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状况遥感监测 被引量:38
1
作者 范建忠 李登科 董金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8-234,F0004,共8页
该文应用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50m分辨率MODISNDVI定量估算了2000~2010年陕西省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该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防沙治沙工程区、退耕还林工程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重点生态建... 该文应用像元分解模型,利用250m分辨率MODISNDVI定量估算了2000~2010年陕西省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该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防沙治沙工程区、退耕还林工程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比2000年增加了8.3%~23.2%。2)2000~2010年各个生态建设工程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都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上升的趋势(P<0.01),线性倾向变化百分率以防沙治沙工程区最高(83.8%),其次是陕北退耕还林工程区(61.1%)。3)各个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覆盖度以增加为主,植被覆盖度线性倾向变化增加的面积占相应工程区面积的82.8%~98.2%。4)各个生态建设工程区高覆盖度植被所占的面积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低覆盖度植被所占的面积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通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工程区内植被覆盖状况显著改善,防沙治沙工程区和陕北退耕还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尤为显著。该研究可为客观评价陕西省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系统 建设工程 植被覆盖度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的陕西省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辉 王卫东 +2 位作者 李星敏 王钊 权文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复种指数反映了耕地的利用强度,利用遥感方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OT/VGT NDVI时序数据(2001—2007年)和MOD13Q1NDVI时序数据(2001—2011年)作为遥感数据源,利用HANTS滤波和SG滤波... 复种指数反映了耕地的利用强度,利用遥感方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OT/VGT NDVI时序数据(2001—2007年)和MOD13Q1NDVI时序数据(2001—2011年)作为遥感数据源,利用HANTS滤波和SG滤波方法分别对两种数据源进行数据重构,进而提取出陕西省10个地(市)的耕地复种指数;根据提取结果,分析各地市复种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对比两种方法在耕地复种指数提取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SG滤波后提取结果普遍高于HANTS滤波后提取结果;2001—2011年,延安市和榆林市复种指数增长较快,西安市复种指数出现负增长;2007年之后,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复种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HANTS滤波 SG滤波 遥感监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生长规律的陕西省植被遥感分类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登科 郭铌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5-221,共7页
植被类型的差异除了可表现为光谱差异外,还可表现为植被生长规律的差异。植被生长以年为周期,在这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植被类型有着各自的生繁衰枯的物候节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生长状况的敏感指示器,一年内... 植被类型的差异除了可表现为光谱差异外,还可表现为植被生长规律的差异。植被生长以年为周期,在这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植被类型有着各自的生繁衰枯的物候节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规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生长状况的敏感指示器,一年内的NDVI所构成的NDVI的时间序列曲线是表征植被生长规律的理想方法,因此利用NDVI时间序列进行植被分类是完全可行的。利用2004年全年的MODIS资料,选取距离星下点周围1000 km以内完全包含陕西省行政区域的晴空(包括部分晴空)250 m分辨率资料计算NDVI,采用NDVI多时相最大值合成法(MVC),生成了一年的月合成NDVI数据集产品,应用ISODATA算法进行非监督动态聚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结合以往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种植制度区划、电子地图等辅助地理信息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了解译和验证,并分析了各类植被类型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表明分类结果能客观地反映植被分布的地域性;各类NDVI曲线之间差别显著,有着明显的可分性,它们如实地刻画了各种植被的生长规律,并能区分植被生长规律的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生长规律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化及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星敏 王钊 刘安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3-76,共4页
经过多年研究,许多省份已开展了干旱遥感的监测与服务,根据在陕西省开展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化时使用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适用性及服务效果,提出了在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干旱 遥感监测 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干旱遥感监测业务化方法研究
5
作者 卓静 李星敏 邓凤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利用遥感监测旱情的进展,并对陕西省的旱灾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了常用模型在陕西省干旱监测的应用结果,最终确定适合陕西省业务化监测干旱的方法。
关键词 遥感 干旱监测 陕西省 业务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退耕还林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变化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慧娟 卓静 +2 位作者 王娟 董金芳 权文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9-447,共9页
