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9 I 加速器质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起 周卫健 +5 位作者 侯小琳 付云翀 赵稳年 卢雪峰 陈宁 张路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85-2090,共6页
通过对129I加速器质谱(AMS)分析中影响敏度和准确度各种参数的研究,如靶电极制备、压样、靶样中辅助介质(Matrix)的选择及使用比例等,优化了用于3 MV加速器质谱仪的SO-110型离子源的条件参数,确定129I-AMS测量的最佳靶电极材料为Cu,最... 通过对129I加速器质谱(AMS)分析中影响敏度和准确度各种参数的研究,如靶电极制备、压样、靶样中辅助介质(Matrix)的选择及使用比例等,优化了用于3 MV加速器质谱仪的SO-110型离子源的条件参数,确定129I-AMS测量的最佳靶电极材料为Cu,最佳的辅助介质为Nb粉末,Nb与AgI样品的最佳体积比为3∶1。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且持续的I-束流进行测量129I/127I原子比值,实验测得西安加速器质谱仪的129I/127I本底值为1.52×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仪 SO-110离子源 129I 铯溅射 辅助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99)Tc的水平、来源、分析及示踪应用
2
作者 张佳琪 黄钊 +1 位作者 范煜坤 侯小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5-1404,共20页
人类核活动如核试验、乏燃料后处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等向海洋环境释放了大量高裂变产额核素-锝-99(^(99)Tc),然而其带来的潜在环境辐射和健康影响尚不完全明晰。此外,^(99)Tc的高水溶性和长半衰期等特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海洋示踪剂,示... 人类核活动如核试验、乏燃料后处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等向海洋环境释放了大量高裂变产额核素-锝-99(^(99)Tc),然而其带来的潜在环境辐射和健康影响尚不完全明晰。此外,^(99)Tc的高水溶性和长半衰期等特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海洋示踪剂,示踪研究洋流循环和水团交换等环境过程。目前,针对^(99)Tc的综述主要集中在各类样品中^(99)Tc分析方法,较少关注^(99)Tc的海洋环境行为和示踪应用。系统梳理海洋环境^(99)Tc的来源、行为规律及示踪应用现状对于理解其环境辐射危害、应对核污染排放、海洋环境过程示踪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海洋生态系统中^(99)Tc的来源和分布进行系统总结,评述^(99)Tc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聚焦在对^(99)Tc的环境行为,特别是^(99)Tc的海洋环境示踪应用,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99)Tc在我国边缘海域和西太平洋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 海洋示踪 海水 分析方法 核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MC-ICP-MS测定锂同位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贺茂勇 金章东 邓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77-77,共1页
锂(Li)同位素作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家族成员,近年来已经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热门领域和前沿之一。其两个同位素(^6Li和^7Li)具有较大的相对质量差,导致其在各种地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因此,Li同位素作为灵敏的地球... 锂(Li)同位素作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家族成员,近年来已经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热门领域和前沿之一。其两个同位素(^6Li和^7Li)具有较大的相对质量差,导致其在各种地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同位素分馏。因此,Li同位素作为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应用领域涵盖了从地表到地幔的流体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同位素 MC-ICP-MS 地球化学示踪剂 高精度 测定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相对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狐海域沉积物孔隙水卤素浓度及碘同位素特征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示踪研究
4
作者 傅飘儿 方允鑫 +2 位作者 涂公平 张路远 王彦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C-02钻孔沉积物孔隙水开展卤族元素浓度和I同位素研究。根据沉积物孔隙水中Cl^(-)、Br^(-)和I^(-)浓度特征,该钻孔可分为2层:上层沉积物孔隙水中卤族元素浓度随深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下层沉积物孔隙水卤素浓度则出现... 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C-02钻孔沉积物孔隙水开展卤族元素浓度和I同位素研究。根据沉积物孔隙水中Cl^(-)、Br^(-)和I^(-)浓度特征,该钻孔可分为2层:上层沉积物孔隙水中卤族元素浓度随深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下层沉积物孔隙水卤素浓度则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与该层赋存的水合物在钻取采样时发生分解有关。下层沉积物孔隙水的129I/I年龄为20.77±2.4 Ma,明显老于其赋存地层的年龄,暗示该站位的天然气水合物中CH4可能来自下伏的深部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孔隙水 卤素 I同位素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铀同位素水平、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钊 侯小琳 +1 位作者 赵雪 张路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43-2351,共9页
