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评估及其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旭 段云燕 +2 位作者 张雪梅 赵宏波 李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评估及其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SAP组、UAP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评估及其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SAP组、UAP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采集血清及外周血标本,测定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结果:SAP组和UAP组患者的颈动脉PWVβ水平、血清中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含量以及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AP组患者的颈动脉PWVβ水平、血清中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含量以及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AP组;PWVβ高水平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AR1、LOX1的表达量以及血清中CD62p、CD63、ICTP、MMP1、MMP3、MMP7、CatK、CD62p、CD63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WVβ低水平冠心病患者。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颈动脉弹性的超声参数PWVβ对斑块稳定性及血小板功能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变化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付建莉 彭建美 +2 位作者 沈亚梅 张小用 丁育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94-2497,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变化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52例首诊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11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功...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变化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52例首诊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11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功能参数,检测血清内皮功能指标、血小板功能指标含量,进一步分析3D-STI下所得左心功能参数与患者血清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3DSTI检查所得左心功能参数LVGLS、LVGRS、LVGCS、LVGAS绝对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tw、Torsion水平大于对照组;血清内皮功能指标vWF、sICAM-1、sVCAM-1、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vWF-cp、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血小板功能指标CD62P、GMP-140、CD63、sP-selectin、sCD40L、PAC-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3D-STI检查所得左心功能参数水平与血清学指标均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3D-STI技术可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及整体病情严重程度,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疾病并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左心室功能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评价隐源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亚梅 贾玄慧 +2 位作者 常晓妮 丁育增 吕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技术探讨隐源性脑卒中(CS)与卵圆孔未闭(PFO)的关系。方法收集190例CS患者(CS组)及1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卒中对照组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亚组(≤55岁)及老年亚组(>55岁)。应用cTTE技...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技术探讨隐源性脑卒中(CS)与卵圆孔未闭(PFO)的关系。方法收集190例CS患者(CS组)及19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卒中对照组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亚组(≤55岁)及老年亚组(>55岁)。应用cTTE技术检查CS组及对照组PFO发生率,对PFO的发生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组间对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FO与CS的关系。结果中青年CS亚组及老年CS亚组的PFO检出率及PFO合并房间隔瘤(ASA)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O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PFO检出率在中青年CS亚组与老年CS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E检查可显著提高PFO检出率。cTTE检查中CS组右向左分流分级为2、3级的例数较同年龄段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PFO在不同年龄人群C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FO合并ASA及cTTE检出右向左中到大量的分流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cTTE可作为PFO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隐源性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沈亚梅 白涛敏 +4 位作者 张雪梅 亢春苗 常小妮 高燕华 严晓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61-1664,1669,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及三维超声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3D-STI检查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行2D-STI检查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储存与分析图像时间、冠脉内径大小及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整段应变差异。结果: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心肌质量(LV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储图像时间、分析图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冠状动脉(LCA)、右冠状动脉(RCA)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前降支(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CS)、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间段LS、C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I较2D-STI更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川崎病患儿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 心肌功能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韩磊 艾红 李莘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43-54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SR)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患者共89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应用评分法及SR比值法分别构建ROC曲线,得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界点,比较两种方法诊...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SR)比值法与评分法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患者共89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应用评分法及SR比值法分别构建ROC曲线,得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界点,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SR比值为2.78±0.77,恶性结节SR值为5.89±4.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比值法和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和0.804,SR比值法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评分法(P<0.05)。结论 SR比值法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疾病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肿瘤B型超声定位诊断38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莘 秦民惠 +1 位作者 闫吉正 郑耐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超声检查 B型超声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邹荣莉 邱英武 马阔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2例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检查腹、盆腔脏器、肝门、脾门、胰周、肠袢及肠系膜等部位,了解病变的范围及对脏器的挤压、浸润及有无胸、腹水等。结果:淋巴结受侵27例,胃肠受侵3例...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2例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检查腹、盆腔脏器、肝门、脾门、胰周、肠袢及肠系膜等部位,了解病变的范围及对脏器的挤压、浸润及有无胸、腹水等。