使用MODIS-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通过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退耕还林后(2000—2012年)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两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和湿润指数都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使用MODIS-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通过GIS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退耕还林后(2000—2012年)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两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和湿润指数都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000—2012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度在波动中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陕北地区增加最为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城市周边地区植被有退化的迹象。2000—2012年湿润指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有上升的趋势,陕南地区增加显著。空间分布上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湿润指数呈指数变化趋势,相关性与植被覆盖度面积取值范围有关,范围取值越大相关系数越高。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受到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湿润指数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受到人为影响比较明显的陕北、关中地区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湿润指数 退耕还林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陕西省耀县为例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昕 汤国安 +1 位作者 王春 邓凤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30,共6页
提出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耀县为实验样区,以DEM模拟的坡面与平面太阳总辐射量为地形调节因子,实现对传统山区温度空间推算模型的改进,并与TM6热波段反映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 提出基于DEM的山区气温地形修正模型,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耀县为实验样区,以DEM模拟的坡面与平面太阳总辐射量为地形调节因子,实现对传统山区温度空间推算模型的改进,并与TM6热波段反映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较为精细地刻画山区局地温度随地形的空间分异规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山区地面温度推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山区气温 太阳辐射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文峰 朱琳 +2 位作者 李星敏 朱延年 周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气候区划 区划指标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16监测陕西省地表蒸散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慧娟 卓静 +1 位作者 董金芳 王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0-967,共8页
基于MOD16数据产品结合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了陕西省2000-2013年地表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MOD16蒸散产品能够满足陕西省地表蒸散时空分布研究的要求,结果对陕西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结论:(1)2000-201... 基于MOD16数据产品结合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了陕西省2000-2013年地表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MOD16蒸散产品能够满足陕西省地表蒸散时空分布研究的要求,结果对陕西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结论:(1)2000-2013年蒸散(ET)、潜在蒸散(PET)年际波动不大,全省ET平均值在490 mm左右,PET平均值在1 550 mm左右,年平均ET与PET的差距说明陕西省较为干旱缺水。全省ET、PET的年内变化都呈单峰分布趋势,两者变化存在差异,6月两者差距最大,此时最为缺水。(2)陕西省不同区域蒸散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陕西南部水分较为充足,而在陕西北部较为缺水。陕西中西部区域干旱有所缓解,中东部区域干旱加重。(3)各功能区年平均ET与PET大小顺序正好相反,干旱程度顺序为防风治沙工程区>陕北退耕还林区>渭北退耕还林区>关中农业生产区>陕北天然林保护区>陕南退耕还林区>陕南天然林保护区。各功能区年内ET月平均变化差异明显,可分为三类,单峰型、波动型、双峰型。(4)蒸散的时空变化与气候特点,特别是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有很高的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状况也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6 陕西省 蒸散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16的陕西省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7
10
作者 范建忠 李登科 高茂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36-1543,共8页
基于MOD16 遥感数据集,在ERDAS IMAGINE 2013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空间建模,计算蒸散多年年平均值和月平均值,并生成图像;结合陕西省矢量边界图、土地利用矢量图,统计不同时间尺度统计行政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值.在A... 基于MOD16 遥感数据集,在ERDAS IMAGINE 2013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支持下,通过空间建模,计算蒸散多年年平均值和月平均值,并生成图像;结合陕西省矢量边界图、土地利用矢量图,统计不同时间尺度统计行政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值.在ARCGIS 10 系统中,制作陕西省2000-2013 年年、月平均蒸散分布图.利用线性回归进行蒸散时间趋势分析,采用相关系数的统计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趋势检验.进而研究了陕西省2000-2013 年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年蒸散量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波动范围为448.0~533.3 mm·a^-1,年平均值493.3 mm·a^-1.各月蒸散量的年际变化具有季节分异特征,秋末至仲春的月蒸散具有减少的趋势,春末至仲秋的蒸散具有增加的趋势.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蒸散主要集中在5-9 月份,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8 月和11 月.(2)多年平均蒸散空间格局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规律,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蒸散变化趋势不明显的面积占77.2%,蒸散显著、极显著增加的像元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关中地区西部和陕南丘陵浅山区,蒸散显著和极显著减少的像元主要分布在关中城市群.(3)土地利用特点影响着陕西省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类型排序依次为森林〉草地〉农田〉荒漠.研究结果对于陕西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旱涝监测和预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6 蒸散量 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指数的改进及其在陕西省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红梅 王钊 高茂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利用陕西4个站点2002—201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和气象干旱指数,结合测墒站建站至2012年墒情数据,通过增加变量和调整权重系数对CI进行改进,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陕西干旱过程描述、频率及强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改进... 