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陕西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德豪 薄征 +1 位作者 王军红 卫新东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86-92,共7页
生境质量是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重要表征,深入分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析汉江流域(陕西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2... 生境质量是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重要表征,深入分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析汉江流域(陕西段)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本研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流域生境质量,利用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明确了其集聚状况,剖析了流域内生境质量空间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汉江流域(陕西段)生境质量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态势,以较高和中等生境质量为主,但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汉江流域(陕西段)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正相关性,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存在高-高、低-低集聚特征;土地利用、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流域内生境质量贡献较大,土地利用/覆被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汉江流域(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以彬州市义门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月帅 王军红 +2 位作者 王锐 张秀红 席敏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83-187,197,共6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土地整治的重要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本文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土地综合整治 陕西彬州 义门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8
3
作者 卫新东 关嘉敏 +4 位作者 冯小龙 王筛妮 赵彦斌 张宇 孔德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0-361,共12页
为深入研究秦岭耕地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基于动态度模型、区位指数、重心迁移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采用陕西省2005~2019年1∶10000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探究秦岭陕西段6个市、39个县(市、区)、353个乡镇的... 为深入研究秦岭耕地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基于动态度模型、区位指数、重心迁移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采用陕西省2005~2019年1∶10000县级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及统计年鉴数据,探究秦岭陕西段6个市、39个县(市、区)、353个乡镇的耕地质量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秦岭陕西段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9年间耕地资源数量有所减少,且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0.45%、0.12%、0.20%,耕地数量变化趋于平稳,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为10.98,相比陕西省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11.34)略高,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平均值(9.96)还处于较低的水平;②在空间上,2005~2019年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呈现出靠近关中平原的北线与西南线以及中部较高,东部、西部较低的分布格局;从区位指数变化来看,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西安市和渭南市耕地质量等别较高且为高等地的聚集区,处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耕地质量较差,中等地、低等地的聚集程度较高;从重心迁移角度来看,高等地重心由周至县迁移至西安市鄠邑区,中等地重心由宁陕县迁移至镇安县,低等地重心由安康市汉滨区迁移至柞水县,然后再迁移至镇安县,坐标迁移量从大到小为低等地、中等地、高等地;③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增强,共同影响秦岭陕西段耕地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质量 时空变化 驱动力 耕地保护 秦岭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 被引量:19
4
作者 卫新东 林良国 +4 位作者 冯小龙 王晓峰 孔德豪 蔺康莉 杨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4,共13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最基本单元。以神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将识别出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低质量生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问题定量诊断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最基本单元。以神木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电路理论构建神木市生态安全格局,将识别出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低质量生态空间作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其次,通过构建生态问题指标体系,在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定量化诊断现存生态问题;最后,通过生态问题指数(EPI)测算结果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表明:(1)神木市生态源地面积为411.64km^(2),以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源间生态廊道共63条,总长度约610.71km,中部地区的生态廊道较东南部密度大。(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415个,面积达30.55km^(2);生态障碍点341个,面积共计25.72km^(2);低质量生态空间面积为1043.73km^(2)。(3)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内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地质灾害多发于采矿区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水源涵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林地和草地的退化程度呈现东部较中部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耕地破碎化程度则呈现东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征;荒漠化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低质量生态空间的沙地;部分河流、湖泊和湿地以及植被随着时间变化向非生态用地转变。(4)根据EPI测算结果,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可再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重点控制区和重点修复区,未来应结合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开展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研究结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问题定量化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关键区域识别 生态问题诊断 生态修复分区 神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研究——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
5
作者 王军红 周颖明 史可梅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9期45-49,共5页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的要求,笔者结合西安市周至县耕地和林地利用情况实地调研结果,根据全县耕地和林地资源现状,在总结分析耕地和林地空间分布的矛盾冲突、存在...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的要求,笔者结合西安市周至县耕地和林地利用情况实地调研结果,根据全县耕地和林地资源现状,在总结分析耕地和林地空间分布的矛盾冲突、存在问题和原因基础上,探讨全县耕地和林地布局优化潜力,并形成耕地和林地布局调整优化方案,探索耕地保护范围内“细碎化”林地和草地的空间置换实施路径。希望为全国存在类似问题区县的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借鉴,促进耕地和林地“双保双优”,进一步规范耕地和林地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田粮用 耕地和林地空间布局 优化方案 西安市周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