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
马守才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2 |
8
|
|
2
|
染色体工程技术在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
牛娜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4 |
0 |
|
3
|
15个化杀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
陈晓文
马守才
王志军
李清峰
朱东旭
张改生
牛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4
|
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性能及其杂种优势和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
李建超
张改生
孙瑞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5
|
基于无人机多时相多特征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
赵泽阳
李美玲
徐伟
刘冰雪
黄鹏宇
康迪
张改生
宋瑜龙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史秀秀
毕晓静
马守才
亓佳佳
韩芳
张改生
牛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6
|
|
7
|
杂种小麦繁制种研究和实践 |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1 |
20
|
|
8
|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 |
李桂萍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3 |
7
|
|
9
|
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Ⅰ.行比播幅的配置 |
周维
张改生
刘宏伟
袁虎林
张慧成
亢桂丽
王军卫
王小利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2 |
9
|
|
10
|
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 Ⅱ.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
袁虎林
刘宏伟
周维
张慧成
张改生
王军卫
刘明慧
刘鸿章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3 |
3
|
|
11
|
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抗白粉病基因的定向导入与改良研究初报 |
刘红占
张改生
兰红玉
张明珠
李莉
高春保
袁蕾
胡俊敏
位芳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杂交小麦杂种一代白粉病抗性表现规律的研究 |
史丽丽
张改生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徐开杰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小麦核质互作杂交种农艺性状和籽粒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李燕红
高世庆
任扬
张俊杰
都晶晶
高聪
王军卫
马守才
宋瑜龙
张改生
牛娜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4
|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不同小麦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4
|
|
15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选育优良杂种小麦品种 |
王军卫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小利
王永军
孙小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16
|
小麦种子活力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研究(英文) |
马守才
张改生
王军卫
卢碧霞
李宏茹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4 |
29
|
|
17
|
杀雄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花粉粒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叶景秀
张改生
王书平
陈蕊红
王俊生
牛娜
马守才
李红霞
朱建楚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8
|
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
李桂萍
张根生
巴青松
张改生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3
|
|
19
|
粘、易、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研究 |
杜伟莉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军卫
王小利
赵卓军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
2003 |
9
|
|
20
|
小麦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比较研究 |
李莉
王书平
张改生
王亮明
宋瑜龙
张龙雨
牛娜
马守才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