利用陕西4个站点2002—201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和气象干旱指数,结合测墒站建站至2012年墒情数据,通过增加变量和调整权重系数对CI进行改进,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陕西干旱过程描述、频率及强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改进效果,并比较了与同期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监测的干旱日数较CI偏少,春夏季尤为明显。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CInew较CI偏低0.1%~8%,年干旱强度较CI平均偏低64.2,但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年干旱日数、频率、强度的总体变化特征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均能反映出陕西干旱频率及强度的变化特征。CInew在具体干旱过程监测中的不合理跳跃次数明显减少,克服了CI对弱降水的骤然反应,保留了对强降水的敏感性,CInew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达0.9,较CI明显偏好,监测过程更符合实际干旱的演变规律,程度更贴近实际。因此,CInew可以作为陕西干旱监测与评估指标之一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 干旱频率 干旱强度 降水强度 土壤相对湿度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渭北东部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星敏 郑有飞 +2 位作者 刘安麟 张树誉 邓凤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8,共6页
利用研究区域2001年NOAA-16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季节,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因子筛选,用选出的因子建立研究区域不同季节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对2002年该区春季干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型土壤... 利用研究区域2001年NOAA-16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季节,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因子筛选,用选出的因子建立研究区域不同季节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对2002年该区春季干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型土壤湿度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模型对该区干旱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监测 卫星遥感 逐步回归法 模型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实际蒸散的变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娟 何慧娟 +1 位作者 卓静 董金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实际蒸散量(ET),为生态环境中碳循环、水循环特征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美国航天局(NASA)提供的净初级生产力产品(MOD17A3)及蒸散产品(MOD16)数据,利用GIS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2000—2... [目的]分析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实际蒸散量(ET),为生态环境中碳循环、水循环特征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美国航天局(NASA)提供的净初级生产力产品(MOD17A3)及蒸散产品(MOD16)数据,利用GIS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NPP与E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植被NPP与ET的分布特征均为南高北低;2000—2014年陕西省植被NPP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陕北地区增加最大,陕南地区增加最不显著;陕西省ET年际变化呈波动状态。植被NPP与ET空间相关性较显著,陕北地区相关系数极高,而陕南地区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在较为干旱区域植被NPP与ET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PP ET MODIS数据 空间特征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陕西省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金芳 袁媛 +1 位作者 何慧娟 高蓓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5,共7页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植被冠层的重要参数,在定量分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交换中具重要意义。利用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结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对2001-2014年陕西省LAI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陕西省LAI最大值平均总体呈波动中上升趋势,...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植被冠层的重要参数,在定量分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交换中具重要意义。利用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结合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对2001-2014年陕西省LAI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陕西省LAI最大值平均总体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年内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2)陕北地区LAI上升趋势明显,年际波动较大,渭北塬区以及陕南东部部分区域LAI呈上升趋势,但年际间变化不大,其他区域LAI年际间变化趋势和波动均不明显。3)陕西省范围内典型植被类型LAI最大值平均年际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内变化曲线各不相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是陕西省LAI上升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是LAI产生波动的直接原因。反映了陕西省植被群体结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叶面积指数 时空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干旱综合评价预警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景毅刚 杜继稳 张树誉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4期46-49,共4页
总结了造成陕西省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干旱的区域和季节分布特征,在分析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干旱分析评价的综合干旱指标、干旱预警方法以及干旱发生起始日期和持续日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此指标和方法对陕... 总结了造成陕西省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干旱的区域和季节分布特征,在分析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干旱分析评价的综合干旱指标、干旱预警方法以及干旱发生起始日期和持续日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此指标和方法对陕西省典型年份的干旱分析评价,得出的干旱结果和实际干旱状况相比基本一致,说明运用该综合干旱指标、评价干旱状况方法以及干旱预警方法在陕西省干旱的评价和预警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农业干旱 综合评价 干旱预警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0年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登科 范建忠 董金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3-1877,共5页
