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降低血液病漏诊和误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安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误诊中的价值,提高对血液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本院住院和门诊的患者582例,对其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复查。结果检出小细胞贫血患者83例(14.3%),大细胞...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误诊中的价值,提高对血液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本院住院和门诊的患者582例,对其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复查。结果检出小细胞贫血患者83例(14.3%),大细胞贫血患者15例(2.6%),附红细胞体患者61例(10.5%),疟原虫患者19例(3.3%),异常细胞患者26例(4.5%),提示感染患者114例(19.6%),异常淋巴细胞患者97例(16.7%);红细胞大小异常患者97例,其中小细胞性贫血患者83例,均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5例,经验证12例属于巨幼红细胞贫血,2例属于溶血性贫血,1例为急性失血性贫血。结论对于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因此重视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有助于降低血液病的漏诊和误诊,提高血液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漏诊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悬液在保存过程中凝血因子Ⅷ、Ⅸ生物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江存 李凤琴 +1 位作者 李芒会 任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2-164,共3页
为了研究机采血小板悬液22℃振荡保存不同时间的凝血因子Ⅷ、Ⅸ生物活性的变化,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对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8份血小板悬液于22℃振荡保存条件下,测定0、12、24、48、72、96、120小时7个时间段的... 为了研究机采血小板悬液22℃振荡保存不同时间的凝血因子Ⅷ、Ⅸ生物活性的变化,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对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18份血小板悬液于22℃振荡保存条件下,测定0、12、24、48、72、96、120小时7个时间段的FⅧ∶C和FⅨ∶C的活性。结果表明:机采血小板FⅧ∶C在0时活性为(100.51±44.02)%,保存12-120小时,其活性衰减了10%-40%;FⅨ∶C在0时活性为(120.93±20.50)%,保存24-120小时,其活性衰减了10%-35%。结论:机采血小板悬液于22℃振荡保存时凝血因子Ⅷ、Ⅸ仍保持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Ⅷ 凝血因子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极高海拔地区藏族居民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 被引量:4
3
作者 邹远妩 袁志敏 +5 位作者 刘小星 兰隆辉 次仁拉姆 宋春燕 史二丽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5-900,共6页
目的通过对阿里极高海拔(海拔5000 m以上)地区藏族居民进行体检并分析结果,阐明该人群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选择250名藏族居民进行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查。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pO)... 目的通过对阿里极高海拔(海拔5000 m以上)地区藏族居民进行体检并分析结果,阐明该人群血液学指标特点及慢性高原病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样本,选择250名藏族居民进行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测查。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pO)判断是否为慢性高原病。结果海拔5200 m地区藏族居民红细胞(RBC)、Hb、红细胞压积(HCT)均高于我国正常生理参考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位于参考值上限。男性藏族居民RBC、Hb、HCT、MCHC均高于女性,PLT低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V、MCH、WBC在藏族居民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该海拔地区居民SpO约为正常值的85%,相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藏族居民SpO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无统计学差异;该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高达16.4%,且重体力劳动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体力劳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海拔缺氧环境引起当地居民血液RBC数量、Hb及SpO等指标变化,慢性高原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劳动强度是高海拔地区慢性高原病的患病风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海拔 藏族居民 慢性高原病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血清学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曾宪飞 卢东雪 +1 位作者 张西京 李军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8-592,61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8(IL-8)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外周血水平变化和对ARDS诊断、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两个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49例ARDS患者,同期50例非ARD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科时(T1)、诊断为ARDS时(T2)血清标志物水平,记录临床基本资料。结果ARDS组5种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T2时间点高于T1(P<0.05);除vWF(P>0.05)外,ARDS死亡组(n=17)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存活组(n=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标志物(T1)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95%CI:0.730,0.902)(KL-6),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869(95%CI:0.795,0.942)(KL-6+Ang-2);单一标志物(T2)预测死亡的最大AUC0.764(95%CI:0.627,0.901)(IL-8),联合预测最大AUC0.829(95%CI:0.715,0.943)(IL-8+KL-6)。结论5种血清标志物与重症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KL-6和Ang-2水平变化有助于诊断,血清IL-8与KL-6水平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标志物 血管生成素2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诊断肺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邹远妩 李静 +4 位作者 王彪 王卓 屈少毅 袁志敏 仵倩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收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疑似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杆菌染色、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及菌种鉴定、Gene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 收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疑似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同时进行涂片抗酸杆菌染色、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及菌种鉴定、Gene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AT-T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培养法(菌种鉴定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参考标准,SA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为80.61%(399/495),特异度为87.74%(1259/1435),阳性预测值为69.39%(399/575),阴性预测值为92.92%(1259/1355),约登指数为0.68。SAT-TB技术具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特点,对临床快速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