结果:淋巴结受侵27例,胃肠受侵3例,合并肝脾受侵16例,肝门及第二肝门处、肾门及血管周围淋巴结受侵肿大2例,继发布卡综合征1例,原发腹膜后恶性淋巴瘤1例,涎腺受侵6例,皮肤受侵2例,合并胸、腹水各2例。结论:超声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可显示表浅部位、盆、腹腔,腹膜后大血管周围一区或多区的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和范围,如侵犯结外组织和器官,亦可显示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对周围组织的挤压、移位征象,是否包围血管、有无胸、腹水,而CDFI及CDE在一般情况下可显示病变区彩色血流异常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经皮肾镜技术围手术期肾脏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莉 秦民惠 +2 位作者 穆靓 李莘 韦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PCNL)对围手术期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CDFI观察30例接受单侧、单通道PCNL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5-7天患侧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RI)均低于术前,肾门处主肾...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PCNL)对围手术期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CDFI观察30例接受单侧、单通道PCNL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5-7天患侧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RI)均低于术前,肾门处主肾动脉、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升高(P〈0.05)。重度积水患者术后段动脉、叶间动脉RI降低(P〈0.05),叶间动脉Vmin增加(P〈0.05);中度积水患者术后各级肾动脉RI降低(P〈0.05),主肾动脉、小叶间动脉Vmin增加(P〈0.05);轻度积水患者术后主肾动脉、段动脉RI降低(P〈0.05),段动脉Vmin增加(P〈0.05);无积水患者术后段动脉、叶间动脉RI降低(P〈0.05)。结论 PCNL术后短期内患侧肾脏肾动脉舒张期灌注改善,RI降低。CDFI可观察肾内血流灌注,并量化肾内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少见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波 王珍芳 +3 位作者 张雪梅 彭建美 陈琳 刘瑞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25-928,共4页
目的:分析直肠少见肿瘤的360°直肠腔内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在360°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下行外科手术及化疗的直肠少见肿瘤患者14例,根据超声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直肠少见肿瘤的360°直肠腔内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在360°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下行外科手术及化疗的直肠少见肿瘤患者14例,根据超声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1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6个,术前超声诊断准确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57.1%,准确分期率78.5%。其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28.6%),准确分期3例(75.0%);直肠肛管黑色素瘤3例(21.4%),准确分期2例(66.7%);直肠间质瘤6例(42.9%),准确分期6例(100.0%);直肠淋巴瘤1例(7.1%),超声误诊为直肠癌。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1例淋巴瘤行化疗。结论:直肠肛管少见肿瘤种类较多,360°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肛管少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直肠腔内超声 直肠肛管 少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蒂扭转超声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民惠 闫吉正 +1 位作者 赵丽雅 邹荣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91-892,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23 例,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超声图像特征如下:①扭转的卵巢肿瘤多为囊性或混合性,中等大小,平均直径为8-7cm ...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23 例,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超声图像特征如下:①扭转的卵巢肿瘤多为囊性或混合性,中等大小,平均直径为8-7cm 。②肿瘤位置偏高,多位于子宫左、右前上方或子宫正前上方。③肿瘤壁多较光滑,瘤内可呈现数量不等的暗淡光点。④部分病例伴有宫后区少量积液。⑤CDFI有时可见瘤蒂血管扭转呈“麻花”样改变。⑥如病情允许动态观察则可见肿瘤体积进行性增大。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78 % 。结论 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上述超声图像特征可做为其超声诊断与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蒂扭转 超声波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声学造影诊断肾动静脉瘘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 秦民惠 +1 位作者 李莘 韦爱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455,共2页
病例男,47岁,以双侧腰痛伴发热6小时之主诉入院,入院诊断:双肾结石(多发)。入院后行左侧及右侧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两次手术间隔10天,左侧术后顺利,右侧术中出血较多,约400ml,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呈鲜红色,查体右肾区叩... 病例男,47岁,以双侧腰痛伴发热6小时之主诉入院,入院诊断:双肾结石(多发)。入院后行左侧及右侧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两次手术间隔10天,左侧术后顺利,右侧术中出血较多,约400ml,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呈鲜红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膀胱区隆起,深压痛(+);膀胱冲洗有血块冲出,给予持续膀胱冲洗及对症处理,并绝对卧床,尿液逐渐呈清亮,术后第10天,再次突然出现腹胀、排尿困难,尿呈鲜红色,并伴大量血块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肾疾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类型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雪梅 刘波 +2 位作者 邹荣莉 王永恒 程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3-1244,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除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外,尚有一些少见类型的乳腺癌,超声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少见类型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旨在加深超声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在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湘平 闫吉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 对HBsAg阳性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方法 对肝功能正常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HBsAg阳性患者 ,采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采取标本并送病理检查。 结果  5 0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 :轻度... 目的 对HBsAg阳性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方法 对肝功能正常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HBsAg阳性患者 ,采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采取标本并送病理检查。 结果  5 0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48例 ,重度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2例。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HBsAg阳性 42例 ,HB sAg阳性并HBcAg阳性 8例。 结论 肝脏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 ,有助于从组织病理学上明确肝炎分期及肝硬化分级 ,对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病理学分级 超声引导 HBSAG阳性 病理学诊断 组织学活检 病理学分期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14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比较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肺动脉压力 被引量:5
15
