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雨滴冲击下飞行器蒙皮涂层损伤行为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沙明工 孙莹 +2 位作者 李雨桐 刘一鸣 李玉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03,共1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飞行器蒙皮涂层的雨蚀损伤行为、探索其损伤机理、建立涂层雨蚀损伤判据,基于一级轻气炮搭建的单射流冲击实验平台,针对以碳纤维T300编织材料为基体、表面涂有同等厚度的3种涂层试样,在不同冲击速度(360、430、490、555、... 为了进一步研究飞行器蒙皮涂层的雨蚀损伤行为、探索其损伤机理、建立涂层雨蚀损伤判据,基于一级轻气炮搭建的单射流冲击实验平台,针对以碳纤维T300编织材料为基体、表面涂有同等厚度的3种涂层试样,在不同冲击速度(360、430、490、555、617 m/s)和冲击角度(0°、15°、30°)下进行了材料雨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滴冲击速度的不断升高,试样遭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提高,导致其损伤面积和体积均呈增大趋势;试样典型损伤形貌均为由损伤区域包围中央未损伤区域的环状损伤组成,且随着损伤加剧形成圆形剥离损伤。单射流冲击涂层出现侵蚀损伤的阈值速度约为360 m/s;而随着冲击角度的逐渐增大,试样的损伤面积和体积均逐渐减小;与硬度、模量等力学参数相比,表面粗糙度对于涂层雨蚀损伤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蚀损伤 涂层 单射流 复合材料 冲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SiC/SiC复合材料的弹丸冲击损伤及冲击后拉伸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广宇 岳一凡 +3 位作者 王波 张程煜 索涛 李玉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4-500,共7页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等高温部件处,但服役过程中容易受到异物碎片冲击,这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轻气炮对化学气相渗透(CVI)技术制备的2D-SiC/SiC试样进行弹丸冲击,利用高速摄像机...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其良好的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航空发动机等高温部件处,但服役过程中容易受到异物碎片冲击,这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轻气炮对化学气相渗透(CVI)技术制备的2D-SiC/SiC试样进行弹丸冲击,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冲击过程,使用光学显微镜和CT观察异物损伤(FOD)的表面和内部结构,探讨了2D-SiC/SiC复合材料的高速冲击损伤特性。结果表明,2D-SiC/SiC复合材料的高速冲击损伤形式包括锥形裂纹、层间分层、纤维断裂以及基体压溃等。通过表征损伤发现,试件背部损伤和边缘处分层损伤由反射拉伸波造成,随着冲击速度提升,弹丸与拉伸波共同作用会造成试件穿透,试件边缘分层损伤减弱。对高速冲击后的试件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明确了剩余力学性能与冲击速度、弹丸直径的关系,表明剩余拉伸强度是表征冲击损伤程度的有效参数。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获得拉伸过程中的应变分布,并结合不同弹丸直径、冲击速度冲击后的剩余拉伸强度,进一步对比探究不同变量对冲击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丸直径是高速冲击损伤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速冲击 异物损伤 剩余拉伸强度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冲击试验技术
3
作者 陈旭 李子祺 +3 位作者 吴亚东 王靖博 李玉龙 郭亚洲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168,共12页
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种由电磁力驱动产生高幅值长脉宽加速度载荷的冲击试验装置,弥补了现阶段地面冲击试验技术的缺陷。使用电磁Hopkinson杆进行了加速度冲击试验,得到了应力和加速度载荷。根据一维应力波原理,推导出细长... 基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种由电磁力驱动产生高幅值长脉宽加速度载荷的冲击试验装置,弥补了现阶段地面冲击试验技术的缺陷。使用电磁Hopkinson杆进行了加速度冲击试验,得到了应力和加速度载荷。根据一维应力波原理,推导出细长杆中加速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值和理论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准确性。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电磁Hopkinson杆加速度冲击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此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产生高幅值长脉宽加速度载荷的冲击试验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不同电压和电容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试验装置能够产生长脉宽高幅值的加速度过载环境,且电容电压越大则加速度幅值越大,电容值越大加速度脉宽越宽。通过调控装置中的电路参数,可产生不同幅值和脉宽的加速度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电磁Hopkinson杆 高幅值长脉宽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载荷下纯钛的非连续冲击疲劳失效模型及其微观机理
4
作者 惠煜中 徐浩嘉 +1 位作者 郝宏炜 沈将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基于传统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系统,设计了应变控制的冲击疲劳寿命测试实验,研究了冲击疲劳加载下纯钛的微观演化机制及冲击疲劳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冲击疲劳试验阶段的试样开展准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基于传统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系统,设计了应变控制的冲击疲劳寿命测试实验,研究了冲击疲劳加载下纯钛的微观演化机制及冲击疲劳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冲击疲劳试验阶段的试样开展准静态力学性能测试,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表征试样在不同阶段的微观组织以及冲击疲劳失效后的断口形貌,研究纯钛在冲击疲劳失效过程中的循环硬化/软化规律及其微观演化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子弹长度可以实现应变控制的冲击疲劳寿命测试;Manson-Coffin疲劳寿命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纯钛的冲击疲劳寿命与应变幅值之间的关系;纯钛在冲击疲劳失效过程中表现出循环硬化的现象,这主要是疲劳过程中孪生变形引起的细晶强化和塑性变形引起的应变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纯钛的冲击疲劳损伤主要表现为变形能力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疲劳 纯钛 Manson-Coffin模型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及化学钢化硅酸盐玻璃的动态弯曲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振 索涛 +2 位作者 李玉龙 王祥 王银茂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6-1011,共6页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改进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分别对退火硅酸盐玻璃及化学钢化硅酸盐玻璃试样进行了加载速率为1.67×10^-6 m/s和2.5 m/s的三点弯曲实验,动态加载实验中验证了杆端的加载载荷平衡,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同时...