为阐明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整体状况,应用以遥感观测数据驱动的GLO-PEM模式模拟估计的NPP数据,对陕西省1981-2000年间的地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年来,陕西省... 为阐明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整体状况,应用以遥感观测数据驱动的GLO-PEM模式模拟估计的NPP数据,对陕西省1981-2000年间的地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年来,陕西省年NPP变化范围为687-858 g/(m^2·a),平均值为749 g/(m^2·a);(2)陕西省年平均NPP在波动中缓慢上升,NPP年增长幅度为3.248 2 g/(m^2·a);(3)陕西省年平均NPP分布总体呈现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长城沿线风沙区NPP在200-400 g/(m^2·a)之间,是陕西省NPP最低的地区;关中中东部NPP较高,大部在800 g/(m^2·a)以上,NPP在1 200 g/(m^2·a)以上的面积约占1/3,是全省NPP的高值区;(4)陕西省NPP基本不变(NPP变化百分率在-10%-10%之间)的面积占54.7%,NPP变化百分率增加10%以上的面积占40.5%,NPP变化百分率降低10%以下的面积仅占4.8%;(5)占陕西省总面积的77.3%的区域NPP变化不显著(P〉0.05),NPP增加极显著(P〈0.01)的区域占8.3%,增加显著(P〈0.05)的区域占13.8%,NPP降低显著(P〈0.05)和降低极显著(P〈0.01)占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GLO-PEM模型 时空变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建忠 李登科 周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7-213,223,共8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比较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区与周边区域、主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程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陕西省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从2000到2011年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速率... 利用MODISNDVI数据和像元二分模型计算的植被覆盖度,比较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区与周边区域、主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程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陕西省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从2000到2011年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速率高于周边区域;(2)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变化百分率≥10%的面积占9.8%,≤-10%所占面积不及1%;(3)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0.6%,显著减少的积仅占0.1%,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未利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显著和极显著降低的发生在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极少部分耕地;(4)坡耕地植被覆盖改善比例大,坡耕地植被覆盖改善对于耕地植被改善贡较大。在陕西省气候呈现暖干化发展趋势背景下,退耕还林区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增长速率高于周区域,坡耕地、林地、草地均比其他类型有明显的增加,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植被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退耕还林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茂盛 范建忠 吴清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2-206,共5页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灾害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日照时数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蓓 卫海燕 +1 位作者 郭彦龙 董金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8-181,187,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陕西省近50a来四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50a来,陕西省日照时数的下降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其中夏季减少趋... 利用1961—2010年陕西省95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EOF经验正交分解法,对陕西省近50a来四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50a来,陕西省日照时数的下降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其中夏季减少趋势通过了p=0.01的显著性检验。春季和秋季变化表现为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四季日照时数的主要下降中心在延安地区中部和宝鸡地区西部,不同季节气候变异中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季节变化 Mann-Kendal EOF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C/MERSI数据应用于陕西省干旱时空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权文婷 李红梅 +2 位作者 周辉 何慧娟 能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基于FY-3C/MERSI 1 km遥感数据,分别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模型(VSWI)、归一化干旱指数模型(NDDI)、多波段干旱指数模型(MBDI),对陕西省2014年夏季的干旱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研究区同时段10 cm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3种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准... 基于FY-3C/MERSI 1 km遥感数据,分别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模型(VSWI)、归一化干旱指数模型(NDDI)、多波段干旱指数模型(MBDI),对陕西省2014年夏季的干旱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研究区同时段10 cm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3种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遥感监测模型对陕西省2014年夏季干旱过程监测的准确性均有较好表现,其中VSWI的动态监测稳定性更好;MBDI与VSWI对干旱中期干旱程度的反演结果准确性相当,但对于干旱前期与后期,VSWI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基于VSWI监测结果,将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FY-3C/MERSI具备对陕西省这次干旱过程进行时空动态监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MERSI数据 干旱监测 植被供水指数 归一化干旱指数 多波段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