大部分地形因子级别内则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地形因子 GIS 秃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泾河径流量变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雯 赵宝峰 王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泾河径流量变化的影响,选取1969-1999年的泾河流域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3个气候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泾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泾河径流量总体呈减...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泾河径流量变化的影响,选取1969-1999年的泾河流域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3个气候因子,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泾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泾河径流量总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3个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对径流量变化影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径流量 灰色关联度 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蓝片岩Sr-Nd同位素与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奎 鲁如魁 +2 位作者 陈文郁 南国卫 谢林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31,共21页
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羌塘地块的中西部,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俯冲、碰撞形成的高压变质带,是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红脊山混杂岩带内蓝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 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羌塘地块的中西部,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俯冲、碰撞形成的高压变质带,是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红脊山混杂岩带内蓝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红脊山地区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亚碱性玄武岩,其中碱性玄武岩具有高TiO2(2.86%~4.84%),属高Ti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11.42~20.05]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而亚碱性玄武岩,具有低TiO2(1.74%~1.81%),稀土总量较低(67.27×10-6~68.59×10-6)和轻稀土略微富集的特征[(La/Yb)N=2.49~2.81],与典型的E-MORB特征一致。Sr、Nd同位素组成:εNd(t)=-0.1~3.9,(^(87)Sr/^(86)Sr)i=0.704812~0.708365,表明该地区基性岩浆来自亏损型地幔。锆石的Th/U比值为0.33~1.33,并具有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获得两组206 Pb/238 U年龄数据:其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9 Ma(n=15,MSWD=0.39)和304.2±2.3 Ma(n=14,MSWD=0.54),因此该两组年龄应代表蓝片岩原岩形成年龄,红脊山蓝片岩原岩形成时间相当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结合区域地质事实和前人研究成果,红脊山基性原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有关,与南羌塘二叠纪基性岩墙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机制。蓝片岩基性原岩年龄在红脊山乃至整个羌塘地区都鲜有报道,红脊山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厘定为精细刻画羌塘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 蓝片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水塔消能井尺寸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守敬 马斌 +1 位作者 邓莹莹 胡雯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126,135,共4页
为保证放水塔内消能井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消能效果最好,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消能井不同尺寸对底板压强、底板脉动特性及其他水力参数的影响,以放水塔的直径D0为衡量标准改变井深或井径,分别在井深H0为0.5D0、0.77D0、D0、1.5D0和井径D为D0... 为保证放水塔内消能井在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消能效果最好,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消能井不同尺寸对底板压强、底板脉动特性及其他水力参数的影响,以放水塔的直径D0为衡量标准改变井深或井径,分别在井深H0为0.5D0、0.77D0、D0、1.5D0和井径D为D0、1.33D0、1.67D0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消能井深度和直径的增大,底板时均压强逐渐减小且分布趋于均匀,脉动压强频率峰值越低,越有利于结构稳定,消能效果越好。兼顾结构安全和施工成本对消能井尺寸进行优化,其合理的尺寸为H0/D0=0.77、D/D0=1.00或H0/D0=0.50、D/D0=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井 尺寸优化 时均压强 脉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浅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文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城市供水对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饮用水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西安城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用水结构、水价、水平、用水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城市供水对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饮用水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西安城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用水结构、水价、水平、用水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保障日益增长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的措施,并建议加强新水源地建设,做好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及用水预案,预防"水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源地 水安全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