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改进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分别对退火硅酸盐玻璃及化学钢化硅酸盐玻璃试样进行了加载速率为1.67×10^-6 m/s和2.5 m/s的三点弯曲实验,动态加载实验中验证了杆端的加载载荷平衡,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实验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玻璃试样的动态破坏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表面钢化层预压应力的存在,化学钢化玻璃弯曲强度较退火玻璃有较大提高,且强度分散性降低.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玻璃试样的弯曲强度有明显提高,强度分散性有所下降,动态加载条件下试样表现出多裂纹成核扩展的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化学钢化 弯曲强度 加载速率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抗试样动态加载试验相关问题研究
6
作者 殷建平 张晨旭 +2 位作者 孙若恒 陈希曦 苗应刚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0-660,共11页
研究了Hopkinson杆开展低阻抗试样高应变率加载测试的关键问题:低阻抗透射信号有效采集和应力平衡问题.综合前期研究基础,选用异质低阻抗透射杆并辅以原位标定半导体应变片技术,实现低阻抗试样高精度测试;结合应力波加载试样的过程重构... 研究了Hopkinson杆开展低阻抗试样高应变率加载测试的关键问题:低阻抗透射信号有效采集和应力平衡问题.综合前期研究基础,选用异质低阻抗透射杆并辅以原位标定半导体应变片技术,实现低阻抗试样高精度测试;结合应力波加载试样的过程重构计算和分析,获得了低阻抗试样的应力平衡历程和影响因素敏感性特征,并提出了类梯形入射波,可使低阻抗试样尽早实现应力平衡和恒定应变率加载.研究结果表明:低阻抗有机玻璃杆/管作为透射杆并辅以半导体应变片可实现载荷低至数Newton的透射信号采集;低阻抗试样应力平衡历程依赖于其弹性波速,在类梯形入射波加载下,2倍特征时间上升沿时可实现应力平衡以及其后的恒定应变率加载;其可基于试样厚度设计实现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的临界有效应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KINSON杆 低阻抗试样 动态加载 应力平衡 透射信号 高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维斌 索涛 +6 位作者 郭亚洲 李玉龙 聂海亮 刘会芳 金康华 杜冰 江斌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9-754,共26页
电磁霍普金森(E-Hopkinson)杆实验技术是利用电磁驱动的方式替代了传统霍普金森杆中子弹撞击加载杆来产生应力波,是电磁驱动技术与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动态加载技术.本文综述了E-Hopkinson杆实验技术在单轴单... 电磁霍普金森(E-Hopkinson)杆实验技术是利用电磁驱动的方式替代了传统霍普金森杆中子弹撞击加载杆来产生应力波,是电磁驱动技术与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动态加载技术.本文综述了E-Hopkinson杆实验技术在单轴单向/双向及动态双轴对称压缩/拉伸、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金属动态包辛格效应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涵盖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最后对该实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霍普金森杆 / 电磁驱动技术 / 多轴同步加载 / 动态断裂 / 波形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宽机织复合材料破片高速冲击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春林 陈雷 +3 位作者 韩璐 赵振强 曹勇 张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9-1306,共8页
本文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展宽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平板在金属破片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行为。在显示动力学求解软件LS-DYNA®中建立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宏观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多尺度分析计算得到单层机织复合材料的等效力... 本文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展宽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平板在金属破片高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行为。在显示动力学求解软件LS-DYNA®中建立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宏观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多尺度分析计算得到单层机织复合材料的等效力学性能,采用经典的Chang-Chang失效准则评估复合材料靶板的冲击损伤和失效行为。通过平板高速冲击试验确定了材料在特定冲击条件下的临界穿透速度范围和典型破坏模式,并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所构建的冲击仿真模型研究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速度(0.1~0.8 km/s)载荷下的侵彻失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展宽机织复合材料平板在承受高速冲击载荷过程中,中间层受压缩损伤区域较小,靠近边界层损伤区域较大;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机织复合材料平板受压缩损伤区域减小;在冲击速度为0.2~0.8 km/s下,平板吸收能量与破片冲击速度呈近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机织复合材料 穿透速度阈值 高速破片冲击 损伤机理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射流冲击试验的复合材料高速雨滴撞击损伤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侯乃丹 王旋 李玉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25,共13页