系统采集了我国东北地区132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混合酸全溶分解样品,使用UTEVA萃取色谱分离样品溶液中的铀,应用串联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测量样品溶液中^(238)U、^(235)U、^(234)U,获得了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3种铀同... 系统采集了我国东北地区132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混合酸全溶分解样品,使用UTEVA萃取色谱分离样品溶液中的铀,应用串联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测量样品溶液中^(238)U、^(235)U、^(234)U,获得了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3种铀同位素浓度水平和分布.首次大范围报道该地区表土中^(234)U水平,发现在部分土壤中^(234)U发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235)U/^(238)U原子比值分布显示区域大气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颗粒物在山脉迎风坡有明显沉积,导致大兴安岭等山脉的西侧^(235)U/^(238)U原子比值较高.但该区域铀同位素整体上处于环境本底水平,受人类核活动影响较小.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表土中铀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的岩石风化以及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MS 环境放射性 土壤 同位素分馏 ^(235)U/^(238)U ^(234)U/^(238)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河流阶地演化及其构造—气候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迎国 常宏 周卫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3-1049,共17页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纪以来覆盖了盆地大范围区域,河流阶地形成与粉尘物质最终保存在阶地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所以,尽管借鉴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区域对比,能够推断河流阶段的年代范围,仍需更多绝对年龄方法对其进行约束。本文通过渭河盆地内渭河不同支流河流阶地形成年代、拔河高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大范围区域隆升过程及第四纪气候演化序列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有相应的河流阶地形成,河流阶地年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提出渭河盆地河流演化与构造运动造成潜能及气候变化诱发这些潜能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渭河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构造—气候旋回阶地。渭河盆地水系演化史的重建对全面认识黄河中游水系早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渭河、黄河贯通三门峡的争议,但还需要更多可靠的不同河流地质证据和多种分析数据的印证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河流阶地 年代分布 构造阶段 气候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陆交互带土壤和沉积物中^(129)Ⅰ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张梦婷 侯小琳 +3 位作者 范煜坤 陈宁 张路远 赵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4-944,共11页
为保障我国核电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沿海核电站对周缘环境放射性的影响及关键排放产物在海陆交互带的地球化学行为至关重要。系统采集了我国南海海陆交互带58个表层土壤和海洋沉积物样品,采用氧化燃烧法结合共沉淀法分离和提纯碘,采用... 为保障我国核电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研究沿海核电站对周缘环境放射性的影响及关键排放产物在海陆交互带的地球化学行为至关重要。系统采集了我国南海海陆交互带58个表层土壤和海洋沉积物样品,采用氧化燃烧法结合共沉淀法分离和提纯碘,采用3MV加速器质谱仪(A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ⅠCP-MS)分别测量^(129)Ⅰ和^(127)Ⅰ。结果表明,区内昌江、防城港、阳江、岭澳和大亚湾核电站对周缘^(129)Ⅰ水平无明显影响;海陆交互带^(129)Ⅰ的主要来源为核武器试验的全球大气沉降和欧洲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的远距离传输。此外,不同利用类型的海陆交互带土壤对Ⅰ的富集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呈现果园>林地>草地>农田的规律,而季风和降水对海陆交互带土壤中Ⅰ的分布影响较小。河流输入使河口和大陆架区海水中^(129)Ⅰ升高而^(127)Ⅰ降低,生物作用对陆坡和深海区^(129)Ⅰ和^(127)Ⅰ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9)Ⅰ ^(127)Ⅰ 土壤 沉积物 南海 加速器质谱 核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