作者 亢春苗 沈亚梅 贾玄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比较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动脉导管内径及闭合率的变化,探讨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出生后循环转化过程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2019年4—11月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52例,按...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比较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动脉导管内径及闭合率的变化,探讨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出生后循环转化过程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2019年4—11月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52例,按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92例和剖宫产组60例,分别于出生后2 h内、6 h、12 h、24 h、48 h、72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动脉导管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压(PAMP),观察动脉导管内径及闭合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各时间段肺动脉压力及动脉导管内径、闭合率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组2 h内的PASP、PAMP高于经阴道分娩组[(80.10±8.36)mmHg比(74.29±5.44)mmHg、(52.60±5.73)mmHg比(49.57±4.6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1、−2.553,P均<0.05)。两组新生儿2 h内的动脉导管内径、闭合率、PADP以及6 h、12 h、24 h、48 h、72 h的PASP、PADP、PAMP、动脉导管内径及闭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新生儿动脉导管内径及闭合率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影响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的下降过程,有发生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孕妇及产科医师在选择分娩方式时,要权衡利弊,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剖宫产术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压力 女(雌)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出生72h内肺动脉压力生理性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亢春苗 刘运垚 +4 位作者 高宁宁 黄晓新 赵华云 周英华 刘保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出生后72h内肺动脉压力的生理性变化。方法对76名正常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6、12、24、48、72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各时间点超声检查后测量新生儿上肢肱动脉血压。采用大血管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出生后72h内肺动脉压力的生理性变化。方法对76名正常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6、12、24、48、72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各时间点超声检查后测量新生儿上肢肱动脉血压。采用大血管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计算平均肺动脉压(PAMP),并确定其出生后各时间点PASP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结果出生24h后,76名新生儿开始出现动脉导管生理性闭合,至72h时72名闭合,4名未闭。出生后2h动脉导管内均为双向分流;24h后均为单纯左向右分流。新生儿出生后随时间延长,肺动脉压力逐渐降低,各时间点PASP、PADP、PAM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ASP的95%参考值范围上限分别为:出生后2h88.52mmHg,6h80.70mmHg,12h67.38mmHg,24h57.25mmHg,48h49.20mmHg,72h43.15mmHg。结论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肺动脉压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72h仍超出成人正常水平(PASP<3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肺动脉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彦彦 穆靓 +3 位作者 孙亲利 高洁 王苗苗 杨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检查(16例)或超声检查(26例)诊断为新生儿SEC的临床资料共42例(SEC组),并选择健康新生儿42名作为对照组。根据SEC发生位置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检查(16例)或超声检查(26例)诊断为新生儿SEC的临床资料共42例(SEC组),并选择健康新生儿42名作为对照组。根据SEC发生位置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SEC发生位置可分为前角型、体旁型(包括凸向室内及室外脑白质)及后角型3型,其中体旁型25例,前角型15例,后角型2例。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发生SEC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均〈0.05)。前角型缺氧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旁型[86.67%(13/15),52.00%(13/25),χ^2=4.95,P=0.03];前角型及体旁型中感染因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9/15),44.00%(11/25),χ^2=0.96,P〉0.05]。2例后角型均存在缺氧缺血及感染因素。结论围生期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SEC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且缺氧缺血与前角型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下囊肿 新生儿 危险因素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o比值法对心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压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育增 陈文生 +1 位作者 刘新宏 崔翰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900-901,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动脉与主动脉环部内径比值法 (PA/Ao)评估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4 2例心间隔缺损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及肺动脉环部内径并计算其比值与术中所测肺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结果 PA/Ao比值与术中测量肺动... 目的 探讨肺动脉与主动脉环部内径比值法 (PA/Ao)评估肺动脉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4 2例心间隔缺损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主动脉及肺动脉环部内径并计算其比值与术中所测肺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结果 PA/Ao比值与术中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密切相关 (r =0 .91,P <0 .0 0 1) ,PA/Ao比值≥ 1.3提示肺动脉高压 ,比值越高 ,肺动脉压越高。结论 PA/Ao比值法对心间隔缺损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评估可靠 ,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Ao比值法 心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会聚法对二尖瓣返流定量的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育增 闫吉正 +1 位作者 彭如玲 刘新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为探讨血流会聚新方法对二尖瓣返流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采用脉冲多普勒法作对照 ,研究36例二尖瓣返流患者。结果表明血流会聚法返流量与脉冲多普勒计算返流量具有良好相关性 (r=0 .81~ 0 .94 ,P <0 .0 0 0 1)。血流会聚法计算二尖... 为探讨血流会聚新方法对二尖瓣返流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采用脉冲多普勒法作对照 ,研究36例二尖瓣返流患者。结果表明血流会聚法返流量与脉冲多普勒计算返流量具有良好相关性 (r=0 .81~ 0 .94 ,P <0 .0 0 0 1)。血流会聚法计算二尖瓣返流量合适的混叠极限速度为 4 8cm/ s左右。认为血流会聚法是一种准确、可靠且实用的二尖瓣返流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会聚 二尖瓣返流 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循环血中性粒细胞对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波 郭晓敏 袁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联合循环血中性粒细胞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首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联合循环血中性粒细胞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首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生化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杨氏模量值诊断ACI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循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2.941,P<0.05);脑梗死组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及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2.90,均P<0.05);中性粒细胞与Emax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 0.607~0.807),优于中性粒细胞、Emax单独诊断(Z=2.75、3.42,P<0.05);中性粒细胞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636(95%CI 0.530~0.742),当血清中性粒细胞>3.89×109/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74.0%,特异度为45.0%;斑块Emax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617(95%CI 0.505~0.729),当斑块Emax>79 kPa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54.0%。结论循环血中性粒细胞水平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进而帮助诊断A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斑块稳定性 中性粒细胞 超声检查 弹性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