飞行器高速飞越云雨区时,前表面会受到雨滴的冲击侵蚀。基于一级轻气炮搭建了一种单射流冲击试验平台用于材料雨蚀试验,可产生速度200~600 m/s、直径4~7 mm、头部呈光滑圆弧形的稳定水射流;并对一种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不... 飞行器高速飞越云雨区时,前表面会受到雨滴的冲击侵蚀。基于一级轻气炮搭建了一种单射流冲击试验平台用于材料雨蚀试验,可产生速度200~600 m/s、直径4~7 mm、头部呈光滑圆弧形的稳定水射流;并对一种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不同速度和直径的单射流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单次水射流冲击的典型损伤形貌为:冲击表面凹陷,中心几乎完好无损伤,周围产生一环状损伤带,环内有树脂去除、基体开裂、少量纤维断裂等损伤形式;内部损伤主要由基体开裂和层间分层组成。损伤尺寸呈现典型的各向异性,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随射流速度和直径的增加,表面环状损伤和内部损伤的尺寸均向外扩展,环状损伤面积和内部分层面积也随之增加。水锤压力的压缩和卸载、侧向射流的剪切和应力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复合材料单射流冲击损伤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冲击 水射流 复合材料 雨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铺层角度复合材料Ω形柱的吸能特性
10
作者 王瑜 李易航 +4 位作者 侯兵 豆清波 张欣玥 索涛 李玉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1,共11页
复合材料Ω形柱在碰撞吸能和轻量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铺层角度和加载速率对复合材料Ω形柱吸能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Ω形柱的轴向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其吸能评价指标及破坏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进行了... 复合材料Ω形柱在碰撞吸能和轻量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铺层角度和加载速率对复合材料Ω形柱吸能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Ω形柱的轴向压缩实验,深入分析了其吸能评价指标及破坏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进行了3种铺层角度([0/90]3s、[0/45/90/-45]3和[±45]3s)Ω形柱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准静态加载时,[0/90]3s和[0/45/90/-45]3铺层角度试样均表现为渐进破坏,而[±45]3s铺层角度试样表现为非稳态破坏,破坏模式的不同导致其比吸能约为前2种铺层试样的1/2;动态加载时,3种铺层角度的Ω形柱均表现为渐进破坏,且比吸能较为接近。其中,[0/90]3s和[0/45/90/-45]3铺层角度Ω形柱在动态加载时的比吸能较准静态分别降低了29.70%和20.97%,而[±45]3s比吸能较准静态提高了46.10%,破坏模式的转变是其比吸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准静态加载时,铺层角度对Ω形柱比吸能有一定影响。而动态加载时,加载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铺层角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Ω形柱 铺层角度 吸能特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97铝锂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及失效参数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任冀宾 汪存显 +3 位作者 张欣玥 索涛 李玉龙 汤忠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4,共9页
在爆炸及高速碰撞的有限元模拟中,往往涉及到材料的大变形、断裂过程.文中选取2A97铝锂合金材料,针对Johnson-Cook(J-C)失效模型,对获取相应失效参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缺口尺寸的试样,结合有限元模拟对缺口试样的应变分布和... 在爆炸及高速碰撞的有限元模拟中,往往涉及到材料的大变形、断裂过程.文中选取2A97铝锂合金材料,针对Johnson-Cook(J-C)失效模型,对获取相应失效参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缺口尺寸的试样,结合有限元模拟对缺口试样的应变分布和应力三轴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缺口试样的最大应变集中于缺口表面处,得到了缺口表面处应力三轴度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基于此结果,文中还制作了细散斑,并通过二维数字图像相关(DIC)测量方法得到了常温至573K下准静态及动态加载试样的失效应变,从而准确地将修正应力三轴度、应变率和温度与失效应变对应起来,获取了更为准确的J-C失效模型参数;通过对铝锂合金断口使用SEM扫描电镜进行微观观察,探究了应力三轴度影响铝锂合金失效应变的微观机理,发现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微孔洞随应力三轴度的增大而不再大量聚集形成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97铝锂合金 J-C失效模型 应力三轴度 失效应变 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工况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将华 周宇亭 王秀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共11页
为提高镍基单晶叶片服役寿命、解决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开展了大量针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服役情况下损伤与失效机制的研究。从实际服役条件出发,总结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疲劳、蠕变和热机械疲劳损伤机制等研... 为提高镍基单晶叶片服役寿命、解决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开展了大量针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服役情况下损伤与失效机制的研究。从实际服役条件出发,总结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疲劳、蠕变和热机械疲劳损伤机制等研究成果与进展。此外,针对大量实验造成的时间与成本增加问题,还总结了近年来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寿命预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并提出了目前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寿命评估与失效分析研究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高温损伤 疲劳 蠕变 热机械疲劳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